第四百六十二章 再来一场生丝大战

全球的产业转移,不是由谁脑子里灵机一动就发生的,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在欧洲爆发,但当欧洲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的时候,产业就转移到了大洋彼岸的美洲。为了获得更多的廉价劳动力,美国资本家甚至不惜打了一场南北战争,以便把被束缚在南方种植园里有大量黑奴解救出来,投入工厂。

等到美国人也开始富裕起来之后,产业又开始向南美洲和亚洲的日本转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正是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日本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造出了一个东亚奇迹。

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就是原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原来靠着一个饭团加几片咸鱼就能够干上一整天活的日本工人,现在也需要开小汽车、穿西服,**美的食物,企业里再想维持微薄的薪资标准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并不仅仅体现在蓝领工人方面,白领的成本也同样值得关注。原来派一个技术员去国外做设备维修,给点基本生活补贴就可以了。而现在他们却会要求住五星级酒店,给钱少了就不愿意干活。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没有广场协议,日本的竞争力也是会逐渐下降的,广场协议的签署只是加快了这个进程而已。

川端弘嗣是个老企业家,对这一切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不管中国人是带着什么样的阴谋来与他们谈外包业务的,他们都只能接受,因为日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大到让他们别无选择了。

“现在我们公司里的电焊工,清一色都是昭和十年以前出生的,现在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了,年轻人不愿意干这种辛苦的工作。一旦这些老人退休了,我们上哪去找那么多的电焊工来完成那些大型容器的制造?与其等到没有退路的时候再去与中国人合作,还不如现在就建立起合作关系,让中国人成为我们的外包商。”川端弘嗣用幽怨的语气说道。

“可是,鉴于诸君提出的担心,难道我们不可以从东南亚或者印度去寻找这方面的代工吗?”乾贵武志询问道。

米内隆吉大摇其头:“东南亚的那些工人根本就没法用,技术完全无法与中国工人相比。至于印度人,技术水平如何还另当别论,关键是他们实在太懒散了。一个中国工人的工作效率能够抵得上六个印度工人,如果我们到印度去寻求代工,那么最终就只能看着工期一次又一次地延误。”

“这么说,咱们除了和中国人合作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乾贵武志道。

“没有!”米内隆吉坚定地说道。

那一天冯啸辰与王根基去拜访过米内隆吉之后,米内隆吉便在会社里召开了高管会议,讨论冯啸辰提出的方案。高管们几乎是全票通过了与中国人合作的建议,尤其是销售总监森重士,更是扬言如果有中国人帮忙,能够把成本降低20%,他有把握拿下目前正在谈的五个海外项目,为公司创造几亿美元的产值。

在会上,负责供应链管理的高管倒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秋间会社把配套业务分包给了中国企业,那么目前承揽分包业务的那些日本供应商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参会的高管们在历数了供应商的种种不堪表现之后,一致表示,己方中断与对方的合作,完全是因为对方咎由自取,与己方无关。

大家没有说出来的一句话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供应商的死活,关秋间会社啥事呢?

这个想法,也是今天这个会上各企业高管的想法,大家都很聪明地没有提出来。其实,那些配套商也是化工设备协会的会员,乾贵武志没有邀请他们来参会,用意也是很明显的。

“中国的那两位官员,目前就在广岛,等着和我们签约呢,大家想想看,我们是分别和他们洽谈,还是以协会的名义与他们洽谈?”乾贵武志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内田悠抢答道:“乾贵会长,我的意见是,咱们不要和这两位官员谈,咱们应当直接和中国企业去谈。”

“这又是为什么?”米内隆吉有些不明白,“内田君,你不觉得统一谈判比较省事吗?”

“但是,统一谈判的价格更高啊。”内田悠阴笑着说道。

“我明白了。”川端弘嗣拍了拍巴掌,说道:“内田君不愧是营销高手,考虑问题的确是很全面的。中国人主动上门来找咱们合作,如果咱们直接接受了,他们肯定会开出一个很高的合作价格。而如果我们能够分别去和各家中国企业谈,利用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就能够把价格压低。”

“可是,中国是一个国有制为主的国家,这些装备企业都是属于国家的,尤其是都听命于那个重装办。我们即便是分别去谈,也无法保证他们不会串通起来,形成一个价格联盟。”米内隆吉道。

内田悠道:“这就需要我们的技巧了,如果我们能够破坏他们的联盟,他们就会互相压价。这一点,纺织协会那边做得非常成功,我想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学习。”

“好的,我这就去给他们答复,咱们下个月组织一个考察团,到中国去考察合作企业的生产条件,同时分别洽谈合作的具体事宜。”乾贵武志说道。

“他们是想再导演一场生丝大战呢。”

在得到日本化工设备协会的答复之后,冯啸辰冷笑着向王根基说道。

“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小鬼子玩这套把戏玩得挺溜呢。”王根基也恨恨地说道。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乡,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生丝出口曾占全球生丝国际贸易量的80%以上。中国生丝的主要出口国便是日本,日本厂商利用中国各省之间的竞争,挑起了一场生丝大战,生生把中国出口的生丝价格从1980年的每吨3.44万美元,压低到了1985年的2.34万美元。如果考虑到美元贬值的影响,中国出口的生丝价格从1980年到1985年之间几乎下降了一半。

日本厂商在生丝大战中的手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利用各省急于完成出口创汇任务的心态,放出风去,说哪个省的价格最低,就采购哪个省的生丝。各省明知是个坑,也不得不往里跳,互相比着降价,一直降到自己扛不住了才罢休。

与在国际市场上降价销售相对应的,是各省在国内市场上轮番涨价抢购蚕茧,以满足出口需要,因此这个时期在生丝大战之外,还有一场蚕茧大战,同样打得天昏地暗。

蚕茧大战的买卖双方都在国内,也算是肉烂在锅里。但生丝大战则是国人竞相降价把东西卖往国外,而且这东西原本就是国外迫切需要的,别说降价,就是涨价几成也不愁销路,可偏偏是人参卖了个萝卜价,这就不能不让人扼腕了。

冯啸辰和王根基都是搞宏观经济管理的,对于这桩公案自然是非常了解的。国家有关部委也曾出面试图调停这两场大战,但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改革之后国家大量放权,对地方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日本人在经济情报方面一向是十分敏感的,他们正是抓住了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这个漏洞,从中渔利,赚了无数的黑心钱。

“我们不能重蹈生丝的覆辙,各企业必须步调一致,共同对外。这一次合作,并非是单纯的我们有求于日本人,日本人也同样有求于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能够给日本企业带来的好处,不比他们给我们的好处少。”冯啸辰道。

王根基笑道:“你应该说,是就目前而言。”

冯啸辰也笑了,说道:“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过,凯恩斯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对于长期而言,我们都死了。日本人现在也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20年后的事,谁能看得到呢?”

王根基道:“可你小冯能看到啊。从一开始,你就是冲着把日本人挤垮去做的,从上次引进技术,到这一次给日本人代工,你都没安着好心呢。”

“日本人是欺负我们缺乏核心工艺,觉得能够永远让我们替他们他们打工。”冯啸辰评论道。

王根基道:“可他们哪知道,你和老吴早就在安排搞合成氨的核心工艺开发了。浦江交大那个王宏泰的课题组,你们已经追回了三期经费,前前后后花了五六百万了,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些眉目了?”

冯啸辰在嘴边竖起一个手指头,示意王根基不要张扬,然后微笑着说道:“他那边只是一个方向,其他几个单位也都有自己的方向。不过,我跟他们说了,不到火候不揭锅,他们现在可以发表一些边缘内容的论文,核心思路这方面要严格保密,不能让人察觉到我们正在朝这些方向努力。等到时机成熟,咱们就一举申请下专利,然后就可以拿着这些专利和日本人好好玩玩了。”

王根基看着冯啸辰,摇头叹道:“小冯啊小冯,我真无法理解,你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么阴险的想法。日本人让你盯上,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第四百五十八章 广场协议第七百八十三章 风风光光地做一番事业第三百五十九章 21世纪信息最值钱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国人没这样的能力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真是老革命?第七百零六章 太君家也没余粮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我负责弄钱第八百五十五章 欧洲企业很机智第七百三十章 到非洲去第一百八十三章 是流芳百世还是抱憾终生第五百六十七章 出了岔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有个四合院第二十九章 还是部里出人才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言不合就砸锅第三十八章 不知道图个啥第九十八章 找毛病第一百三十七章 每天都要有肉有蛋第五百八十一章 赌一把第八百五十一章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第三百九十章 关于计划经济第三十五章 噪声第五百五十六章 冯助理要剪羊毛第二百九十一章 信息也能卖钱第八百一十三章 雷霆万钧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管洪水滔天第二百九十章 建立联盟第九百一十三章 卡脖子,怕什么!第二百八十一章 董岩的事情绝非偶然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液压垮了第七十九章 我给你当靠山第五百二十五章 冯林涛的职业选择第二百章 扯一块虎皮第七百五十三章 没有谈下去的意义第七百五十七章 不愧对这个时代第三十四章 很多东西没看明白第六百九十一章 亚欧大陆桥第二百七十章 这就是一个小滑头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们家晓迪第三百一十五章 劳动力安置问题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们有生产资质吗第二十三章 我去买两个馒头第二百零四章 发家致富的劳动模范第五百四十八章 轴向推力第二百零二章 利润的分配第二百零二章 利润的分配第三十二章 不和情商低的人计较第四百三十八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第六百三十四章 智商欠费的年轻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拉了一个单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你去哪我就去哪第十四章 煤炭研究所资料室第八百零八章 零排放第六百五十章 直接上铐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态度第二百九十章 建立联盟第五百五十五章 财政困难第一百二十八章 给你好好安排一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合股经营第二百三十章 他乡遇故知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正的目的在哪第三百六十七章 赚钱真的很容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液压垮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历史上最屈辱的时期第六章 一棵好苗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树一个典型第五百零五章 这只是一次意外第一百零七章 佩曼是个好员工第六百五十六章 知无不言第六百二十二章 他乡遇故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还是慎重考虑一下为好第八百八十二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九十四章 冷水铁矿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和你父亲以兄弟相称第七十九章 我给你当靠山第八百五十八章 叔可忍婶不可忍第二百六十六章 捋一捋老虎胡须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就是体制问题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又让他说中了第二百七十章 这就是一个小滑头第七百章 压缩外汇指标第二十六章 液压阀第七百九十三章 原来是这样第一百四十二章 临时停车第一百四十四章 给我12小时第八百二十七章 全是托儿第三百八十三章 为国家赚取外汇第四百三十五章 亏你说得出口哟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大的区别第二百二十八章 买设备与造设备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们给她出点难题第七章 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池谷要卡脖子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言不合就砸锅第八百零八章 零排放第二百三十八章 签字画押第三章 这根本不是轧机部件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