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国的工业底蕴

王根基此行就是来找把柄的。先前他听邵琦说过,库尼亚是个有着轻微种族歧视倾向的人,经常对中国人出言不逊。他与冯啸辰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抓住库尼亚的这个把柄,让德国大使馆下不来台。库尼亚以往说过的种族歧视语言,虽有人证,但却没有物证,不算是很过硬的把柄,王根基一琢磨,觉得可以引诱库尼亚把这些话说出来,再用录音机录下,他可就没法抵赖了。

刚才那会,王根基怀里就揣着一个录音机,把库尼亚污辱中国人和黑人的话都录下来了。有关黑人的那段,王根基是故意挑起这个话头的,没想到库尼亚居然真的往坑里跳了,让王根基颇感一些意外之喜。

现在证据已经拿到,王根基哪里还会再跟库尼亚客气。如果不是碍于纪律,他都有给库尼亚补上两拳的想法了。看到库尼亚在人民医院享受的是特护待遇,住着高干病房,还有专职护士,他就气不打一处来,直接下令取消给库尼亚的这些照顾,给他腾间小黑屋让他呆着去。至于未来德国使馆的官员过来看到此情此景会有什么感受,王根基就不管了,他现在是占着理,还怕这几个白皮猴子蹦跶?

咦,白皮猴子?怎么着,我就这样说了,要骂人谁不会啊,来啊,互相伤害啊!

这样的事情,也只能交给王根基去做,他就是一个混不吝的形象,也不在乎多沾上一些污点了。冯啸辰现在是公司总经理,还是要讲一点影响的,这种事情能不亲自去做,当然是最好的。

王根基在这边对付库尼亚的时候,冯啸辰那边也没闲着。各地的工程师陆续赶到了,他需要把人安排到各个岗位上去,接收德国人的技术,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一个位置上有时候会有四五名工程师同时负责,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启发,把那些派沃亨员工自己也不清楚的技术细节还原出来。在这期间,难免就会有各种争执,冯啸辰还得继续当救火队员,随时处理大家的纠纷。

所有的工程师去与德方人员接触之前,冯啸辰都要对他们进行一次“纪律教育”,核心就是一句话:千万别给对方好脸。邵琦打人的事情,被严格限制在少数人知道的范围内,外地来的工程师们大多不知情,只知道这是一项紧急任务,部领导凌晨2点钟给各地打电话安排,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想而知。

“所有人的出差补助,除原单位给的一份之外,装备工业公司和红山港区会各自再增加一份,未来如果需要你们参加后续的工作,工作期间所有工资待遇翻番!”

这是冯啸辰给大家许下的诺言。相比机械部和电子部给大家说的“为国争光”之类的口号,冯啸辰的承诺无疑是更现实的,倒不是说大家没有那样的政治觉悟,毕竟这些年社会上流行“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如果光是喊口号却没有一点实惠,大家是会在心里犯嘀咕的。

以派出所正在进行调查为名,冯啸辰把打人事件给压下来了。德方人员被限制使用电话,因此也就无法把消息传递给德国国内或者驻华使馆。派沃亨总部那边已是群龙无首,因此也没人有暇关注在中国的这个工地。这样一来,冯啸辰就赢得了几天的时间,他需要用这几天时间,把德国人手上掌握的技术和其他有用信息最大限度地压榨出来。

中方的工程师们开足了马力,他们白天与德方人员一起了解设备,晚上则要凑到一起分析技术,甄别所搜集到的信息。有些德方员工本身也不精通技术,所说的东西似是而非,如果不加甄别,难免会把大家引入误区。

机械、电子两部这一次也是下了血本,从各地抽调过来的,都是各单位压箱底的技术大牛,光是那种头发雪白、早年曾经留美留英的老专家,就有六七位之多,这些人在机电行业里浸淫多年,知识结构或许有些老化,但论技术敏感,能够把诸如陈纻这样的小字辈甩出几条街。

有些设计,陈纻他们还要琢磨一下是什么原理,这些老专家直接就能说出来:这玩艺是1925年某家公司最早提出来的,后来被应用在什么产品上,再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革,年轻一代听得木木讷讷,恨不得立马跪下给老先生们磕上一个了。

“太了不起了,真是大手笔啊!”

一天的工作下来,陈纻精神亢奋,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索性跑来向冯啸辰大发感慨。

“什么大手笔?”冯啸辰却是有些不在状态,他要操心的事情多得很,这些技术上的细节还真不入他的法眼。

陈纻说:“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这么多行业里的顶尖专家,这真是大手笔。我带着十几个专利回来,还觉得自己的技术非常了不起了。谁知道,国内真是藏龙卧虎,今天接触的几位专家,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曾经读到过他们发表的论文,你别急,我说的是他们在40年代发表的论文!”

冯啸辰笑了笑,说:“这也不奇怪啊,你想想看,中国毕竟是一个装备工业大国。虽然在技术水平上和西方国家还有差距,但论规模和体系的完整性,西方能够和中国比一比的国家好像算不出几个吧?”

“也就是美国能比吧。”陈纻倒也懂行,直接帮冯啸辰把话补上了。英法德意日这些国家,技术的确是领先的,但因为国家体量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工业门类。再加上西方市场是一个整体,很多国家也不需要自己掌握所有的技术,因此按照体系的完整性来说,的确是不如中国的。

美国在20世纪的前半期充当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尤其是在二战期间以及战后欧洲重建的时期,担负着为整个西方世界提供工业产品的职责,因此工业门类非常完整。这些年,美国也在逐渐退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把主要精力转向利润率更高的高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业,传统的工业体系处于瓦解消融的状态。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从眼下来看,美国的工业体系比中国还是要强大得多的。

冯啸辰说:“这就是了。咱们搞了40多年的工业建设,而且大多数时期是在孤立的条件下自力更生,由此形成的工业底蕴是不容小觑的。你们作为新一代的海归,见识广,知识结构新,这是你们的优势。如果能够把你们这种优势和中国的工业底蕴结合起来,那么不出20年,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位子就该轮到中国来坐了。”

“呵呵,20年恐怕不够,不过,有个30年到40年,我估计能够实现冯总你说的目标。”陈纻略显保守地说。

冯啸辰没有与他争论时间的问题,而是顺着他的话头说:“这么说来,陈博士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也是有信心的罗?”

陈纻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老实说,原来我的信心不太足,只是觉得国内的创业门槛比较低,所以才接受祁师兄的邀请回国来了。这一次到红山港来,原本的想法就是冯总帮了我的忙,我应当投桃报李,助冯总一臂之力。我当时还觉得这里的事情离了我不行,国内其他的工程师不一定有这样的水平。刚才参加完专家组的讨论,我是真的服了,我这两下子,跟那些专家相比,简直就是小学生的水平啊。”

“这倒不至于吧。”冯啸辰笑着说,“我也听到汇报了,大家对你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说你基础扎实,眼界开阔,好几个技术难题都是你给大家提供了启发。”

“不足挂齿!”陈纻谦虚地说,“我只是因为刚刚博士毕业,看到的东西比较新,能够说出一点来。其实就算没有我,大家找最新的文献看看,这些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对了,刚才我还没说完,我觉得,我这趟到红山来,真是来对了,经过今天一天的工作,我对中国的工业发展真的有信心了。”

“就因为有这些水平高超的专家?”冯啸辰试探着问道。

陈纻坚定地摇了一下头,说:“这只是一方面,而且还不算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国家的动员能力,能够在24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就集中这么多专家,这样的动员能力恐怕只有1941年的美国能比。”

冯啸辰哑然失笑了,陈纻的这个评价,实在是太高了。1941年的美国,那可是一个工业强国全力以赴投入战争的状态,巅峰时期一天就能够生产出100架战斗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员能力。不过,陈纻毕竟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看到这一次红山港的事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也不奇怪了。

“利用这次机会,你好好和各单位的专家们沟通一下感情。未来你要在国内办企业,说不定有需要这些单位提供协作的时候,现在认识一些人,将来就好办事了。”冯啸辰用长辈般的口吻对陈纻说。

陈纻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其实,这一次不是我来帮了冯总的忙,反而是冯总给我创造了一个机会,弄得我又欠冯总一个人情了,唉,这人情可怎么还啊。”

冯啸辰假意地把脸一沉,笑骂道:“陈博士,你怎么也学会这一套了?是不是跟老祁学的,这个老祁,在榆北呆两年,真是越来越市侩了!”

第六百四十六章 这份光荣我们当之无愧第五百九十六章 一点不值钱的礼物第六百二十四章 天下苦秦久矣第二十章 给个正式的干部编制第三百零三章 叫我冯叔叔第四百六十一章 让他们尝到甜头第七百五十五章 教科书般经典的操作第七百七十七章 阮福根的烦恼第一百二十五章 真正的发挥余热第七百二十七章 经营非洲第五百八十一章 赌一把第一百八十章 不肖弟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民间联盟第四百四十二章 政策性亏损第二百零一章 领导视察来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雷霆万钧第七百四十三章 工农商学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不得不降价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棒和胡萝卜都不能少第五百零三章 毕业第三百一十一章 勇挑重担的小冯处长第七百五十四章 他们更年轻第六百一十三章 舆论汹汹第六百六十四章 开创时代的项目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阮急眼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真是条汉子第六百零一章 给我一个理由第八百六十一章 厉害了我的国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态度第九百零八章 请不要低估我们的智慧第四百八十二章 演得太拙劣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有风骨的学者第八百零七章 杀鸡儆猴第六百八十二章 时过境迁的学术权威第十八章 部长气得住院了(为盟主柳影2012加更)第四百三十九章 有人砸场子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们有折扣第四百三十四章 这就叫废寝忘食第八百四十八章 做一个交易第五十三章 物归原主第八百九十二章 拧成一股绳第九百零四章 多管齐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愿立军令状第五百四十八章 轴向推力第四百九十三章 还是武器利润大第五百零一章 咱们自己做第六十九章 友谊地久天长第一百一十五章 租楼第三百三十六章 推荐一个亲戚第二百六十四章 公事还是私事第七百三十四章 WTO来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您是最传奇投资家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个月还有钱呢第二百八十二章 纯粹是误会第五百零七章 是冯助理派来的第七十六章 留学的问题第五百八十二章 真是条汉子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生一计第九十章 人生能有几回搏第五十三章 物归原主第五百三十九章 合股经营第七百五十二章 不得不降价了第三百九十章 关于计划经济第八百五十六章 不知不觉间的逆转第三百七十三章 风险投资第四百三十一章 很好的合作机会第五百七十三章 四级工的水平第四百五十三章 一个胖子闪亮登场第三百九十五章 关键在于重装办的态度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的思路第六百四十九章 紧急任务第二百零六章 要一个正式的证明第六百三十二章 收购股权第四百六十三章 必须步调一致第五百八十二章 真是条汉子第二百二十章 这么一个二愣子第六百章 影响复关第四百六十一章 让他们尝到甜头第三百三十五章 给你50万第六百九十一章 亚欧大陆桥第九百零九章 订单的烦恼第八百二十七章 全是托儿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切向一线倾斜第七百六十一章 我们没有这样的习惯第一百章 他说的话你们别信第七百七十三章 我们的任务是什么第五百五十一章 我啥也没说啊第四十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第七百八十五章 北非困局第三十二章 不和情商低的人计较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装办变成居委会第四百八十五章 独立自主永不过时第三百一十四章 乐城乙烯第二百零二章 利润的分配第四百三十五章 亏你说得出口哟第三百零五章 入乡随俗第二百二十八章 买设备与造设备第八百一十七章 卖堆废铁给你第四百零六章 靠劳动赚钱不丢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