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田分地真忙

一场闹剧就这样灰溜溜地收场了。日本右翼倒是仍然在报纸上炒作着来自中国的威胁,但内阁已经不在乎他们的意见了。索罗斯在收割完东南亚各国的财产之后,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日本和韩国。日本由于此前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泡沫,在金融风暴面前岌岌可危,哪里还有精力去考虑什么技术流失的问题,稳定金融才是内阁的当务之急。

正如庭野信一向内田悠说起的那样,日本通产省牵头组织了一个代表团,专程前往中国招商,希望中国企业到日本去兼并那些破产企业,并承诺这些企业原有的技术将全部随着企业一道转让给收购方。中国政府对于日本代表团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但当谈及投资的问题时,中方便开始强调客观困难,说自己也正深受金融危机之苦,实在是拿不出外汇来收购这些企业了——当然,如果这些企业的转让价格能够再低一些,中方或许可以动员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去试试。

秋间会社最终以150亿日元的价格,被四家中国企业联手收购了。这四家企业都是海东省的民营企业,牵头的正是阮福根的全福机械公司。带着接收人员走进秋间会社的生产车间,看到那一排排美仑美奂的先进机床,阮福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但只笑了一会,他的眼睛里便淌出了大颗大颗的泪珠。

“姐夫,你怎么哭了?”

小舅子王瑞东大惊失色,扶着阮福根问道。

“没事,没事,我就是高兴!”阮福根一边用袖子抹着眼泪,一边笑着说。他话虽这样讲,声音却是哽咽着的,让人知道他内心绝不仅仅是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当年,阮总带着咱们做重装办分包给咱们的那几套二类压力容器的时候,咱们可真想不到还有能够把日本人的企业收购进来的那一天啊。”公司运营部总监梁辰似乎能够理解阮福根的心情,他站在阮福根身边,轻声地说道,心里同样是感慨万分。

“我可是从一开始就相信我们全福公司能够做成世界第一的,你们想啊,我姐夫是什么人!”王瑞东明显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他挺着胸,叉着腰,扫视着车间里的一切,大声地宣告着。

阮福根没好气地踹了王瑞东一脚,骂道:“你胡说什么,也不怕人笑话?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没有装备公司的冯总,哪有咱们全福公司的今天?你姐夫就是一个农民,就算学会了开机床,也还是一个农民。咱们全福公司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人家冯总手把手教出来的。”

听到阮福根说起冯啸辰,王瑞东的身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矮了下去。他陪着笑脸说:“姐夫,你说得对,就连这次咱们能够花这么点钱就把秋间会社买下来,也多亏了人家冯总给小鬼子下套呢。不过,姐夫你也是很了不起的,咱们海东这么多做化工机械的,最后还是咱们全福公司实力最强,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被王瑞东这一打岔,阮福根的感慨倒是消减了几分。他擦掉了脸上的泪痕,然后指着车间里的设备,对王瑞东和梁辰说:“瑞东,辰子,你们俩这些天就呆在日本,负责把这些设备全部拆下来,运回咱们会安去。这些设备在日本是怎么摆的,运回会安之后还得怎么摆。小日本的车间管理是有一套的,咱们既然把他们的厂子买下来了,所有该学的东西,咱们都得学到手,明白吗?”

“明白!姐夫,您就瞧好吧!”王瑞东嘻皮笑脸地说。

各家收购了日本企业的中方机构都采取了与全福公司相同的策略,即把日本工厂里的设备拆下来,运回中国恢复生产。大家这样做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因为日本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要高出10倍有余,同样一件产品在日本生产,就完全丧失了价格优势,只有把设备运回中国去生产,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才能让这些企业真正地起死回生。

各家日本企业的研究机构也被全盘接收,同样迁往中国。不过,对于原来的日本工程技术人员,中方答应全部保留,前提是他们必须前往中国工作。专利技术是死的,很多企业的技术诀窍都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脑子里,只有把这些技术人员也接收过来,才能真正掌握日方技术的精髓,缩短中方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时间。冯啸辰深谙此道,在策划收购那些日本企业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好这个方案了。

相当一部分日本的工程技术人员接受了前往中国工作的条件。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老企业有多深的感情,而是近年来日本的制造业一直都在萎缩,工程技术人员失业状况十分严重,好不容易有一份工作,大家哪敢轻易放弃。如果他们不愿意去中国,那么等待他们就只能是改行从事其他职业,而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到服务行业去当普通的服务员,给人端茶倒水,这又岂是这些技术宅人们能够接受的工作?

内田悠接到了不少业内同行向他通报将去中国工作的信息,他也知道这些人被挖到中国去会对日本自己的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威胁,但他已经无力回天。池谷制作所本身的业务状况也很糟糕,本公司的雇员都面临着裁员的风险,内田悠又哪里有办法安置那些可怜的同行?

“冯总,我真是服你了。亚洲金融危机,别人看到的都是那个危字,你却看到了那个机字,能够抓住这个机遇,从海外弄回来这么多好东西,这份眼界,让我老王实在是佩服啊。”

在装备工业公司的办公室里,专程前往拜访的罗丘冶金机械厂副厂长王伟龙翘着大拇指,不无真心地向冯啸辰表示着敬佩。

冯啸辰亲自给王伟龙倒了一杯茶,然后坐在王伟龙旁边的沙发上,笑呵呵地说:“老王,你啥时候也学会恭维人了?我这不过就是顺势而为,哪里谈得上什么眼界不眼界的。”

王伟龙正色说:“这的确是一种眼界。你想想看,从来都是日本人来兼并我们中国的企业,啥时候轮到咱们去兼并日本人的企业了?可你冯总就能够抓住时机,促成了这次大并购,你看阮福根他们那些民营老板,可都是捡到宝贝了。说到这,我得抱怨一句了,这么好的事情,凭什么都便宜了那些民营企业,我们这些国营大厂也是可以去占占便宜的嘛。”

冯啸辰说:“老王,这个你还真不能怨我。金融危机期间,国家要求各企业减少开支,国营企业肯定是要带头的。如果放开让国企去海外进行并购,国家就收不住口子了。让民营企业去收购,资金是他们自己筹措的,国家没有什么负担。”

“这个理由说不过去。”王伟龙不满地说,“我们也可以想办法找到预算外的资金,不会给国家增加压力,说到底,就是你小冯厚此薄彼。”

冯啸辰笑道:“如果这个理由你不接受,那么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让民营企业去收购,不会刺激到日本政府的敏感神经,同时也是做给美国和欧洲看的。咱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入世谈判,人家提出的条件里就有要求我们经济多元化的条款。如果我们组织一批国企去收购日本的破产企业,难免会让人家说我们是国家主导,不是市场经济。而让民营企业去收,看起来就好多了。”

“真是特喵的!”王伟龙暴了句粗口,“咱们国家采取什么制度,还要看外国人的脸色,他们管得着吗?”

冯啸辰说:“世贸组织是人家搞起来的,咱们要想加入,就得照着人家的标准做,否则人家就可以把你排除在外。现在咱们的经济还很弱,胳膊肘拧不过大腿,所以也只能忍了。”

王伟龙无奈地点了点头,说:“既然你冯大总经理都这样说,那咱们也只能忍了。你说,咱们国家苦哈哈地求着人家要进入这个什么WTO,到底有什么好处?我光是看到报纸上各种宣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

冯啸辰说:“加入WTO对于咱们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最起码,美国没法每年都拿最惠国待遇的问题来卡咱们了。咱们沿海那些开发区生产的服装、鞋帽,因为关税的问题,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咱们加入了WTO,各国的进口关税就会大幅度缩减,对于咱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绝对是一个福音。”

“对他们来说是福音,对于我们这些装备企业来说,就是危险了。”王伟龙说,“到时候咱们的进口关税也要减少,国外的大型装备要想卖进来就更容易了。像我们罗冶这样的企业,技术没法跟人家西方企业比,再没有关税保护,那就是等着被别人宰割的命运了。”

听王伟龙这样一说,冯啸辰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说:“关于装备制造业的问题,国家在进入入世谈判的时候也是考虑到的,会努力争取给我们提供一个尽可能长的保护期。但保护期再长,也是有限的,咱们必须在保护期结束之前成长起来,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个当分母的小讲师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班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给你50万第七十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就是体制问题啊第三百一十二章 无法拒绝的好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必有贵人相助第八百三十三章 例外条款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们应当算是朋友吧第六百四十章 汇报工作第七百八十二章 他们的想法不错第七百四十二章 狮子大张口第二百八十一章 董岩的事情绝非偶然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班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关键在于重装办的态度第一章 压缩四千万第五百五十三章 后发优势第八百七十六章 请冯总帮忙第六百七十五章 有人兜底第一百六十三章 拯救天才女焊工第五百八十五章 我自己赞助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国人没这样的能力第二百九十九章 该有个女主人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冯林涛的烦恼第五百二十四章 弟弟回国第八百六十一章 厉害了我的国第六百四十四章 资金问题第六百二十五章 倾销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焊过省体育馆的大梁第五百零九章 颜色不对第一百八十章 不肖弟子第六百七十六章 日后肯定会后悔的第二百三十章 他乡遇故知第三百四十一章 请你们帮忙第六百五十五章 光德才兼备还不够第八百三十五章 绝地反击第八章 跟我走吧第九十八章 找毛病第一百七十一章 迫切任务第四百一十五章 信息解决方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秦重的意见第六百二十一章 搅局者第五百零六章 谁的责任第五百七十一章 各谋生路第八百九十章 塞加铁路通车庆典第四百八十三章 马尔多懂焊接吗第三百四十章 冯啸辰的秘密安排第八百四十五章 希望给予更多的支持第九百一十三章 卡脖子,怕什么!第四百八十九章 居然是中国人造的第八百九十二章 拧成一股绳第六百二十八章 唯一一根救命稻草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阮急眼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所谓业务费第五百二十二章 关我们什么事第六百零四章 渐进式改革第三百九十六章 让我看看你的本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专家来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第四百一十八章 职能变化第九十七章 万一是真的呢第五百二十四章 弟弟回国第四百零五章 大城市来了个乡下姑娘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代堆型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们并不比它差第七百二十一章 坚决进行追查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七百七十章 逮着一个大金主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您是最传奇投资家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三十五章 噪声第三百四十六章 遇到了一些障碍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的转机第五百九十四章 事先列出清单为好第二百九十四章 指点迷津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总是个优秀企业家第六百八十四章 他可以不用来了第五百零五章 这只是一次意外第二百二十章 这么一个二愣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是来投标的第八百九十二章 拧成一股绳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第六百八十八章 还是慎重考虑一下为好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国人没这样的能力第二百二十八章 买设备与造设备第三百二十六章 莫非要玩真的第四百七十七章 要注意小节第七百九十六章 我们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第八百三十五章 绝地反击第四百四十六章 师傅家的窘况第八百九十七章 协会就是放嘴炮的第二百章 扯一块虎皮第七百八十五章 北非困局第四百四十章 连车床铣床都分不清第四百一十五章 信息解决方案第九十三章 只能智取不能强攻第五百九十章 恶名在外第一百九十八章 吃货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