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马茨克并不是斯泰尔养的召唤兽,斯泰尔不可能打个响指就把他召唤出来。冯啸辰一行完成了在英国的访问任务,便启程前往德国了。霍特比像接机的时候那样,把他们送到机场,一路上不住地道歉,说自己居然没有及时了解到库克船长项目的事情,让领导们失望了。冯啸辰再三安慰,又叮嘱他多关心一下欧洲各领域的新动向,霍特比点头不迭,就差赌咒发誓了。

“啸辰,我怎么觉得,这个霍特比在你面前像个下属似的。他好歹也是一家投资公司的ceo,就算是咱们的合作伙伴,也用不着这样低三下四吧?”

登上飞往德国的航班后,王伟龙终于把自己憋了很多天的问题向冯啸辰提出来了。这倒不是王伟龙的目光有多敏锐,实在是霍特比的表现显得太谄媚了,让人心生疑窦。在国内的时候,王伟龙也见过一些合作单位的负责人在自己面前卑躬屈膝,但那都是中国乡镇企业的老板,王伟龙并不觉得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异常。可一个蓝眼睛、高鼻子的英国人也这样低眉顺眼,就有些违和了。

“有钱的就是大爷,这句话你没听说过吗?”冯啸辰笑呵呵地对王伟龙说。

王伟龙撇撇嘴:“话是这样说,可霍特比是个老外啊,怎么也这样?”

杨海帆在一旁笑着说:“老王,你这就是种族歧视了。老外就不能低三下四?别说现在咱们中国有钱了,走出来也算是个大客户了。就算是30年前,我在辰宇轴承公司当中方经理的时候,企业里有个叫佩曼的德国雇员,在我和啸辰面前也是老老实实的,叫他往东,绝不敢往西。”

王伟龙是知道辰宇轴承公司的,当初因为公司缺乏技术工人,冯啸辰还请王伟龙帮忙,从罗冶找了一些退休工人过去。王伟龙也知道辰宇轴承公司其实就是冯啸辰个人的企业,杨海帆说的那位名叫佩曼的德国人,其实是冯啸辰的雇员,他岂能不对冯啸辰、杨海帆等人恭恭敬敬的。

不过,即便是知道这一点,在当年看到佩曼的表现时,王伟龙还是有一些震惊的感觉。没办法,国人心里对于白人总是有几分崇拜感的,总觉得白人就应当是那种骄傲不可一世的样子。这些年,罗冶的业务也逐渐做到了海外,王伟龙也接触了不少外国人,其中包括许多白人,心里对白人的那种神秘感已经消退得差不多了。此时他质疑霍特比的表现,也只是因为霍特比实在是做得太出格了,经杨海帆这样一解释,王伟龙心里也就淡定了。

“唉,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啊。”王伟龙叹道,“过去我们从国外引进技术,那些过来传授技术的外国人,哪怕只是一个普通工人,都傲慢得不得了。吃饭要单开小灶,还要时不时吃西餐,睡觉要住那种带卫生间的套房,说是不习惯上公共厕所。让他们讲解一下设备的使用方法,他们也说得含含糊糊,多问一句就要发脾气。现在想想,咱们是客户啊,是花钱的一方,他们有什么资格在我们面前摆谱?”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咱们的钱还不够多,人家没看在眼里。”冯啸辰说,“你看那个斯泰尔,听说咱们要订购2000套模块,脸上笑得像朵菊花似的,这就是大客户的待遇了。”

“霍特比也是这样吧?”王伟龙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听说上次你请他搭线帮咱们国内引进了一家英国的电子公司,他应当是拿了不少的中介费,也就难怪他对咱们会这样客气了。”

冯啸辰点点头,说:“是的。老王,包成明在欧洲联系了不少像霍特比这样的掮客,以后如果罗冶要兼并欧洲的企业,可以先找这些掮客打听一下情况,也可以请他们做中介,这样能够节省不少精力和费用。咱们对欧洲的情况不了解,贸然出手,没准就成了冤大头了。”

“十几年时间,咱们现在也开始兼并欧洲的企业了,真是快啊。”王伟龙感叹莫名,他摸了摸自己头上已经有些斑白的头发,对冯啸辰和杨海帆说:“啸辰,老杨,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我是马上要退休的人了,兼并欧洲企业这种事情,我是没机会参与了。你们加把劲,把这个什么菲德尔曼公司直接兼并过来,以后咱们搞工控模块,就不用再求他们帮忙了。那个叫芬尼的家伙,人品不行,技术上还是有一把刷子的。”

“哈哈,老王,你也不老,会有机会的。”冯啸辰说,“罗冶现在需要跨越式的发展,光靠自己一点一点积累已经不够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兼并海外的企业,把它们的技术和品牌都拿过来。比如你们的电动轮自卸车技术是从美国的海菲公司引进的,而现在海菲公司的市场已经被你们挤得剩不到三成了,破产是早晚的事情,你们就没打算把它兼并过来?”

“兼并海菲公司?”王伟龙眼睛瞪得滚圆,“啸辰,这个玩笑开大了,你知道海菲公司有多大的规模吗?收购它,没有几十亿美元是不可能的。”

“几十亿美元很多吗?”冯啸辰问,“咱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已经有3000多亿美元了,拿出百分之一来给你们收购海菲公司用,算得了什么?”

王伟龙笑了起来,用手指着冯啸辰说:“冯总说话果然霸气。国家的外汇储备拿出百分之一给我们一家小小的罗冶用,这种话也就是你敢说了,我可是连听都不敢听的。收购海菲公司这种事情,我们罗冶是不敢想了,收购几家像菲德尔曼这样的小公司,还凑和可以考虑考虑。”

冯啸辰正色说:“老王,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我让黄明他们拉过一个单子,是未来十年内我们可以考虑收购的外国装备企业,其中就包括了海菲公司在内。海菲公司目前的市值有几十亿美元,但它的经营却是每况愈下。它在传统矿山机械领域的市场被你们以及林重等几家企业抢得所剩无几,新型矿山机械的开发又是举步维艰,一旦开发失利,股票肯定要一泻千里,到时候说不定用不着几十亿,只要几个亿就能够买下来。你们现在应当盯住它,如果有可能的话,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挤压,让它垮得更快一些。如果不出意外,它没准会在你退休之前就破产拍卖呢。”

王伟龙把眉毛皱了起来,开始思索冯啸辰的话。冯啸辰说的海菲公司的情况,王伟龙也是了解的。罗冶从海菲公司引进了15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技术,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开发出了170吨、220吨的车型,现在还在研制300吨的车型。这些新车型的技术水平不亚于海菲公司,价格却只有海菲公司同类车型的一半。

国内的露天矿早已全面放弃了进口自卸车,转为使用罗冶的国产自卸车。海外客户在经过试用之后,也逐渐认可了罗冶自卸车的性能和质量,开始把原本准备给海菲公司的订单转给了罗冶。这样一来,海菲公司的市场便急剧萎缩了,逐渐走向入不敷出。

海菲公司曾经想过要与中国企业打价格战,但一打起来就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确切地说,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能和中国打价格战的企业。接着,海菲公司又打算靠技术优势来取胜,接连推出了几种新车型,把驾驶室的仪表盘都换成了计算机屏幕,无奈这种创新没啥实质性的作用,反而拉高了价格,把客户进一步推向了中国人。

现在支撑海菲公司的,也就是它所拥有的几项独有产品,这是中国企业暂时还没有开发出来的。不过王伟龙清楚,包括罗冶在内的几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在积极开发这几种产品,有些连样车都已经造出来了。也就是说,除非海菲公司能够得到一个什么特别的机遇,否则被中国企业挤垮只是时间问题。

冯啸辰建议罗冶把兼并海菲公司的事情纳入日程,倒也不算是信口开河了。

“啸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能协调发改委、财政部帮我们筹措资金吗?”王伟龙问。

冯啸辰说:“兼并海外优秀的装备企业,不单是你们罗冶一家的事情,而是整个装备领域的事情,我们肯定要纳入全盘考虑的。你放心,海菲公司是一家值得兼并的企业,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装备工业公司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帮你们筹到钱的。”

“哈哈,那就太好了!”王伟龙顿时豪情万丈,“啸辰,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有点心动了。海菲公司经营不如我们,但它的技术积累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能拿下来,对于我们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差不多一步就可以进入国际一流装备企业的行列了。我回国之后就让企划部门做个方案,看看怎么能够把海菲公司弄到自己手上来。”

第七百五十四章 他们更年轻第六百一十二章 别听他吹牛第二百二十一章 冯处长的背景很神秘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四百一十章 浦江分店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四百九十章 物美价廉第七百四十八章 有什么其他途径第十五章 这就是个领导项目第五百九十四章 事先列出清单为好第四百八十六章 被人讹上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售后服务中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分钱都不用花第二百零四章 发家致富的劳动模范第七百八十八章 原来都是菜鸟第一百二十八章 给你好好安排一下第九百零五章 时不我待第五百三十三章 原来是你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一般不焊二类容器第四十一章 破局的关键人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能者多劳第八百八十九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四百三十四章 这就叫废寝忘食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是因为咱们自己会造第六百零七章 预研第八百四十四章 三条策略第五百二十三章 怨声载道第八百六十二章 等一等人民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棒和胡萝卜都不能少第三百八十三章 为国家赚取外汇第六百五十九章 捂不住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树一个典型第二十九章 还是部里出人才第四百三十一章 很好的合作机会第七百四十五章 外国人也学聪明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先听听兄弟单位的意思第十二章 田秘书有点小心思说几句,关于更新,关于写作计划第二百三十五章 鼓励自由竞争第六百一十章 要取得他们的谅解第六百五十三章 你比较有经验第三百九十章 关于计划经济第一百三十章 找着机会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如果没有操作失误第二百六十七章 先把自己灌醉第八百六十五章 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第四百五十三章 一个胖子闪亮登场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虚此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们家晓迪第二百二十七章 闲着就会生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看看谁来了(今日四更虐狗)第六百一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四十七章 好机会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大的区别第五百九十八章 财产的来源第二百二十章 这么一个二愣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会影响仙户的声誉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生一计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通报一下进展:本书要走上荧屏了第六百七十章 我们楼里的清洁工都懂第八百三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七十六章 留学的问题第一百八十三章 是流芳百世还是抱憾终生第五百一十四章 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学习学习第六百五十九章 捂不住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四百三十三章 谁的企业第二百零二章 利润的分配第四百九十八章 附加一个条件第一百九十八章 吃货的春天第四百五十章 我来承包第八百二十一章 在家里教孙子扭秧歌第三百二十二章 那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国人没这样的能力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给他们一些希望第四百九十六章 人形自走炮兵雷达第六百七十二章 高屋建瓴第六百八十二章 时过境迁的学术权威第一百八十二章 胥文良要退休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老实实打工第四百八十七章 为什么没有中文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分钱都不用花第二十七章 六品的武职第八百二十八章 北方某地铁工程公司第二百章 扯一块虎皮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是因为咱们自己会造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装办变成居委会第五百五十九章 引咎辞职第四百五十九章 这是完美的合作第七百四十二章 狮子大张口第二百五十九章 老资格第五百七十八章 实践出真知第七百四十章 能力对等才能当朋友第二百九十六章 惊艳的仰焊第七百零三章 那就算了吧第六十九章 友谊地久天长第三百七十七章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