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欧委会的专员来了

“高教授,能不能请你详细说一下,中国政府的首台套政策,如何违反了中国的入世承诺。”康茨按照约定的剧本问道。

高磊正色说:“首先,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协定的时候,承诺对国外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在采购中不得采取歧视政策。但中国政府的首台套政策要求各单位在进行设备采购时,要优先采用国产装备,这就是违反了非歧视原则。其次,为了帮助国内企业获得设备订单,中国政府强制财险公司推出了首台套保险产品,只向制造企业收取象征性的2%的保费,其他的保费是由发改委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的,这就违反了世贸规则中的反补贴条款。”

“高教授,关于你说的第一点,我们认真研读过中国政府的这项政策,发现其中只是提出优先采购的建议,并没有强制各单位必须采购中国本国产品,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并没有干预各单位的采购行为。”伯恩斯坦问。

高磊说:“中国政府的政策,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看。发改委发布这个文件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了要规避世贸组织的质疑,所以玩弄了一些文字技巧。我与发改委的官员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明确地说,这个政策就是强制性的,如果地方政府敢于违背这个文件的要求,他们将会进行严厉的惩罚。”

“你能够对你刚才所表述的内容负责吗?”伯恩斯坦追问道。

高磊坚定地点点头:“我可以和发改委的官员去对峙。你们如果愿意,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各地的官员,看看他们的说法与我是否有差异。”

“太好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伯恩斯坦飞快地在本子上做着记录。他其实也知道,一个学者的话并不足以作为世贸组织裁定违规现象时候的依据,但有了高磊的这番话,至少他们就可以把水搅浑,让中国政府承受到压力。

“第二点,你刚才说到中国发改委为首台套保险提供了政府津贴,这方面有没有明确的证据?”康茨问道。

“有的!”高磊说,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翻了一下,找出几份抬头上写着“机密”字样的文件,交到两位记者的手里,说道:“你们看,这是中国发改委和财险公司的内部文件,是他们在设计首台套产品的时候,交给我提意见的。在这上面,明确说明了中国政府对首台套政策的补贴标准。”

“我们可以拍照吗?”康茨问。

“完全可以,我这里的一切东西都不保密。”高磊大气地说。

采访结束,高磊把两位记者送出自己的办公室。走在走廊上,迎面走过来的同事向高磊投来羡慕的目光:真牛啊,又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了,啥时候咱也能混到这样的境界!

几天后,发改委司长王振斌的办公室里,来了几名客人。走在前面的,是商务部的司长徐振波,跟在他后面的,是两位外宾和一位商务部派出的翻译。

“王司长,这是欧盟委员会的特别专员博瓦德先生,这是博瓦德先生的助手埃米琳小姐,他们是为发改委日前发布的首台套政策而来的。”徐振波向王振斌做着介绍,同时脸上露出了一缕苦笑。

徐振波来发改委之前,已经和王振斌通过电话了,所以王振斌知道博瓦德和埃米琳二人的来意,也做了一些准备。他招呼客人们坐下,又寒暄了几句之后,笑吟吟地问道:“博瓦德先生,请问你对我们发布的首台套政策有什么疑问吗?”

“是的。”博瓦德一脸严肃,他指示埃米琳从包里掏出一份报纸,递到王振斌的面前,说道:“王先生,欧盟委员会接到十几家欧洲企业的投诉,指控中国政府在中国市场的工业装备采购中违反了世贸协议的原则,对欧洲企业采取歧视政策。关于这个问题,在这篇报道上也有详细的说明,特别要指出的是,披露这一信息的,是贵国的一位知名学者。

欧洲企业要求我们将这一问题提交世贸组织予以解决。欧盟委员会从欧中贸易大局着想,希望先与中国方面就此事进行沟通,化解分歧。如果中国方面对此事的解决方案无法让欧洲企业满意,则欧盟委员会将不得不将此事诉诸世贸组织。”

王振斌接过报纸,看了一眼,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懂,因为这是一份德语报纸,而王振斌只懂英语。随徐振波同来的翻译赶紧上前,给王振斌大略地说了一下报纸上的内容。这正是康茨和伯恩斯坦采访高磊的那篇报道,其中有关中国政府对外国企业采取歧视政策的部分,事先被博瓦德用荧光笔标出来了,翻译也特别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

王振斌听完介绍,又看了看报道配的照片上那高磊的肥脸,一句MMP从丹田涌上来,差一点就要脱口而出了。尼玛,你到底是哪边的!知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西方国家成天盯着中国找毛病,我们成天疲于应付,你作为中国自己的学者,不帮我们说话,反而给外国人递枪递炮,国家什么地方亏待你了?

心里怎么问候高磊家的几代女性,在这一刻也是无济于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回答博瓦德的质疑。王振斌刚才已经向领导做过请示,又与冯啸辰通过电话,对于这个问题倒也是有所准备的。他把报纸递还给埃米琳,还向她笑了笑,表示感谢,然后清清嗓子,对博瓦德说:

“博瓦德先生,我不太理解欧盟方面的意思。报纸上这篇报道,不过是一位学者的个人观点而已,并不属实。中国政府一向信守承诺,并不存在报道中指责的这些问题,这一点,还请博瓦德先生代为向那些欧洲企业澄清。”

“报纸上说,中国发改委逼迫地方政府必须采购国产装备,这是不是事实?”

“完全是谣言。我们只是从鼓励民族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他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国产装备,这也是世贸规则允许的。博瓦德先生如果不信,我可以向你出示发改委的文件。”

“但高磊先生说,你们在公开的文件里的确是这样说的,但除此之外还有秘密的要求,并不在文件中出现。”

“如果是秘密的要求,博瓦德先生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是高磊先生说的。”

“他只是一位学者,这或许是他的臆想吧。”

“据我了解,他是一位在中国很有名气的学者,难道他的话也不属实吗?”

“这个我不便评价,不过,就这件事而言,他的话仅仅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想。”

“那么,关于贵国政府在首台套保险中向本国企业提供高额保费补贴的问题,你又如何解释呢?”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王振斌摇着头说。保费补贴的事情,牵涉到的单位和人员众多,他不敢确信所有的单位都能够守口如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听听对方到底掌握了多少信息,然后再来进行应对,以免陷入被动。

博瓦德又向埃米琳做了个手势,埃米琳再次取出一叠资料,递给了王振斌。王振斌接过资料一看,脸色就有些僵了。原来,这正是高磊提供给康茨他们的文件的复印件。王振斌对于这些文件是非常熟悉的,知道其中涉及到保费补贴的内容。对方既然已经拿到了这些文件,自己再矢口否认,就不合适了。

正在此时,秘书推门进来了,在他的身后,跟着两个人,分别是国家装备公司的总经理冯啸辰和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祁瑞仓。王振斌一见二人,眼睛便亮了起来,他起身招呼二人坐下,接着便向博瓦德和埃米琳做起了介绍:

“博瓦德先生,埃米琳小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国国家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冯啸辰先生,你们所关心的首台套政策,正是由装备公司提出来的,有些问题,他比我更了解情况。至于这位先生,是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祁瑞仓先生,他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在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问题上颇有研究。他通晓国际贸易规则,所以我也把他请过来了。”

“祁瑞仓?你就是那个提出‘祁-丁产业复兴曲线’的祁瑞仓先生吗?”

不等博瓦德说什么,埃米琳先嚷了起来。她的眼睛里冒着小星星,颇有一点迷妹见偶像的模样。

“那条曲线是我和我的同行丁士宽先生共同提出的,他对这个理论的贡献远远比我更大。”祁瑞仓谦虚地说道。

“什么产业复兴曲线?”博瓦德有些懵,向埃米琳问道。

埃米琳说:“这是产业经济学界近年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祁先生和他所说的丁先生根据中国北方老工业基地产业复兴的经验,提出了关于产业复兴的全新路径,被命名为祁-丁曲线。欧洲各国现在也面临着老产业基地复兴的问题,理论界对于祁-丁曲线非常推崇。”

“原来是这样……”博瓦德开始有点印象了,他向祁瑞仓微微地欠了一下身,以示恭敬。

第二百五十五章 罗翔飞做的文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打擂台第六百七十章 我们楼里的清洁工都懂第九十九章 讨价还价进行时第四百零七章 给我一个面子第四十章 不是省油的灯第五百五十五章 财政困难第五百七十章 一个锅俩人背第七百五十六章 牛不牛第三十五章 噪声第七百四十九章 榆北三日游第五百二十四章 太嚣张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该放手就得放手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刘处长有共同语言第八百九十八章 我是他的老相识第四百一十章 浦江分店第七百零六章 太君家也没余粮了第一百零九章 菲洛公司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一百三十八章 学习学习第八百五十四章 白菜是如何炼成的第十四章 煤炭研究所资料室第四百八十二章 演得太拙劣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秦重的意见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们并不比它差第二百四十一章 量力而行第四十八章 关键时候能打硬仗第五百一十六章 又见临时工第七百章 压缩外汇指标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个要求第八十三章 桐川是个好地方第四百五十三章 一个胖子闪亮登场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们应当算是朋友吧第六百三十四章 智商欠费的年轻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两条二级焊缝第七百一十一章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第五百六十七章 出了岔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知识不能贬值第五百三十六章 我喜欢吃第四十六章 徐新坤是昏了头了第二百二十章 这么一个二愣子第二十五章 来了就别回去第七百九十七章 对你们是有好处的第四百九十章 物美价廉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郭是个能干的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财产的来源第八百四十三章 次贷危机来临第七十八章 不能让奉献者比惨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要连朋友都做不成第七十二章 招兵买马第三百五十四章 总得有人去做的第一百九十三章 培养能当师傅的工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有风骨的学者第八百七十章 陷入僵局第六百九十九章 金融危机来袭第一百七十章 开张大吉第二十一章 变拉动为推动第四百四十章 连车床铣床都分不清第三十二章 不和情商低的人计较第六十八章 中国是一个大国第八百五十二章 欧盟要来调查第七百四十二章 狮子大张口第六百零六章 糖衣炮弹第六百零五章 国企改革第四百一十三章 罗冶的困境第六百二十六章 他们没有钱第七百一十一章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第七百三十五章 规模经济第六百一十一章 我们做错了什么第一百零二章 变废为宝第二百六十七章 先把自己灌醉第七百七十四章 库克船长的祖宗第二百零二章 利润的分配第二十五章 来了就别回去第一百六十三章 拯救天才女焊工第七百三十五章 规模经济第五百三十七章 难度不小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总是个优秀企业家第八百四十章 这就是冯总的高风亮节第二十一章 变拉动为推动第二百四十二章 担心是多余的第一百零九章 菲洛公司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百三十七章 毛脚女婿上门来第五百二十四章 弟弟回国第五百九十五章 他夫人戴10万元的钻戒第七百二十三章 这是我侄子第七百五十三章 没有谈下去的意义第五十五章 抵达法兰克福第七百二十五章 暂时回避一下第四百零二章 雪崩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需要有个名目第三百四十二章 这件事不平常第二百零七章 姚伟强回来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关门弟子第八百零七章 杀鸡儆猴第四百零五章 大城市来了个乡下姑娘第八百四十九章 欧洲人学乖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调配资源第四百四十三章 韩姑娘的八卦第一百六十九章 铁杆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