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我当年的确是把手头的一些落后技术卖给了外国公司。”

在装备公司的办公室里,刚从京郊开会回来的冯啸辰,接受了赵健和王丰硕的问话。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真相。

赵健和王丰硕此次找冯啸辰谈话,基本上就是一个程序性的操作了。胥文良拿出来的证据,直接解决了关于冯啸辰所出售图纸的技术来源问题。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指点胥文良、崔永峰写出经典论文的年轻人,发明一套弯辊串联装置是不在话下的,他或许在经验上还有欠缺,但构思有了,加上王伟龙的协助,完成设计并不困难。

所谓觉悟不够的指责,也是不成立的。他把小发明卖给外国人,把大发明无偿献给国家,这样的觉悟还不够高吗?这些发明都是属于他个人的,卖给谁,国家根本无权干预。

至于说作为国家干部,偷偷地把自己发明的技术卖给外国人,是否违反规定,在当年或许是有问题的,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无所谓了,甚至可以说是敢于突破旧的传统观念束缚,算是改革先驱的那一类,是可以拿到报纸上去公开宣传的。

经过此前的调查,赵健和王丰硕对冯啸辰的崇拜已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虽然作为纪律部门的官员,是不应当对自己的调查对象产生这种感觉的。

冯啸辰在京郊开完会,收回自己的手机,一开机就收到了一大堆短信,全都是“通讯小秘书”的留言,说某某号码某日某时给他打了电话云云,认真一看,有些电话可谓是锲而不舍,前后给他打了数十遍之多。

王伟龙这些人不敢直接给冯啸辰发短信,因为担心万一冯啸辰真的出了事,纪律部门会通过这些短信追究他们的泄密责任。不能发短信,打个电话直接说总是可以的,但电话打过来,就转到秘书台去了,所以冯啸辰会收到一大堆未接来电的通知。

冯啸辰不明就里,挑其中的几个电话回过去,一打听,才知道是当年的事情被人揭出来了,纪律部门正在对他进行调查。结合这几天发改委让他参加封闭会议的事情,冯啸辰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虽然知道这些,但他心里没鬼,自然也不用怕。此外,纪律部门的人没有收缴他的手机,而且放任他在结束封闭之后自由地与朋友联系,这就说明这件事情并不严重。

果然,在他回到办公室之后,赵健和王丰硕就来了,一见面就开诚布公地说了举报信和对他进行调查的事情,最后的问题就是请冯啸辰确认当年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作为当事人,他的陈述也是非常重要的。

冯啸辰的回答,与胥文良的猜测如出一辙。他声称当时国家鼓励搞多种所有制,所以他想让父亲和弟弟办个企业,却缺乏足够的资金。无奈之下,他便挑了几项自己早年的发明,都是一些濒临淘汰的旧技术,通过在德国的婶子卖给了外国企业。嗯嗯,这件事没有向国家报备,似乎还涉嫌逃税,自己会让辰宇公司的法务去税务局走一趟,把什么税金、滞纳金之类的都交上。

至于说自己为什么能够发明出这么多技术,当然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很牛的爷爷啦。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学技术,经常和爷爷一起推敲技术思路,所以形成了无数的奇思妙想。当然,自己的经验不足,能够贡献出来的也只是一些想法罢了,就像胥文良他们那篇文章,自己的贡献真的只有一点点,一点点点,一点点点点……,主要的技术成果都是胥老和崔总工他们做出来的。

这番话,让赵健他们又感慨了一回。冯啸辰说到的什么逃税的事情,对于纪律部门来说,根本就不关心。当年的税法好像也没那么严格吧,这种事情,不过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罢了。

整条证据链到此彻底完成了。果如纪律部门经常说的那样,调查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错误,有时候也是为了发现成绩。经过这次检查,纪律部门发现了一名当代干部的楷模,值得披红挂彩予以表彰。

因为涉及到一名局级干部,而且举报的事项也非常严重,这次的调查报告,直接送到了最高层。与此同时,孟凡泽、罗翔飞也以离休老干部的身份,向高层反应了有关情况。这样一来,关于霍源地铁工程设备招标以及后来国外媒体炒作、国内某专家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的事情,也进入了最高层领导的视野。

“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和一些学者,非但丧失了最起码的党性,连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起码觉悟都丧失殆尽了!这样的干部,以及这样的学者,留在我们的体制内,到底是在为体制服务,还是在与国外势力里应外合,拆国家的墙角,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某领导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拍案痛斥道。

王者一怒,血流漂杵。

老领导的电话再次打到了韩南彬的桌上,第一句话便是:“南彬啊,你有什么病没有?”

“病?没有啊。”韩南彬下意识地回答道。

“你还是尽量得个什么病吧,这样对你更好。”老领导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韩南彬又往外打了几个电话,了解到一些情况,这才明白了老领导的意思。他的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人民医院的。不久,他拿着一份疾病诊断书,向组织部提出了病退的申请,并秒获批准,这已经是老领导为他做的最大努力了。如果没有后面那些折腾,他的结果会比现在好出不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真的是有病。

一位新的总经理被空降到河铁公司,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了霍源地铁项目经理和公司技术总监,重启了盾构机招标工作。经过严格评议,辰宇盾构机以优异的性价比中标,普迈出局。

辰宇公司中标之后,邀请了国内十几家正在研发盾构机的企业共同参加霍源地铁盾构机的建造工作,把自己掌握的开发技术和盘托出,相关专利则以非常低的授权费交给各家企业使用。各家企业原本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研发工作,得到辰宇转让的技术之后,迅速开发出了自有品牌的盾构机,一时间,国内盾构机产业蓬勃发展,国产盾构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占据了国内三成多的市场。

辰宇公司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有些吃亏的,但实际上对辰宇公司却是有利无害。

国内正在兴建地铁的城市很多,还有铁路、市政等方面的隧道工程,需要使用的盾构机多达上千台,辰宇公司根本就吃不下去。与其把这个市场拱手让给外国公司,还不如辰宇公司把技术拿出来与国内同行分享,让国内同行能够迅速掌握关键技术,把外国公司从中国市场上挤出去。

当今世界,盾构机的主要市场就在中国,全球一半以上的盾构机需求都集中在中国。如普迈这样的国际大公司,技术水平比辰宇高,如果能够获得中国市场的支持,他们就能够不断改进技术,始终把辰宇公司压在下面。反之,如果辰宇公司能够联合国内其他企业把普迈挤出去,普迈技术再高,得不到市场也是白搭。没有了市场需求,普迈就不可能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假以时日,它的技术就会落到辰宇的后面。

这其实就是古代的合纵战略,面对一个强敌,你需要联合弱者,共同对敌。那些弱小的同伴,只要能够消耗掉强敌的力量,对你就是一种帮助。反之,一味只知道窝里斗,最后只会被国外巨头吃得连渣都不剩。

当然,辰宇公司的这一举措,还为这一次的举报事件又增加了一个亮点。实践表明,装备公司支持辰宇公司,并非出于冯啸辰的私利,而是一项有利于国家装备产业发展的举措。辰宇公司是一家识大体、顾大局的企业,能够与其他国内企业共享技术红利,装备公司不遗余力地支持这样的企业,有什么错呢?

韩南彬在办理退休手续之前,也接受了一次纪律部门的质询。他可没有替人挡枪的觉悟,直接就把田文健的事情给抖出来了。严格地说,田文健对冯啸辰当年的事情提出质疑,倒也没有违反什么规定,但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高层领导也发了话,组织部门岂能无动于衷。

几个月后,田文健也光荣退休了。单位上原本向他承诺了一系列的退休福利,但在他退休之后,这些福利都因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被取消了。此外,单位的一些中青年干部,在了解了事情的梗概之后,都萌生出了同仇敌忾之心,觉得人家装备公司的冯总不愧是国之栋梁,你田文健这个老东西,干活不如人家,还在背后打黑枪,特喵都是什么人品。

于是,田文健退休后回单位办事,比如报销个医药费啥的,都要遭遇各种刁难和白眼。他气不过,前去离退休干部中心投诉,人家也是哼哼哈哈,推三推四,不时还冒出几句风凉话,让田文健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

第七十五章 到京城出差的规矩第八百七十八章 把中国人拉下水第八百八十九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七百四十八章 有什么其他途径第五十五章 抵达法兰克福第三百九十四章 原来是临时工惹的祸第四百四十九章 有能力的人在哪第五百一十三章 这是一个无忧劫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万别惹冯啸辰第三百零四章 盖詹爱占小便宜第九百一十一章 完美的协作第一百八十章 不肖弟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秦重的顾虑第九十一章 新的任务第八百零五章 需要有一个名目第三百四十九章 殃及池鱼第二百八十八章 民间联盟第六百零四章 渐进式改革第八百一十三章 雷霆万钧第六百三十三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一十九章 交给企业去做第八百六十五章 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第五百二十六章 历史上最屈辱的时期第四百七十章 一切取决于时间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解套第四百七十九章 考试不一定是有效的第九百零六章 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的并存第四百三十四章 这就叫废寝忘食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国的工业底蕴第二百五十五章 罗翔飞做的文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他能把罐子运到外国去?第二百一十三章 来了个掮客第二百六十二章 两袖清风第七百四十五章 外国人也学聪明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二章 KBS-3720第一百三十三章 如果没有操作失误第一百二十五章 真正的发挥余热第一百六十七章 必有贵人相助第一百二十五章 真正的发挥余热第七百八十六章 绝对不能怂第七百三十七章 太有预见性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这不就是国际大协作吗第六百八十二章 时过境迁的学术权威第四百零一章 不是这样的第六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派上用场第七百二十二章 冯总的秘密武器第七百六十八章 闲不住的晏乐琴第一百六十七章 必有贵人相助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鼠忌器第五百七十二章 凭什么收购我们第四百一十四章 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第六百零三章 变成了摇钱树第二百九十六章 惊艳的仰焊第一百七十四章 跟我立个军令状第四十一章 破局的关键人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算哪根葱第五十五章 抵达法兰克福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给装备公司送锦旗第三百一十一章 勇挑重担的小冯处长第三百九十八章 坦白从宽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化肥债券第六百三十七章 我们肯定要全力以赴第三百六十三章 遇上一个胖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返回南江第八百一十六章 我们的设备便宜第四百零三章 他已经不在这个办公室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心思动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们并不比它差第六百七十四章 你觉得我会不会为难呢第七百七十九章 你是来当说客的吧第四百六十一章 让他们尝到甜头第八百三十章 欧美国家不搞补贴第三十五章 噪声第四百七十四章 囚徒悖论第四百四十三章 韩姑娘的八卦第五百八十章 难度大了第五百零四章 倒了一座分馏塔第四百九十九章 其实是售后服务第八百七十章 陷入僵局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让他下不来台第八百零三章 一百倍的利润第七百六十二章 他们会慢慢适应的第五百八十五章 我自己赞助第二百一十章 自信满满的长谷佑都第八十四章 大年初一的紧急会议第三百九十八章 坦白从宽第四百二十三章 蓝调咖啡学术沙龙第一百零六章 德国人来了第七十三章 万物复苏第五百二十四章 太嚣张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智商欠费的年轻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为什么不能要钱第六百四十三章 来了个美国博士第八百四十六章 中国人的技术更成熟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解套第一百五十三章 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们有生产资质吗第五百九十九章 百毒不侵冯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