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白菜是如何炼成的

带着重重疑窦,一干欧洲人跟在李松的后面走进了生产车间。车间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十几个巨大的风机机舱一字排开,每个机舱周围和内部都有工人在忙碌着,把各种配件安装进去。头顶上的行车往来穿梭,把一个个部件吊装到位。

调查组里的欧洲人大多数都来自于风机制造企业,对于这样的场面并不陌生。像埃米琳这种欧盟官员,看到的自然只是现场的热闹,但其他人看的却是其中的门道。

“你们用的是铸造机架!”

在一台机舱前,雷丁敏锐地发现了工人们正在安装的机架上并没有焊接痕迹,而是铸造成型的,不由得大惊小怪地喊了起来。

机架是风机上重要的结构件,用于连接齿轮箱、偏航轴承、偏航驱动等部件。机架的结构非常复杂,同时在工作中需要承受极大的载荷,加工难度很大。机架的成型一般有两种工艺,即铸造工艺和焊接工艺。前者是先制造一个模具,再把钢水浇铸到模具里,一次性地制造出整个机架。后者则是把机架分成几块分别制造,再用焊接方法拼成一个完整的机架。

焊接工艺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模具,成型工艺比较简单,劣势则是焊接的工作量较大,而且焊缝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架的强度,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铸造工艺避免了焊接工艺的缺陷,唯一的问题就是制造模具的成本很大,如果生产批量小,就显得很不经济了。

雷丁所在的公司,曾经研究过机架的铸造工艺,但终因模具成本问题而放弃了这项工艺,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是使用焊接工艺的。他深知这两种工艺的差别,所以在看到林重居然是使用铸造工艺时,便感到震惊了。

李松在旁边解释说:“我们已经全面采用了铸造工艺。我们计算过,使用焊接工艺制造一个前机架,成本大约是22万人民币,合2.1万欧元。而改用铸造工艺,成本可以下降到14万人民币,也就是1.3万欧元。仅此一项,我们就能够把每千瓦风机的造价降低8欧元。”

“可是,你们没有把模具的成本计算进去。”勒芬韦尔在旁边提醒道。他本人就是做技术的,对于生产成本有足够的了解。李松说的焊接机架成本,他觉得是比较合理的,虽然比欧洲企业的成本低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铸造机架的成本能够低到1.3万欧元,这就超出他的常识范围了,他所在的公司曾经做过测算,结论是铸造机架的成本比焊接机架要高出30%以上,其中主要的部分就是模具成本的分摊。

铸造工艺的成本,不外乎三部分:钢水、模具和劳动力。其中模具是一次性投入的,制作好一套模具后,可以反复地使用。如果不考虑模具的成本,仅仅计算钢水和劳动力成本,铸造机架是非常便宜的,比焊接机架的成本要低得多。但制作一套模具的成本是近百万欧元,如果一套模具能够生产100个机架,每个机架分摊的成本就达到近1万欧元,这样就根本没有成本优势了。

李松刚才说林重风机用铸造工艺制造一个机架的成本是1.3万欧元,照勒芬韦尔的看法,这就是没有考虑到模具分摊的因素,否则,光模具分摊这一项就有1万欧元,其他的成本还怎么算呢?

李松呵呵一笑,说:“勒芬韦尔先生,我们当然计算了模具成本的分摊。在我说的1.3万欧元中间,有2000欧元就属于模具的分摊。”

“才2000欧元?”勒芬韦尔皱着眉头,“难道你们制造一套模具的成本才20万欧元吗?”

“不,我们的模具成本是大约100万欧元。”李松道。

“这就意味着,你们一套模具能够制造500个机架,你们需要这么大的产量吗?”勒芬韦尔脱口而出,说完他才想起来,李松此前向他们说起过,林重现在有每年1400兆瓦的产能,而且在几年内准备发展到4000兆瓦。如果这个目标是真实的,那么林重的确可以毫无心理压力地使用铸造工艺,这就是大批量制造和小批量制造之间的差别。

“我们的生产工艺,都是按照年产2000兆瓦以上的生产能力来设计的。”李松向众人解释道,“我们采购的配件,包括齿轮、液压件、传感器、电机等等,也都是按照每年2000兆瓦的订单量,所以能够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比如我们从新民液压机械公司采购的偏航制动器,采购成本是4000欧元,比欧洲市场的价格低50%以上。”

“你说的是真的?一套偏航制动器只需要4000欧元?”雷丁惊讶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李松说,“雷丁先生如果不相信的话,尽可到新民液压公司去了解,他们生产的液压偏航制动器品质与欧洲产品相仿,但价格只有欧洲产品的一半,这一项也为我们的风机降低了每千瓦4欧元的成本。”

“原来如此。”一干欧洲人脸上都露出了恍然与颓丧交织的表情。

每千瓦几欧元的差距,看起来不多。但如果每个部件都能够节省下几欧元,累计起来就非常可观了。中国企业目前的报价是每千瓦470欧元,而欧洲企业是700欧元左右,之间的差距不过是230欧元。照李松的这种说法,230欧元的价格差,还真是可能存在的。

其实,要把一样东西做得更便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扩大生产规模。生产100件和生产1000件,单件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如说,你种一亩地,是不可能专门买一台拖拉机来耕地的,只能靠人工去耕地,成本可想而知。如果你承包了1万亩土地,就可以买上几台拖拉机,几个操作工开着拖拉机就可以很轻松地耕完1万亩地,单位成本自然就会大幅度下降。

在此前,中国国内的风机制造商不愿意花钱购置大型专用加工机械和专用模具、夹具等等,生产效率低下,所以风机的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几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和装备工业公司专门把各家风机制造商的老总都召到京城去,向他们密授机宜,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放开手脚,照着每年几万兆瓦的生产规模去调整工艺,把成本大幅度地压下来。

“冯总,照这个规模,我们林重风机要达到每年4000兆瓦的产能,万一将来没有这么大的市场,怎么办?”

在那次会议上,李松曾经这样向装备公司总经理冯啸辰发问。

冯啸辰呵呵一笑,说道:“你放心大胆去干,发改委的王司长在这坐着,他打了包票的事情,你还有什么不相信的?”

“我不是不相信。”李松说,“我是担心,万一我们花了大价钱搞工艺装备,到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订单,这些工艺装备的投资分摊到产品里,费用可真不少呢。咱们不是打算和欧洲人打价格战的吗,如果成本不降反升,我们可就抓瞎了。”

“你这不还是不相信吗?”冯啸辰笑着斥了一句,接着说道:“各位,国家的风电规划,是到2015年之前,达到年装机3万兆瓦的规模,这一点是绝对不会改变的。至于这3万兆瓦能不能全部落到咱们中国企业的口袋里,就看你们各位是不是努力了。装备公司的意思是,你们各家企业抓紧这几个月的时间,升级自己的生产能力。届时不管你们实际的产量是多少,都按照2000兆瓦的规模去分摊成本,这样欧洲人就算想查我们的生产成本,也找不出任何破绽。

只要我们的价格足够低,那么国内的风电市场就不会被欧洲人抢走,相反,我们还要去抢欧洲、美国的风电市场。到那时候,国内有3万兆瓦,国外我们再抢到3万兆瓦,一共6万兆瓦的市场,由你们这些企业来分,你们还担心成本分摊不下去吗?”

冯啸辰说这些话,是有足够底气的。在他经历过的历史中,中国的确是借着大规模发展风电的机会,让各家风机企业都扩张了生产能力,从而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几年后,中国市场上风机的价格降到了每千瓦3000人民币左右,真正把风机做成了白菜价。

那次会议之后,各家风机企业果然开始大规模更新设备,广泛采用新工艺,降低风机的单位成本。风机中有一半以上的部件都来自于外购,那些为风机厂商提供配套件的企业也相应地改进了工艺,采用各种规模化生产的方法,大幅度降低风机配套件的价格。

在这其中,其实是有一个小破绽的,那就是各企业在计算设备分摊的时候,普遍高估了产量。比如说明明只生产了1000个零件,企业却按10000个零件的规模来分摊工艺成本,这样一算,单个零件的成本自然就低得吓人了。但这种事情是说不清楚的,我现在的确只生产了1000个零件,可我明年还要生产啊,我对明年的生产形势非常乐观,有什么问题吗?

而事实上,企业的乐观情绪也是有根据的,国家的确有这么大的风电建设规划,各企业未雨绸缪,提前进行设备投资,何错之有呢?

第五百三十三章 原来是你第二百六十二章 两袖清风第六百五十四章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给装备公司送锦旗第一百七十四章 跟我立个军令状第九百章 期待和冯会长见见第四百零六章 靠劳动赚钱不丢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同学来了第七十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零二章 变废为宝第五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重大装备办第二百七十五章 董岩出事了第三十九章 欢迎小冯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们并不比它差第七百五十三章 没有谈下去的意义第八百九十六章 自相残杀第七十一章 被人误解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赊账第二百三十三章 博美人一笑第八百四十四章 三条策略第二十章 给个正式的干部编制第八百五十四章 白菜是如何炼成的第六百二十四章 天下苦秦久矣第七百六十七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三百五十九章 21世纪信息最值钱第七百四十章 能力对等才能当朋友第七百四十一章 又让他说中了第六十八章 中国是一个大国第九十二章 工业试验第八百零一章 卖了吧第九百一十五章 你们需要一个重装办(大结局)第六百八十一章 内田悠的童年阴影第七百八十五章 北非困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原来是临时工惹的祸第七十七章 传说中的条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有钱的才是大爷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四十五章 互相甩锅第七百八十五章 北非困局第七百八十六章 绝对不能怂第二百九十六章 惊艳的仰焊第九章 冯家的家庭会议第八百四十三章 次贷危机来临第三百九十二章 很低级的错误第三百九十一章 当学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为什么不能要钱第四百三十六章 马尔可夫链第五十七章 罗翔飞想一鱼两吃第四百八十八章 盖詹的野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时间是个大问题第七百五十三章 没有谈下去的意义第六百六十九章 脑袋上贴个王八通报一下进展:本书要走上荧屏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个当分母的小讲师第一百四十四章 给我12小时第六百一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九十六章 一点不值钱的礼物第六十三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九百零三章 需要一个理由第四百八十六章 被人讹上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榆北三日游第六百九十九章 金融危机来袭第四百二十九章 只要产品好就有人掏钱第六百四十五章 互换台词第一百九十五章 返回南江第七百七十一章 人尽其才第七百七十七章 阮福根的烦恼第五百九十一章 秦重的意见第七百二十二章 冯总的秘密武器第七十六章 留学的问题第七百二十七章 经营非洲第三百零一章 想办法拿个文凭第一百二十一章 为什么不能要钱第六百二十四章 天下苦秦久矣第三百零四章 盖詹爱占小便宜第七百九十八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家工业实验室第四百零八章 把零头抹掉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借花献佛第五百三十六章 我喜欢吃第一百三十章 找着机会了第八百九十五章 在非洲当农民第四百一十九章 交给企业去做第六百零九章 不容你们撒野第七百一十二章 施压第二十五章 来了就别回去第六百八十五章 技术换技术第四百五十六章 这不就是国际大协作吗第一百三十九章 应力方程第五百五十一章 我啥也没说啊第六百八十一章 内田悠的童年阴影第一百二十三章 能者多劳第二百三十五章 鼓励自由竞争第一百四十五章 专家来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恶人还须恶人磨第一百一十三章 红红火火开张了第四章 必须推倒重来第二百五十五章 罗翔飞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