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转变身份

冯啸辰选择在这个时候辞去装备公司总经理的职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盯上了欧洲陷入债务危机的机会,准备趁火打劫,最大程度地获得欧洲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沉淀下来的工业底蕴。

早在十几年前,冯啸辰就已经在着手准备这件事。他用辰宇公司的资金,在一些离岸注册中心注册了一批投资公司,又以这些公司的身份,在欧洲控制了一些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模糊了原有的身份,让人看起来就像是欧洲本地土生土长的企业。有了这些企业,冯啸辰如果想在欧洲收购一些敏感业务,就有了代理人,可以进行各种神秘莫测的操作。

在那之后,冯啸辰就一直在等着欧债危机的来临。他知道,当欧债危机席卷整个欧洲的时候,欧洲各国为了稳定财政,将会大量甩卖各类资产,包括许多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工业企业。届时,作为全球资金最充裕且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中国将毫无疑问会成为欧洲企业最主要的收购者。

技术是非常讲究积累和传承的。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大量自主创新的技术。但是,中国毕竟比西方少近200年的工业历史,在技术传承方面有着诸多短板。收购欧洲企业,无疑是补上这些短板的最好手段。一旦这些有百年传统的欧洲企业落入中国人之手,中国人就可以派出工人和技术人员到这些企业去与欧洲同行共同工作,接受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国企业也可以因此而获得这些欧洲企业具有的生产专利以及内部生产管理经验,后者甚至比前者更有价值。

此外,欧洲企业还拥有市场、品牌、商誉等软资产,这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的中国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这些企业在被收购之前都已经陷入了经营困境,存在着严重亏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无所谓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而欧洲企业的技术水平足够先进,依靠中国市场供血,这些企业能够迅速起死回生,为收购者赚回所有的投资。这一点,是其他国家的企业所无法匹敌的。同样一家欧洲企业,如果被美、日或者欧洲同行收购,情况并不会得到改善,但如果被中国企业收购,那么马上就会面目一新。

装备工业公司当然也能够到欧洲去执行收购企业的任务,国有大型装备企业收购欧洲企业的案例也已经有很多。但冯啸辰知道,随着中国对欧洲的并购投资不断增加,西方一些势力将会开始鼓噪,最终导致欧盟出台各种限制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为借口,对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国有企业的并购行为设置障碍,如果是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进行同类收购,障碍就会少得多了。当然,西方国家进一步的限制手段,就是打着军事安全的旗号,禁止中国获得所谓“敏感技术”,这种限制是不分国有和民营的,只要是中国企业,就在西方限制的范围之内。

明白了这一点,冯啸辰便决定要暂时离开装备公司,以纯民间的身份去操作此事。这倒不是说整个中国只有冯啸辰一个人懂得企业并购,而是他自忖拥有两世记忆,对一些事情能够比其他人看得更远,手段也更丰富。这样的事情,他如果不亲自操刀,未来是要后悔的。

装备公司总经理这个职务,现在对于冯啸辰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国家的装备研发工作已经非常规范,各家装备制造企业都形成了强大的研发能力,而且由于在研发中尝到了甜头,也都具有了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不再需要冯啸辰如救火队员一样东奔西走去推进研发工作了。装备公司的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有几位年轻中层干部也到了晋升的时候,冯啸辰辞去职务,其实也是给年轻人让出了道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成才。

冯啸辰把自己的想法分别向孟凡泽、罗翔飞以及发改委的领导做了汇报,老领导和新领导对于他的想法一开始都觉得是匪夷所思,斥责他瞎胡闹。待到冯啸辰把各种利害关系分析完毕,大家都默然了,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不过,领导们也发了话,说等到此事结束,他还得再回到体制内来,届时会给他“压更重的担子”,他可别想躲什么清静。

冯啸辰执意要辞职来做投资事宜,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就是规避瓜田李下的嫌疑。他在欧洲布下的那些棋子,背后的金主正是辰宇公司,而辰宇公司又是冯啸辰家族的企业。企业并购动辄就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资金流动,如果有心人要从中找出一些什么破绽来向他泼脏水,他是会比较被动的。如果为了避嫌,他就把一切事情都做得中规中矩,那么又难免会错失一些良机。

而辞去公职,所有的这些麻烦就不复存在了。冯啸辰从父亲冯立那里接过了辰宇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头衔,又火速成立了一家辰宇国际投资公司并自任总经理,他的身份便完全变成了一家私营企业的业主。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不管通过资本运作赚到多少钱,别人都无话可说,也用不着孟老爷子等一干老领导替他扛雷。

这种话,冯啸辰不需要向领导们说起,但领导们也是能够想得到的。冯啸辰的家族企业,一直都是冯啸辰仕途上的硬伤。他选择放弃公职,转变身份,是一种明智之举。

虽然辞去了公职,冯啸辰在装备圈子里的影响力却丝毫没受影响。无论是王伟龙这样的国企高管,还是阮福根这种民营企业家,都清楚冯啸辰在各个层面上的人脉,甚至有些人还知道上级领导与冯啸辰的约定,知道过几年冯啸辰还会东山再起,而且位置还会提高,谁还敢因此而把他真的当成一个被体制淘汰的失败者呢?

抛开人脉和靠山不提,冯啸辰的眼光也是让大家充分信服的。过去30年中,但凡是冯啸辰看好的事情,哪一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但凡是冯啸辰推动的事情,又有哪一件不是让参与者都能获得多赢?有过这么多的业绩,现在冯啸辰号召大家去欧洲抄底,谁又会怀疑这个机会的价值呢?

辰宇国际投资公司迅速就得到了数百家民营企业的支持,以阮福根为首的一干企业家踊跃入股,迅速就筹集到了几百亿元的资金。这其实只是明面上的资金,在辰宇国投成立之初,几家国有银行就已经向冯啸辰打了招呼,给他提供了1000多亿元的信用额度,以方便他到欧洲市场上去“买买买”。

辰宇国投的业务模式,是在欧洲购买破产企业,经过包装后再卖给国内企业,从中赚取差价。有些欧洲企业的业务比较庞杂,在中国国内很难找到对应企业,辰宇国投会将不同的业务进行剥离,分别卖给不同的企业。此外,如果某家国内企业想购买欧洲企业,又苦于资金不足,辰宇国投也可以帮助它找到其他企业合作进行购买,未来只需要按照出资额度分享企业的资源即可。

这一次辰宇国投盯上了普迈工程机械公司,也是存了要将其分拆转卖的想法。普迈公司最出名的产品是其混凝土泵车,而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恰好也有这项业务,未来泵车的技术、生产能力和品牌,都是要由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吃下的。普迈还有挖掘机、起重机、铺路机等产品,国内也有对应的企业,只要价格合适,他们都乐于买过去,以便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普迈还有一些各类产品通用的专利技术,冯啸辰打算让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接手,未来再向其他同行授权,赚取不菲的授权费。斯图加特工厂的业务会保留一部分,但规模将比过去大为缩小。这样一来,原有的厂区也就有所富裕了,这部分空出来的厂区,可以改造成物流中心等,相信国内的跨国物流公司对此是会有兴趣的。

辰宇国投的财务部门进行了精密的计算,确认如果能够以不超过25亿欧元的价格买下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的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那么这笔业务就是合算的。冯啸辰让属下与普迈集团进行了初步沟通,对方确认可以按这样的价格进行转让,只是一些具体细节还需要当面磋商,这才有了冯啸辰的这一趟欧洲之行。

博瓦德与冯啸辰打过好几次交道,对于这位中国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印象颇深。这一次,看到辰宇国投发来的传真上出现冯啸辰的名字,博瓦德还错愕了一下,怀疑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待到发现从商务车上下来的正是他所认识的那个冯啸辰,他才知道冯啸辰已经转变了身份,虽然不知道这种身份转变的原因何在,但博瓦德明白,这一次的谈判,恐怕不会是令人愉快的。

第六百五十六章 知无不言第一百八十五章 师徒和解第五百四十八章 轴向推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请不请我吃饭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个退休的老人第七百七十章 逮着一个大金主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合股经营第五百八十六章 天上掉下大馅饼第一百九十三章 培养能当师傅的工人说几句,关于更新,关于写作计划第三百零四章 盖詹爱占小便宜第六百二十一章 搅局者第六百二十三章 中国公司是非常讲究诚信的第五十四章 要出国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晚辈来访第四百九十五章 到阵地上看看第七百六十七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三百四十五章 先把工作开展起来第八百八十章 我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第七百八十五章 北非困局第八百九十三章 胥老的徒弟第六百六十三章 百忙之中的冯总第五百五十五章 财政困难第四百零六章 靠劳动赚钱不丢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盲人骑瞎马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们自己搞第五百四十六章 事情越闹越大第四百八十二章 演得太拙劣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后发优势第五百八十四章 最省事的办法第八百三十四章 你不用再解释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组织上的补偿第八百六十章 高见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让客户使用落后工艺第三百二十七章 事情闹大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来了个小老板第四百零二章 雪崩了第七十九章 我给你当靠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当学生第五章 登门拜访第四百一十九章 交给企业去做第一百零一章 我当然有办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他能把罐子运到外国去?第六百五十九章 捂不住了第一百零七章 佩曼是个好员工第五百七十二章 凭什么收购我们第一百八十六章 欢迎回娘家第三十二章 不和情商低的人计较第六百四十五章 互换台词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愿意接班的富二代第六百六十六章 专业对口第四百五十六章 这不就是国际大协作吗第三十七章 卸荷槽第五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第八百零七章 杀鸡儆猴第八百一十六章 我们的设备便宜第四百零五章 大城市来了个乡下姑娘第七百七十一章 人尽其才第一百六十七章 必有贵人相助第三百四十章 冯啸辰的秘密安排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化肥债券第六百二十八章 唯一一根救命稻草第三百八十四章 付点小费第八百九十五章 在非洲当农民第五百四十三章 恶人还须恶人磨第六百八十五章 技术换技术第六百四十八章 赊账第七百零四章 不带你玩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卡脖子,怕什么!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才是最大障碍第一百八十九章 面向21世纪前叶第十三章 两个借调干部第七百九十五章 都是戏精第三十八章 不知道图个啥第七百八十章 阮守超的小伙伴们第七百六十八章 闲不住的晏乐琴第十九章 这个人借给我好不好第五百二十四章 弟弟回国第七百七十五章 这好像是一个好主意第一百零三章 不怕你们反悔第二百八十七章 骗子一条街第三十八章 不知道图个啥第二百五十七章 用户单位第一百九十三章 培养能当师傅的工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起一个掌舵的作用第二十三章 我去买两个馒头第六百三十一章 包成明的代理人第六百零七章 预研第八百七十四章 完美的收购第八百三十二章 欧委会的专员来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用户的担忧第八十章 春风饭馆第五百五十六章 冯助理要剪羊毛第九百一十二章 产业集群第八百三十九章 茶余饭后的一个小游戏罢了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和你父亲以兄弟相称第三十一章 不要谈责任问题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的转机第七百七十二章 做自己擅长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