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产业集群

伊金斯和麦吉欢天喜地地回美国去了。他们在金南与几十家小企业签了合作协议,约定由他们在美国接受订单,然后交给金南这边的企业完成。金南的企业把成品发往伊麦工厂,但通关的时候要写成毛坯件。伊麦工厂会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象征性的加工,然后再卖给海菲等美国大企业,这就可以算是美国制造的产品了。

伊金斯他们计算过,即使加上50%的进口关税,从金南采购零配件依然比在美国制造更为便宜,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更因为产业集聚而产生的规模效应。

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产业都形成了产业集群,如金南的金属加工业,形成了冶炼、铸锻、机加工、热处理、探伤检测、包装运输等一条龙的生产体系。这样的生产体系能够使人员和设备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中节省下来的成本便是极其可观的。

反观美国,整个巴尔小镇上只有伊麦工厂这一家机械企业,它要么是自己配备一整套生产设备和工人,并且让它们在大多数时候处于闲置状态,要么就必须到几十乃至上百公里外去寻求生产配套,光是物流成本就让人无法承受。

不是说美国人不懂产业集聚的道理,事实上,在美国工业兴旺的时期,匹兹堡、底特律等地方都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在二战时期以及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制造几乎支撑起了全世界的需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因之而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接着是中国,陆续成为制造业的外迁目的地。与中国相比,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小经济体,即便是马力全开,也无法满足全世界的需要。但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巅峰时期工业劳动力达到2亿之巨,1+1>2这个道理,对于工业领域来说尤为明显。

服装制造业的规模大了,就能够支撑起制造和修理缝纫机的产业;生产缝纫机的多了,就能够支撑起机床工业。一个产业带动另一个产业,后一个产业的发展,不需要以削弱前一个产业为代价,因为……劳动力有的是!

就这样,中国的产业由点成线,再由线成面,逐渐形成了密布全国的数百个产业集聚区。往往是某一个县,甚至某一个镇,就能够垄断全球市场上的某一种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的八成以上。产业集聚意味着当地会形成与这项产业相关的完整配套体系,任何想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只要拎着钱袋子站在街口喊一嗓子,工人、技术员、设备、原材料、图纸甚至销售渠道,都能够在瞬间凑齐。你只需要打个响指,一家工厂就能够开工了。

到了这个时候,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去和中国的一个县甚至一个镇竞争?

大而不强这句话,其实是不懂工业的酸文人发明出来的。在这个世界上,大就意味着强,群狼噬虎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伊金斯和麦吉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所以放弃了要与金南的小企业们一争高低的心思,死心塌地地当起了二道贩子。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海菲这样的大公司,为了不得罪梅普,需要象征性地减少从中国进口配件,转而从美国进行采购。但美国无法形成这样的配套体系,这就需要伊金斯他们这种小企业来当二传手。

伊麦工厂从中国进口“毛坯件”,在美国加工成最终的零配件成品,再卖给海菲。这样,从海菲的账面上看,产品的“国产化率”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梅普也就可以据此声称自己的美国再伟大战略取得了辉煌成效。至于说这些“美国制造”的零配件其实都是金南的小企业里生产出来的,梅普完全可以装作没看见。当政客的人,很清楚哪些事情需要知道,哪些事情需要装作不知道。

“啸辰,过去这三个月,中美贸易顺差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这实在有点戏剧化啊。”

在冯啸辰的办公室里,商务部的司长徐振波笑呵呵地汇报着。

冯啸辰也笑着说:“具体是什么原因,你们做过分析没有?”

徐振波点点头,说:“我们做过海关统计。在梅普宣布提高关税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各种商品,数量都没有明显的下降,一些日用消费品的进口甚至出现了上升的情况。据了解,一些美国进口商担心梅普政府未来会进一步加税,所以未雨绸缪,提前备货,这是他们进口量异常上升的主要原因。”

冯啸辰说:“梅普一直宣称中美贸易中,美国吃了大亏。其实,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并不是出于慈善,而是因为美国本身需要这些商品,它的百姓需要廉价的日用消费品,它的企业需要中国的原料和零配件,这都属于刚性需求。梅普不琢磨如何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却想着要限制从中国的进口,这就是逆天而行了,怎么可能成功呢?”

“现在美国的做法,一是增加美国自己的生产,二是寻求利用其他国家来替代中国。前者已经有一些迹象了,据数据显示,上季度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创下了过去五年最高的增幅,失业率也有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美国的生产正在恢复。”徐振波说。

冯啸辰点点头:“这也不奇怪,美国毕竟也是一个大国,总不能永远靠玩金融来当寄生虫吧?美国工业复苏,我们应当为他们高兴。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帮他们一把,比如说,为他们提供一些工业装备。”

“噗!”徐振波直接就笑喷了,冯秘书长这话实在是霸气侧漏啊,真不愧是当了十几年装备公司总经理的人物,对中国装备有着满满的自信。

同一时间,在底特律一家汽车厂的冲压车间里,梅普正站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对着台下的一干记者和工人唾沫横飞:

“各位,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了2.1%,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这说明我们的制造业已经实现了强劲的回升。刚才,这家工厂的厂长比格尔先生告诉我,上个月他们一共制造了34000辆汽车,其中80%的部件都是来自于美国,是由伟大的美国工人制造的。”

“哗!”

台下掌声雷动,这其中自然有梅普幕僚们事先安排下的托儿,另外就是被现场气氛带动起来的吃瓜群众了。其实群众的情绪是最容易被引导的,几句煽情的话,几个手势,再加上足够的心理暗示,就能够让他们觉得站在上面的那个人脑袋上带着光环,是能够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大英雄。

“总统先生,据我看到的数据,虽然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但在过去一个季度中,美中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反而比前一个季度增加了40亿美元。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加税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一位记者不合时宜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梅普是依靠草根的支持而当选的,美国的知识精英对于这位行事鲁莽的总统颇有微词,许多媒体也以找梅普的茬来作为卖点。梅普一气之下,怒骂美国媒体谎话连篇,其结果自然是进一步激化了自己与媒体的关系。所以,在每一次的公开活动中,都有媒体记者向梅普发难,这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了。

“不,这位记者先生,你说错了!”梅普眼也不眨地反驳道,“你光看到上季度的美中贸易逆差增加了40亿美元,你没有看到在这之前,每个季度的逆差都会扩大超过40亿美元。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我们提高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我们才成功地遏制了逆差扩大的趋势。”

这也行……

台下的记者们都寒了一个。我说一阶导数是正的,你告诉我说二阶导数是负的,所以你赢了,这样的逻辑,好像也是很强大的哦。

“那么,总统先生,政府在下一步会继续维持这种高额的关税吗?”另外一位记者问道。

梅普断然地说:“不会的!”

“不会!”在场的记者以及企业高管们都大吃一惊,这可是一个惊天新闻啊。

孰料想,梅普接下来的话,把他们都给雷翻了:

“我将会把目前的税率再提高一倍,我们的目标是,让任何中国产品都无法进入美国!”

他的话音未落,就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飘飘悠悠地从头顶上落下来了。他伸手接住,发现是一面美国国旗。这国旗原本是临时贴在他身后那台巨大的汽车车身冲压机上的,不知道是因为贴得不结实,还是因为被车间里的风扇吹动,这国旗便落了下来。

“咦!”

众人的目光顺着国旗落下的轨迹向上看去,意外地发现那贴国旗的地方原来是设备制造厂商的标志。布置现场的人员或许正是为了挡住那个标志,才多此一举地贴上了一面国旗。

那个标志赫然正是:

JIER!

第五百八十章 难度大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都是戏精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嫌丢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罗冶的人来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四台36万千瓦机组第五百五十四章 市场经济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希望了解细节第六十八章 中国是一个大国第四百一十九章 交给企业去做第五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第八百八十六章 让美国重新伟大第一百九十三章 培养能当师傅的工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这不是明抢吗第二章 KBS-3720第二百一十章 自信满满的长谷佑都第二百一十章 自信满满的长谷佑都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老实实打工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们有折扣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和你父亲以兄弟相称第四百九十三章 还是武器利润大第二百九十章 建立联盟第八百一十三章 雷霆万钧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的转机第五百四十九章 国产化战略大讨论第五百五十九章 引咎辞职第一百零八章 两边都是大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先把工作开展起来第八百零三章 一百倍的利润第二百三十一章 看看谁来了(今日四更虐狗)第九十四章 冷水铁矿第四百三十三章 谁的企业第二百零六章 要一个正式的证明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二百五十四章 树一个典型第五百四十六章 事情越闹越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给你好好安排一下第三百章 哪来的钱第七百零一章 他不会早就料到了吧?第六百九十一章 亚欧大陆桥第二百六十二章 两袖清风第九十二章 工业试验第二百九十三章 跪求第七百七十七章 阮福根的烦恼第八百三十六章 猛料第七百五十九章 多好的同志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烘烘的姚总第二百五十一章 鲇鱼第六十九章 友谊地久天长第三百九十五章 关键在于重装办的态度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用再隐瞒第三百四十九章 殃及池鱼第八百零五章 需要有一个名目第四百九十章 物美价廉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言不合就砸锅第一百七十五章 焊接工艺也没多难第八百四十七章 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净亏损第八百三十六章 猛料第五百章 给自己一个机会第二百二十八章 买设备与造设备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个巨大的坑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代堆型第五百四十九章 国产化战略大讨论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心思动第一百五十七章 纸上谈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象”第一百五十三章 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第六百一十五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二十一章 变拉动为推动第三百九十七章 可怕的小道消息第三百四十二章 这件事不平常第四百五十三章 一个胖子闪亮登场第八百八十章 我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第五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第四十五章 互相甩锅第七百三十一章 小舅子的烦恼第三百七十四章 过几年我就要回去的第六百二十七章 铁矿石换设备第五十二章 原来你都知道啊第八百三十九章 茶余饭后的一个小游戏罢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政策性亏损第八十四章 大年初一的紧急会议第八百九十八章 我是他的老相识第三百五十四章 总得有人去做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读书是件愉快的事情第九十七章 万一是真的呢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是因为咱们自己会造第四百二十五章 遭到冷落第六百六十八章 四套大化肥设备第一章 压缩四千万第四百一十五章 信息解决方案第三百二十章 小人得志便猖狂第四十九章 有热闹看了第四十二章 这是您的份内工作第一百一十七章 劳动致富不犯法第六百零六章 糖衣炮弹第八百零一章 卖了吧第一百一十四章 时间是个大问题第二百八十九章 依靠资本的力量第九百零六章 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的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