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斯太尔公司

“那个马克思,明显是有恃无恐,他们的分析没有错,其他的公司,不会满足我们的条件的。”汽车行驶在崎岖的道路上,看着四周的山峦,秦振华向着车里面的人员介绍道:“所以,我们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略过他们,找一个真正能够和我们合作的厂商。”

上次从奔驰重卡公司里面不欢而散,没有人指责秦振华的言语太过激烈,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哪怕是秦振华不那么说,人家也不会同意的,人家一幅吃定了己方的样子,让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憋着一肚子的火气。

回来之后,又进行了一番仔细的分析,在秦振华的建议下,大家改变了原来的目的,前往斯太尔公司。

在路上,秦振华继续介绍着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公司,毕竟,人家是制造武器的。

“早在1864年,约瑟夫-沃内特正式创立斯太尔公司,以生产来福枪械闻名。斯太尔靶标LOGO,就是这么来的,一战以后,他们正式启用了斯太尔股份公司的这个名字,公司主营的业务依旧是枪械,各种武器,为了给武器提供一个稳定的底盘,他们才进入了车辆生产领域,大部分的,都是军车。比如双缸Haflinger和4乘 4 或6 乘 6Pinzgauer,到菲亚特熊猫再到梅赛德斯-普赫G。其中,他们的重卡,就是斯太尔91系列。由于产量并不高,所以,这种重卡的生产,在斯太尔公司那里,其实有些鸡肋。”

不生产吧,他们又没有合格的军用底盘,而且,毕竟还占据了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如果直接抛弃了,怪可惜的,如果生产吧,利润方面,实在不是很高,无法和奔驰,沃尔沃那些大厂相比。

“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够给我们敞开大门。”秦振华说道:“奥地利人还是很热情是,上次我们过来,一个小分队,就曾经访问过斯太尔公司,当时就受到了热情欢迎。”

己方的L7型105毫米坦克炮,上面需要的电渣重融钢等等技术,其实就是从斯太尔公司获得的。

当时,就是秦振华建议下,二机厂的一个分队过去的,后来在和英国人的谈判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上次秦振华并没有去,这次,在秦振华的建议下,大家决定前往斯太尔公司碰碰运气,此时,车里的很多人,都是心事重重的。

在出发前,大家都是兴致勃勃,充满希望的。国内少数进口的奔驰重卡,性能相当不错,尤其是人家还升级成了NG80系列,原本是非奔驰不要,但是,这种上赶着对方的行为,最终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吃了个憋亏啊!

原本,谁能看上斯太尔公司?甚至,车里的很多人,都没有听到过斯太尔的名字。

“看,外面那辆车就是。”

正在介绍着,对面的公路上就驶过来了一辆重卡,秦振华伸手过去,给大家指着看。

那是一辆白色的重卡,车头线条清晰,呈现一个外凸的尖角,有棱有角的驾驶室,一点都不圆润,下方的STEYR的大字,很是显眼,下面还有一个91的数字。

车子从客车旁边行驶而过,侧面能看到里面的驾驶室,可以看到驾驶室并不是很宽,后面的卧铺狭小,车体的侧面的轮廓,依旧是一幅有棱有角的粗犷形象,倒是有些苏联卡车的感觉。

发动机的咆哮声,听起来倒是不错,其中似乎还能够听到哨子的啸叫一般。

“嗯,听起来够有劲,应该是涡轮增压的发动机。”聂云开说了一句,嘴里啧啧地称赞起来。

在这个时代,国内的发动机,还是清一色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只有在坦克柴油机上,才开始使用涡轮增压来提升动力水平,想要在有限的发动机上提升动力,涡轮增压是必须之路,同时,这也是国际上刚刚开始流行起来的。

斯太尔重卡居然也用上了涡轮增压,说明这个厂商生产出来的重卡,技术还是可以的。

黄河厂要是能把这个项目弄到手,那就好了!

开动而过的重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一刻,似乎见证了斯太尔重卡和东方大国的缘分。

车子在下午的时候,开进了斯太尔市,这是一个完全的重工业城市,整个市区都是围绕着斯太尔这个军工巨头来运转的。

而就在市区一个角落里的斯太尔商用车公司,负责人费兹迈尔,以及斯太尔集团的负责人马尔察赫,和斯太尔市的市长古斯塔夫等人,都在公司的大门口,迎接着一行人的到来。

杨老下车后,听着介绍,心中莫名地激动起来了,相比奔驰公司的高高在上,看看人家斯太尔公司,多么的看重己方这一行的考察团的考察!

店大欺客这个道理,自古就有啊。

不顾舟车劳顿,一行人兴致勃勃地直入重卡厂,在生产线上进行考察。

从总装厂开始,最初的车架生产,就和奔驰重卡的完全不同。

“我们的整车车架,采用了常见的槽型大梁,甚至可以不用在重卡厂里面生产,在炼钢厂里面,直接就冲压成为这种形状,运输到了重卡厂,只要截断成为对应的长度就行,它只有一种截面形状,前后通过横梁铆接起来,成为一个卡车底盘。”

看着这个简单的重卡底盘,所有人都关注起来,重卡底盘,那是一辆卡车的根本,奔驰公司最引以为傲的就是重卡底盘,采用的是变截面的大梁,设计合理,制造复杂,这边呢,则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了问题。

“但是,这样做的话,强度有保证吗?不同的车型的强度,该怎么解决?”

车子是一个系列的,不同的车型,需要不同的强度,需要重型车辆的话,这一个大量够用吗?

“针对不同载重量的车型底盘,采用附加副纵梁的办法来解决。”费兹迈尔解释道。

一层大梁不够结实,就直接在这层大梁的里面,增加一层副梁,斯太尔公司,不考虑那么复杂!

第三百一十八章 心有所属第八百四十三章 引进设备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80号公路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土豆丝盖饭第七百三十九章 1226实验样车的用处第七百三十八章 合作的意向第六百二十四章 液相烧结技术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以前的设想被验证第七百零四章 动脑子的工厂第两千九百二十二章 着眼未来第两千九百八十四章 电磁装甲第九百七十七章 记者杰克逊第二百零七章 罗代表的严重警告第八百六十二章 双功能击发第九十四章 坦克不动弹第五百三十章 小酒馆第五百八十七章 演习的计划第八百四十章 道依茨柴油机第一千五十七章 糟糕透了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新的自动装弹机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落后就要挨打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横队变纵队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倒打一耙第九百七十一章 带着壳子来炫耀第五百七十章 纳米是什么米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不凑热闹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参观发动机厂第二百一十章 新官上任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折中的法子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卡在发动机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上门推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哗众取宠第六百八十章 堵门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秦国庆的自白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下一个项目第两千九百零一章 技术路线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曾经有过的文明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七百八十五章 面子问题第三千三十五章 巨龙升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办法还是有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九百四十一章 连夜测试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增加防护第四百五十三章 坦克性能对比第四十章 工厂的纪律第七百零七章 军用和民用第六百八十九章 321底盘的设计问题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看门道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准备就绪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新的安排第三千三十章 社会是个万花筒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信心第四百八十章 T-72M到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烧钱第九百六十二章 同样的选择第一百七十三章 精兵强将第一千二十二章 军援的优势第两千九百七十四章 140毫米炮第九百六十四章 组建专门的公司第一千一十九章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第三千一十四章 信心十足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祝老的决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恶心人的举动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液气悬挂第七百五十六章 奔驰的技术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懂装懂第两千九百零四章 两级增压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些可怜第一百六十二章 送上门来的劳动力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90式坦克下线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吹牛不上税第七百五十四章 还有惊喜第七百三十六章 坦克的自重第一千七十章 表决心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各种新装备第六百二十一章 梅卡瓦坦克第六百零三章 撞击第三千零九章 网络战第两千九百五十六章 我有票第一千七十三章 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第八百七十七章 合成化编制第十八章 刘大军要动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1.5亿的军援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VT-4坦克的进展第二百六十五章 保守的项目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走向世界第一百六十一章 螺丝钉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上贼船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次相遇第九百一十九章 军医之花第二百零三章 咸吃萝卜淡操心(求订阅)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不同的发动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帮朋友宣传第两千九百章 未来的技术路线第一千八十九章 充满火药味的开场第二百六十六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解围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军迷聊天室第六十二章 焊个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