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伊稚斜做单于

汉人目米落在伊稚斜身卜,没有再移

伊稚斜胆识过人,才智不凡。精通兵略,极有威望,一众大臣对他很是服气。匈奴这次南下,伊稚斜也吃过败仗,可是,他的败仗与别人不同,他总是能挽救些东西,不象右贤王他们一败涂地。

汉军在周阳的率领下,向长城开进时,伊稚斜去偷袭,中了周阳之计。差点给围歼正是他处置果断,只损失了一半军队,没有全部损失。

李广先一步到达长城,伊稚斜晚了一步,若是换作别人,一定束手无策,而伊稚斜竟然神奇的占领了一小段长城。正是因为他占领了这一小半长城,才给匈奴留了一条生路,这些大臣才逃出来。

他的才能为众认可,其胆色更是让他们佩服。

再说出身,伊稚斜是匈奴上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军臣单于之弟,地位极尊,出身高贵,这也不是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的地位不如左贤王和右贤王。可是,左贤王胆小不敢战,不能服众,排除掉了。右贤王虽然敢战,却是一败再败。没有挽救到任何东西,众人对他也不怎么服气。

地位最尊的左贤王和右贤王排除了。自然而然的就轮到他了。

“我愿拥戴左谷蠢王做单于。”若侯产率先表态。走到伊稚斜身边。抓住伊稚斜的衣裾。

左大将、右大都尉走到伊稚斜身边,抓住伊稚斜的衣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众大臣一个接一个的过去,抓住衣裾。

只剩下左贤王和右贤王二人了。二人的地位比伊稚斜地位高,他侥最有资格做单于,可是,一众大臣不服气,二人心中之郁闷可想而知了。

处此之情,若是不拥戴伊稚斜做草于的话,对他们没有好处,二人只好忍着不爽,来到伊稚斜面前,跪在地上叩头道:“见过大单于!”

“见过大单于!”若侯产他们跪在地上。行参见大礼。

伊稚斜正式做起了单于。

他做单于没有登基典市,没有前呼后拥。没有载歌载舞,有的只是无尽的凄凉。而且。他还是在冰天雪地里做起了单于。

好在是在冒顿单于的墓前,若是在荒郊野外,那就更加不成体统了。

在汉朝,皇帝的登基大典极其隆重。要欢庆数日。在匈奴,其隆重程度虽不如汉朝,也不会草率。会召集一众大臣、部落王欢庆。

匈奴大臣不足十人,这就是伊稚斜的臣子。匈奴单于登基,什么时间如此凄凉过?即使是冒顿单于杀父自立,那也是前呼后拥,载歌载舞数日不绝。

如此凄凉的登基,在匈奴历史上有没有过,因为匈奴没有文字记载。不得而知。即使有的话,也是不多,也不会有伊稚斜登基这般凄惨。

每一任单于登基,都会得到信物。单于王座、王帐、王旗、黄金权杖。而伊稚斜却是一样也没有,这在匈奴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王座、王帐、王旗、王座上的金鹰,为汉军缴获。唯一还在匈奴手里的黄金权杖,却因为军臣单于生死不知而下落不明,不知落在何处。

“哎!”若侯产叹口气:“大匈奴何时落到这般地步?”

他这一叹,勾起了一众大臣的愁肠,呜呜的哭泣起来。

哭声呜咽,摧人肝肠,让人肝肠寸断。

伊稚斜却没有叹息,脸色很是平静:“够了!”

,正泣比北

他一喝斥,群臣只好闭嘴。抹起眼泪。

“大匈奴的勇士,是不会给击败的!大匈奴是败了,可是,大匈奴的勇士会复仇!”伊稚斜猛的站起身,身上的雪花落下,发出一阵轻微的响声:“本单于没有王座、没有王旗、没有王帐,这不要紧,本单于可以不要。本单于在此立誓,一定要从汉人手里夺回王座、王旗、王帐,洗雪耻辱!”

“洗雪耻辱!”

匈奴虽然败了,可是,数十年积累的傲气仍在,很不服气,这句复仇之语吼得山响,人数虽少,却是气势不凡。

伊稚斜大是满意,略为宽心:“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第一件就是派人多方打探大单于的下落。”

军臣单于生死不知,必须查明。若是军臣单于没有死,就会出现两个单于的事情。这种事情,若是在汉朝。一定会引起皇位之争。甚至不会派人去找。派去的是刺客。即使军臣单于没有死,也会给杀死。

在匈奴,不存在这些问题,伊稚斜是真心派人寻找。

若是军臣单于没有死,回到匈奴,也不会发生两个单于争位的事情。军臣单于真要回到匈奴,伊稚斜就得退位,做他的左谷毒王,军臣单于还是单于。

这是匈奴的民风民俗决定的。

漠北决战时,伊稚斜给卫青打败。率领数百亲卫逃走,与匈奴失去联系好几天。匈奴大臣以为他战死了。左贤王就称单于,发号施令。

后来,伊稚斜回到匈奴。左贤王让出单于位,做他的左贤王。伊稚斜做他的单于,没有发生疑忌与杀戮。

查明军臣单于的生死,这是当前首务,一众大臣没有异议。

“第二件事。打探中行说的下落,一几女澡护好稚斜清冷的声普不带任何感情葳彩

“啊!”

一众大臣很是意外,齐声咒骂起来:“那汉狗可恶!”

“大单于,应该存了他!”

“都是他的具主意,要不然,我们不会败!”

匈奴这次惨败,一众大臣把一腔怨气全撒在中行说身上了。

“哼!”伊稚斜冷哼一声,群臣不敢再骂:“中行说的谋划并没有错,大匈奴之所以败,就败在我们对汉人不了解!汉人最有力的武器是弩阵,我们没有查出来。这是我们的过错,不能怪在中行说身上。逼汉人和我们打野战。用火攻破汉人的车阵,都是中行说的谋戈。你们说,这有错吗?”

“这个”一众大臣无言以对。

逼汉军和匈奴打野武,的确是一着妙棋。可惜匈奴没有想到的是。汉军的王牌是弩阵,等到明白过来,已经晚了。

至于攻破汉军车阵一事。更不用说。匈奴打了几十年的车阵,都没有办法攻破,给中行说一个简单的法子就做到了。他们虽然痛恨中行说,瞧不起他,却也不能红口白牙的胡说。

“中行说是汉人,熟悉汉朝,了解汉朝内情,他是大匈奴的眼睛。大匈奴要想复仇,就需要这双眼睛。”伊稚斜是匈奴少数几个知道中行说价值的人。

匈奴虽然压着汉朝打了数十年,说起对汉朝的了解,就远远不够。要是没有中行说,匈奴就不可能有这些年的疯狂掳掠,更不可能有今日之败。

群臣虽是不愿,也不敢不应。

“第三件事,就是要准备过冬事宜。”伊稚斜的浓眉拧在一起了,一个淡淡的川字出现:“今年,将会是大匈奴最难挨的一年!大匈奴数十万牧民死去,千万牛羊损失,若是再有一场雪灾,会饿死无数。”

这才是匈奴今年最大的困难。周阳那把火的后果是非常严重。

正常情况下。匈奴不一定能挨过冬季,更别说损失了这么多的牛羊。这个冬天一定不会好过。正是因为如此,军臣单于才没有退军,而是坚持与汉军打。与其让兵士饿死”不如让他们战死。

若是天公不作美,再来一场雪灾,饿死的匈奴不知道有多少。尽管伊稚斜智计不错,可是,一提到这事。也是不得不发愁。

比。2可珐比

“大单于,我们该怎么办?”一众大臣眼巴巴的看着伊稚斜,等他出主意。

要是在以往,遇到这种情况。二话不说,点齐兵马,杀奔汉朝,进行掳掠,屠戮汉朝的村庄,夺取汉朝的粮草,这问题迎刃而解,根本就不用着问,人人都知道该如何做。

可是,如今匈奴大败,兵力损失惨重,要想掳掠,在哪里去找军队?

即使调集了军队,匈奴新败,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已经破胆。他们还敢去汉朝掳掠么?

就算他们有胆去,汉朝已不是以前的汉朝了,会任由他们掳掠么?有周阳定会给他们迎头痛击,说不定会让他们有来无回。

万般无奈之下,一众大臣只好求助于足智多谋的伊稚斜了。

伊稚斜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双拳紧握,死盯着南方。

南方,正是汉朝所在之处。那里。曾经是匈奴的仓库,予取予求的仓库!只要匈奴愿意,随时可以来掳掠。随可以来搬取他们需要的东西,丝绸、美酒、茶叶、瓷器。他们想什么就有什么。

如今,这一切的一切,早已走过眼云烟,昔日往事,徒自让人追忆

了。

吸口气,伊稚斜平抑一下心神:“要各部落派人去狩猎,野狼野兔、土拨鼠、草根,能吃的全部要。”

“土拨鼠?”

“草根?”

一众大臣张大了嘴巴,吃惊万分。

匈奴是游牧民族,好打猎,对野狼野兔不感冒,对土拨鼠和草根是正眼也不瞧。要他们去吃土拨鼠和草根,自尊心倍受打击,哪里能接受。

伊稚斜扫视一眼众人,冷冷的道:“我听中行说讲过一个故事,叫卧薪尝胆。很多年以前,汉人有好多个小国。勾践就是国越国的君主。他给吴国国君夫差打败了,国家都快亡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去做夫差的仆人,侍侯夫差。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尝了夫差的粪便,”

一众大臣干呕起来,好象不是勾践干的,而是他们干的。

“这个勾践是个无耻之徒!”

“汉人就多这种小人!”

“不!”伊稚斜打断他们的喝斥:“用汉人的话来说,这叫大丈夫能屈能申,若是舔屁股能救得大匈奴。本单于宁愿去舔汉皇的屁股!”

“啊!”一众大臣谁也没有想到伊稚斜会说出来样的话,惊呼声响成一片。

在他们的惊呼中,伊稚斜接着道:“勾践回到越国,他时刻不忘复仇。在榻边放一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口,激励自己不忘大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越国实力强盛,他率领越军,打败了夫差,砍了夫差的头颅。大匈奴这一败,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方能恢复过来。”

右手猛的在空中挥动:“只有活下去,双才有希望!只有保留更多的口众,大匈奴才不会灭严!

人口不多。是匈奴永远的痛。每一个人都极为金贵。尤其是在这种惨败之后,人口更加珍贵,是应该想法设法保住匈奴的口众。

今年冬天,匈奴的食物将会极为匿乏。牛羊肉不多。要想保住口众,只有打猎、挖草根了。一众大臣万分不情愿,也没办法,只得答应。

“第四件事,对汉人的工匠,不要再把他们当作奴隶,要把他们当作客人,上等的羊肉、马奶子给他们吃;给他们喝。”伊稚斜清冷的声音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却是不容置疑,坚定之极。

“大单于,这是为何呀?”左贤王忍不住问道:“汉狗卑贱,只配给我们做奴隶,为何要把他们待为上宾?笑话!”

匈奴压着汉朝打了数十年,傲气十足,对汉人任打任骂,任意驱使。要他们颠倒过来,把汉人奉为上宾。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汉狗只再已做大匈奴勇士的奴隶!”

“大单于,这不行,绝对不行!”

一众大臣齐声反对。这事,关乎他们脸面与尊严,马虎不得。

伊稚斜脸一虎,威势立现:“大匈奴败得如此惨,从未有过,你们知道原委何在?你们以为就是汉人狡猾,周阳会用兵?汉人是狡猾,周阳比草原上的狐狸还狡猾。可是。汉人是与我们打野战把我们打败了。我们应该羞愧无地。野战,是大匈奴的看家本领,连这都败了,我们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一众大臣低下了头,少有的脸红了。骑射、野战,是匈奴引以自豪的事情,这都败了,要不愧都不行。

“我们真的是骑射、野战不如汉人吗?”伊稚斜自问自答:“不是!我们的骑射本领,野战砍杀,都是上等的,远非汉人所能比。

我们之所以败,就在于,大匈奴没有工匠,造不出弩阵,造不出长矛这等的利器。汉人能炼出精钢。大匈奴却不能炼出来,只能用骏马向汉人换。可是,汉人可恶,不准钢铁出境,我们只能用重金从汉朝?都市小说商人那里换取。”

汉朝是铁器确立的时代,在这之前,主要是用青铜器。就是秦始皇那支无敌大军,也是挥着青铜武器横扫了天下。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的科技所限,冶铁技术远未成熟。因而,铁对于汉朝来说很是珍贵,汉朝禁止出境。与匈奴贸易,多用生活日用品茶叶二丝绸、瓷器、酒类与匈奴换骏马。

这些东西是匈奴的日用品,匈奴不得不换,虽然匈奴最想要的是汉朝的铁。

“要是大匈奴有了足够的铁。大匈奴的勇士都穿铁甲,用铁兵器,你们说,大匈奴会败于汉人么?”伊稚斜反问一句。

匈奴缺铁,除了单于本部兵马和各大臣少数精锐外,多用青铜兵器。若是全部装备铁兵器、铁甲。匈奴的战力会大幅提升。

一众大臣没有说话,眼里却是射出红光,艳慕呀!

“大匈奴的勇士。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善打野战。可是。汉人的驾能克制我们的骑射。若是大匈奴有强弩,摆出弩阵,大匈奴还会败吗?”伊稚斜再问一句,声调很高。

匈奴这一次之所以败得这么惨,并不是汉军的骑兵有多厉害,主要原因就在于汉军的弩阵,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杀得匈奴尸积如让”血流成河。

中国与匈奴的仇恨是数百年积累的结果,只不过在汉朝集中爆发了。在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中,中国之所以能打败匈奴,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武灵王大破匈奴于河套,有弩阵;蒙恬大战匈奴,有弩阵;周阳这次打败匈奴,也有弩阵。若是没有强大的弩阵。中国很难打败匈奴。

射箭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方才成为优秀的射手。在这方面,匈奴占有天然优势,自小就在练习骑射,其骑射非常精熟。

有了弩,就不同了,弩可以速成。练一个优秀的射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苦功。而训练一个好的弩手,只需一两个月功夫。

再者,弩的射程更远,更加精准。劲道更强,对匈奴的骑射可以全面压制。是以,匈奴与中国打了几百年,一遇到弩阵,只有大败而归的份。

若是光靠骑兵,即使有“飞骑鼻祖”之称的秦军,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上风。

弩阵呀,是匈奴的梦想。自从河套败于赵武灵王后,匈奴就认识到了强弩的可怕,一直想拥有弩阵。可是,匈奴只会盘马弯弓,近两百年过去了,匈奴仍是没有造出强弩。弩阵依然只能是幻想。

,正

一提到弩阵。一众大臣眼里就冒红光。那可是比铁兵器更有吸引力。若是匈奴拥有弩阵,配合他们精湛的骑射。一定会无敌于天下。

“大匈奴没有工匠,不会造矛,不会炼铁,不会造弩,不会造攻城器械。若要复仇。只有把汉人的工匠待为上宾,让他们为大匈奴效力!”伊稚斜的声音非常高,震人耳膜。

第93章 功德圆满第13章 魔鬼训练第66章 军情泄露第46章 风云突变第96章 骄人战绩第76章 末日降临(一)第8章 始皇遗策第28章 南宫公主第48 满载而归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92章 魂兮归来第48 满载而归第60章 怒火滔天第23章 毒计第31章 破击匈奴第30章 胜利果实第30章 意外之喜第48章 出个主意第11章 灭东胡(下)第74章 横扫第116章 激战地中海第4章 要变天了第110 来自东方的狂飙第28章 非凡的箭术第89章 决战来临(五)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25章 彻夜激战第82章 誓师北进第8章 始皇遗策第68章 妙计惑敌第20章 见面礼第77章 一网打尽(中)第88章 旷世之战(四)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2章 一山二虎第42章 名将风范第90章 景帝下葬第2章 射雕者第32章 肩负重任第21章 大有收获第110 来自东方的狂飙第74章 凯歌不断第2章 射雕者第16章 战力惊人第8章 单于的怒火第17章 升任校尉第52章 惜别第36章 正式练兵第49章 改弦更张第14章 寒士风骨第47章 少年天子第80章 一个不留第66章 军情泄露第40章 奔赴边关第20章 汉武帝第74章 血染龙城(七)第31章 姐夫!姐夫!第46章 烈烈英风第32章 周阳的号令第57章 誓师北征第71章 天佑大汉第63章 痛下杀手第89章 迟来的荣耀第35章 大展拳脚第40章 紧锣密鼓第72章 动手了第40章 飞骑,出击!第48章 出个主意第46章 烈烈英风第41章 深入大漠第23章 赏赐第19章 惊天血战(六)第60章 浩劫降临第74章 横扫第116章 激战地中海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83章 刻石勒功第75章 龙城决战(三)第36章 晁错出山第75章 龙城决战(九)第75章 龙城决战(六)第74章 血染龙城(五)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21章 雁门血战第42章 一路凯歌,一路血第74章 凯歌不断第10章 兵临城下第96章 中华文明Vs罗马文明第106章 终结马其顿方阵的神话第23章 无敌大军第74章 横扫第54章 大军云集第57章 太后逼宫第75章 龙城决战(五)第56章 一网打尽第23章 出击第17章 机会来了第88章 旷世之战(五)第66章 悲喜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