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桑弘羊得势

“你也不必多虑,我想既然你都没事,看样子李家其他人也都没什么影响。不过你二叔……”县衙之内霍光的房中只有他和李陵两人。可以说李蔡一倒,李家就只剩下李陵一人了,而且从李广之死开始,这些人都与卫霍有关。一个算是卫青间接害死,一个是霍去病直接杀死,现在这个也是霍光间接害死的。

严格来说李蔡和霍光好像根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不过霍光知道从一开始卫霍外戚就站在了丞相的对立面,这个不单指李蔡,而是所有成为丞相的人都成了卫霍外戚的对头,这不是卫青也不是霍去病的意志,而是汉武帝的意志。

其实仔细一想霍光就不难明白,卫霍外戚成为汉武帝内朝的主力,他们的作用就是削弱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权利集团。当日汉武帝借李蔡、张汤、杨可等外朝官贬谪了高不识,其实就是玩了一手权利平衡,要的就是让这两方势力互斗。这正是一个成熟帝王的表现,因为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朝堂局势最好的情况不是一团和气,而是有两个对立的集团,让帝王可以玩权利的平衡。

这时候霍光突然有种想法,历史上汉武帝的每一任丞相都做的不久,而且下场不好。会不会这正是汉武帝为了防止丞相在位太久培养出太大权利的原因?

是不是像霍光想的这样不好说,不过李蔡的结局肯定不会好了,所以霍光才会对李陵这样说,让李陵心里有个准备。

“大人,请大人帮帮二叔,李陵愿做牛做马报答大人!”李陵一脸悲戚的跪在霍光面前,这时候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帮李蔡一把。

“李陵,你是我的部下,按理说我不能拒绝你这个请求。不过你想过没有?别说是我,就算是我兄长也救不了安乐侯了,因为陛下既然如此大张旗鼓的抓了他,那么这已经说明了陛下的态度。”霍光扶起李陵,别说李蔡就是他有意扳倒的,就霍光分析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至少李蔡的罪名根本谈不上谋反,而汉武帝还全城戒严的抓捕李蔡,这势头已经搞得很大了,那就说明无论李蔡是什么罪被抓,那下场就只有一个。

“大人,期门军撤走了!”霍光屋外杜延年突然向内喊道,从期门军戒严到撤走也不过半个时辰,看来李蔡依旧被抓了。

“李陵你先去吧,切忌不可冲动,李家的将来还要靠你了!”霍光看着李陵说道,他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这时候李陵已经心急如焚了。

看着李陵转身跑去的背影,霍光心中也很矛盾,其实他就是李蔡倒台的始作俑者,可是李陵并不知道这背后的事情,也不知道李陵知道真相会如何看待霍光?霍光心中也没底,同时也对自己有些鄙视,不过身在官场霍光也很无奈,有些时候心慈手软不一定能让别人感恩戴德,可稍有不慎反而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最好你一辈子也别知道,没有我霍光还会有其他人,你二叔或许做到丞相位置那天就注定了今日的结局!”霍光在心中叹道,确实没有他霍光不代表李蔡就能安安稳稳的做他的丞相,同样只要汉武帝不想李蔡死,就是谁也扳不倒他。

待期门军结束戒严后,长安城街头聚集了许多的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此刻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长安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霍光这样的能耐,能从期门军口中问出事情的缘由。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待戒严结束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长安城都已经传遍了丞相被抓的消息,甚至一些消息灵通之人,已经知道李蔡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的了,其罪名正是侵占皇陵土地。

“兄长确定是武强侯庄青翟上书陛下揭发李蔡侵占皇陵之事?”冠军侯府中霍光正询问着霍去病关于李蔡的后续情况。

“这事错不来的,我是亲耳听陛下说的。说来也奇怪,武强侯一直不问朝政,怎么突然就做出如此大的动作,不过这不错,他扳倒李蔡老匹夫,也算出了为兄心中一口恶气。”霍去病有些高兴的说道,他可不像霍光那么因为李陵而对李蔡也心存愧疚,霍去病只恨李蔡扳倒了高不识,现在李蔡也落得如此下场,霍去病倒是很高兴的。

“李蔡这次想来是凶多极少,不连累族人就算万幸了,不知谁会来接替丞相之位?兄长觉得御史大夫会不会直接上位?”霍光问出了几乎所有人的疑问,其实相对于李蔡的下场,现在人们更多的还是关心谁来接任丞相之位。

不得不说这也是古往今来所有官员的悲哀,只要你一旦失势就没人管你落到何等下场,人们更关心的是你空出来的位子会归谁,尤其是丞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更是引人注目了。

“这个还真不好说,按理说最有希望的就是张汤,不过看陛下好像又没有让张汤接任丞相的打算。张汤此人太过强势,做御史大夫合适,可是不一定适合丞相这个位置,说不好这次可能出乎所有的预料。”霍去病也一脸沉思的说道,从霍去病的角度来说他是否认了张汤的可能,不过此刻大多人都以为张汤这次能顺利上位了。

御史府,张汤刚审问了李蔡,他没想到李蔡这块骨头如此难啃,任他怎么问李蔡就是不开口,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可汉武帝还没有明确旨意,张汤虽然强势,但目前还不敢贸然对李蔡用刑。

此刻张汤的内心和其他人也都差不多,他同样关心谁来接任李蔡的丞相之位,这个时候张汤也很想跑到汉武帝面前去探探口风,张汤虽然廉洁,可是不代表能挡住丞相之位的诱惑。别说张汤,估计大汉不想做丞相的还真找不出几人来。即便现在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做汉武帝的丞相下场往往都不好,可那毕竟是丞相之位啊!

“管他的,先进宫再说,哪怕汇报下这边的情况也行!”张汤在屋檐下来回踱步,最后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去见汉武帝。

未央宫的道路上,张汤心中忐忑,李蔡他可以慢慢审问,可也要让他知道丞相之位是谁接任他才能安心。正在思索着见了汉武帝该如何回答,张汤突然听到一个无比熟悉的声音从身旁不远处传来。

“御史大夫请留步!”张汤之所以觉得这声音无比熟悉,因为发出声音的就是他的儿子张安世。

“安世,你这是搞什么?”张汤疑惑的停下脚步望向张安世,他不明白自己这儿子不叫自己父亲,怎么反而称呼起官职了。

“御史大夫请见谅,下官正在当值,御史大夫可以称呼我尚书令。”张安世走到张汤身前拱手说道,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得不说这张安世不愧是未来麒麟阁排在第二的功臣,其谨慎程度比之排名第一的霍光也不逞多让。

“不知尚书令有何指教?”张汤随即也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式说道,他忽然想到自己儿子是陛下的近臣,许多自己不知道的消息张安世或许就知道,他这个时候叫住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

“下官只是想告诉御史大夫一声,陛下正在等着大人审理安乐侯的结果,如果不是要紧的事,下官建议大人还是审出了结果再见陛下!”张安世躬身说道,这话说不出有什么特别,倒只像是一般同僚的善意提醒。

张汤搞不明白自己儿子究竟在搞什么,不过出于信任张汤还是说道:“那多谢尚书令提醒,我这就回去继续审问安乐侯。”如果此刻有外人在这,估计看到也会觉得这父子俩够古怪的,明明是父子偏偏弄得好像同僚一般。

张汤转身往回走,他与张安世正好擦身而过。就在这时,张安世突然低声的说道:“丞相人选已有定论。”

张安世说话的时候正好与张汤平行,加上他声音又小,如果不是从正面根本看不出张安世这个时候还说话了。不过这句话落在张汤耳中,心里却是一凉,因为这意味着丞相位子已经和他没关系了,张安世提醒他就是要他不要去自找没趣。

心情多少有些失落的张汤还没见到汉武帝就又出了未央宫,不过刚出门的时候就看到一个急匆匆的人影向自己跑来,这人一靠近张汤,口中就小声疾呼着:“大人,不好了。安乐侯在狱中自杀了!”

“李蔡自杀了?他可有什么遗言?”张汤一听到消息,又立刻返身回了未央宫。这时候他还真是不得不见汉武帝了,而同样的疑问也从汉武帝口中问出。

“回陛下,安乐侯并未留下遗言,同样他也还没有认罪!”张汤如实答道,按理说李蔡这样的罪犯在狱中自杀,张汤是有责任的,不过从汉武帝的反应来看,张汤知道汉武帝还巴不得这样的结果。

“把尸体交还他的家人,安乐侯的爵位废除,此事就这样吧!”果然汉武帝沉默了片刻最终拍板,看似波涛汹涌的局势,在李蔡自杀后一切突然归于平静。

今年这个年关注定是多事的时节,先是九卿之一的颜异以腹谤罪被处死,接着丞相李蔡因侵占先帝陵寝土地在狱中自杀,等李蔡这场风波渐渐平息,距离年关也不过只有三四天时间了。

或许是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稳定人心,终于在年关到来的前两天,汉武帝一连下了几道旨意。这其中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就是确定了新的丞相,而这个新丞相果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竟然是已经被汉武帝冷落二十余年的武强侯庄青翟。

庄青翟继李蔡为相,自然成为整个大汉最大的新闻。不过相对于这个消息,霍光更在乎的却是第二条。这一道旨意有些为了增添新年气氛的嫌疑,因为这是一道封赏的诏书,汉武帝一下封了四个爵位出去,虽然爵位的等级都不高,只是左庶长的爵位,不过霍光注意到这四个人,其中三人正是孔仅、东郭咸阳和桑弘羊,而最后一人是一个霍光并不了解的人,此人名叫卜式。

赐桑弘羊三人左庶长爵位,可以看出汉武帝下一年的重头戏肯定是经济治理,当然这对霍光来说最直接的信号就是桑弘羊得势了,算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倒是那个名为卜式的人在这个时候被赐爵,弄得霍光一头雾水。同时霍光也有些失落,那就是自己弄出那么多功劳,居然汉武帝连个最低等的爵位都舍不得给,反倒让桑弘羊捷足先登,心里不平衡也是人之常情!

第三道诏书几乎被所有人忽略了,同样霍光也忽略了这个年关前颁布的诏书。那就是汉武帝下旨,改河内郡朝歌县为安阳县。皇帝下旨更改地名,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很自然的被人们忽略。

看到这个诏书的时候,霍光也不在意,只是觉得这朝歌县名字有些熟悉,到是旁边杜延年连忙解释道:“这朝歌县只是个小县,人口不过四千余户,其县长是最低的三百石县长。不过这地方历史到挺悠久的,朝歌县就是殷商故都。”

“河南安阳?”听杜延年这么一解释,霍光顿时心中了然,而后脑海中不由的就浮现出一个青铜大鼎和无数的龟甲。在后世河南安阳这个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出土了国宝司母戊鼎和殷墟甲骨文。

第贰百章 卫青暗指《九章律》第二二五章 智者初战第二九四章 霍光起兵第一五四章 将星陨落第二六三章 狮狐执政官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六十八章 县衙班底第二二九章 进退两难都松若赞第一六三章 君敢往否?第二七六章 巫蛊再起第一零五章 太一神第二八三章 长安乱第一七零章 汾水触鼎第五十七章 长安令第一九零章 一言定生死论功过第二三一章 雪域生死路第二七二章 战争开始第二一一章 战争推演第一九八章 霍光封侯第八十四章 必须站队第三二九章 外戚与绣衣御史第三零四章 长安....长安第二五五章 奏请封君之权第一九五章 众矢之的第一三零章 诡异的情况第八十二章 显夫人第五十三章 朝会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二四三章 建治敦煌第二八五章 兵围安阳侯府第一四五章 棋子弃子第七十八章 天子拜月第一五三章 最后的交代第一九二章 霍氏一族,满门屠夫第三二九章 外戚与绣衣御史第三一六章 血染罗马第一五五章 遗产第三一六章 血染罗马第二九六章 不一样的匈奴单于第一九八章 霍光封侯第十六章 上书请封第一四八章 霍光杀妻第一八零章 来自南越的挑衅第一零四章 请开夜市第一零二章 桑弘羊得势第二六一章 小亚细亚总督第四章 初见兄长第九十七章 诸子遗风第一百章 上书献纸第二四二章 居延都尉第二七四章 西方战场第二九二章 请立太子以固国本第一九一章 霍光杀劫第一八二章 暑病来袭第四十章 汉武帝的态度第八十九章 汉武帝的示威第三二二章 士农工商第二七三章 帝与后第一零八章 忠君?忠社稷?第二八一章 公可为姬旦第一二九章 生活用品第一六五章 密谈第二六九章 左相昧蔡倒戈第九十三章 财路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二八八章 幽州急报第七十四章 下手桑弘羊第六十七章 天降异象第一三七章 作战计划第一七一章 有女霍棠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二八零章 御史大夫桑弘羊第二七六章 巫蛊再起第一三六章 连下两城第二二七章 席卷草原的瘟疫第一八六章 商人为侯第三三二章 家事难过天下事第二五五章 奏请封君之权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一四九章 白政留信第一零八章 忠君?忠社稷?第四十五章 去病之名第二四二章 居延都尉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六十六章 期限与表白第一二零章 河内白政第七十二章(下) 欺骗天下人第一七五章 风起第三十八章 古琴绿绮第二九六章 不一样的匈奴单于第五十章 暗阁第五十七章 长安令第二十八章 太庙封赏第二六八章 名声不显的家族第二一四章 悄然改变的时代第一三三章 定计州县第一九五章 众矢之的第一六一章 南越风云第三三二章 家事难过天下事第二十五章 遗漏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