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偷袭(十一)

因早晨已经历过长时间的炮击,此番二次轰击,朱鸿儒心中极是担心,不住的督促部下检查炮管,严防炮管过热而炸膛。到底那时代的工艺水平整体落后,汉军虽然用精铁铸造炮管,平时里训练亦免不了偶有火炮炸膛,此时这种高强度的密集射击,炮管承受不住压力炸膛,亦是难免的事。

连炸了三座火炮,死伤十几名炮手之后,朱鸿儒眼见原本的那个大缺口已被轰开,原本的缺口经历二次炮击后,比之原来的还扩大了些。土石飞扬之下,沈阳城池那边连一个人影亦是不见,准备强攻的汉军已然慢慢向前,准备进攻。请示了张伟之后,命令炮击停止,连忙检视火炮管情形,今日势必不能再行轰击,若是此番仍攻不进城,来日仍需大炮轰击城墙,火炮使用强度过大,必需着力精心养护,方能再敷使用。

由紧集征集的来门板、木板,加上长钉合钉而成的厚实木盾被全数举起,过千面的宽大盾牌将第一拨攻击的八千汉军挡在其后,待炮击一停,原本便已推进至城下不远的汉军发一声喊,如同木墙一般的盾牌一齐举起,如同一座移动的木头长城一般,向那城墙缺口推进。

紧随着八千汉军身后,便是契力何必的万骑射手,与汉军的制备装备不同,使用

弓箭,装备皮甲的万骑在张伟心中一直是以弓骑兵来使用,凌晨攻城,张伟没有直接派上万骑,便是心疼这些优良射手可能死于城战之下,第一次攻击受挫,张伟终于痛下决心,将万骑派上战场。

长达四里的沈阳西侧城墙对面,已汇聚了三万大军,两万黑衣汉军与一万身着棕

色皮甲的万骑排成三列纵队,与早晨不同,此番张伟已深知攻城做战,务必要一

鼓做气,早上士气已然受挫,若是不趁着士气尚在,一鼓而攻下沈阳,拖延时日于坚城之下,又担心谭泰带着援兵前来夹击,是以除了留下必要的防护预备队,所有的汉军精锐,已全数列阵于沈阳城下。如同黑色海洋一般的汉军排列着整整齐齐的队列,向着刚刚遭受炮击的城墙逼近。

“大人,今次可以看出,以刺刀来攻城肉搏,委实是……”

张伟回头一看,因见张载文满脸忧色,便也点头道:“上午战事固然是我有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到底也是因刺刀对长矛大刀,吃亏太大。”

他竖起三个指头,对张载文道:“此战过后回台,三件事。一,务必要改良火枪的射程,火枪射程和穿透力尚不及弓箭,当真是笑话!二,务必要组建咱们的肉搏兵种,耗费少,精心训练,以期大用。面对八旗强敌,肉搏战在所难免,若总是纯火器兵,吃亏太大。我的这些兵士都是这几年带出来的精兵,枉死一个,都是天大的损失。三,攻城时的登城战,或是近距离的地面接战,火炮无法轰击,纯火枪发射威力不大,无法一下子遏制敌兵,此番回台,务必要让台湾火器局研制近距离的火器……至于如何研制,待我细细想来。”

张载文点头道:“大人所虑极是,此次攻沈,咱们吃的就是这亏。其实火器局承

大人之命,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火枪射程的事,只是这种事一时半会难以有什么大的成果,咱们的火枪,据那些洋人说,已经是精良之极了。”

“嗯,我亦知道这种事急不得。只是有了这个思路,咱们便得好生做起来。有的

暂且做不到,就先挑能做的,总之,不可再承受沈阳之战这样的无谓损失。”

那王煊前去奉集堡征集木盾,周全斌等人已全数上阵前指挥,只余他二人并骑在此,遥望前方战事。因见汉军木盾大阵已前进到城下,满兵的箭矢不住的向下飞来,不过有那厚实的木板挡在阵前,箭矢力道再大,却也至多是穿透木板,想射杀汉军,却是想也休想了。除了偶尔有空隙露出,导致箭矢趁虚而入,此番攻击,一直待推到残城斜坡之前,汉军已是少有死伤者。待大队冲至城下,由张杰指挥不能近城的汉军向城上射击,虽是箭如雨下,不过在这般距离的对射,火枪铁丸四射,数千名枪兵依次而射,虽有不少子弹被城墙挡住,城头的满兵却也渐渐承受不起。箭矢越来越稀,枪声却不住响起,待契力何必引领的万骑赶到,无数箭矢飞蝗也似的飞向城头,将那些露出身来的满兵射的如刺猬一般,不消一会功夫,整个城头已没有满兵敢于露头,只得退下城去,缩在城角向外射箭,此消彼长,此番的战局已不是城内所能控制,整个战事,已明显可看出汉军即将得胜,破城只在旦夕。

那缺口处因两边肉搏混战,无论是箭矢还是火枪都无法击发射击,那济尔哈郎精

心挑选了三千健壮八旗列于缺口阵前,手持长兵利刃,以期阻挡汉军破城。因破口长度限制,同期冲上去肉搏的汉军不过六千余人,虽是两倍于敌,却攻的仍是吃力之极,地势所限,再加上兵器不如敌军,只见得汉军士兵不住的受伤身死,那些挡住城墙缺口的旗兵却是损伤甚小。

张杰立于阵前,两面木盾将他牢牢护住,冷眼向前觑去,因见登城之战受阻,心中气极,此番来辽,诸般物资准备充足,唯独便是没有登城用的云梯钩索之类,此时若是有几十架云梯,汉军便可轻易登城,哪需要在那塌陷城墙处苦苦肉搏攻击,汉军以火器见长,火炮数量众多,原本便是打算轰开城墙攻入城内,却不想城墙崩塌,那些碎石木料之类自然会塌陷形成斜坡,却无法将城墙轰击的如平地一般,这都是张伟没有想到的,以他的想法,那城墙一轰便塌,到时候汉军直接灌入城内,哪里要什么登城的器械?张杰虽恨,却也知敌军这是强弩之末,挡不了多久了。只是眼见属下死伤甚多,心中不忍。

“来人,去寻万骑将军契力何必,向他调两千射手过来,他们已将城头八旗射的

抬不起头来,让他们来援助咱们这里。”

有一传令兵应诺一声,举着门板快步跑去,张杰正待再向前去指挥,却见不远处

黄得功亦是在木盾护卫下坚难而来,向他喊道:“张将军,这样打咱们太过吃亏

шшш ★ttКan ★c○

,不如将前军略撤,后面大队到了,咱们用火枪射击,这么点满人,几个击射便

死光了,何苦多损士卒。”

张杰摇头喊道:“适才各兵已射过一次,再要射击,还需后撤装药,此时士气亦

是不高,若突然后撤,敌人冲将过来,打乱阵脚,没准能冲的咱们全军大溃。还

是稳妥一些的好。我已调了万骑兵过来相助,以他们的射术,射杀后阵的八旗,

黄将军,再坚持一会子,咱们必定能冲上城头!”

此时天已近黄昏,近六万人在这数里长的战场上鏖战不休,喊杀声、箭矢破空声

,还有那火枪的击发声混杂在一起,当真是响彻云宵。两边都已是杀红了眼,城

内知道城破之后必然全城的满人被屠,城头上下激战不休,那些城内所有的旗人皆已从四处狂奔而来,无论老弱妇孺,皆是持弓立于城下,向城外开弓射箭,便是宫中妇人,亦在那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率领下,向前边激战的将士运送补给,那男子无论是贝勒贝子台吉,还是闲散的汉军将官,全数持刃列于城下,前面城头倒下一人,那些满人便当先冲上前去,将空位补上。汉军虽全是精兵强将,已将敌人势头压下,却也是无法完全粉碎敌人的抵抗。

“张杰将军,我来援你了!”

契力何必知道张杰请援后,知道要破城必得先冲破眼前敌人阻挡在缺口处的防线

,又因汉军后队两万火枪兵已在城下,虽然无法击中城内向外射箭的敌军,却也

完全能压制住城头,不使敌兵重新登城,便亲率了四千万骑兵赶向缺口处的战场

,他身着皮甲,头戴铁盔,因身有防具,便也不令亲兵举着盾牌,带着亲弟弟黑

齿常之,匆忙赶至张杰身边。

因身处战场,到也免了许多客套虚礼,张杰劈头便向他喊道:“契力将军,请你

的万骑向那缺口后阵的敌兵射箭,一定要把他们压回去!”

黄得功此时亦在张杰身边,因问道:“两边离的太近,契力将军可有把握,可千

万不要误伤我军。”

契力何必咧嘴一笑,向身后的黑齿常之一扭头,黑齿常之会意,从身上箭筒里抽

出一支箭矢,搭上弓弦,拉得如满月也似,略加瞄准,三指一松,那箭矢嗡一声

飞将出去,众人细眼去看,却见那战阵之后有一将官模样的满人,正带着旗兵前

冲,却当胸中了一箭,直挺挺倒将下去。

张黄二人见状大喜,齐声道:“如此神妙的箭术!两位将军,请带着你们的部下

,快些向敌阵射击!”

契黑两人一声令下,身后四千万骑兵迅即张弓搭箭,各自瞄准了目标所在,待两

人一声令下,四千支弓箭的弓弦齐声发出因箭矢飞出震动的巨响,劲箭破空而出

,直奔对面的满人后阵而去!只此一次齐射,那些不住奔上来补位的旗兵已是躺

倒了一大片,因数支箭对准一个人,只见那些旗兵大半身中数箭,长长的箭矢直

插入身,大半旗兵直接倒地身死,少数命硬的,也只是倒地呻吟呼号而已。

自万骑赶到,以弓箭断绝敌兵后援,那些打了半响的旗兵又能坚持多久?虽说兵器肉搏之术皆远在汉军之上,到底吃不住汉军人多,生力汉军不断涌上,不过半个时辰不到,斜坡之上所有的八旗兵已是步步后退,那斜城高处,已被汉军冲上占领,高下之位一易,再加上汉军人多,斜城之上的旗兵已是抵敌不住,虽明知道敌军攻入必然全城死难,只是那明晃晃的刺刀戳来,想挺胸受死,到也颇有些难处,是以八旗防线不断后退,待数百米的斜坡尽数被汉军占领,已有汉军及万骑兵由斜城的缓坡向两旁的城墙之上攀越,眼见城头上敌军渐多,已是站住了阵脚,由那城头之上向城内射击,城内所有的满人俱已绝望,知道此番城池必破,当下不管不顾,由得头顶枪子箭矢横飞,稍有些武勇之气的满人,俱是举刀向着城破之处拥去。

济尔哈郎心中亦是绝望之极,知道此番大半无法逃生,心中一横,将佩刀解下,命身边亲兵头目接住,待一会抵敌不住,便迅即回他府中斩杀妻子女儿等妇人,他以本身攻破明朝城池后的习惯猜想,料想这些黑衣大兵一入城内,必然是烧杀淫掠,如何肯留下妻子女儿任人侮辱,是以宁愿将她们杀死。

“来人,来人!”

他发出一阵阵嘶声力竭的大喊,身边将领与部属甚多,此时却也是没有多少人注

意这位统领全城的贝勒在说些什么了。呼喊了十几声,方有他镶红旗的牛录统领

奔过来问道:“贝勒,有什么事?”

“快,驱赶适才填补城墙的汉民,命他们向前冲锋!”

那统领领命带人去驱赶不远处的汉民,济尔哈郎的嘴角露出一丝狞笑:“冲吧,

看你们面对本族的百姓,如何决断?便是那些百姓四散奔逃,冲乱了两边的阵脚

,也是对我有百利而无一害,来与我混战吧,我现在要的就是乱!待天一黑,我

这几万八旗老幼齐上,那战力可比现在强的多了!”

第58章 吕宋(三)第49章 镇倭(二)第57章 试探(三)第17章 乱起(上)第24章 论兵(下)第69章 相峙(七)第57章 试探(四)第28章 保甲(上)第66章 北伐(八)第72章 法度(二)第66章 北伐(五)第70章 决战(十四)第63章 倭乱(六)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12章 安身(上)第69章 相峙(二)第65章 治平(十)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60章 鼎革八第36章 崇祯(上)第63章 倭乱(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6章 北伐(十二)第54章 反间(一)第6章 结交(下)第48章 灭郑(五)第47章 辽东(六)第69章 相峙(四)第66章 北伐(七)第42章 围城(中)第24章 论兵(上)第47章 辽东(四)第36章 崇祯(下)第2章 获救第70章 决战(四)第38章 归附(下)第63章 倭乱(十二)第60章 鼎革(十二)第56章 返台(三)第5章 初会(下)第22章 新竹(上)第46章 制约(中)第70章 决战(四)第60章 鼎革四第70章 决战(十五)第67章 激战(十)第62章 江南(五)第70章 决战(三)第10章 赴台(上)第38章 归附(下)第53章 造反(一)第60章 鼎革(十六)第60章 鼎革四第44章 定台(上)第63章 倭乱(五)第69章 相峙(六)第26章 乱局(上)第55章 偷袭(七)第40章 出兵(下)第31章 立威(下)第66章 北伐(七)第57章 试探(五)第37章 会晤(中)第65章 治平(十一)第70章 决战(十三)第65章 治平(十)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8章 吕宋(七)第71章 定鼎(五)第62章 江南(七)第59章 爪哇(四)第65章 治平(七)第11章 北港(下)第33章 利炮(上)第62章 江南(一)第65章 治平(九)第70章 决战(十一)第70章 决战(八)第51章 骑射(二)第42章 围城(中)第26章 乱局(上)第42章 围城(中)第67章 激战(四)第56章 返台(四)第47章 灭郑(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73章 南洋(五)第60章 鼎革(十五)第49章 镇倭(四)第55章 偷袭(二)第55章 偷袭(六)第2章 获救第67章 激战(十一)第31章 立威(中)第45章 设县(下)第21章 招兵(上)第66章 北伐(八)第47章 辽东(六)第50章 和谈(一)第73章 南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