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赴台(上)

张伟一出郑府门口便被人围了个水泄不通,还未及招呼,便有人兴兴头头的向张伟说道:“伟哥,你既然要去台湾种田,想必那几艘海船要出脱了,怎么样,卖给别人不如卖给自家兄弟?准保给你个好价钱。”

张伟尚未回话,四周的人便吵嚷起来:“凭甚就卖断给你?张伟兄弟和我的交情难道就不及你么?张兄弟,卖断给我,做哥哥的一定不教你吃亏!”

“张大哥,咱们兄弟谁跟谁,这海船一定要卖断给我。”

“张大叔,咱们叔侄谁跟谁,这海船一定要卖断给我。”

“张大爷……”

张伟哭笑不得,眼瞅着那些一大把胡子满脸皱纹的老头子跟自已攀兄弟,论叔侄,吵闹不休,气的张伟直欲从口袋里掏出把AK47,突突突将这帮家伙扫死。

无奈的大叫道:“诸位,这船,我是谁也不卖。去台湾就不能干海上买卖啦?小弟的钱还没有赚够,到是哪位仁兄的船不想要了,小弟是一定会买进的,价钱当然是好说。现下小弟有事,却要失陪了。”

摆脱了心有不甘的一伙人,张伟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中暗骂道:一群王八蛋,当老子是傻蛋么,卖船,卖内裤老子也不会卖船。

何斌与施琅到没有人纠缠,见张伟狼狈,相视一笑,当下也不理会,两人自坐轿先去了。张伟见两人如此没义气,便悄悄在长袖中比了一下中指,当下也不再与那伙人啰嗦,竟自去了。

当下三人各自回家,自去吩咐下人准备行李,何斌施琅比之张伟更有一番麻烦,两人除了安排澎湖至台的细务,还需准备内地家人产业迁台,一时间忙的屁滚尿流。

直过了十数天,三人才大致将细务料理的差不多,郑府那边接连传话,令三人速赴台湾,协助郑彩善后。

三人计议一番,张伟依何斌与施琅的意思,又拖了两天,选一个黄道吉日,十四艘小船满载着近五百人,数十头耕牛,家具,铁器,扬帆出海,直奔台湾北港而去。

张何施三人同乘一艘稍大点的渔船,虽曰大,亦不过二十几米长,吃水不足百吨,幸得张伟已随自已的商船出海数次,远至吕宋、日本,澎湖至台湾不过一天水程,故而虽船小浪大,到也可以生受得。

三人立在船头,满眼尽是碧蓝色的海水,海涛汹涌,数十艘船只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浑似无物,令人感叹天地之浩大,自然之美壮。

张伟手抚桅杆,仍觉有些心虚,却见那施何两人谈笑风声,浑然不觉在海上与陆地有何不妥,再放眼去看那些水手,皆是古铜色的肌肤,浑身精肉,让人一看便知是海上的健儿,弄潮的好手。

张伟心中暗叹,谁道中国人是大陆民族,西洋人是海上民族,实则中国南部的这些好男儿,自千多年前便扬帆出海,虽没有政府支持,没有上层儒家文化的认同,足迹却踏遍天涯,亚洲,非洲,自古便留下中国好男儿的身影,正是这些儒家所谓弃国破家,无君无父的弄海之人让古代中国的文明光辉远及欧洲。哥伦布远洋的初始目地正是为了寻找传说那富庶的中国,自其出海后不过数百年的光景,中国之人却日渐被禁锢于陆地,片帆不得出海,眼睁睁看着那欧洲海船后来居上,不但占了美洲,非洲,就连中国人的传统地盘亚洲海域也被欧洲人占据,财富源源不断向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流去,想来当真令人痛心,让人扼腕。

劲风吹拂张伟这半年多留起来的长发,将他的衣袂吹打的啪啪做响,海船上下摇晃,张伟心中再也无半分惊惧,只觉全身热血沸腾,只想仰天长啸,告诉世人,我张伟来了,数百年后警醒过来的中国人回来了,不论是海上陆上,中国都将永远是最伟大,最文明的霸主。

自回到明未后,张伟在与活动在亚洲的欧洲人接触时,无不感觉到对方眼光中的轻视与不屑,甚至原本不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化经济上皆臣服敬佩中国人的南洋诸国都不再把中国当成天朝上国,蔑视之意常流于言表。公元1603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屠杀了两万华人,而当时的明廷却下诏说:华人多无赖,商贾是海外贱民,天朝不会为这种小事为难友邦,于是自此之后,原本在南洋地位尊崇的华人,沦为连当地土著也不如的贱民。

想到此处,张伟咬牙低声发誓道:“天朝?老子在二十年后,就要让中国成为亚洲霸主,不服者,就要让他们知道一向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人,以德报怨的中国人,也会举起屠刀!”

何斌眼角一觑,却见张伟在那边独自咬牙切齿,奇道:“志华,你可是要晕船?”

张伟大是尴尬,觉得自已太情绪化,肚里暗叹一声:老子还是不够成熟啊,不象这古人,十五六岁后就成人,娶了媳妇,自谋生计,老子二十多了,若不是刻意扮老,在他们眼里可能还是个小孩儿呢。

忙解释道:“许久不曾出海,乍上这小船,到还真有些难受。不妨事的,廷斌兄,还有多久上岸?”

“呵呵,不久了,你若是不舒服,去舱内歇休去吧。”

何斌却不大相信张伟的解释,半年前张伟也是自海上归国,与郑芝龙何斌同乘一船却晕的天昏地暗,这会子如果他又晕了,可没处寻姜汤给他喝。

张伟苦笑:“廷斌兄,我真的没事。你放心好了……”

这当口施琅却杀猪也以大叫起来:“陆地,我看到陆地啦!

第26章 乱局(上)第35章 兵制(上)第63章 倭乱(九)第57章 试探(五)第60章 鼎革(十一)第72章 法度(二)第55章 偷袭(七)第42章 围城(上)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三)第54章 反间(三)第8章 宴客(下)第43章 攻城(上)第19章 甘蔗(上)第67章 激战(十)第29章 官学(上)第58章 吕宋(二)第48章 灭郑(七)第60章 鼎革(十一)第59章 爪哇(六)第59章 爪哇(七)第59章 爪哇(七)第49章 镇倭(十一)第68章 灭明(一)第63章 倭乱(六)第66章 北伐(四)第59章 爪哇(五)第58章 吕宋(五)第69章 相峙(一)第66章 北伐(三)第43章 攻城(上)第60章 鼎革(二十)第25章 宗族(下)第66章 北伐(四)第65章 治平(八)第66章 北伐(七)第61章 伐明(十四)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9章 镇倭(二)第62章 江南(八)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35章 兵制(下)第71章 定鼎(七)第47章 辽东(六)第70章 决战(六)第70章 决战(十三)第73章 南洋(六)第60章 鼎革(十六)第4章 火拼(下)第70章 决战(十一)第60章 鼎革七第40章 出兵(上)第54章 反间(二)第71章 定鼎(六)第47章 辽东(十一)第63章 倭乱(七)第55章 偷袭(五)第45章 设县(中)第60章 鼎革(十)第6章 结交(上)第49章 镇倭(十一)第68章 灭明(三)第67章 激战(七)第66章 北伐(二)第49章 镇倭(二)第64章 关宁(八)第63章 倭乱(八)第64章 关宁(五)第63章 倭乱(八)第67章 激战(四)第20章 会议(上)第5章 初会(下)第44章 定台(下)第62章 江南(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0章 鼎革五第61章 伐明(四)第28章 保甲(下)第17章 乱起(上)第4章 火拼(下)第29章 官学(上)第48章 灭郑(六)第64章 关宁(十)第55章 偷袭(十)第60章 鼎革二第47章 辽东(五)第55章 偷袭(六)第63章 倭乱(三)第23章 阅兵(上)第42章 围城(上)第66章 北伐(七)第62章 江南(一)第63章 倭乱(九)第57章 试探(五)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28章 保甲(中)第27章 协议(下)第67章 激战(五)第21章 招兵(上)第65章 治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