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钱票宣传

和平坊商城的楼前挂起了大大的条幅,上面写着:“用钱行钱票进行付款,商城商品一律打八折。”

另一条写着“自行车厂商促销大酬宾,元家一百三十贯钱的自行车,用定额钱票购买只需要一百贯钱,欲购从速,数量仅限一百台。”

和平坊商城打出了使用定额钱票的优惠广告,平康坊的歌舞厅更是打出了使用定额钱票开通“超级会员”可享受八折优惠,并且还可以在一周之内享受酒水折上折优惠。

西山的跳伞运动,使用钱票办理包伞业务,可以享受为期半个月的免费培训福利。

经发部发布的酒水只用商人通过定额钱票进行支付货款一律打九折。

整个长安凡事跟元家,经发部生意沾点边的全都可以用钱票来进行结算,而钱票是什么东西呢,很多人全都将注意力房子啊了钱行上。

大额面值超过万贯的还是一样需要登记,可是定额一百贯的钱票,只要拿等价的钱币来进行兑换便可获取,没有等级,不必麻烦,但是有一点,钱票因为无登记,所以任何人得到都能够使用,所以钱行门前已经做出了声明。

就是为了说明一旦丢失是不予补办的,如果钱票落水,撕开等钱票问题只要持损坏的钱票到钱行进行兑换就可以了,面额一百贯的钱票换新费用不花钱。

当商人们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纷纷到钱行来看看这个新鲜的玩意儿,很明确这个钱票或许以后可以当成钱币来用,而目前的状况,就是面额一百贯的钱票只适合携带和一些声音上的结算款。

省去麻烦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风险,毕竟钱票的面额很大,若是不慎丢失可是赔大了。

这点元善考虑过但是并没有想太多,他的本意就是让大家先适应一下,而起一百贯的钱票目前数量有限,对于让大家熟悉认识这种钱票的购买价值还是需要很多时间的。

就像有人想要用钱票付款,可是收款方第一次见到这东西,他们肯定是不会认同的,不过关于携带的话就比较方便了,从长安到洛阳揣上几张钱票,到洛阳钱行直接兑换成钱,这边省去了钱币运输的麻烦,想必很多商人都看出了钱票的这个特性。

比起万贯的额度小面额是更为普遍,不过元善当前能够拿得出手的就只有千八百张的,一方面编号需要慢慢的印制,印制好的钱票还需运到钱行进行等级,每一张的编号都会被纪录,这边需要人工进行等级,还需要审核,所以在发行之前是需要一番功夫的。

钱行的玻璃窗户前面有一张超大的钱票的样子,放大之后上面比较住着备注,介绍钱票的真伪辨别,从编号到图像,一张定额钱票上还有钱行发行时候盖半个印章,另一半在钱票登记的时候印在登记簿上的。

外面的玻璃窗口前面还有人进行讲解,还拿出了一张定额为一贯钱的钱票供围观的人进行查看。

宣传的力度很大,百姓多少是记住了一些,商人们倒是最先进行兑换的,一车车的钱币开始往钱行里送,速度很快只需要清点钱币,金银就可以当场发放钱票。

一上午的时间,整整发出去两千张钱票,一上午可就换了二十万贯的钱,到了下午来还钱票的人不多但还是兑换出去近百张。

和平坊的自行车销售火爆,用钱票支付可以便宜三十贯,这样的好事怎么能错过。

和平坊的收银员今天很轻松,一百贯的钱票不用进行清点了,也不用派人去收钱,马车的成本费都省了。

这是她作收银员以来比较轻松的一天,对于这种事情她很有必要写在工作日志当中。

和平坊今天的生意收入很客观,不仅如此平康坊歌舞厅的会员续费以及办理的数量都增加不少。

这一天钱票的消息直接上了大唐小报石家的书局帮着进行了宣传。

很多商人都是图新鲜,有好事者还特意将钱票拿到洛阳钱行去进行兑换,果然好使。

不过可惜的是目前只有长安的钱行才有发行钱票的业务,用钱票兑换成钱之后他就只能用马车运输回来,这个事情被传出去后一时间成了一段笑话。

不过这个笑话的作用是起了一个好头,百贯的钱票可以任意使用,只要当地有千行的地方便可以直接兑换成县城的钱币,对于海运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为此一些商会的人则开始组团的进行多张钱票的兑换,一周之后,兑换出去的一百贯的钱票就超过了一万张,同时这也是目前元善所要发行的一个数量的底线。

此事朝廷一直在进行关注,因为钱票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无疑这就能变相的拿纸当成了钱来用,若是元善大肆的印刷这种钱币怎么办,这不单单是富可敌国的事情,甚至很可能颠覆整个大唐江山。

文臣们都是虎视眈眈,他们在找一个契机,不过元善做事向来都是考虑周全若没有当今陛下的允许他也不敢这样直接这样做,不过钱币的发行是可以节省很多铜的消耗的,从利益上来讲,省去了成本又提供了便利。

不过目前还没有发型百贯一下钱币的打算,因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应用需求,再说这个事情也不能做到太急功近利,总要给人一些缓冲的时间。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想要应用起来还是比较苦难的,而且百贯的面额还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铜钱肯定比钱票更能够给人安全感。

不过商人们才不管那些呢,尤其是去兰州的商人,用钱票的交易短时间内就变得普遍起来,因为他们的进货出货都是比较大宗的生意,所以百贯的钱票只能满足他们一部分的需求,更多的还是利用金银进行交易。

主要是吐蕃人比较认同这种硬通货,吐谷浑的吐蕃人对于钱票这种东西还是相当认可的,因为上面虽然没写但却打着元善的标签。

于是兰州附近的几个区域倒是成了钱币的聚集地,大部分铜币都流入吐蕃人的手中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脱我衣服干什么第六百一十二章 试车计划第八十五章 嘹亮的口号第三百四十四章 窗帘第十五章 曲辕犁换钱第九百五十二章 太子出宫第五百八十一章 长孙冲的形象第五百八十三章 图书馆第四百七十章 邻家女孩第六百一十六章 临时工第六百九十九章 “打土豪”的销售模式第七十三章 这才是车队第九百一十一章 魏征求见第二百二十六章 巧遇单芳芳第二百四十四章 巨铁第六百四十二章 扶桑三武士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东海州福利第七百八十九章 参观动物园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有喜了(大结局)第三百九十一章 每石两贯第五百八十章 丽质的礼物第八百二十六章 吐蕃公主乘火车第九百六十四章 二个月后第七十一章 兵法的诞生第八百六十八章 晋王李治第九十七章 和平坊蜡烛商店第一百五十章 为秦王效力第六十四章 猎人训练班第四百五十八章 沧州商城分店第一百三十五章 疯狂的商人们第八百七十八章 魔怔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六扇门第九百八十二章 妙莲的求助第一百七十五章 女人花第五百九十四章 张之荣与祝宝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能回家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高句丽灭第二百五十四章 煤油灯第七百七十二章 玛瑙翡翠第六十一章 这不是缘分么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元昌与萧铭远第八百零一章 一个字“拖!”第三百六十五章 李世民的思考第五百九十八章 观赏花第一百八十章 开国县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标点符号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丰县经济发展第三百六十二章 招商登记表第三百二十四章 单家的邀请第九十九章 买十送一 上不封顶第五百零七章 新罗遣唐使金明忠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钱第一百八十五章 利益分配第一百七十四章 紧俏的棉花第三百三十章 受关注的玻璃第八百三十二章 贸易商讨第四百五十章 元善到沧州第八百九十九章 禄东赞的邀请第七百五十二章 出海捕鱼第七百三十章 果然是死要钱第九百五十五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李渊让出太极宫第二百一十章 四品正监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史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双胞胎姐妹第八百二十一章 城防战第六百六十章 建造十艘宝船第九百五十四章 禁军教头第七百五十八章 福州刺史吴青远第四十一章 药酒进行时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太子伤情第九百零三章 青稞药酒第一百九十章 二道贩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肥皂批发价第六百九十九章 “打土豪”的销售模式第一百九十四章 被气晕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固定资产投资第七百七十四章 战报第一百五十九章 招工抢宫女第八十三章 租铺子第二百零八章 告发元善第九十二章 黑火药与炸药第二百一十九章 锅炉压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研发基金第一千零七章 忙的不可开交第一千零五章 监国的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钱行初设第六百一十九章 建设基金纳入钱行业务第九百九十九章 推广卫生纸第六百三十一章 望远镜微调器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艺高强第一百五十一章 突如其来的哨箭第三百四十一章 化肥工坊会议第四百一十三章 钥匙呢第二百三十八章 疏导员的待遇问题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靖上门第二章 救了秦琼第四百一十六章 六扇门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