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渡过汉江

“可能是被发现了,不过不妨事,结阵自保人之常情。”听了张统叙说东濊部落的态度之后,司马季开口安慰道,“以带方郡的兵力,面对东濊自保有余,所以并不需要过多的重视,就算是东濊和三韩联合在一起,无非就是耗时长一点解决而已。”

“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不过要说防备东濊么,这点请殿下放心。对于东濊的势力我是清楚的,东濊虽然人口是带方郡的数倍,但就像殿下说的,带方郡自保有余。”张统显示出非常大的自信,这个时候的他不愧是名将张辽之后。

“这就好!本王要和军中将校商量一下对策,太守可以留下听听。”司马季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迈步进入中军大帐之中。

汉四郡是汉朝管理朝鲜半岛设立的郡县,不过他们只存在了二十年,后来就被合并成了乐浪和玄菟郡、至于带方郡则是公孙氏设立的,到了晋代,没有汉四郡这么一说,加上带方郡只有晋三郡,司马季觉得占领三韩之地,可以名副其实一点,变成晋四郡。

“东濊部落看来是很害怕我们,暂时不管他们,我们从带方郡出兵便直面马韩,马韩是三韩当中最为古老的族群,三韩和当初秦末迁徙过来的移民都有很大的联系,但是数百年已过,现在对我们而言都是外人,一旦开战切不可留手,本王在这点上并不担心女真重箭营,女真人是很实际的人,不会有这些繁文缛节,优柔寡断之举,反而是你们不要心存顾忌。”司马季打开了幽州采买部一个冬天在三韩绘制的地图,不过这幅图又经过他自己修改过,因为原来的地图明显不是朝鲜半岛的形状。

“就算是有秦韩之称的辰韩,碰上了也万万不可留手。离开了大晋,就是敌人。”

司马季对着地图道,“带方郡前面有两条水道,是一条大江的两条支流,本王称为南北汉江,从地形上来说,从西海岸线南下是最为合适的,不过要是这样的话,下游河流很宽,渡河时间过长,再者这么进军的话,只会打击到马韩,本王觉得从中央突破南北汉江,可以将三韩之间的联系切断,这样比较强大的马韩和辰韩之间将无法联系,而被包裹在中间的弁韩力量最弱。”

“殿下的意思是直取弁韩,在此之前突破南北汉江,以南北汉江之间的土地作为进攻的基础,不过这样的话,我们处在两条大江之间,会不会被包围啊。”何龙看着司马季对着地图指点江山,神色有些担心的开口道。

古之韩信背水列阵、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被传为佳话,可模仿韩信项羽的人没几个有好结果,大多数都变成了刀下亡魂。所以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法,听听就好,安全是模仿需谨慎。

“不错,东夷校尉的担心言之有理,处在南北汉江之中,一旦战事不利,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司马季点头道,“不过也大可以放心,幽州船队虽不是水军,但也不是三韩可以用点手段就可以拦住的,只要粮草不是问题,我们不会成为长平之战的赵军。”

“大将军请慎言!”见到大军统帅乱立flag,大帐之内的平州军将校赶紧纷纷开口劝阻,他们可不是燕王这么荤腥不忌的人,做不到这么豁达。

“知道了,等待船队来了你们就知道了,也就是十天八天的事情。”见到这些愚蠢的古代人这么迷信,司马季也不好说什么,他本来把进攻日期定在六月二十二,就差来个行动代号巴巴罗萨,这样看来就算了吧。

“本王预计,如果三韩拼死抵抗的话,十万大军肯定是能拉出来的。不过么,正常情况下应该和高句丽的兵力仿佛,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出现,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司马季不慌不忙的对着将校开口道。

就算是算上女真重箭营,他这个镇东大将军手中的兵力也就两万人,再多也不行了,后勤支撑不住,司马季这还是第一次面临敌众我寡的局面,不过没关系,历史告诉他,越南朝鲜恶心中原王朝的能力是有的,他们也像是东北、蒙古方向的势力那样战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三韩的人口绝对不少,这不能以大晋的人口密度推算,因为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再者平州这块地方也不是中原人喜欢来的地方,除非中原出现战乱,不然没人愿意来,活不下去了迁徙,也不会往北迁徙。三韩反而就这么大的土地,所有人都挤在这里。

幽州船队来的并不晚,事实上这还不是全部,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司马季已经给扶南女王柳叶写信,希望对方能够筹措一些粮草。海运是最为有效率的运输方式,陆地上人吃马嚼到了千里之外,粮食能够剩下多少谁都不知道。

但是海运并非如此,一艘大船可以装载两千石的粮食,船上的水手再吃又能吃多少?

在第一艘幽州商船顺着入海口进入汉江的同时,其实也意味着晋军已经暴露了。司马季就在当天发下将令,渡江南下先占领南北汉江的之间的土地。

汉江河口形成溺谷,呈喇叭状,虽然汉江与世界上其他河流相比并不是一条特别长的河流,但是以这样一条短小的河流而言,汉江却拥有相当宽广的河道。这条河的部分河道超过了两里宽。如果是冬季的话,因为结冰倒是不难度过,可现在早已经度过了开河的时候。

总不能所有有利条件全部朝着司马季这边,长长的河道边上,带方郡太守张统动员出来的百姓正在帮着平州军士运送军械粮草,颇有些军民一家亲的意思。

“本将也没有来到过这里,没想到竟然是这条河流的河道如此之宽。”何龙虽然身为东夷校尉,但长时间都是应对高句丽和扶余的事情,鸭绿江远东根本没来过几次,更不要说专门来到汉江边上看看。

“所谓经验呢,有时候也会骗人。”司马季放下望远镜往怀中一揣,他随身佩戴的望远镜是不会送人的,慢吞吞的开口道,“事情不是总有例外么。”

其实没几个人知道,中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并不是长江黄河,而是作为界河的黑龙江,黑龙江的水量也远远超过黄河珠江、只是不如长江,只不过这种好事在后世是被三个国家分享的,所以一提起国内大河,人们往往忘记了黑龙江的存在。

汉江的宽度显然超过了扶马而渡的界限,这必须要让幽州船队帮助才能渡江,哪怕是号称跋山涉水如履平地的女真人,在这种宽度的江面上也没有办法。

带方郡太守就站在江边指挥百姓,帮助军士上船,看着商船在汉江两岸折返。

“父亲,不知道当初赤壁之战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景象,听说荆州、扬州的水师都很厉害,不知道和幽州相比如何。”张统之子站在张统身边询问着自己的父亲。言语之间有些意动,大丈夫生于世间,谁不想立下汗马功劳?今后要是真的解决了三韩问题,估计史书上或多或少都会提及自己一笔,也算是青史留名。

“祖父都过世多时,为父也没有见过荆州水师的威风。不过大江在大海面前也只是一条小河沟,这不好对比的。你和我一起守城就是大功一件,不要想着跟随燕王南下了,为父还不知道你的本事么?”张统捏着三寸胡须,转眼之间已经有一半军士度过汉江,在对岸上岸之后便开始警戒,士卒结阵防止半渡而击的事情发生。

平州军南下之后,张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防备东濊部落的异动,这也不是一件轻松活,就算东濊只是想要结阵自保,谁敢说事情不会出现变化。

女真重箭营渡江之后,便直接进入密林当中,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首先要摸清楚当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和高句丽北方差不多,非常适合这些猎人的活动,让他们做探路的先锋,也是在合适不过的事情。

一个时辰之后,司马季也站在了汉江以南的土地上,还使劲跺了两脚,暗自嘟哝道,“我这也算不让志愿军专美于前了,创造历史就再此战。”

“南北汉江之间的地方对我们大军的稳固十分重要,传我将令清缴附近部落,务必要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男杀女留,投降者一律塞进船中关押,相信会买一个好价钱的。”感受完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司马季大手一挥下令开始清缴,平州军主力也留下来扎营,扎营的地方就在汉江边上,这也算是背水列阵。

随后女真重箭营就在张达李山两人的带领下,分并出击,一路往东一路往西,司马季则留在大营,和东夷校尉府的将校们安营下寨,上万的平州军将士伐木取材,在江边扎营也是为了更好的接受幽州船队的补给。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各打各的第三十一章 高句丽人干的第六百零五章 封建帝国主义第二百四十五章 马韩王微操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七十二章 欢呼雀跃第十四章 永安里第一百四十八章 女王柳叶第五百三十二章 进抵邺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司马颙也怕背刺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操旧业第六十七章 骄奢淫逸第一章 幽州世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捷?打劫。第四百一十七章 伏击追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女王柳叶第二百五十五章 嘴强王者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王还能再喝第五百一十五章 兵入冀州第三百一十三章 摆事大哥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迫第一百八十六章 放火烧山第五百六十三章 团结的众将第一百一十五章 慕容氏骑兵第六百四十八章 凉州张轨第四百一十五章 呆若木鸡的孙秀第七百一十六章 顾客是上帝第三百零九章 大病初愈第六百三十八掌 金蝉脱壳第七百一十七章 燕王要求进贡第六百三十二章 双喜临门第五百五十八章 义薄云天司马季第五百三十七章 司马乂求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六百七十章 今天下三分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三百六十四章 宗室的怀疑第五百九十五章 跪迎燕王第九十八章 来人,上五石散第三百四十七章 庄园经济第六百零八章 法儒之战第五百零五章 军事同盟第二百七十章 进军东濊第五百八十八章 心生怯意第三百一十章 人在家中坐第八十三章 隐藏的猪队友第七百一十九章 最后一道功课第五百五十八章 义薄云天司马季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韩应对第四百一十四章 偷天换日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个承诺第五百一十三章 通风报信第三百三十六章 加班加点第六百三十四章 南征第三百七十六章 辞官归隐第二百七十七章 布局未来第三百二十八章 汉中立威第三百七十八章 匡扶社稷第二百八十六章 抵达洛阳第十一章 帝都洛阳第二百二十六章 妖邪是三韩第三百七十八章 匡扶社稷第一百零四章 抵达广州第四百零四章 皆有反意第二百七十章 进军东濊第一百四十章 合兵攻城第七百零七章 随风潜入夜第五百七十九章 许昌之危第七百零八章 日耳曼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三百九十三章 狗尾续貂第四百七十六章 并州王浚第五百六十一章 战场上见第六十二章 我亏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国内城破第四百七十九章 河北军备竞赛第一百九十章 凛冬将至第三百六十四章 宗室的怀疑第二百零二章 连通江淮第六百八十章 波斯至宝第九十二章 我上我就行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战功成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套第一百九十八章 俘虏的用处第三百五十一章 保证第七十四章 燕王奏疏第六百二十四章 百年大计第二百七十八章 权力洗牌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来的和尚第六百三十五章 敌人和叛徒第一百三十一章 宁州军第三百一十一章 两部火并第五百一十二章 八万援军第十章 九州之首第一百六十章 画上的幽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之君第四百七十章 霸府临朝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操旧业第二百七十二章 骑虎难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