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承袭燕王

燕王病去、世子悲痛难忍、彻夜扶棺守灵、痛哭流涕、几欲昏厥,恨不得舍身而去,真乃孝子也!

“由此世子,真是我燕国之幸,世子一旦登上王位,我们的日子会更好过。”

“听说并州出现蝗灾,不少流民都跑到上谷了,哎,真是流年不利。”

“听人说蝗灾是上天示警,是不是并州人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歪路总是如此的迅速,升斗小民比起孝道,更加愿意讥笑临近州县的天灾。唐宋之前闭关自守,以郡为国,在这上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管怎么说,司马季这种割发代首的举动,还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蓟城,并且以非常快的速度蔓延到整个封国,相信时间不长,该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以这个年代的人来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能割发代首绝对是孝感天下。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这么下本演戏,根本就没人对此产生怀疑。可在司马季来看,这简直就是成本最低的欺骗,切掉头发就能博取美名简直太划算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司马季这里不如两字,刺挠!找来一个铜镜看了一下,让侍女把铜镜拿走,还算是凑合,对着第一次给人割发的侍女道,“以后我就不在蓄发了。”

“世子,内史樊兆已经到了!”颜严进门瞄了司马季头上的短发,低眉顺眼道。

“让让樊内史进来。”司马季点头道,内史就是封国的行政官员,和中尉一样,由洛阳指派负责封国的内政和军事,当然最大的目的,肯定要给各地藩王一个上一个保险,防止地方藩王起兵造反。

“燕王病去,令人悲痛,世子太过于伤感。”樊兆进来连忙躬身行礼,也偷瞄了司马季的头顶一眼,眼见为实,果然已经割发代首,忽然提高了音量,“世子也不要太过于沉浸在悲伤当中,为了燕国臣民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我很像是悲伤么?司马季轻声咳嗽一下道,“樊内史,上任已经不短时间,对幽州的情况了解如何,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的,颜严会帮你熟悉。”

虽说对方是杨骏派到幽州来的,但司马季并不担心。自己的底盘还能让对方翻盘,那就什么都不用干了,赶紧对燕王府的侍女使劲得了。

“先王在世之时,就是希望整个封国的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青玄无才,只能按照先王重托,尽量打成这个目的。”司马季面色沉重,一张嘴像是炮仗一样把燕王司马机塑造成一代贤王,爱民如子、高风亮节、胸怀若谷,排比句一串接一串的从口中蹦出来。

至于好五石散、沉迷酒水、色中饿鬼,爱财如命,这肯定不是先王司马机,肯定是有人刻意造谣,并不排除保留追诉的权利。

“先王果然乃是一代贤王,现有世子承业,百姓之福啊。”樊兆等到司马季刚刚说完,立刻就告诉颜严,什么叫做洛阳来的大才,直接无缝衔接,马屁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从天道一直说到民心、引述老子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引申到思想上,旁敲侧击的表示世子在玄学上大有造诣云云……

“樊内史,过几天要和鲜卑互市,你刚刚来到幽州,和我一起去转转吧。”司马季似乎对樊兆的马屁十分满意,直接邀请道,“互市之时,车马牛羊,一望无际,乃是一桩盛景。”

每年秋收之前,司马季都会和鲜卑互市,用来交换和双方所需要的东西。为什么是秋收之前呢,这是因为新打下来粮食司马季要留着,以前放了很长时间的粮食才用来交还给鲜卑人,这没什么不对的,只不过是口感差了一点,他又没有往里面放毒。

当然这主要和燕王府有关系,和燕国百姓没有多大关系。燕国百姓只要做好佃户奴婢的本职工作,好好种田行了。等着世子殿下从鲜卑人那里薅完羊毛,再把燕国百姓当成韭菜割。

至少现在,燕国百姓是看不懂这种高端操作的。其实这个道理简单的很。人口数量影响观感,一个国家人口多和人口少,所造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两个国家一样穷,面积大人口多的那个国家的百姓,幸福感一定比小国寡民要高。这种例子在东亚不太合适,倒是后世的南亚非常明显。不就是人口三哥人口多么,比不么人均还比不了总量么?

人口众多的国家百姓不容易碰到天花板,就算是碰到很多人也不知道。小国寡民就会感受的很清晰,你们村有三个村干部,但你天天能看到他。你来到一个县,却看不到县长,只看到普通人各干各的,这种感受完全不一样。

“这个世子真是豁达之人,对我毫不防备。”內史樊兆离开之后心里还不断感叹。

“让你探查北平郡和平州东海,到了现在还没办成任何一件事情。秋收之后召集封国佃户奴婢,通通给我上山。”司马季略带一丝不满的吩咐道。

海带就算了,那玩意藏在海边但随波逐流,一时无法发现情有可原。可铁矿能跑么?难道他在晋朝已经引起蝴蝶效应?可没听说哪个蝴蝶效应能引起地质变迁的。

“你亲自下去监督秋收,粟、麻、梁、麦、豆、分门别类储藏。过年之牲畜全部宰杀,瘦肉腌制、肥肉炼油。清查粮仓,准备互市。互市之后就上山。明白么?”

“北平郡的事情会尽快办理,世子不要着急。”颜严唯唯诺诺的领命,“那个叫海带的东西,我们派到平州的佃户正在找,不一定全是坏消息。”

三天后洛阳来到的内宦到达蓟城,司马季一看这不是熟人么?内宫黄门孙虑,没想到是他来到蓟城,主题意思是,燕王司马机病去,按例由独子司马季承袭燕王位,封国范围及食邑维持不变,加侍中之服。镇东将军、假节。

第二百五十四章 悄然离去第六百四十一章 要精锐第一百零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四十四章 泰山羊氏第六十章 又来一个第六百二十四章 百年大计第五百七十六章 燕贼势大第六十二章 我亏了第一百零八章 强攻横山关第五百零七章 青玄佩服第二百三十三章 白手套勿吉第二百零九章 王敦王导第七百一十章 暗中勾结第六章 蓟城夜市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脉第六百一十二章 甩饵钓鱼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子大婚第五百二十章 晚了就来不及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迎面而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废太子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沈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本王优势很大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出霸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抢夺人才第六百四十六章 面子工程第十七章 少傅张华第八十八章 还不够第六十四章 内鬼第二百七十八章 权力洗牌第一百九十二章 歪门邪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迫第二百三十五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零二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安乐公刘恂第三百零六章 高架饮水桥第二百二十章 历练第一百三十四章 飘飘欲仙第一百一十二章 广州军登陆第四百七十二章 司马冏的安排第五百零一章 全线崩溃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师出高徒第六百二十章 杯酒释兵权?第五百五十三章 谢燕王不杀之恩第五百二十八章 夜观天象第五百零五章 军事同盟第三百五十六章 运河凿通第一百五十一章 班师回朝第三十九章 这叫总体规划第三百六十二章 祖训第四百九十二章 南守西攻第五百八十三章 隐蔽势力第六百二十章 杯酒释兵权?第六百八十八章 本王要出全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羊献容第七百一十九章 最后一道功课第三十四章 司马龙阳?第八十七章 无妄之灾第六百六十四章 再次西进第七百二十二章 亚历山大和约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斩草除根第四百九十七章 河北渐乱第三百四十三章 山阳公刘秋第五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五百七十七章 燕王的影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强夺土地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入城内第一百二十章 外松内紧第二十三章 负荆请罪第四百一十五章 呆若木鸡的孙秀第六百五十二章 乌孙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草原之谋第五百四十四章 夜袭金明门第一百五十七章 绿珠第六百零六章 大晋第一善人第四百零五章 你还要上天?第二百七十五章 风闻言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三驾马车第一百五十二章 入朝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七十章 河套第一战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韩来背锅第三百三十章 平调第二十章 感谢三哥不杀之恩第九十九章 那可是个好地方第一百一十三章 骑兵北上第三百十一六章 都听本王的第五百一十六章 刺客信条第二百五十二章 因势利导第二十六章 贩马不如贩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贾氏覆灭第五百一十二章 八万援军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子被杀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务正业的俊才第一百四十四章 占州第六百六十章 河中联军第十七章 少傅张华第二百四十章 远交近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韩来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