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六章 都听本王的

提出让慕容、宇文两部定居,也是司马季考虑了客观条件之后,才给出的建议。主要还是宇文、慕容两部现在活动的范围好,是可以定居的。

正好处在辽东的西北方和正北方,有些部众还就在辽东郡境内,和辽东的晋朝百姓生活环境没有太大的不同,如果辽东的晋朝百姓可以定居,那么两部的鲜卑人当然也可以定居。

事实上他们现在就已经进入半定居状态,只不过还没有正式选择地方建城,按照时间来说慕容廆正式选择地方建城,转入定居状态还要一段时间。

要是涉及到了拓跋氏和段氏两部,司马季绝对不会提出这种建议,燕王虽然牛皮吹的整天想,不过改变草原气候的能力,他还真的没有。

现在的事实很明显,平州开发的比较晚,现在还没有什么起色,但境内反抗势力已经被荡平,步入正轨是早晚的事情。而幽州,数年来燕王把人当成机器使用,付出了臭名昭著的名声,终于将自己的封国连同幽州其他的部分带上了正规,不要看他征了多少徭役,那只不过微小的副作用,符合这个时代的规则。

现在的蓟城周边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扯淡,但他敢说在整个大晋的所有大州,也是首屈一指的,和塞外鲜卑部族相比,高下立见更是一目了然。

整个晋朝和慕容氏或者宇文氏一个部落相比,司马季也觉得是胜之不武,但这是事实。他都不需要刻意去宣扬这种差距来示强,慕容廆和宇文莫槐自己能看到这点。

尤其是慕容廆,这几年慕容廆就时常想要让慕容氏定居发展,效仿晋朝转变生活方式,事实上已经做了几年,很多部众都已经开始接受了这种改变,只是缺乏一个明确的契机。

而现在这个契机来了,可以说是和慕容廆心中的想法一拍即合,其实换一句话来说,慕容氏和草原的拓跋氏生活方式已经相差甚远,教百姓从事农桑生产,法制与晋相同。慕容部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逐渐接受晋朝的一切,现在只差一件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晋朝的承认,只要晋朝不再视慕容氏为蛮夷,这事就成了。可就是这件事,几乎是整个洛阳朝臣都不能做的,如果洛阳有这个勇气承认,晋朝国内的胡人问题也不会这么猖獗。

但现在司马季愿意站出来第一个给慕容氏鼓励,让他们正式脱离游牧方式。

可以说对慕容廆和司马季而言,这是一拍即合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慕容廆愿意倾心归附,司马季愿意接纳,这和洛阳朝堂的僵尸有什么关系?

“殿下,要慕容氏做什么?”慕容廆当然认为这是一年好事,可太顺利了,顺利到了他不得不警惕,事出反常即为妖么。

“我还能要求你们两部做什么么?似乎慕容、宇文两部还没什么能帮到本王忙的,哦,有一些私兵,战斗力还可以但是人数有限。”司马季好像真的做出一副想要报答的样子,最后还是无奈的道,“你们做好自己就行了,你们不添乱就是对本王最大的帮助。”

宇文莫槐面色讪讪,如果换做任何一个人用这种态度对待,作为一部首领他早就翻脸了,哪怕是慕容廆这样他也不惯着,可司马季这么干了,他就不敢翻脸。

当两者的体量相差过大的时候,就会带来这种压迫感,燕王手持圣旨代表大晋,区区小部首领有什么炸毛的,坐在一边听着就行了,还没让你跪着呢。

“你们如果想要一辈子放马牧羊,本王不管,反正路已经为你们指明了。”司马季不慌不忙的继续加码道,“机会只有一次,都是一部首领,本王就为你们考虑太多了,又不是小孩子,天天让我教?”

“我部也仰仗上国威名,只不过很多事情还需要殿下的帮助。”宇文莫槐听罢之后果断低头,农耕和放牧谁的产出大是显而易见的,更何况宇文氏的地盘还不算太适合放牧,最适合放牧的草原是段氏和拓跋氏的地盘,慕容氏和宇文氏的地盘只能说可以放牧,但同样可以耕种,属于半农半牧的地方,经过多年以来的生活,两部能看出来那种生活产出比较大。

“种子、农具本王都可以提供,甚至可以派出农夫去教导,都是大晋的臣民,本王不会厚此薄彼!”司马季摆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矜持的道,“明日开始,本王就和许猛刺史商议此事,两位先在蓟城歇息一下,多逛一逛。”

自始至终司马季就控制着这次调和的节奏,慕容廆和宇文莫槐不需要说话,安静的听着就行了,到他们说话的时候才允许发言。直到两人踏出了燕王府的大门,才恍然发觉,他们扮演的都是耳提面命的角色。

“殿下,帮助两部发展会不会养虎为患?”许猛在刚刚的宴席上一直默不作声,做出中庸之态,但不代表他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没有在刚刚说出来。

“鲜卑人所值得忧虑的地方,在于他们飘忽不定的居所,我们想要抓住他们是非常困难的,前汉大军深入匈奴消耗巨大就是这个原因,但一旦他们定居了,这种因素就是不再存在,刺史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司马季一条眉毛反问道,“一旦定居开始耕种,实力当然会有所增强,但却失去了最大的隐蔽性,到时候他们考虑问题就必须换一种环境考虑了,抢一把就跑的事情会少很多,除非他们的老巢不要了。”

司马季只是用汉武帝举例子,实际上扫荡草原得不偿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说拓跋焘十三次北伐,朱棣五次北伐,四次都没找到对手。慕容氏和宇文氏在司马季的帮助下,可能会有所壮大,可同样他们定居了,就同样在大晋的兵锋之下。

“我马上回刺史府,召集下属办理此事。”许猛二话不说抬腿便走。

“特事特办,刺史别写奏疏,其他胡人生活环境不同。”司马季冲着许猛的背影喊道。

第一百七十五章 数学家刘徽第六百六十三章 粟特仆从军第一百六十一章 熟悉的味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战到底第三百八十二章 团结的宗室第四百七十章 霸府临朝第四十二章 五千藩军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要富先修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开战、第二百零四章 鲁公贾谧第四百六十八章 八王并立第四百八十六章 右侯张宾第一百七十九章 士气大振第四百六十三章 力斩三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入金墉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扶南朝贡第二百二十七章 操控舆论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须有第二百七十七章 长生军第五百一十二章 八万援军第九十三章 陆机第一百七十四章 拓跋氏出兵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师出高徒第一百九十章 凛冬将至第六百八十六章 祸水西引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中别有洞天第四百二十一章 司马颙也怕背刺第二百零五章 生财有道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编史第一百二十一章 废除人头税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胜利第三百九十四章 四部首领南下第三百章 追击叛军第四百三十一章 司马颖要响应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师出高徒第五百一十一章 说客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场战国官司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山城破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捷?打劫。第五百零四章 暴怒的司马颙第四百章 淮南王出兵第二十七章 燕王病重第二百五十六章 弁韩灭亡第二十二章 大义凛然第一百三十八章 扶南国都第七百一十八掌 两个凯撒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打我自己第六百九十九章 释放马库斯第六百六十一章 河中之战第五百零六章 外援是娘家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传旨第六百七十二章 匡扶波室第四百一十七章 伏击追兵第七百二十章 和罗马和谈第二百五十章 进军金刚山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埃及记第一百八十二章 “战略精髓”第六百六十五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罗帝国第三百七十九章 孙秀的谋划第四百五十四章 又要以迎王师?第八章 爱民如子第七十四章 燕王奏疏第三百三十八章 试探朝臣大结局 寿终正寝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孙夭折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题第五百八十一章 得加钱第三百零五章 拍屁股走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略施惩戒第二百九十三章 初战告捷第四百六十八章 八王并立第二百八十二章 幽州无外患第五百六十七章 东西对进第七百一十一章 犹豫的凯撒第四十章 林邑袭扰第二十五章 各有所得第五百五十七章 痛击我方友军第六章 蓟城夜市第五百九十六章 入金墉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要你何用第五百六十二章 贤内助第四百二十六章 秦王要浪一波第六百七十五章 不情之请第三百零九章 大病初愈第三百八十七章 孙秀的封赏第二百五十二章 因势利导第一百七十二章 连战连捷第六十二章 我亏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银温度计第一百六十九章 草原之夜第二百五十一章 入口争夺战第二百七十二章 骑虎难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幽州无外患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象冲阵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舰队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晋太宰第二百一十八章 分分合合第二十二章 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