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泰山羊氏

刘秋纯粹是内心戏太多,也不看看从汉献帝开始到今天都过去多长时间了。和他刘秋相比,曹操的后代在河间王镇守的邺城,刘禅的后代在他镇守的蓟城。从这些封国上就能明显的看出来,在晋朝眼中的威胁,是曹魏为首、蜀汉次之,陈留王国就在河间王的眼皮底下,安乐公就在他司马季的身边。

自从汉献帝之后,天下已经易主两次,如果说司马氏担心曹魏还有不服的说得过去。刘秋也怪不到司马氏的头上,司马氏不是为大汉报仇了么,让曹家变成一样待遇。

别管什么手段夺得天下,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当初司马氏也接连镇压淮南三叛,将忠于曹魏的淮南镇压下去,才正是取代曹魏,也不能算完全是阴谋诡计夺得天下。

临走之前,出来送别的人当中,一个站在刘秋身边的男子引起了司马季的注意,多嘴问了一句才知道叫刘阿知,是刘秋的同辈兄弟。

深深地看了对方一眼,这就是传闻当中东渡岛国的那个人?相传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五月一日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岛国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

“传言罢了,真渡过去也是好事,那肯定是对我大晋心怀不满,到时候正好借此行追杀之举!”司马季倒是真希望对方按耐不住赶紧跑,说不定操作一下,还能让朝廷重新倚重自己。

到达邺城之后,河间王司马颙很高兴,和洛阳的宗室相比,司马颙这种出镇在外的宗室,就显得自由的多,这也证明了一点,宗室对皇后的尊重也仅限于表面上。

“青玄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平安归来就好。”河间王司马颙轻抚着胡须,不悲不喜的道,“皇后此举轻率了一些,可形势如此,如之奈何?”

“文载不用安慰我了,我看的很开。”司马季连对方口中的潜台词都没接,“来此之前先去了山阳公那里,学习一下怎么做一个闲散王侯,收获颇多。看到曾经的天子后人都安心度日,自得其乐,季还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回到封国之后,还不是一样过日子?对了,陈留王在哪,我想拜见一下。”

“陈留王很好,本王很尊重他。”司马颙不以为意的道,“邺城本身是曹魏的故都,现今叶落归根也算是好结局,武帝仁慈,待曹氏不薄。”

这倒是实话,司马季点点头对此没有异议,事实上曹氏这个陈留王比两晋存在的时间都长,晋朝崩溃后,五马渡江没忘记带着陈留王南渡,曹氏继续在江南做陈留王。

最终在刘裕代晋的时候,那一代的陈留王带头上疏,要求晋帝禅让,刘裕随后对东晋宗室开杀戒。鉴于司马氏的名声不好,可能有人会拍手称快。

可事情还没完,当萧道成执掌刘宋大权的时候,又是陈留王首先带头上疏,劝进萧道成登基为帝,当萧道成命令部将诛杀宋帝的时候,宋帝问自己能不能活下来,萧道成反问当初刘裕就是这么对司马氏的,自己不过是有样学样,随即杀戮刘宋宗室。

陈留王两次带头上疏造成朝代更迭,萧道成表示你小子可以啊,随即下令废除陈留王,所以到了齐国建立的时候,陈留国被废除。

朝代更迭大家各凭本事,司马季不会为了几百年后的事情,就对曹奂怎么样。来这里无非就是看看原来的天子长什么样,毕竟这种情况确实不多见,他那个邻居,不过是一个割据政权的皇帝,三国正统从来都是曹魏。

魏蜀吴三国,一个陈留王、一个安乐公、一个归命侯,三个封号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曹魏不管怎么说都是天下人眼中的正统,蜀汉怎么说都是皇亲国戚,至于江东孙氏么,说句不客气的话,和袁术称帝没什么区别,袁术都有玉玺呢。

当初要不是孙氏给了袁术一个回首掏,袁术可能也不会输的这么快。

再者投降越晚好处越少,吴国投降的时候,晋朝已经不需要在做怀柔姿态给别人看了。

曹奂在这时候已经年过五旬,算得上岁数很大,年少时候的天子经历,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场梦,时至今日早已经放下了,见到司马季眼中也波澜不惊,脸色不悲不喜。天天对着河间王司马颙,曹奂远不像是刘秋那样小题大做。

这也正常,曹奂在司马炎面前都不是臣子,何况他区区一个燕王。正常来说,应该是司马季向对方见礼才对,这封国的一亩三分地,人家还是天子。

不过司马季心中也十分感怀,这才多长时间,中原还没和平多长时间,就又要进入混战的节奏里面,东汉末年那一场混战,让整个天下少了十之七八的户籍,却没有达到破而后立的效果,不但重新建立持续,东汉建国就存在的豪强,反而得到加强,变成了能挟持朝廷的士族。

想要挽救只有一个,那便是破而后立。唯有如此才能在中原重建秩序,只是霸府临朝,执掌朝政,无非就是把东汉末年那一场自相残杀再来一遍,除了把百姓的命当成韭菜割之外,一点好处都没有。

“青玄是要去泰山?那是羊氏所在。”司马颙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但没想到什么缘由。

像是这种王侯恨不得别人喝杯水,他都要分析一下水里到底放没放糖,放糖了到底有什么目的,不过这一次他是肯定猜不到司马季的目的的。

因为司马季就是没有目的的闲逛,纯散心的到处走,看看原来的天子们只是因为机会不多,趁着现在中原还安定,满足他内心当中的愿望,仅此而已。

但从想去泰山开始,司马季就不再是闲逛了,这一次他真是有目的。

第二百五十二章 因势利导第六百三十二章 双喜临门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须有第十六章 崇文观激辩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战功成第十三章 厚颜无耻之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弁韩灭亡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王的忠告第五百章 人定胜天的王浚第八十四章 你也有今天?第二百三十五章 远交近攻第二百五十章 进军金刚山第五百七十八章 进攻许昌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们本就是晋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宗室的怀疑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骑冲阵第二百二十章 历练第四百七十七章 强夺土地第五百九十九章 东厂第六百五十八章 老对手了第二百一十章 劝酒第六百八十四章 教书育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要精锐第三百零五章 拍屁股走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套第五百六十章 女真下马第三百一十一章 两部火并第五百五十六章 并州归燕第六百八十四章 教书育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国内城破第五百四十二章 水下有鬼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克横山第四百二十六章 秦王要浪一波第五百五十三章 谢燕王不杀之恩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晋太宰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路向西第四百八十九章 司马颙的决断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马季第一百四十四章 占州第六百七十一章 图斯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上道的扶南第六十九章 不欢而散第五百五十九章 河间张方第一百八十九章 说客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埃及记第五百一十六章 刺客信条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须有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三百五十四章 扶南朝贡第三百六十三章 废太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妖邪是三韩第六百九十二章 精罗震怒第二百三十七章 传旨第五百八十一章 得加钱第四百二十六章 秦王要浪一波第三百三十六章 加班加点第三百三十四章 调离第四百二十六章 秦王要浪一波第三百六十四章 宗室的怀疑第三百五十三章 外援第五十九章 三王齐汇第六百二十二章 平定江南第六百二十一章 开科取士第六百二十八章 周公再世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埃及记第六百六十九章 波斯长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和平之师第一百八十七章 自古以来第四十七章 剿匪第三百三十四章 调离第四百一十三章 立后大典第一百七十三章 王莽之首第三百三十章 平调第八章 爱民如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南征第八十四章 你也有今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晋首富第五百零八章 奉诏讨贼第二百六十二章 翻脸第一百三十七章 水战第六百八十三章 游牧对游牧第三百六十九章 发配许昌第九十七章 罗马第八十三章 隐藏的猪队友第七百零六章 愤怒的凯撒第三百一十一章 两部火并第二十六章 贩马不如贩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众望所归第五十三章 就叫慕容复吧第三百四十一章 话不投机第二百八十章 一个警告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四百八十章 利益集团第六百一十九章 流放沈州第四百六十二章 收买军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本王不够宽容么?第一百零七章 便宜行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瓜分胜利果实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军河套第一百一十七章 鲜卑语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