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活学活用而已,你们不懂。”司马季耷拉着眼皮微微摇头,“主要也是太脏了。”

司马季眼中没有什么古怪的发型,长发短发仅此而已,塞外迎风招展的修真者发型,配上一脑袋头油,黑不溜秋的他是真受不了。

其实王府当中有熨板,差不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考虑到军队的属性,还是别臭美了,又不能陪燕王睡觉。女人可以用,人家也有这个时间。

“考虑到文化传统,所谓的游骑么,还是草原上的势力更在行一些。”司马季拿着纸一顿疯狂操作四则运算,无非就是推演怎么省钱。最好的军械当然是按照一等晋卫,二等其他的标准来配备,胸甲是晋卫的、平州马场的战马是晋卫的、一万晋卫才是他安家立命的本钱,至于其他的么,只不过背叛的价码不同。

最终司马季也只能相信自己从小养大、教育大的燕山大营学员。鲜卑女真好用,也只不过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平州东夷校尉府的兵马绝对不能调回来作战,给平州的军令也是让平州重新征兵,让新的壮丁进入幽州。

这个速度比距离更远的女真更慢一些,考虑到何龙并不像张达李山一样,对自己的军令执行这么彻底,这倒也说得过去。

“夫君,现在尚不清楚各军镇的藩王到底是如何想的,妾心中还是有些紧张。”杨馨进来正好看见一堆废纸,就知道司马季正在纸上谈兵,心里其实也不像嘴上这么稳操胜券。

“在鲜卑人和女真人最后一滴血流干之前,燕王绝不投降。”心里藏着事的司马季突然抬头看了杨馨一眼,鸡贼的道,显示我大燕必胜的信心。

“嗯?那什么时候联络鲜卑人?”杨馨哑然失笑,低声道,“让几个小夫人知道了,她们该多伤心啊,对你一心一意,你这么对人家。”

“话不能这么说,搏一个功名富贵,哪有不下注的?”司马季双手一摊满是无奈的道,“再说都是一家人,帮本王就是帮他们的女儿。除非他们想看着自己的女儿守寡。但现在不行,鲜卑人的人数太多了,就算是分成六部,各自的首领麾下仍然势力不小。并不如女真人好对付,要是第一仗依仗他们取胜,他们不得上天?”

杨馨一翻白眼,没好气的道,“妾知道夫君荤腥不忌,不信鬼神之说,可说话要注意下。”

“不是我不信,我教出来的学生都不信。”司马季嘿嘿一笑道,“这样挺好的,听说最近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祥瑞,你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祥瑞这个东西,从王莽开始就和篡位联系在一起,有人进言,说他应该做皇帝,而且天下各地出现了各种祥瑞之兆。最后他还对这些进言的人大加赏赐,所以天下间,祥瑞四起。

远的不说,曹操死后,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是各系统、各地的官员都报告祥瑞,都上表劝进。曹丕对此是一再推辞,这样折腾了半年多时间,曹丕终于架不住大家热情拥戴,只能勉为其难上位了。

“赵王要篡位?他敢这么做?”杨馨有些不敢相信的疑问道,出身弘农杨氏的杨馨自然是这些事迹耳熟能详,可现在并非是一个好机会。这么多军镇都在,司马伦有把握全部摆平?“孙秀并非是鲁莽之人啊?”

“哼哼,本王也不知道。”司马季挠着头皮,他也搞不明白这个问题。就像是他搞不明白贾南风为何前面几年平衡朝政,小心翼翼的维护大晋稳定。怎么最后半年时间就像是疯了一样,昏招频出朝着死路一路奔腾。

司马伦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身负海内人望?连招贤都招不到人才心里没一点数。后来还有司马颖坐镇邺城遥控洛阳朝政,这种曹操都不敢做的操作。再后来,还有前期隐忍慢慢等待机会,最终逆袭成了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妥妥一个司马懿复生,结果自己刚开始权倾天下,领兵作战就一败涂地的司马越。

这种前期英明神武,后期狗头丧脑的转变,八王之乱当中比比皆是。司马季哪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他觉得人家外强中干,人家还觉得自己当世豪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当仁不让呢,自己最聪明人中之龙,其他人都土鸡瓦犬。

其他朝代造反,都是猥琐发育,司马氏各个都是出道即巅峰。在司马季看来,司马氏最厉害的人甚至都不是司马懿,而是才掌朝四年的司马师。

就凭司马师一朝汇集三千死士的高平陵之变,其中表现的手腕,就丝毫不比司马懿差。甚至可以说司马师身上的隐忍和司马懿相似,狠辣程度却如同曹操。蜀汉的姜维、孙吴的诸葛恪都不是他的对手,淮南的诸葛诞更是不敢再司马师活得的时候造次,后来帮着司马炎篡位的重臣,许多都是司马师一手提拔的。

司马昭甚至都不在司马懿的考虑范围之内,在他死之前,司马氏的继承人,应该是司马师、司马攸一脉,可惜司马师早死,被司马昭摘了桃子。

司马师身亡,司马攸被司马炎逼死,司马季相信,现在的齐王司马冏一旦有机会,绝对会想要为自己这一脉报仇的。

在给司马冏的回信当中,司马季专门加上了一句话,“此乃景帝之天下,齐王慎之。”

洛阳朝堂,不苟言笑的中书令孙秀慢慢走上朝堂,所过住处朝臣都噤若寒蝉,孙秀自从被司马季一个闷棍打了之后,愈发的不好接触,动辄大骂其他朝臣,还在司马季刚离开洛阳的时候借故杀了不少人,现在不少朝臣见到孙秀都倍加警惕。

孙秀也没管这些脸色微变的朝臣,直接走到最前方,打开奏疏道,“秦王、燕王乃是国之俊才,请天下召秦王、燕王入朝辅政。”

不少朝臣交换一个眼色,都暗自点头,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庙第八十三章 隐藏的猪队友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第三百六十四章 宗室的怀疑第四百八十一章 本王优势很大第九十章 我反对第四百四十二章 女真抵达第五百六十三章 团结的众将第五百八十九章 内忧外患第六百三十一章 众望所归第五十章 悬赏第八十章 太平盛世第三百七十八章 匡扶社稷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韩来背锅第一章 幽州世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方心思第五百四十七章 比饷镇抚司第四十九章 都是为他们好第六十六章 上奏天子第十四章 永安里第三百六十一章 割韭菜的季节第二十五章 各有所得第一百六十章 画上的幽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东厂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战将临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方心思第七百零六章 愤怒的凯撒第一百三十八章 扶南国都第二百七十七章 长生军第十一章 帝都洛阳第一百一十五章 慕容氏骑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最后一道功课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须有第六百九十八章 四帝决议第九十章 我反对第八十一章 发难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国第八十一章 发难第七百零三章 十字军第三百二十二章 夕阳无限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之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进抵梁山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六百零四章 宗室领袖第四百三十三章 谁才是天下第一第十一章 帝都洛阳第三百六十章 燕王和女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草原之谋第六百七十三章 呼罗珊初战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第七百零二章 让罗马重新伟大第三百一十八章 徙戎论第二百八十九章 长安城外第二百四十九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三十章 诸王百态第八十九章 流放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败如山倒第五百零二章 一战定并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团结的宗室第六百七十六章 和平之师第一百三十二章 燕王病危第二百七十章 进军东濊第三百五十八章 燕王没有底线第六百零四章 宗室领袖第四十章 林邑袭扰第六十章 又来一个第三百零三章 关中大戏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战到底第一百四十章 合兵攻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风闻言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编纂地理志第一百九十七章 得加钱第一百三十六章 马不停蹄第三百二十九章 编纂地理志第二百五十三章 全军压上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沈州第三百八十六章 赵王喜上眉俏第三百四十章 相谈甚欢第三百二十三章 最后一道保险第四百零一章 七百对十万第五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试探朝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关中局势第四百零七章 谋划抢亲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出霸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抵达带方郡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子被杀第五百六十九章 不期而遇第六百一十二章 甩饵钓鱼第二百五十八章 虚假的和平第三百三十三章 人才轮换第二百一十三张 幽州大建第十六章 崇文观激辩第九十三章 陆机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下皆反第三百五十章 恐吓受害者第四百九十一章 燕王也上疏第四百五十二章 强攻虎牢关第二百二十一章 东北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