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晋阳

经此一役,洛阳禁军再次受创,已经再无压制各镇的军力,他这个新的执政者对此最明白不过,不但不能得罪其他军镇,甚至有些事情还要仰仗他人鼻息。

司马乂不甘可又能怎么样,司州以西的土地全部听从司马颖的调遣,山东地区司马颙独掌三州之地,为了防止两人再次发难,司马乂现在只能拉拢一个提防一个。如果非要选择一个人和睦,他当然会选择有兄弟关系的司马颖。

司马颙传檄天下对司马冏发难,司马乂自然也能看出来,檄文当中明显是把自己当做牺牲品,说不定就打着自己身亡之后,以他身亡的名义发难。

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必须要重新树立朝廷的权威,司马乂知道自己必须要低头,同时要抚平几次内乱对禁军的危害,可邺城方向虎视眈眈,他一定要让司马颙无暇顾及自己。

第二道以司马季为太宰的圣旨随即上路,除了发出的人不同之外,其他没有一点不同。随后便是收殓阵亡将士,安抚朝臣。至于封赏,司马乂几乎已经拿不出来什么封赏了,不过经过了熟悉政变的朝臣此时显得高风亮节。

这种封赏在他们眼中已经不是什么好事,经过了杨骏、司马亮、贾后、司马伦和司马冏之后,动辄伴随夷三族的封赏,在朝臣们眼中已经一钱不值。活命比什么荣华富贵都重要,他们要是早有这种觉悟,根本不会面对如此困境。

至于在城中火并当中死难的朝臣,司马乂一个个都亲自上门拜访,同时严令禁军军士不得骚扰百姓,带着心腹来到战事波及的地方,清理尸首,安抚伤员。

“殿下,司马伦为相国,司马冏为大司马,殿下不知道以什么身份掌朝。”宋洪跟着司马乂跑了一天,心中敬佩的同时也不免感叹,自己的主公大为不同。

“以什么身份?我不已经是骠骑将军了么,还需要什么身份,那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现在地方隐隐有割据之态,还想着什么荣华富贵么?”司马乂倒是没有怪罪身边的爱将,而是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如果先帝还活着,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为今之计,就是让天下安定,不至于兵戈再起,相信这也是朝臣们的愿望,光是讨伐司马伦加上此战,我大晋便已经阵亡了十数万大军。”

比起整个天下的兵力这个数字并不多,可对洛阳禁军来说,这个数字已经很多了。因为这个数字当中洛阳禁军已经占了将近一半。

明眼人一望便知,司马冏虽死但祸乱未已,司马颙劳而无功,肯定不会就此罢休。以现在洛阳禁军的疲软,一旦邺城大军来攻,司马乂都怀疑没有足够的实力抵御司马颙,即使他歪打正着取得执政地位,终究还是会旁落他人之手。

“请王戎拟定中书省和尚书台的新官人选,注意一下,关中和邺城的从官也可以进入中书省和尚书台,希望本王后退一步能够让天下安定。”司马乂顿了一下继续道,“朝政之事,多请示一下东海王。”

“希望其他藩王能够明白殿下的苦心。”宋洪楞了一下心悦诚服的道,“殿下以怨报德,末将立刻就去通知。”

“去吧!”司马乂微微摇头,洛阳已经败坏城这样了,现在只能这样了。司马颖坐镇关中实力一直未损,这是根本原因,想要补充洛阳的兵力,东边和西边分贝是司马颙和司马颖,这是不要想了,但南边的话还是可以想想办法的。

南边坐镇的新野王司马歆,倒不是因为司马歆很好欺负,而是荆襄曾经是他的兄长楚王坐镇的地方,荆襄还是司马炜和司马乂的封国,两兄弟在荆襄还是有些旧部的,荆襄是最为现实的选择,司马乂一旦得到荆襄的补充,不管是任何方面的考虑,都会得心应手。

“什么,齐王造反已经被长沙王诛杀,附逆者全部夷三族?”领兵的张方,已经准备进入司州境内,就等着双方火并的消息传来便挥师西进,传来的消息似乎不太一样。

狠狠地瞪了李含一眼,似乎在怪罪对方判断错误,取胜的司马乂是司马颖的兄弟。河间王司马颙发难的对象主要是齐王,现在齐王以死,借口就不存在了。

最关键的是,河间王对这对兄弟的离间没怎么上心过,一直认为司马乂就是一个被碾压的过客。这就导致了司马颙还不知道两兄弟的感情怎么样,一动手不知道是什么后果。

“给主公传信,是司马冏战败。”权衡之后张方恶狠狠的下令撤军,他只是一个将领,无权代替司马颙做出这么大的决定。

因为司马乂的胜利,这场战事重新涉及的站队还需要相关人适应。可在遥远的北方,紧挨着草原的幽并二州,深刻的诠释了什么叫天高皇帝远。

王浚到了并州之后,为了拉拢刘渊,直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渊的儿子,两人结为姻亲,以刘渊控制的匈奴人为强援。燕王都能娶胡人首领的女儿为妻,司马季能做他王浚就不能做么?

联姻之后,王浚帮助刘渊取得了整个五部匈奴的权威,刘渊则表示尽心尽力的帮助王浚。自从东汉末年以来,以胡人为雇佣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幽并之地更是习以为常,幽州就有这种人的后代,司马季的封国就有一支乌桓人的聚集区,只不过这支乌桓人的人数已经不多,使劲刮地皮征不出来一万人,这些乌桓人的祖先,属于当时站在袁绍一边对抗曹操的后裔,后来成了曹操手中的三郡乌桓骑兵。

从乌桓衰败到现在都快过去百年,这些乌桓人的后裔不出意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消失,司马季也不把这些乌桓人当成外人,和一般的百姓已经没有区别。

但匈奴人并非如此,五部匈奴加起来不惜血本的征兵,那是能拿出来十万壮年投军的。王浚和刘渊的联姻,也和太原王氏的身份有关系,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是一个祖先的两个支系,现在都显赫的高门,王浚的出身也让刘渊高看一眼。

太原王氏的王浑做司徒的时候就对刘渊多有照顾,有这层关系,两人的交流十分默契。

“大都督,为何要跟随王浚和燕王对抗,燕王非同一般,我部有勇士当初和燕王南征,燕王的几个夫人当中,可有鲜卑首领的小妹、女儿,铁骑之猛不在我部之下。”

“不怕大都督责怪,小人已经接到了燕王的信。”出声阻止的将领当着刘渊的面拆开,递给了刘渊,上面就写了短短几句话,“胜者王侯败者贼,大都督如果愿意赌上五部匈奴的性命,大可东进来攻。”

第九十四章 饼王第四百一十三章 立后大典第五百九十七章 既得利益集团第二百一十三张 幽州大建第六百一十九章 流放沈州第四百九十五章 晋阳第三百四十一章 话不投机第三十四章 司马龙阳?第六百六十一章 河中之战第四百四十二章 女真抵达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封赏第三百四十六章 羊献容第二百五十四章 悄然离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数学家刘徽第三百一十四章 调解争端第三百零七章 微服出访第二百五十一章 入口争夺战第五百三十章 范阳王参战第三百二十四章 落子无悔第一百零八章 强攻横山关第六百四十八章 凉州张轨第七百章 罗马自有国情在此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来的和尚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女真抵达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二百一十章 劝酒第三百二十二章 夕阳无限好第一百二十章 外松内紧第四百零一章 七百对十万第四百六十四章 以退为进第一百七十七章 潜回幽州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上天示警第六百八十三章 游牧对游牧第二百四十九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九十五章 列阵攻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文体两开花第六百零二章 钓鱼执法第三百六十二章 祖训第三百九十四章 四部首领南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城第三百十一六章 都听本王的第七百二十一章 酒池肉林第四十三章 南征第七百零七章 随风潜入夜第三百三十四章 调离第一百九十四章 城中内乱第十一章 帝都洛阳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脉第二十九章 割发代首第五百二十八章 夜观天象第四百九十章 上疏弹劾第七十章 我又亏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自古以来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王还能再喝第三十三章 互市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试探朝臣第五百二十二章 列阵迎敌第六百四十章 贸易战容易打赢第一百八十二章 “战略精髓”第五百九十三章 外戚的战斗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晋有钱第二百四十七章 全部斩首第四百章 淮南王出兵第二百零九章 王敦王导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方心思第四百八十章 利益集团第四百九十一章 燕王也上疏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打我自己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庙第二十一章 太史局第四十章 林邑袭扰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腹之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乌孙王第五十五章 燕山大营第九十章 我反对第五百三十三章 此言当真?第二百八十六章 抵达洛阳第六百四十四章 北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银温度计第四百八十四章 谁是储君第一百九十五章 列阵攻城第八十九章 流放第三百八十五章 抢夺人才第五百八十四章 太谷关之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与民同乐第四百六十四章 以退为进第五百六十章 女真下马第四百零三章 石崇末日第二百九十七章 围攻梁山第六百九十章 找的就是罗马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七百一十一章 犹豫的凯撒第三百八十三章 贾氏覆灭第五百六十三章 团结的众将第五百三十七章 司马乂求援第二百七十八章 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