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司马颖的愤怒

青州官吏已经把筹码压在了司马季身上,既然已经下本了,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根本就是出人预料的举动,司马季一直都认为,自己根本不受任何大晋士族的欢迎。并且已经准备祭出屠刀,好好收拾这些不听话的家伙。

能够得到一个大州的支持,对他而言根本就是一个意外之喜,晋朝的大州可不是隋棠之后名不副实的州郡,每一个州表明态度,都代表一方强大的助力。对于青州官吏来说,他们当中未尝没有人对司马季嗜血的风格心怀疑虑。

可经过了互相通气之后,仍然认为这一代燕王仍然不是不可合作的,就算是司马季在冷血无情,双方在上一代仍然有一些香火情。再者正因为目前没有任何除幽州之外的州郡表态,青州才要首先表态,要做就做第一个。

这就是王弥家族长辈的想法,如果其他河北州郡都被司马季攻克,到时候青州的官吏在表态支持,那只是一个铜钱不值的表态。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想要下注就一定要从现在就是开始,在大难来临之前有人选择合作,有人选择躲避,青州官场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前者,这才是王弥这么着急的原因。

尤其是河北大战的结果已经传入青州,现在青州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上一辈建立的友谊,另一个优势就是青州属于一个中立者,并不像是并州冀州那样有明显的河间王烙印,此时加入燕王的阵营十分合适,就算是司马季并不需要,也不会对青州冷眼相待,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青州表现出来合作的一面,燕王应该不至于对青州官吏怎么样,君不见泰山羊氏就没有受到燕王在京师的勒索么。

从实力对比上来说,燕王长沙王的联盟,在声势上仍然不是对面三个藩王的对手。不过在各自的角度上来看,司马季的处境比司马乂好上很多。毕竟河北不是一个四处挨揍的地方,并不像是司马乂所在的京师,任何一个方向都能打他。

比起真实的历史,司马乂有一个看不出来但是很重要的优势,那就是洛阳的武库并没有因为赵王作乱被烧毁,仍然是天下第一的兵器库。这已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历史上司马乂是又缺乏兵员又缺乏兵器,现在他只缺乏一个。

所以在见到鲜卑的兵马之后,司马季心都凉了,对所谓控弦之士根本不抱希望,毕竟拓跋氏的兵马看起来如同乞丐,幽州作为边疆自然是军械储备,可扩军之后已经没有军械武装这些雇佣兵,而这支兵马到了京师之后,司马乂的表现则是喜出望外,洛阳武库能够把大晋所有的军队重新武装一次,绝非虚言。

“奴婢见到了燕王,燕王正在率军围困邺城彻夜攻打,邺城城下已经尸骨成山。燕王见到奴婢之后,十分礼遇,对太尉的处境也十分关心。这支两万骑兵乃是属于北疆的拓跋氏,拓跋氏有一女嫁给燕王,河北大战之前出兵助战,现在仍然在并州和五部大都督刘渊作战。”回到长沙王府的内宦带着谦卑之色,把见到司马季的过程一五一十的禀报,“如若不是邺城难以攻克,燕王就会带兵南下前来助战,燕王已经表态邺城一旦被攻克,他会立刻渡过大河帮助太尉平定天下。”

“本王能够理解燕王的顾虑,邺城不攻克背后有一个敌人,任何人都不能等闲视之。尤其是司马颙那种毒蛇。”司马乂眼中闪过寒光,现在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在被围困,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想到这他就心中大块,先借刀杀人让司马冏和自己火并,后来直接发难出兵对京师不利,现在这种下场是咎由自取,唯一可惜的就是围困邺城的不是自己。

赏赐了内宦就让对方下去,内宦忽然说了一句话,“太尉,燕王有句忠告一定要让奴婢带到,奴婢不敢不说。”

“有什么话大可直言。”司马乂已经取出了佩剑,准备见一见这支新来的援军。

“燕王曾言,太尉一定要小心身边的人,自从赵王作乱之后,京师历次的混乱都出现了内奸反戈一击,现在两个藩王大兵压境,燕王又暂时被邺城牵扯不能亲自而来。太尉一定要提防再三才行,只要太尉能够坚持下去,百日之内燕王一定能够平定各路叛军,前来助太尉一臂之力。”内宦躬身开口叙述道,“回来之前,这是燕王再三嘱咐的话。”

“本王感谢燕王的关心,但之前本王已经胜了三阵,算是挫了司马颖的威风。现在有两万骑兵助阵,京师的安危应该算是解开了,现在禁军三军用命,又有援军的加入,料想京师无恙,届时便可以还天下一个安定。”司马乂心情甚佳的开口道,“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

司马乂对自己的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要不是京师的基础太差,因为前几次的内乱损耗严重,他根本不会等着司马颖打上门来,更不需要司马季助阵。现在背后司马颙已经被围困,不再构成威胁,他可以专心的应对西面和南面的进攻了。

司马乂亲自接见了大野盛,一如往常的礼贤下士,并没有因为这支援军的外表表现出来不悦,也算是帮着司马季圆谎,这要是换成另外一个藩王,没准司马季的谎言立刻就露馅。正是知道司马乂的品格,他才敢使劲用鲜卑语忽悠大野盛。

“连败三阵?赵骧真是替本王长脸啊,气势汹汹而去,灰头土脸的回来?还好意思让本王再派出援军?”司马颖指着回来报信的斥候怒极反笑,一副气愤难平的样子倾斜怒气,过了一会儿又骂起了司马颙,“这个河间王也是一个废物,二十万大军一战之后灰飞烟灭,让他统领邺城我大晋还不天下大乱?只有这点本事,还想做本王的盟军,有这种盟军,本王都不需要敌人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平定江南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打我自己第一百五十四章 套现第五百七十三章 谋豫州第九十一章 举荐燕王挂帅第三百一十八章 徙戎论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要富先修路第七百一十章 暗中勾结第二百三十八章 女真营第七百二十三章 没人造反么?第九十六章 大起大落第四百三十章 诸王百态第五百五十四章 转身回首掏第六百三十七章 修改历史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山城破第八十五章 刺史低头第四章 王府日常第六百九十章 找的就是罗马第二百二十章 历练第四百七十四章 三驾马车第五百一十五章 兵入冀州第五百零五章 军事同盟第六百一十三章 燕王身边有奸佞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脉第三百八十二章 团结的宗室第一百八十四章 礼仪之邦第二百七十二章 骑虎难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此言当真?第六百一十二章 甩饵钓鱼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王还能再喝第五十章 悬赏第二百二十一章 东北攻略第三百七十六章 辞官归隐第四十七章 剿匪第一百七十五章 数学家刘徽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场战国官司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马季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骑冲阵第二百四十九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一十五章 慕容氏骑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路向西第二百四十九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九十章 上疏弹劾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骑冲阵第三百九十八章 草原之谋第四百零七章 谋划抢亲第两百章 狼狈为奸第五十九章 三王齐汇第二百二十章 历练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牢人满为患第五十八章 同出一源的备胎第四百三十三章 谁才是天下第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韩来背锅第五百一十五章 兵入冀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入城内第一百七十六章 拐卖老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略施惩戒第五百八十八章 心生怯意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赏诸王第三百三十八章 试探朝臣第五十七章 一箭双雕第三百零九章 大病初愈第一百三十六章 马不停蹄第六百九十五章 以上帝的名义第七百二十一章 酒池肉林第五百七十章 坐山观虎斗第二百零七章 土木工程爱好者第二百零三章 浩大工程第六百四十五章 会盟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象冲阵第五百零六章 外援是娘家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罗马正统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来的和尚第一百九十五章 列阵攻城第五百二十二章 列阵迎敌第五百一十二章 八万援军第一百七十章 河套第一战第五百八十八章 心生怯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河中地区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路向西第十二章 包藏祸心第七十二章 欢呼雀跃第二百九十三章 初战告捷第六百八十六章 祸水西引第一百二十一章 废除人头税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洛阳进军第七百零六章 愤怒的凯撒第二百五十五章 嘴强王者第三百五十三章 外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宁州军第五百二十八章 夜观天象第四百九十一章 燕王也上疏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王的忠告第二百四十二章 林中猎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进抵梁山第五百一十二章 八万援军第一百三十三章 扬帆起航(求个首订)第三百六十章 燕王和女王第二百七十七章 长生军第五百四十五章 攻克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