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题

“纠结当初这桩案件没什么意义,没人知道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反而落入了下层。”司马季趁着内宦传播天子精神的时候,隐晦的歪着身子对着身边的亲卫耳语道,“别纠结以前的事情,拿这件事说事不可取,告诉本王的学生们,从忠孝上面入手,我大晋以孝治天下,国子学的学子身为官宦后人肯定不敢多言,而法家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我大晋忠诚同样十分重要。”

这些国子学的学子敢对以孝治天下多言一句么?应该是不敢的,倒不是以孝治天下多么丢人,以孝治天下同样拿得出手,可是官宦子弟总要保持政治正确。但政治正确走极端了,设置了条条框框就徒增别人反感,法家作为被司马季强行拉扯起来的复活学说,远远没有政治包袱。

怎么就不能提忠诚呢,司马季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不要看司马氏基于儒家传统,似乎篡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那只不过是现在,经过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后来儒家不是一样接受了天下有能者居之么?后来的儒学又不提他们把秦朝崩盘怪到法家身上这档事了,因为他们主导天下的时候,崩溃了一次又一次。

儒家不能对出现篡位自圆其说,那就不采信儒家的观点,玄学不也是在这种逃避思潮之下应运而生?既然道家可以孕育出玄学,法家重新出现有什么大不了的。

“天子发问,如何治天下?”身在司马衷身边的魏山,以天子的名义对着下方的学子发问,关键时刻还是司马季通过传话,给辩论的双方挖坑。从上来就奔着打战国官司的轨道上出来,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纠结以前的事情。

太庙之前剑拔弩张的双方都是一愣,随后都是陷入了思考当中。司马季侧着身低语道,“这可是一道送命题啊!”紧挨着司马季的梁王司马喜眉毛一挑,深以为然道,“不错……”

不要以为他们这些宗室诸王不提,事情就不存在,谁不想要忠心耿耿的部下?不过现在忠心耿耿的部下似乎只存在燕王府当中,他们这些在京师的藩王,倒是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政变,各种角度各种花样的背刺。

以孝治天下固然也没什么丢人的地方,不过要是能够忠诚也兼具,宗室当然是满意。

“如果国子学的学子要是说以孝治天下,他们就完了。”王衍的面色变化的更加隐晦,用非常小的声音告知了王敦王导两个族弟,王导听完之后也脸色大变,如果这是燕王心中所想,那就是从心里要把国子学和太学的学子置于死地。

因为以孝治天下这是大晋天子所提倡的,如若是平时这么回答一点问题都没有。可谁不知道忠诚对一个王朝而言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如果儒学和玄学接不住,法家要能接住的话?王导想到这后壁不由得冒冷汗,宗室已经准备重新确立王朝的思想了么?

问题不仅仅是忠孝的问题,而是这个问题太过于阴毒,要结合时代来看,秦汉之际流行的儒家著作《孝经》中所宣扬的一种社会政治伦理主张,也是汉代统治者大力推行的治国方针,举孝廉就应运而生。从举孝廉三个字字面意思就知道,这多么重要。

所以大汉一样是以孝治天下,可这一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时期还开始独尊儒术。所有的学术变化,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实际上就是天子喜欢什么学说,什么学说就占优。现在燕王培植起来的法家学子发难。

想到这,王导看向在一众宗室诸王中间的燕王,稳坐钓鱼台的样子都显得令人害怕。

既然是法家首先发难,这次首先发言的就成了国子学的学子,这些学子也没让包括司马季在内的所有宗室诸王失望,开口道,“这自然是以孝治天下……”

“何为以孝治天下?”武陵王司马禧不阴不阳的开口发问道,其他宗室诸王不发一语,都在一旁倾听,脸上毫无波澜。有种球证旁证加上主办、协办所有单位都是我的人,你怎么和我斗的既视感。

司马季则老神在在,酝酿怎么发难,实际上到不用他说什么,相信这个回答一旦令诸王不满意,根本不需要他说什么,在场诸王就不会放过他们。

“孔子曾言,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

“哦?”司马季冷冷一笑,和身边的武陵王、梁王等人对视一眼,不置可否的冷笑着。果然,这个答案倒是一点不出乎预料,果然是紧跟帝国的路线,不敢越雷池一步。学院派原来自古以来都是这么谨小慎微。

“原来国子学的俊才,也能说出这种舍本逐末的话,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这个回答立刻引起了一阵冷嘲热讽,“孝固然是重要,可忠诚比孝顺更加重要。孔丘所说的种种好处,法家都可以通过执行法令做到,先国而后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若国家需要一个士卒投军服务,这个士卒以家中老母健在,拒绝征召,那是处理还是不处理?你如何知道他是贪生怕死,还是真的在侍奉老母?如若人人都以此为由在家做孝子,难道让各位宗室王侯亲自上阵么?”

这反士大夫不反王权竟然用在这里了?司马季心中暗笑,拍马屁有点明显了。

“如若人人都是孝子,天下怎么会起刀兵,百姓人人明白孝道的意义,战乱不会存在。”

“说的好,看来京师百姓是很同意你们的说法,不知道你们敢不敢离开太庙,去对着经视百姓这么说,再者天下蛮夷如此众多,像是你们所说各家孝子纷纷在家侍奉老母,如若有蛮夷造反,是不是都可以以此为由不服从朝廷征召了?蛮夷可不知道什么以孝治天下。”

“所以国子学俊才所说,以孝治天下,我等不敢苟同,应该是以忠孝治天下,而且忠诚比孝顺对国家而言更为重要,我等认为,所谓的国子学俊才,不过是一群毫无对民间认识的书呆子,和他们辩论无异于缘木求鱼。”

司马季听完之后,瞄了一眼另外一侧的八公重臣,目光在王戎、王敦王导几个人身上一扫而过,最后落在了王衍身上,然后收回目光开口相问道,“久闻太尉为玄学领袖,不知道对此怎么看?”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宁州军第六百七十三章 呼罗珊初战第六百一十九章 流放沈州第一百二十章 外松内紧第八十五章 刺史低头第五百五十五章 刘渊的末日第五百五十六章 并州归燕第五百六十八章 扶马渡河第四百零三章 石崇末日第五百七十六章 燕贼势大第二十九章 割发代首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战连捷第二百二十七章 操控舆论第六百九十九章 释放马库斯第一百四十章 合兵攻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付之一炬第三百三十三章 人才轮换第三百二十九章 编纂地理志第一百零六章 准备就绪第七百零二章 让罗马重新伟大第一百九十章 凛冬将至第三百九十七章 太守请慎言第四把一十八章 燕王令五丁抽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个承诺第六百四十五章 会盟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舰队第五十九章 三王齐汇第六百二十二章 平定江南第一百五十二章 入朝第四百三十一章 司马颖要响应第三百一十章 人在家中坐第十八章 太尉杨骏第三百六十二章 祖训第二百九十七章 围攻梁山第十七章 少傅张华第六百九十章 找的就是罗马第五百七十五章 全线压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亚历山大港第四百六十一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中别有洞天第四百二十八章 横扫三郡第六百四十四章 北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临屯郡第五百九十五章 跪迎燕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上道的扶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扶南国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王碰瓷第一百八十六章 放火烧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得加钱第四百六十二章 收买军心第十五章 我全都要第五百五十七章 痛击我方友军第五百四十六章 全城抓捕第七百一十五章 本王又赢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司马冏的安排第二百三十章 论燕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泰山羊氏第二百四十八章 人口置换第一百七十章 河套第一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弈第五百五十六章 并州归燕第一百九十三章 风雨飘摇第四百五十六章 宫变第四百七十三章 北返第二百零六章 金谷二十五恶棍第三百四十四章 泰山羊氏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洛阳进军第五百章 人定胜天的王浚第二百九十四章 恼羞成怒第一百三十二章 燕王病危第四十七章 剿匪第七十六章 放屁第三百八十六章 赵王喜上眉俏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三百零九章 大病初愈第六百四十一章 要精锐第八十五章 刺史低头第六百五十章 无字圣旨第一百三十四章 飘飘欲仙第六百三十三章 声南击西第四百九十章 上疏弹劾第六百七十三章 呼罗珊初战第六十章 又来一个第五百零九章 自有国情在此第一百五十章 女王登基第三十六章 征徭役第一百九十四章 城中内乱第六百六十二章 燕王抡大锤第五百零一章 全线崩溃第三百章 追击叛军第六百四十九章 抵达高昌第二十九章 割发代首第七百零四章 君士坦提乌斯第三百四十章 相谈甚欢第四十章 林邑袭扰第二百二十三章 龙虎山外援第三十七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七百零九章 匍匐后退第二百二十二章 子钱家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