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元康十八年

不过其中的好笑之处在于,这个年代消息传播的速度比较有限,有人闻听周权起兵,觉得正是大显身手的机会,刚刚响应发出讨伐檄文,就听到了周权兵败身死的消息,直接被附近的郡守灭掉,总体而言几个不知死活的天纵奇才,没对他们眼中的燕贼形成威胁。

三年来司马季犹如候鸟一般,一到夏天就回到蓟城,气候转寒就开始去洛阳。按理来说他这个时候应该待在蓟城,而不是上路去京师,不过他还是上路了。

虽说司马颖和司马虓两人就在蓟城的燕王巢穴颐养天年,司马季又时候还会入府拜访,可他毕竟不敢真的学司马颖,人在邺城遥控洛阳的操作,所以每隔半年就要再呆在京师半年,回到蓟城的时候就是督促水师的扩建,以及造纸的作坊扩大。

其实心里司马季对造纸术也很有意见,毕竟这玩意污染太大,他一个环保主义者,几乎把大晋境内名山大川都用封山令圈了一遍的存在,看见一条河流变成臭水沟,心情要是还这么好那就有鬼了。

这么说吧,现在从中原到江南,叫得上名号的例如秦岭、武夷山,大别山这种地方。都被燕王一纸封山令给圈了,当中的百姓全部被迁徙到平原,空出来的土地则送给了重新整编的大晋军队,这个过程当然是很不顺利,中原还好一些,江南存在很多蛮夷很不好对付。所以在江南司马季只圈了武夷山,就暂时放弃了继续的想法。

封山令主要还是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山脉进行的,类似腹地的山脉也没有特别要圈禁的必要,例如洛阳南边的秦岭,近海的武夷山。河套的阴山等,都交给了设立的驻扎军队,这些山脉的一切产出除了交给朝廷之外,都用来给大晋军队发钱,其实就是生产建设军团的模式。

所以在把不少山区的百姓迁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晋军队都在剿匪。毕竟封山令下达之后山脉就是军方的了,总不能和里面的山贼分账。燕王重新整编的晋军还没有堕落到这种程度,所以必然要决出一个高下,看看到底是暴力集团厉害,还是合法的暴力集团厉害。

为了防止山高皇帝远军方反噬,司马季把任何一支兵马都安插了晋卫和武卫,晋卫在暗,武卫在明,晋卫偷偷收集消息,武卫则抛头露面,武卫的成员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一点,要无限忠诚于我大晋。

在这之后,司马季又加了东厂的存在感,把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内宦塞了进去。我大明的东厂直接被复制成功,然后又加了我大清的密折制度,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皮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份交给奏折官员,两把由司马季保管,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官员自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扰累驿站,直达燕王府,太守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上奏密折。

为什么司马季有两把开同一种锁的钥匙,这简单的过分,谁让燕王府有两座呢。燕王有时候在京师,有时候在蓟城。在司马季看来,密折制度甚至比东厂管用,因为这种办法打在了人心的软肋上。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自干特,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自然是防不胜防,于是只好老老实实。

能上奏密折的同级官员不少,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还等同于暗中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

这玩意的好处真是谁用谁知道,现在大晋上下官员都知道东厂和晋卫的存在,可实际上司马季觉得这两个机构就是明面上拉仇恨用的,显得密折制度不这么可恨而已。实际上后者的作用甚至比前者还大。

“这玩意要是在唐朝就出现,估计安禄山也不会敢造反。”司马季回想起来自己第一次接到周权要征讨燕贼的密折时候的样子,根本就心中毫无波澜简直有些想笑。

船队行至洛水,司马季便上岸在等候的龙雀营护卫之下,进入京师,这个时候燕王府已经有一些藩王在等着他到来。

“燕王你怎么才回来?”梁王司马喜一见到司马季到来之后,便面带急色的询问。

“本王在看看水师船队的质量,还有造纸作坊的进度。梁王也是知道的,本王在大战之前一般都会把所有的准备做好,和司马颙那种人不一样。”司马季不慌不忙的开口道,“当然主要原因是,本王的妻妾思念甚重,最难消受美人恩啊,蓟城有子嗣诞生,本王也要抚慰一二,做到一视同仁,不然扶南王国以后的王位谁来继承呢。”

关于当初吞并扶南王国,司马季专门让天子下了圣旨做见证,和柳叶签了一个条约,主要的内容就是,柳叶的子嗣永为扶南王,虽说这个初衷就是司马季给自己留的后路。

“燕王有子嗣诞生,固然可喜,可日前皇宫当中中宫也诞生了一个子嗣,这可如何是好?”梁王司马喜说到这压低声音道,“就怕一些朝臣有二心啊。今日之太子就是明日之天子,燕王如何看?”

本王站着看,司马季面不改色的道,“区区一个男丁有什么可怕的,才几天大就让本王害怕?”看着面有忧色的司马喜又道,“本王先歇一下,然后入宫看看就是了。”

他还能怕自己的儿子?再者要是有朝臣心里长草,他估计马上就能接到密折奏疏了,还不忘记对梁王司马喜吩咐道,“对了,大晋水师的操练程度,让襄阳王报之给本王。幽州水师已经准备好了,不知道江南水师怎么样了。”

“燕王既已经回来,本王马上去问。”对南征的事情,宗室诸王都在越来越上心。原因就在于柳叶身上,司马季和柳叶大婚的那天,所有藩王都被当时的嫁妆所震惊。而当扶南王国并入大晋之后,每年上交的粮食更令人眼馋,不愧是一己之力供应幽州大军的女王。

司马季说一百遍,都没有柳叶的嫁妆和扶南上交的粮食更有说服力。入宫是要入宫的,不过也不急于一时,把留在京师的众多心腹都叫来,询问了一下各项进展,做到心里有底他才能入宫。

“这样,立刻下旨给宁州五十八路夷帅,令他们立刻启程入京。本王有好事告诉他们。”司马季听了一圈点点头,然后对着曹乾道,“既然夷洲已经没土人了,本王便让天子下旨并入幽州所辖,相信这件事不困难。”

第四百四十五章 司马伦篡位第五百七十一章 兵退虎牢关第三百八十九章 燕王不靠谱第一百零三章 列阵欢迎第二百九十七章 围攻梁山第三百零七章 微服出访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之君第二十六章 贩马不如贩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男女平等第六百零一章 心腹进京师第四百五十章 诸王聚许昌第三百三十六章 加班加点第三百零三章 关中大戏第二百九十二章 正面迎击第五十七章 一箭双雕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三百九十六章 联姻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来的和尚第四百四十九章 洗劫赵国第六百八十五章 燕王献策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其一路第二百八十章 一个警告第四百四十九章 洗劫赵国第一百八十二章 “战略精髓”第五百七十六章 燕贼势大第一百五十四章 套现第一百九十九章 卖个好价钱第七百一十五章 本王又赢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关中局势第五百六十三章 团结的众将第六十五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五百二十八章 夜观天象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弈第一百二十章 外松内紧第四百七十一章 平州刺史第十六章 崇文观激辩第二十四章 朝贡第三百九十二章 冰火两重天第三百四十五章 泰山郡第二百一十九章 武乡羯室第六百零六章 大晋第一善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东北攻略第二百九十九章 攻克梁山第四百八十四章 谁是储君第六百一十二章 甩饵钓鱼第六百三十七章 修改历史第三百二十三章 最后一道保险第三百七十一章 出头鸟是谁?第三百九十四章 四部首领南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打我自己第一百九十四章 城中内乱第四把一十八章 燕王令五丁抽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四十五章 马韩王微操第七百零一章 学贯中西第五百三十一章 他要做本王岳父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特第六百五十章 无字圣旨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题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夷制夷第九十四章 饼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合作者第五百一十九章 草原对决第五百一十九章 草原对决第五百三十三章 此言当真?第两百章 狼狈为奸第三十六章 征徭役第二百八十章 一个警告第二百一十六章 男女平等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赏诸王第六百二十一章 开科取士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中别有洞天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灭真腊第六百四十四章 北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翻脸第八十六章 齐聚洛阳第五十六章 楚王入洛阳第五百四十一章 关中局势第四百四十二章 女真抵达第五百八十六章 用兵方略第四百八十六章 右侯张宾第五章 范阳王到访第九十四章 饼王第四十章 林邑袭扰第一百三十一章 宁州军第五百六十五章 你们为何而战第二百八十章 一个警告第四百六十二章 收买军心第四百零四章 皆有反意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间破关第三十四章 司马龙阳?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王还能再喝第一百五十九章 执法严明第六十三章 造反者联盟第三百零五章 拍屁股走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本王很看好你第二百八十一章 会盟第四百六十一章 杀鸡儆猴第七百二十一章 酒池肉林第一百五十八章 回家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