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须有

你们怎么可能知道?就连本王都不知道,因为这一切都是我编的,说谎犹如家常便饭的司马季,撒起谎来从来都是义正辞严,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不要说这些处在沙漠绿洲,消息闭塞的小国王,就连天天跟着他的心腹都防不胜防。

作为一个以一视同仁自居的人,司马季终于把自己的行骗事业从国内推广到了国际。先在这些小国寡民身上试试水,加强一些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完成从国内到国际的转变。

今天司马季连这些小国寡民都骗不了,到时候怎么骗波斯人?怎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本王其实过来,也是因为波斯手中有一件祖先的信物,好像是一个鼎,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如果还在的话,也算是两国交流的一桩美谈。”

“什么?”唐强周荣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惊,鼎在中原的历史当中可是占据了重要位置,九鼎,是天下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流落在波斯手中的鼎,就算是不如九鼎珍贵,也绝对比燕王手中足以闪瞎狗眼的什么黄金圣火令珍贵,鼎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神器,这种感情不是这些西域小王能够感受到的,听着司马季行骗的西域小王还没什么反应,两人却心中都已经按耐不住,想要问一个究竟。

司马季今日的行骗之举,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这桩官司打遍了整个亚洲,后人想要知道的是,当初燕王兴师动众西征,口中到底在波斯手中的鼎,是不是真的存在,双方势均力敌一直争吵不休。

反方认为燕王本人就是一个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只不过是为了西征找到了一个蹩脚的借口,而正方认为,燕王当时已经军政尽在其手,完全就是大晋帝国的实际掌控者,肯定是有了确凿证据才兴师动众而来,甚至可能想要以此篡位,只不过最后没有找到而已。

司马季当然是顾忌不到自己今天说了什么,对后来者有什么影响,但他首先影响的就是跟着过来的中原将校,西域小王听着没感觉那是他们,可自己听到了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其中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才不关心燕王是不是在安抚西域,他们只关心这个鼎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等到这些小王纷纷离开长史府,唐强周荣才一股脑的围过来,眼巴巴的看着司马季,追问道,“燕王,周天子曾经送给波斯皇帝一个鼎?”

“是啊!”司马季双手掐腰,脸不红心不跳的开口,还是那样的义正辞严。

“那燕王,这只鼎现在在何处?”唐强问出了这些将校最为关心的问题。

“应该还在波斯境内吧,毕竟过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确切的下落,莫须有!”司马季模棱两可的开口,“本王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寻找一番。一是通商,而是天下如此之大,带着你们见识一番,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寻找这只鼎。”

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司马季最终还是觉得,作为一个文明人,他不能像是蒙古人那样连个理由都懒得找,直接就一脑袋杀过去。这样太招人记恨。西亚可不是蛮荒之地,不是他一顿小炮拳打完之后,对方记吃不记打。要是没有一个正当说的过去的理由是不行的。

“愿意跟随燕王寻找神器!”一众将校纷纷下跪高喊道,如果是别的事情他们可能也就认为是随便走一圈就行了,但是涉及到鼎这就完全不同了。不需要司马季说什么,他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就愿意跟随。

“让长史府给京师报信,西域情况复杂,本王还需要一段时间梳理,可能需要耽误个半年时间!”司马季眼皮一翻,不慌不忙的下令道,“这里气候炎热,大军也需要休整一番,南征的事情诸王多多费心,不要让本王操心,给曹乾钱明的信中说明,一切照旧密切监视国内的情况,至于你们?”

司马季拉了一个长音道,“就算是找寻不到那只鼎的下落,天下之大出来一趟见识见识世面也绝对不亏,应该到处走走。沿途所见一切风土人情都可以记录下来,叫随军司马好办这件事,但是本王有言在先,一些不适合的东西不能随便记录,尤其是可能危害到我大晋的脸面的事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确切的动向还是要对士卒保密,到了乌孙之后,本王会对全军士卒公布此事。”司马季一甩衣袖老神在在的道,“听明白了就下去办事,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就算司马季找到了进攻的理由,波斯也不会相信的,这简直就堪比联合国洗衣粉事件,他说一只鼎在波斯,波斯守军就把十几万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放进自己国内?波斯人又不傻,打一仗是根本避免不了的。换过另一个人对司马季这么说,司马季也不会相信,说不定会作出布置让这些人进入国内一举歼灭之。

“领命!”整整齐齐的回应让司马季对此很是满意,点头目送这些将领离开,过了好半天才自语道,“本王还是没给家乡的大忽悠们丢人,差点自己都信了。”

给京师报信的同时,也就表明一路上慢腾腾的行军,一仗没打光吓唬人的装逼之旅已经结束了,从现在开始,战事随时可能爆发。虽然司马季一直标榜自己内战内行十成力,可作为一个公平的人,觉得把应对内战的态度对外很公平,对方要是承受不住,说明只是温室当中的花朵,不能怪自己。

如果说高昌还有点中原的影子存在,到了乌孙境内的时候,燕王大军所见的景象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只见这里村寨林立,市集遍地,熙熙攘攘的人群,漫山遍野的牛羊。谁让西域的商业文化远胜于中原呢。

头顶着莫须有三个大字的司马季,见到一些装扮特异的乌孙人,还饶有兴趣的看了几眼,满是好奇的样子。巴尔喀什湖以东,天山以北确实算是西域难得的好地方。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与民同乐第五百一十一章 说客第七百二十三章 没人造反么?第七百零七章 随风潜入夜第二百五十二章 因势利导第五百零七章 青玄佩服第六十六章 上奏天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四百八十二章 陆云上门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韩应对第二百五十四章 悄然离去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迫第三百四十六章 羊献容第五百一十章 司马虓南下平乱第一百八十九章 说客第六百零五章 封建帝国主义第六百九十章 找的就是罗马第五百二十三章 开战、第二百六十章 民心可用第五百九十章 大军哗变第五百零七章 青玄佩服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四百零七章 谋划抢亲第七十一章 君子动口不动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了,我也是第四十三章 南征第二百零三章 浩大工程第二百四十一章 渡过汉江第六百九十六章 亚历山大港第三百四十四章 泰山羊氏第六十四章 内鬼第六百零五章 封建帝国主义第六百零三章 如何分封第五百章 人定胜天的王浚第二百零七章 土木工程爱好者第二百一十三张 幽州大建第二百六十四章 围攻王宫第七十一章 君子动口不动手第一百八十六章 放火烧山第四百九十九章 刘渊这么看第六百零五章 封建帝国主义第六百九十九章 释放马库斯第三十六章 征徭役第七十六章 放屁第一百九十七章 得加钱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斩草除根第六百二十四章 百年大计第六百二十三章 夷洲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腹之人第三百九十章 地图开疆第九十章 我反对第六百一十四章 发难第一百九十章 凛冬将至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们本就是晋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扬州军哗变第三百三十八章 试探朝臣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捷?打劫。第五百五十章 冤狱第五百二十七章 分兵进击第五百一十八章 本王都多穷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王中了瘴气第二百八十五章 被薅羊毛第四百九十章 上疏弹劾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国第五百八十三章 隐蔽势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骑兵北上第六百七十章 今天下三分第三百八十三章 贾氏覆灭第二百六十八章 燕王回首掏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进合击第四百六十三章 力斩三王第三十八章 一吐为快怎么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连战连捷第五百零六章 外援是娘家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进攻许昌第五百七十三章 谋豫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强人所难第四百二十九章 略施惩戒第一百一十二章 广州军登陆第五百一十一章 说客第三百五十四章 扶南朝贡第六百七十一章 图斯城第一百零二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捷?打劫。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胜利第六百八十章 波斯至宝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罗帝国第四百一十章 中心开花第四百七十九章 河北军备竞赛第六十三章 造反者联盟第二百六十章 民心可用第二百零二章 连通江淮第二百七十九章 关中乱起第二百零五章 生财有道第三百七十三章 许昌风云第八章 爱民如子第四十一章 朝堂争论第三百九十章 地图开疆第六百二十八章 周公再世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