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燕王给我冲!

“我是不是应该感谢殿下呢,盐吏虽然品级不高,但也代表了朝廷的威严。殿下因为一个草民就对盐吏廷杖,朝廷的威严何在?”杨英怒气勃发,颇有一番居高临下的姿态对着司马季进行指责。

“本王懂法,的确因为一个佃户对盐吏这样有些说不过去。不过杂抵罪可没有对这方面有规定啊!”司马季眼皮一翻,一副你奈我何的无赖样子道,“你真以为是为了一个佃户这样的么?你在奏疏中可不是这么说的,那里面本王可是把书里面有的恶行都集全了。为什么要廷杖盐吏呢,很简单,本王想打,所以就打了,就这么简单。”

“燕国之内,燕王最大!”司马季在杨英面前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他知道廷杖盐吏如果是因为一个佃户被打了说不过去,那好,那就是没有理由。

既然官和民这个问题很难说得过去,那如果变成官和官的问题,那就很容易解决了。司马季是燕王、镇东将军,不要说是一个杨英带来的盐吏,就算是杨英本人,在他的面前也什么都不是。

如果杨英一时昏了头忘记这一点,没关系,司马季可以提醒提醒对方。这一次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提醒,别忘记这是什么地方。

杨英好几次忍不住想要反驳,最终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只能沉声道,“燕王殿下,可知来日方长?如此行为,十分不智。”

噗嗤!司马季实在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有损王侯威严所以又马上忍住了,最后邀请道,“如果还没有用饭的话,燕王府并不介意多上一套碗筷。”

“不用了,还有事情要办,殿下自便吧!”杨英冷着脸转身疾走,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呆,看见司马季有恃无恐的样子就怒气上涌。

看看看……怎么还急眼了呢!司马季自言自语的摇头,还来日方长?弘农杨氏还有来日么?往哪里长?别到时候大难临头还要跪在我面前求我,司马季可不希望这一幕发生,毕竟这可关系到士族的脸面,不是这么一句话么,士可杀不可辱。

幽州的风波,成为除了南征之外,最近最为吸引洛阳的事情。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是流量担当。燕王像是疯狗一样逮着杨氏乱咬,让一些人心中暗笑,就想要看看太尉杨骏怎么处理这件事。

司马季反正早就想好了,只要杨氏倒台,自己就是被太尉杨骏陷害的忠良。哪怕杨骏并没有陷害自己什么,这都没关系,到时候他说有就是有。危险系数这么低,还能刷存在感,他不做就是有鬼了。

这也让杨骏一时之间没什么办法,如果司马季像是楚王司马炜那样,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实力派,杨骏可能还会想把司马季弄到洛阳来,省的时间长了为祸地方。万一起兵讨伐自己那就是大患。

可燕王手下的五千藩军平均年龄十岁,真要大动干戈似乎又不值得,让别的士族知道,说不定心里不知道怎么笑话自己,司马季和杨骏作对,目前仅限于嘴巴上。体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厚颜无耻,正面应对吧不值当,装聋作哑吧,对方的嘴巴还闭不上。

只能暗骂厚颜无耻,杨骏便不再理会幽州的情况,反正晒盐场已经收回来了,司马季只能使用一些小道恶心杨英,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皇帝入坐东阁之后,朝臣们依次进入大殿,依旧按官秩、爵位的高低排列整齐,等候在殿下;环卫宫殿的虎贲、殿内陛下的持戟卫士等也进入岗位;带着他们的钟啊鼓啊一系列乐器,各就各位。

几百人静候在大殿之内,肃穆无声,有谒者检查朝臣的服饰是否整齐、举止是否得体,如果有服饰或举止失仪的人,谒者则会视其轻重而给予呵斥,最严重的将会被劾以“大不敬”的罪名,逐出朝堂并记录在案,交由相关人员治罪。

大臣们准备就绪之后,谒者、仆射、大鸿胪依次向皇帝禀报。过了片刻,到了某一个指定的时辰,侍中奏时辰到,于是皇帝走出东阁,在侍中、卫士等簇拥之下,由太常开路,庄严稳重的缓步进入大殿。此时钟鼓齐鸣,百官全部拜伏在地,太常引导皇帝登上大殿,升坐在御座上。钟鼓声暂停,百官起立。

朝堂的格局已经一目了然,朝臣们已经习惯了杨骏在朝堂上装腔作势。

“征南大将军杨珧坐镇广州,都水陆军四万,车船并进,已经进抵日南郡,经累月苦战,林邑小国已经上表祈求上朝原谅,并且已经准备使团朝贡。相信年内朝贡使团就会抵达洛阳,小国已经知道上国之威,此次南征可以说是大获全胜。相信数十年内不敢犯境。”

杨骏很是得意的在百官面前发言,此次南征已经达到目的,杨氏的威势定会更上一层楼。随后就是一阵歌功颂德,上朝之威等等。

“大军四万南征,只不过是击败了林邑国的军队,然后一个朝贡就完事了?一寸土地都没有得到,杨骏老儿还敢好意思在朝堂表功,真是岂有此理。”府邸内,楚王司马炜按耐不住心中的怒意道,“花费了这么多钱粮就这么一个结果,不行,我要入宫,不能让南征大军撤回来!”

“有用么?朝廷大权都在杨骏手中。不过确实不应该让南征大军撤回。不然劳兵伤财,只能保证不被劫掠边境,这不行!至少要把前汉被占的土地拿回来。可我们不能出声!”长沙王司马乂一想也对,不过他没有司马炜这么冲动,两人身在洛阳就在杨骏眼皮子底下,其实有些事情不好开口,但又不是所有藩王都在洛阳。

“那你的意思呢?”司马炜沉声看着自己的亲弟弟问道,“有什么好办法!”

“不是有一个宗室和杨骏关系极差么?燕王可是很讨厌杨骏的,我敢断定一旦把此事告知燕王,他定会上疏反对撤军!”司马乂沉吟片刻道,“他定会上疏的!”

“好,我们就把南征的事情告诉他!”司马炜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舰队第一百八十九章 说客第七百一十九章 最后一道功课第一百三十六章 马不停蹄第五十章 悬赏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迫第六百七十六章 和平之师第六百六十八章 燕王总吃亏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四百六十七章 要分账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银温度计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胜利、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后的欺骗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进合击第六百八十八章 本王要出全力第一百三十章 南夷校尉府第三百九十三章 狗尾续貂第八章 爱民如子第三百零一章 生俘贼首第六百三十八掌 金蝉脱壳第四百八十八章 幽州武卫第二百四十二章 林中猎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最后一道功课第二百七十一章 东濊王都第六十八章 真香第三百九十一章 司马颖发难第五百六十九章 不期而遇第三十八章 一吐为快怎么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胜利转进第一百八十二章 “战略精髓”第三百二十二章 夕阳无限好第三百四十九章 文体两开花第一百三十二章 燕王病危第五百二十章 晚了就来不及了第一百零七章 便宜行事第六百五十章 无字圣旨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埃及记第九十一章 举荐燕王挂帅第四十九章 都是为他们好第六百六十一章 河中之战第五百九十章 大军哗变第四百八十四章 谁是储君第五百零二章 一战定并州第六十六章 上奏天子第五百七十八章 进攻许昌第二百九十四章 恼羞成怒第四十一章 朝堂争论第一百七十章 河套第一战第二百四十一章 渡过汉江第四百零六章 孙秀逼婚第三十七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五十六章 楚王入洛阳第三百三十三章 人才轮换第三百五十一章 保证第三百五十五章 缅甸人的祖先第五百五十七章 痛击我方友军第四百一十五章 呆若木鸡的孙秀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晋太宰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六十二章 祖训第一百一十九章 利用矛盾第四百二十九章 略施惩戒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罗帝国第五百七十三章 谋豫州第五百零二章 一战定并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兵时机第一百八十九章 说客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六十八章 扶马渡河第六百六十五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六十三章 废太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祖训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算家底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骑冲阵第一百二十一章 废除人头税第二百一十八章 分分合合第三百七十三章 许昌风云第三百三十六章 加班加点第四百五十三章 扬州军哗变第二百五十二章 因势利导第四百一十九章 安乐公刘恂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六十一章 战场上见第五百九十三章 外戚的战斗第六百六十二章 燕王抡大锤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罗灭亡第三十章 承袭燕王第四百零九章 狗腿子燕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第二百九十四章 恼羞成怒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了,我也是第八十二章 尘埃落定第七十四章 燕王奏疏第七百一十七章 燕王要求进贡第一百九十九章 卖个好价钱第六百八十六章 祸水西引第二百四十二章 林中猎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谋豫州第六百八十四章 教书育人第五十九章 三王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