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我对不住朝廷啊

“臣自江淮来,数千里见城陷处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仅余四壁,蓬蒿满径,鸡犬无声,曾未遇一耕者。土地、人民,如今有几?皇上亦何以致治乎?”

曾在淮徐道任参议,于去年五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的徐标在进京召对时曾如此对崇祯道。

崇祯听后,掩面欷歔泣下。

徐标所言的江淮便是徐州、海州及临淮地区,自崇祯八年农民军冲出河南包围圈后,江淮地区便如徐标所奏那般了。

在扬州时,陆四曾与扬州府尹、那位前明进士郑元勋对当前局势有过一番深入交流。

就“何以得人心”这个问题,陆四曾高谈阔论一番,说要将富者之地分于贫者,实现“耕者有其田”,从而解放农村生产力,如此贫者必踊跃支持淮军。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郑元勋的回答就同徐标奏对崇祯差不多,直言江淮及中原乃至西北诸省,已然地多人少,千里未有农耕,大量良田抛荒,贫民若种地何须分地?

郑之言让陆四止语,细细想来果是在明末没有“分田地打土豪”的土壤,概因如郑所说,千亩地有,千亩地上却未必有一人。

如此条件,你陆四搞什么分田地,不是脱裤子放屁,又犯了教条主义么。

扬州及江南这边,更是没有这个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壤,却不是没人,而是江南、扬州的土地大多种植经济作物。

尤其是苏松常一带几乎遍地家庭式的手工作坊,江南人民早已从农民转变为原始形态的工人,他们的“工钱”已然能保证一家温饱,甚至还很富裕,如此要他们放弃较高的收入去种地,简直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自古以来,“不种地”才是人民追求的幸福生活。

陆四真要在这种地区搞什么分田地,恐怕他就是那个要被人民推翻的反动政权。

至少在崇祯十年以后,中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没有分田地打土豪的土壤。后世这个土壤之所以肥沃,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多地少。

现在,是地多人少。

所以打那回之后,陆四再也不提什么分田的荒谬想法了,清乡所得的地主士绅田地,都是采取发卖或出租这一形式“变现”。

就这,还有很多农民不敢买,不敢租,原因是他们担心这个大顺长不了。

针对这种情况,陆四采取的是“半强迫”方式,就是强租或强卖给这些农民,并且都是以极低的价格,通过乡村公所的建立减少原先地主士绅“包乡”产生的大量中介费用——杂税,使得农民们把账一算就发现自己实际是非常划算的,那么他们的抵触心理就会减少。

最重要的是,这是“贼军”强迫他们租买,所以将来就算是官军打回来,他们也不算是“从贼”,大不了将土地交回去就是。

这种心态才是人的正常心理,陆四对此也很认可,因为只要淮军能够不断的壮大,地盘不断的增多,农民的那种“讨便宜”的心态就会慢慢稳固,从而转变为支持新政权的动力。

不管革命还是造反,都要实事求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历史早就证明了教条主义要不得。

十几年的战乱和外敌入侵,明朝北方人口最少下降了一半,这才有了徐标所言“鸡犬无声,未遇一耕者”,而这位保定巡抚看到的还仅仅是一小部分。

徐大绥也姓徐,但和徐标没有关系,他原先驻扎的临淮地区就是徐标所说的“即有完城,仅余四壁,蓬蒿满径”。

穷的实在是没办法,徐大绥才不情愿的带兵来了淮安,因为他要不来的话,凤阳总督马士英就有可能断他的军饷。

来淮安后,一开始徐大绥也很卖力,想着淮安是漕运重地,城中肯定富得流油,要是攻进去必能大捞特捞一把。

所以,在最开始的几天,徐部猛攻淮安北门,一度就要破城,可惜最后还是被城内的“贼兵”给打退了,折损了好几百人。

打这之后,徐大绥就没了卖力的想法,倒不是城内的反贼顽抗有多激烈,而是围城的几家兵马除了他比较出力外,其他的都明显在保存实力,非不得已才派些炮灰上去打一下,应付了事。

徐大绥有点想不通,大家伙既然是来平贼的,贼人又被困在城中,那就一起出力破城就是了,你看我,我看你的有意思么?

很快,徐大绥就知道这帮子人为何在淮安不肯出力了,因为北面的顺军打过来了。

“这是怕把兵打光了卖不了好价钱!”

徐大绥愤愤不平,更叫他恼火的是漕院答应供给的粮食老是“断顿”,每一次都要他派人去安东吵闹后才给送一些过来。

漕院那也有苦衷,说是北边的海州、徐州已无粮可调,南边的扬州又沦为贼人之手,眼下能够筹粮的州县不足一个巴掌,大军围城又日久,每日消耗都是巨资,百姓负担已是极重。

言下之意是你们这帮客军赶紧攻城,要不然再拖下去怕是连粮草都供应不上。

“是他们不肯出力,又不是老子我偷懒!”

徐大绥气不平,部下也是怨声载道,都说金声桓的兵到处抢劫,过得无比滋润,凭什么他们就要在这城下喝西北风。那么一大帮子人在这盯着,真就是破了城,又能落多少羹到他们手上。

参将赵得高骂道:“花马刘的兵比闯贼还不像话,总督那边不还是好吃好喝供着,好话说着,咱们就是后娘养的!”

一提到刘良佐,徐大绥更是恨的牙痒,那王八蛋真不是个东西,连个官兵的衣服都不要了,所过之处毁家破舍,那坏事干得他徐大绥都看不下去。

可他能有什么办法,粮草要靠安东支应,军饷要凤阳拨放,他徐大绥除非去投闯贼,要不然还真没办法走。

直到那天夜里,几个人进了徐部大营。

老友高公公的书信让徐大绥很是犹豫,但那二十万两真金白银和一千多石粮食的诱惑又实在太大。

“我对不住朝廷啊,国事至此,我辈又有甚办法。”

当着一众部下的面,徐大绥失声落泪。

次日,徐部突然有官兵闹饷,继而哗变,一哄而散。徐大绥等人仓皇渡过运河西窜,勉强收拢残兵,却是再也无力参与围困淮安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顺王,奉顺王!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该死的尼堪!第五百一十章 不争名,只争利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爷,您老要当太上皇咧!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围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诏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击沈阳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国有强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联明平淮(四更)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坟的文物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扬子,坐天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坟 不共戴天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来,积蓄甚多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无策第三百零七章 衍圣公,什么公!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独一份的拒降书第七百六十一章 马鞭所指,便是大顺第二百四十五章 陆四指定专用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辫子兵不可敌的神话第四百零三章 你们要给我找个舅妈?第二百三十一章 谁敢杀我这盟主!第二百九十五章 疯狂愚勇,必能改变第六百七十三章 陆亲开道,闲人勿近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国有强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华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过困守凤翔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种的姑娘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进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给弟兄们留点种子吧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儿来接阿娘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顺妃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八百零五章 闽粤总督郑芝龙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从第四百五十二章 闯贼,中国大旗也!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师岂能通寇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辫子兵不可敌的神话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宝座 价高者得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万军重重围第二百六十章 吓唬吓唬第九十五章 老子还没下令呢!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陆四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扬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营第五章 世间最美是肉味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长子 逼进死路第二百零二章老营就是人质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五百二十一章 断贼之势第四百三十六章 陆四初一,清军十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辫子,辫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一百零八章 奋勇杀敌者,千秋万代!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大顺也!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尔衮谋反,满洲共诛之第八百二十六章 历代太祖,哪个不是如此!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还是不降!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随我来!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驾永寿宫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四百三十三章 龙兴之地要塌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迈歌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苏克萨哈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灭朝廷第一千零二章 朕将亲祭明太祖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当监国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贼讲话有道理第六百四十六章 闯王似好妇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还等什么!第六百九十四章 论功行赏 大块吃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温啊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师会挨刀否?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统帅 英雄贴第三百一十六章 开展抗清敌后斗争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对老夫做什么?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百一十二章 杀光鞑虏再凯旋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后,皆来过我大刀!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斩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赶紧回老家第五百八十八章 汉官,国之根基也第六百六十五章 贝勒就值十两银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无人矣第三百零七章 衍圣公,什么公!第十一章 北边来的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八十六章 下扬州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陆闯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问太后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