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骧反正 山西光复

姜骧反正,陕西总督孟乔芳、山西巡抚吴惟华居功至伟。

早在知道西安被顺军重新占领光复之后,尚在西北同白广恩、唐通等前明降军一起替清廷镇压当地反清势力的姜骧就觉满洲大势已去,怕是难以再坐中国天下。

未过多久,姜骧便接到反正归顺的陕西总督孟乔芳密信,信中孟劝姜骧立即易帜反正,诛杀清官清将,重为中国之人。

孟更称姜骧若此时易帜反正,于北地局势将起至关重用,大顺将来必以侯爵相酬。

孟乔芳所言也是事实,当时顺军刚刚恢复西安及左近地区,对山西及延绥、西北诸地尚无力染指,因此姜骧若率部反正或助大顺平定西北,或挥师杀入山西,兵锋直指北京,必然能替大顺军牵制北方清军,从而立下大功。

然而姜骧这边既觉得满洲人恐怕兔子尾巴长不了,不大愿意继续替满洲人效命,然而对于重新归顺一事又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定主意。

原因就是他当初背叛过李自成,并且造成大顺军在山西布防的全面崩溃,迫使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山西退入陕西,后果相当严重。

如今顺军重新得势,虽然李自成死了,但李自成麾下的将领们还在,因此姜骧担心他要是再次归顺的话,大顺方面就算眼下为了大局着想对他安抚,将来也一定会把过去的旧账拿出来跟他算,到时候他姜骧可就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了。

所以尽管孟乔芳多次书信于其言明大顺监国新闯王宽宏待人,只要姜骧再次来归定相诚相待,绝不追究从前,可姜骧却是始终不信。

直到大西军出川迅速席卷西北,清廷于甘肃、青海的统治一夜之间被摧毁,白广恩和唐通这两位“难友”逃的逃,降的降,姜骧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吓的赶紧带兵撤回大同。

刚到大同,就收到陕西顺军大举东征的消息。

下面的将领都说清朝这回是肯定玩蛋了,他们得赶紧有所动作,别让顺军把他们当汉奸给灭了。

于是,姜骧乘清廷委任的宣大总督耿焞出城验草的机会,突然关闭城门,然后下令“易冠服”,自称大将军,公开反清。

耿焞逃往陽和,家属被姜瓖处死。

清廷委任的山西巡抚吴惟华得知姜骧在大同作乱后,倒是想派兵去镇压,可他手里绿营不过几千,皆是收编的散兵游勇,哪里是姜骧手下那两万多建制前明军的对手。

因此只能一边赶紧于太原附近布防,一边向北京告急。

没等北京那边有什么旨意到太原,山西境内也是处处皆反,到处都是举兵抗清的汉族官绅,大同附近十几个城池也均响应姜骧。

形势最危急的时候,吴惟华这个山西巡抚都不敢出太原城一步。雪上加霜的是顺军延安总兵李元胤率部渡过黄河杀奔太原,为了保住自家性命,吴惟华也只有选择公开反清了。

不过他没和姜骧联系,而是直接同正向太原进攻的顺军李元胤部联系,表示可以太原全城归顺。

很快,吴惟华以太原反正的行为得到了大顺方面的高度肯定,监国行营又颁谕令至太原,叫吴惟华仍为山西巡抚,协助延安总兵李元胤稳定地方,搜剿土匪。

接下来的山西大概有个把月时间的“平静”,山西境内的官绅不约而同的都停下了手头的事,目光都聚焦在了几百里外的北京城。

九月,顺军攻占北京,满洲灭亡的消息正式传入山西。

巡抚吴惟华三天时间接到上百封地方士绅愿意归附的书信,前来太原城内商洽归顺的地方官员代表更是络驿不绝。

吴惟华的腰杆,一下又直了。

这回,轮到他来考虑如何解决占据山西北部大同的姜骧问题了。

姜骧这边在大同宣布易冠服反清后,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然拥立了一个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代藩枣强王后裔),说什么“以续先帝之祀”,并且要治下府州县重新用明朝的年号。因不知南都那边现在是什么天子,所以继续用了崇祯,是谓崇祯二十年。

待北京被顺军光复的消息传到大同,姜骧一下慌了,那个朱鼎珊也吓的躲在家里再也不愿抛头露面。

生怕顺军会调集兵马攻打大同的姜骧一方面给一直想招降他的孟乔芳写信,希望对方能够替自己向大顺这边争取一二,另一方面则是派人给太原的吴惟华送礼示好。

结果礼物吴惟华收了,却当着姜骧使者面痛陈姜骧擅拥明宗室为“大不合理”,并言如今大顺再次中兴,留给姜骧的时间不多了。

姜骧害怕吴惟华这个先一步降顺的巡抚在大顺那边说自己坏话,引来攻进北京的大顺军入大同境内,便又写信给吴惟华。

信中请这位巡抚中丞原谅他姜骧不学无术之罪,并试探说若他重新归顺,不求领兵,但请大顺能解他兵柄,另选贤能以镇大同,从此他姜骧回老家休息田间,有生之日皆歌咏太平之年。

吴惟华比姜骧还猴精,一看就知姜骧现在虚的很,便回信先吓唬了姜骧一通,再说只要姜骧意识到错识,明了天下大势,则率部来归可继续为大同总兵。

与此同时,陕西总督孟乔芳的书信也至大同,信中孟警告姜骧“洗心易虑,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预,国有定法,毋自取戾”。

意思是如今局势比先前还要明朗,你姜骧难道以为自己这点兵马可以据大同自保吗?

若是再不易帜,恐兵灾复起,届时你姜骧又能跑到哪去,难不成还要出口外做那胡人不成。

进驻太原的延安总兵李元胤也趁机提兵至与大同接壤的代州,造成接应顺军主力入大同的假象。

几方共同努力下,姜骧终于不再迟疑,宣布易帜重新归顺,并派人专门携降表进京。

“大同既归,则山西全省光复,如此河东防线便可建立,再使一二主力军进入山西,当能短期震慑那位八大王。”

考虑姜骧刚降,心中怕对从前旧事还很害怕,此时要是调其出大同恐会造成大同归降之事反复,陆四便命姜骧仍为大同总兵,但却让姜骧将长子姜之升送来北京。

为人质的意思再是明显不过。

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顺的未来在海外第三百章 好一个雄伟的少年侯第三百三十七章 该死的尼堪!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陆四也可以拥立个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满洲大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汉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三十二章 桃花坞 刘家庄第六百五十五章 国库 皇室 女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驾永寿宫第七百六十章 穷途末日东西二府第八百零六章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贼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六百一十七章 两宫东行第七十章 我想留个后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国无虏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统帅 英雄贴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扬子,坐天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监国归京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驾永寿宫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银子好说话第五百六十章 纳粪杀敌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几个,抽两口?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干,吃香喝辣第六百三十章 孝顺的侄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师东征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八百零五章 闽粤总督郑芝龙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样?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骜不驯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观无人矣?!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四百五十六章 为什么不抵抗第三百八十五章 雨袭孔有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么给什么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国借兵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师会挨刀否?第一百七十七章 斩草除根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一百一十四章 还能不能砍?第四十章 富贵险中求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岂非罪人?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谢盟主新贵公子)第一百六十章 陆家子,为天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赏官赏银赏女人第八十六章 下扬州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没钱没粮,走吧!第六百六十九章 冯学士逼宫第六百八十一章 监国乃继统,非继嗣第四百零七章 刺杀第三十五章 当爹的就得复仇!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当灭,白旗当反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无策第一百四十章 抢滩登陆第二百六十章 吓唬吓唬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阁部请饷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罗八里铺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负重好太后第三十一章 杀官兵 讨公道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掷的永昌皇帝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选第五百五十四章 杀他个回马枪第四十七章 造反还有抢先的!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六百四十六章 闯王似好妇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够,砍你脑袋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二百九十九章 鱼肚,无刺第十七章 河工苦 猪头肉(谢盟主赵世极)第七百五十八章 统统灭杀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敌人是伪军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礼第四百零七章 刺杀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栋、李定国山西会战第七百六十章 穷途末日东西二府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承畴遇刺第六百四十二章 满洲少壮派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爷的蛋,众望所归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们能不能听咱的话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红花第一千零三章 雄师过大江第四十章 富贵险中求第九百四十七章 荆襄会战第九十三章 扬州,绝不可重演第九十九章 吃饭砸锅者,灭门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闯王归天 披麻戴孝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罗八里铺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辽王、秦王(大明三杰)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