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随着天色渐黑,各路追击顺军将士陆续回返,大营内外已经稍作收拾,阵亡战死的顺、西将士都俱单独安置,再行归葬。

受伤士兵则不问顺军还是西军,都妥善收治,绝不歧视。

陆四为此特意传谕:“救死扶伤,一视同仁。”

除顺军本部随军郎中医官外,又命西安方面速派医官前来,如重伤者明日便以车马送往西安救治,能活一人便活一人。

至太阳下山,各部陆续将战果递来,计斩杀西军六千有余,俘虏上万人,缴获骡马三万余匹(头),另缴获大量火铳、弓弩、甲衣、矛盾。

顺军方面的伤亡则不足千人,两方战损对比,无疑大顺取得了一次重大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胜利。

此战过后,所有人都清楚意识到大西将退出北方争霸的历史舞台,大顺的崛起再无人可阻。

西军方面除张献忠外,又有虎威将军张能、右军都督张化龙、御营总兵商元、汪万象、副将杜兴文以下76名将校被杀。

张献忠义子抚南将军刘文秀、大西政权的左丞相汪兆龄、吏部尚书胡默、礼部尚书吴继善等官员逃脱。

听闻此事的陆四不由大为遗憾,否则便真是将大西的领袖连同大西的朝廷一锅端了。

官员方面,顺军倒是抓获了十几个大西政权的底层官员,这些人于西军之中都无足轻重,多是做些书办文抄之类的事务。不过抓住了张献忠册封的两个西洋天学国师利类思和安文思。

对这二人,陆四颇感兴趣,前世印象中对张献忠及大西抹黑最狠的一本书《圣教入川记》,就是出于这两位西洋教士之手。

另外三本则是《续编绥寇纪略》和满修《明史》、毛奇龄的《后鉴录》,前两本说张献忠在四川杀川人六亿,后者则是肯定大西军四路屠川,以致“自成都起由城北威凤山至南北桐子园绵亘七十余里,尸积若丘山。其妇不胜杀,则引絙而批于水...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万,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九百余万,杀女八千八百余万;定北七千六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

前后总计杀七亿川人,然后几本书共同得出最后结果,四川几亿百姓被大西军杀的就剩六万人。

四本书加上所谓的“七杀碑”使得张献忠及大西军在此后三百多年时间内,一直被视为最凶残,最无人性的农民起义军,流毒至广,以致后世竟有许多无知之人深信不疑。

却不曾想,几百年后四川不过人口过亿,几百年前又哪来六七亿人让几十万西军杀的。

《圣教入川记》说西军自入武昌以后便每日大杀,在四川每天都杀四十万人,如此西军在川两年,也杀了两三亿人。

当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如今看到作者了,陆四当然要当面问问有没有这事。

若有,依据在何处。

若没有,你们是怎么脑洞大开的。

“你二人可写有中国游记?”

陆四开门见山,估摸这会《圣教入川记》的书名可能没定好,两个西洋和尚多半是以记录文性质在写日记。

利类思迟疑了一下,安文思摄于厉害,不敢隐瞒,乖乖将日记文稿交出。

陆四拿来翻阅,结果都是西洋文字,他是中国人,不学ABC,因此反手递还那安文思,命其读于他听。

结果听来听去,除了日记中满是吹颂张献忠“智识宏深、决断过人”、“天姿英敏、知足多谋、其才足以治国”的马屁话,怎么也没听到什么每日杀人四十万,命令西军派兵分剿成都府属三十二州县,定例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解验准一功,妇女四双手准一功,小孩六双准一功的荒唐记录。

倒是对西军军纪良好多有记录,除此还有记录张献忠派人安民招抚的记录,听起来最狠的大概就是命使者对明将杨展说的“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

这就是一个罗生门了。

明明《圣教入川记》大量描写西军残暴,杀人上亿,司铎心惊,怎么这日记原稿却是只字无一个呢。

陆四很自然的想到了凤阳花鼓戏的前世今生,当下微微一笑将这日记原稿还给那安文思,对他二人说大顺同大西一样重视科学,善待教士,只要教士于中国遵守法纪,劝民良善,则大顺欢迎耶稣会在华传播,并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如有必要,澳门的耶稣会甚至可以在北京设立堂口。

“...待平定西北,二位司铎可以随我去北京,我大顺意与西洋诸国及耶稣会建交,届时少不得要二位司铎从中牵线...”

陆四这番话让利类思和安文思震惊万分,狂喜万分,待听这位年轻的大顺皇帝陛下说他还要亲自写信给教廷,二位教士就已经不单单是震惊与狂喜了,而是无形之上似有十字架的荣光在他二人身后冉冉升起。

阿弥托佛,上帝之光终于要普照东土大唐了,阿门。

这位大顺皇帝比之智识无双的大西皇帝更有明君之像啊!

命人将两个西洋和尚带下去安置后,贾汉复好奇问监国难道大顺真要同意那帮洋和尚在中国传教,要和那些西洋红毛鬼打交道,叫他们来朝贡不成?

“咱大顺不搞朝贡,咱大顺搞外交。”

陆四简单说了说外交的意思,贾汉复一听就明白,点头道:“若能与西洋诸国互通有无,倒也是善政。”

陆四瞥了眼贾汉复,没吱声,因为他心目中的外交不是互通有无,而是我没有的你要给我,你不给,我就要码人码到你给。当然,我有的也可以给你,但你要拿钱来买,或拿东西来换,不是跑来歌颂一下天朝仁义,我就要无偿援助于你的。

这才叫外交。

公平、公正、公道。

外交本质,就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两国交换。

没有利益,就没有外交。

任何脱离外交本质的一切交流方式,都不是长久之道,甚至不过是叫人窃笑的迂傻呆子。

所谓人傻钱多,速来。

利类思和安文思于当下是可以利用的好和尚,二人传教之心热切,耶稣会也一直想打开中国之门,一穷二白的大顺如何能赶上已经出洋抢劫的西洋各国,初期的确需要洋和尚们的帮助。

施以洋技以制洋。

远交近攻,这是汉人老祖宗留给后人的法宝。

至于那日记原稿变成《圣教入川记》怎么就变了味,怎么就完全颠倒,道理也很简单。

因为,这本书后来有人整理,呈献清廷。

牛二过来报称已经找到张献忠的尸首,但除了首级完整,其余身体部位多被炸烂,有的更是没法找到,而能找到的也是凭借其身上的飞蟒服才分辨出来的。

陆四沉吟片刻,命找来厚重棺材收敛张献忠的尸首,并将那枚永昌大元帅印放于棺材中,暂安棺在西安,日后可运回张的老家以亲王之礼厚葬,并拨一部西军降兵用于守陵。

其余阵亡西军将领尸体也都妥善处置,棺木有限便先放在离马嵬驿不远的黄山宫,待西北事定再择地统一安葬。

又令各部将被俘西军将士予以收编,收编之前可问对方意思,不愿参加顺军的给予盘缠命其回乡务农,其家乡若是在大顺治下,则要行文地方对这些西军将士在土地拨给方面予以一定照顾。若愿参加顺军,军官降一级使用,士卒则视为正卒,不加歧视。

处置完这些事后,陆四叫人将白日被俘的西军后军都督王自奇带来。

“罪将参见闯王!”

已有觉悟的王自奇入帐便行大礼,抬首后有些恍惚,因为白天这座大帐还是大西万岁张献忠的亲帐,如今却成了大顺监国闯王的大帐。

不到数个时辰,天翻地覆,大西便如昨日黄花般,如何不让这西军大将心中唏嘘。

再看帐中与老万岁相关的物件都已不在,内心深处更是感慨物是人非。

待见大顺监国闯王正打量自己,立时收起杂念,恭敬立之待询。

陆四对西军将领熟悉的不少,如白文选、冯双礼、王尚礼等人,但对这个后军都督王自奇却不甚了解。

但想此人既能为西军的五大都督之一,仅次于四位大王子,想来也是才能俱全之人,于西军之中也当有一定影响力,故而便欲以此人为突破口,争取对西军能够开展一定政治攻势,即便不能使整个西军就此降服大顺,也当使西军为之分裂,从而不能凝聚,方便大顺分而击之。

当下示意侍卫搬只凳子给王自奇坐,他也坐下,首先问的却不是西军现在的虚实,而是问了白天困惑之事——就是为何在张献忠大帐中搜到的不是西王之宝,而是永昌大元帅印。

王自奇肯定了解此事,当下回道此印是张献忠前明崇祯十六年铸造,而铸造此印的原因却非是不知情的人以为是李自成赐了这枚印给张献忠,而张献忠出于顺军势强、西军势弱假意臣服接了此印,纯粹就是张献忠不服李自成,所以自己铸的永昌大元帅印。

“永昌是我大顺年号,你家八大王怎的想起以我大顺年号自命大元帅的?”

听了王自奇的解释,陆四着实有些哭笑不得。

“闯王有所不知,万岁...西王在世之时很是逞强,事事都要高于李闯王一头...这才闹出许多不伦不类之事,如前番建国成都国号为大西,年号却是大顺...”王自奇脸上也有些讪讪和尴尬,因为老万岁在世时搞的很多东西看起来都像是儿戏。

“这样啊,”

陆四倒不觉得张献忠很有小孩子气,反而觉得张献忠还真是个率性而为的枭雄,就跟他给徐州武备学堂题的校训“人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一样有异曲同功之效。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既然八大王已死,你又愿归我麾下,西军方面的事,你便说说吧。”陆四一脸嗑家常的样子,浑无架子,并不忘扔给王自奇一根烟,叫牛二给他点上。

抽了口闯王烟后,王自奇未加迟疑便将西军虚实托出,告诉大顺监国闯王此时于武功县尚有西军步兵主力十万有余,统领是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同中军都督王尚礼。此外又有东府数万兵、西府数万兵在陕北方向。定北将军艾能奇领十几营兵驻守固原,张献忠所立的皇后杨氏也在固原。

又说窦名望同西府李定国关系极好,王尚礼则同东府孙可望关系好,而逃走的左军都督马元利则同抚南将军刘文秀关系紧密,大西朝廷的左丞相汪兆龄则同定北将军艾能奇关系较近。

“这么说来,刘文秀同汪兆龄当是逃去武功同窦名望、王尚礼会合,凭城拒我了。”

陆四眉头微皱,若王自奇交待属实则武功便有十万出头的西军精锐,他虽领两镇骑兵趁西军不备阵杀张献忠,覆没其御营精锐骑兵,但面对十万出头的西军步兵主力,胜算却是不大。

又寻思既然西营内部也派系林立,这会最好是不要再继续追击,等这些王子都督因为西军领导权起内讧时再收渔翁之利。否则逼得过急,反而会让西军拧成一股绳“共御外敌”。

念及于此,陆四便有意自马嵬驿退兵先回西安,集中步骑主力往陕北征讨孙可望这个他眼中的西军第一人。

然而那王自奇犹豫了一下,却站起躬身道:“罪将以为闯王此时千万不可退兵,当以剩勇直逼武功。”

“我这次没有带多少兵马来,怕是难下武功。”

陆四摇头。

王自奇却道:“闯王大军一至,武功西军必分崩离析,争相西窜。”

“噢?为何?”

陆四惊讶,武功可是有十万出头西军精锐的,怎么可能不敢拒敌反而争相西窜呢。

“如罪将没有猜错,怕是武功城内已经内讧。”

王自奇很是斩钉截铁,“左丞相汪兆龄绝不会死守武功,必急于返回固原以奉杨皇后为主,节制诸军。窦名望、刘文秀等也不会坐视汪兆龄窃得大权,加之老万岁...加之西王一死,西军各营都会大乱,此时便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闯王便是不发大兵,但以探马至武功,城内西军也会瓦解西走!”

第六百八十二章 圣武天王李自成第九十五章 老子还没下令呢!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二百三十六章 苏进忠 王进功 李得功第三百八十九章 无耻之徒!第七百零七章 顺西第一次交锋第一百三十三章 摄政皇父陆太爷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乡的人第二百零七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鹞子北进第八百零二章 孙二爷平贼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坟的文物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办法搞银子第六百零五章 顺,大大的顺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点多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龙气接上了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六百零二章 大顺也有八旗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儿来接阿娘了!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一百八十四章 陆四的试验田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轰沧州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扬大砍刀第八百一十三章 监国归京第二百四十章 大军出征 万石军粮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尔衮哪来的勇气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谢盟主新贵公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济格北返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闯王第六百五十八章 妇女之友陆闯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杰破通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么说,优势在我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顺军到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听谁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爷不可糊涂第六百一十九章 穷途末日第二百二十六章 顺予我侯 明当予我公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顺淮扬节度使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陆四第三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三百二十三章 总督大人的好事第一千章 湖广平,天下定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硕额驸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贵只能搏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宁郡主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为骑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负重好太后第四百六十九章 斩首第八十五章 我话讲完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灭明者,明军也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来,积蓄甚多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二百零四章抢劫又叫捐输(谢盟主无泪懒虫小)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劝登基第二百九十章 妻儿咱来养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七十二章 造反没有回头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万岁第四百章 白面书生尽坏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办法搞银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谁人不通顺第三十章 运河大暴乱(谢盟主龙凤天命!)第六百三十七章 报告政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称帝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镇去其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万顺军奉监国第一百零八章 奋勇杀敌者,千秋万代!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义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沈阳不生还第三百零五章 满洲大兵,仁义之师第四百六十八章 驸马爷复都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们要勤王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风雨无情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南保卫战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宝座 价高者得第五百六十八章 关外还有一个家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没钱没粮,走吧!第七百五十八章 统统灭杀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别怕,咱不是坏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监国,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亲军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员的骚操作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尴尬了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进辽阳城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将军 杨皇后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动手了第五百七十章 富贵险中求第八百零九章 武装游行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