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论相

“因为我已经有决断了。”张瀚道:“以后相权要确定起来,宰相不仅要有威望,还得有专门的知识,最少是知道挑选合格智囊的聪明人,不能是二世祖和蠢货。怎么杜绝挑出蠢货来,我能挑,我的儿子,孙子呢?进士及第,不入翰林不入内阁,看着是蠢规矩,但在大明来说是最好的规矩。为什么呢,因为考试一次比一次难,有蠢货可能撞大运考中三甲,很难入二甲,更不要说是一甲了。能考中一甲的必定是第一等的聪明人,然后在翰林养望,进六部学习部务,再会推入内阁,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这种办法杜绝了皇帝胡作非为。比如大明武宗喜欢江彬,在唐时他就能任江彬这个边将为宰相,武将任宰相在大唐是可以的。这就对施政和宰相的人选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大明在废相之后有了内阁,有了内阁之后就有了完整的规矩。我不是说这套翰林入阁的规定有多好,只能说坏规矩也胜过没规矩。以后我们的宰相人选,也必须有一套选拔的规矩,比如军人不得为相,比如要通过最高等级文官试,比如要有十年以上的部务经验,每一条不合格,就如非翰林不得入阁那样绝对不能进入最高决策层。我的子孙,也就有了挑选任用的标准,如果有这样的标准,挑出来的宰相能蠢到哪去呢?”

“文澜你想的真是深远。”孙敬亭起身拜道:“我现在知道我们有多大的不同了,我最多想到三年之后,你想的都是三十年五十年后的事情和布局。”

“我也是基于三五年后的情况做的设计啊。”张瀚哈哈一笑,说道:“孝征兄太过奖了,其实如果没有现实的基础,比如三年前我和你说这些,你肯定拂袖而去了。”

“这倒也是。”

孙敬亭洒然一笑,说道:“那么与今日之事又有什么关系呢?分郡之事,和文澜说的大政府,相权和君权之事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吗?”

“当然有了。”张瀚精神一振,笑道:“关系大了去了。”

张瀚道:“中枢是大政府,因为每个部门都需要相当的专业和精细化的管理,就象是大商行里的情形一样,年底算帐时几十个账房先生打算盘结算,一文钱都得算清楚。大明的朝廷就做不到这样,因为朝廷的治政是大而化之。中枢因循苟且,地方但愿无事。如果说是先秦部落时,这样其实也挺好,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大明的人丁少说过亿了,十几个行省情形各有不同,江南富裕,西北穷困,但地赋田税标准居然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大明的户部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更没有权力来变更各地的田赋标准。标准是太祖年间定下来的,现在已经过去二百多年,居然一成不变,这为什么?官僚体系的惰性加上能力不足,就算是当年张江陵的改革,无非就是敲敲打打,修补一下漏洞,叫他推翻祖宗成例来做整体的改革,也是力不从心。中央是这样,地方有没有权力?当然没有,税赋全部是中央收去了,地方只有少量的牙行税和摊派杂捐来维持,洪武年间战乱刚停,人口只数千万,地方残破,百业凋零,所以凡事镇之以静,又考虑地方官会鱼肉乡里,所以不给他们太多的权力。地方的权力从秦汉之后到唐是一个变化,唐之后又是一个变化。以前,中枢为官和地方为官各有好处,汉的丞相是万石,中枢的九卿则是两千石,地方的太守也是两千石,太守可以直接被任命为九卿,九卿出任也只是太守。太守可以征辟属官,任免僚属和管理属县,乃至军队与征税,汉之太守,权力之大不是现在大明的知府能比的。正因为地方豪强权力太大,汉末各地太守以至能自立,到魏晋时,地方豪强士族等若诸侯,那时中国算是又有回到封建制的样子了。”

孙敬亭听张瀚说过集权与封建之分,对封建,士大夫们都明白,大明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也曾经想封建,沿九边封了一路的塞王,亲王礼绝百僚,尊贵无比,而且能掌握地方的兵权,负责边境的防御,可惜这种权力太大,哪怕兵权也不完整,而且不掌握政权和财权,仍然足以叫后来的帝王感觉到莫大的威胁。建文削藩是失败了,但往下去的大明皇帝无一不在削减地方诸王的权力,一直到把亲王囚禁起来,无事不得出王府,出城扫墓一年也只有一次,形同囚徒的地步,这才感觉到稍稍放心。

这种完全的集权,最少张瀚认为的完全的集权发生在明清之际并非没有理由。

“真是一篇大文章。”孙敬亭相当震惊的对张瀚道:“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我只是擅长从事物的表面之下来寻找真相。”

张瀚这一次并没有说是直觉或是被托梦,毫无谦虚之意的笑了起来。

事实上他理应骄傲,尽管在中央集权和分权的理论上张瀚是受到孟森的启发,但是身处大明,对大明的弊病才看的更清楚。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政体失衡,中枢和地方的体系设计的都有严重的缺陷。

整个王朝在中期就运转不灵,只是靠老天给的强人来力挽狂澜续命,到了万历之后就是积重难返,现在就是把张居正复活也解决不了大的问题。

还好整个东亚在此时都在烂下去,如果不是大明内忧外患实在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其实蒙古人已经没有进取心,女真人才三万战兵,不是大明烂到骨子里,运气又太糟糕的话,可能挺过小冰期,然后用开放进取的态度等着和西方殖民者打交道,进入火器时代,可能会成为东方的更大号的土耳其,也可能是东方版的俄罗斯,总之会是一个较强的帝国,列强会承认中国的强国地位,日本不可能有什么机会,华夏在进入现代化之前不会有那么多惨痛的教训和经历。

张瀚感觉自己的出现是一个契机,他可以做的更好,也必须把这事做好。

“我现在隐约追上了你的思路。”孙敬亭神采奕奕的道:“中枢要管理的专业,如宋时的三司使可以把财政管好,枢密院可以管好军队,丞相总负其责,比起大明的内阁有实而无名要好的多。”

“大明的内阁也未必有实。”张瀚尖刻的道:“能干的阁老被人诟病为揽权,还不能辩解,因为要做事就得揽权。而不揽权的阁老屁用不顶,一切指望君上,君上算个屁?万历十五年时就看出来了吧,神宗狗屁不是,他长在深宫,看几本书就能比张江陵厉害?我的先祖凤磐公还有申时行他们不知道?他们当然知道,可是内阁的体制不顺,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安全,他们宁愿少做点,当担点责任。所以我的先祖是政客,很高明,也不过如此。而张江陵是政治家,如果要找个人敬佩的话,我可不会选凤磐公。”

孙敬亭哑然失笑,摇头道:“文澜你这算执念了,怎么提起先祖就这般模样。”

“可能因为我被迫要退隐吧。”张瀚想了一下,果然是和这事有关。天启皇帝把张四维推到了很高的高度,张瀚被迫得以退为进,最少在天启在位的这一段时间,和记会销声匿迹一番。

倒不是张瀚畏惧什么,只是和记的发展已经象是一个推的很高的浪头,也确实是到了休养生息,正好趁着这段时间来打磨内功的时候了。

情势和时机都挺好,但张瀚心里还不是很舒服,不管怎样,被人逼迫总不会是叫人感觉很好的事情,哪怕是用自己的先祖。

“得了,不提这事。”孙敬亭两眼发亮,接着道:“专业化的中枢,大政府,对应的当然是更灵活和更有自主性的地方。如果中枢无力,地方有权和自治了就会产生离心力,对应不当会如汉末那样分裂。但如果管理得当,中枢有力和专业,地方的适当分权只会是两者相促相成,对中枢和地方都有利的事情。所以分郡之后,你是想叫各郡都有相当的自主权?”

“是的,我是这样的打算。”张瀚道:“分郡方案是将我们现有的地盘分成四十二郡,以前的那些大汗和济农台吉们分别为郡公和郡侯,郡伯,公侯伯是大明爵位划分之法,相当尊贵,蒙古人应该也能理解。他们只是虚职,时间久了原本的牧民丁口会被我们直接掌控,这是大势,他们也能明白,所以才想闹腾,可是什么是大势,大势就是你只能接受碾压,在大势之下,个人的努力显得苍白而可笑,英雄都会受制于时势,何况是他们这样一群人呢?”

张瀚的话相当冷峻,事实上在此前接见蒙古人时他还有些心存犹豫,并不是要杀人,而是可以把事情办的更难看一些,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

一时的痛快可能会有更深切的隐忧,没有必要那么做。

“顺义王可为郡王,三汗也为郡公,炒花和白洪大台吉为郡侯,科尔沁的奥巴和明安台吉为郡侯,却图汗为郡侯。”张瀚思忖片刻,吩咐道:“额麟臣和火落赤也为郡侯。银锭,白音,为郡侯。”

“其余台吉均为郡伯?”

“对。”

“这样吧。”张瀚道:“我知道硕垒这一次一直试着把众人的心气平息下去,前后做了不少事。你们过一阵找个借口,单独赏赐他一些物品,宣布单独加授他为郡王。要叫人们知道,替和记效力,替我效力,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月第二百六十四章 肃穆第六百九十九 俯首第四十章 马车第七百三十三章 派别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打狼第二百三十三章 危机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五百九十五章 一宁第四百三十四章 嘈杂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英雄第七百零三章 迟暮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出港第九百一十一章 发作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备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响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滚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天妒第五十八章 出堡第五百六十八章 算帐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告别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和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小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离去第六百零七章 必然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同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银弹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铁骑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下船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功业第九百九十一章 官庄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瞩目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第三百六十一章 兵器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九百七十八章 中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看法第十章 小市内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对决第七十一章 换帖子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观星第一千七十二章 行猎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妄人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枢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时间第一百八十二章 又是你第八百零八 贼人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动第六百五十九章 隘口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门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牺牲第一千四十一章 重甲第九百六十二章 夜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阳第三百一十章 后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准备第三百一十七章 谈资第五百三十章 前后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快第八百四十三章 开销第三十六章 沉重的思索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伤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寒冬第七百四十章 教徒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债第八十一章 常宁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诩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汉民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见官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贺喜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地利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倡议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机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银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冰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揭帖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困兽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五百七十八章 断流第九百七十六章 问政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帝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荡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财务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一千一十章 高兴第七百五十八章 排队第三百零二章 泄露第六百四十六章 谍战第五百二十四章 进京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送匾第六百八十一章 血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