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冲击

方从哲指指朱国桢,又指指自己,笑道:“平涵兄,你看你须眉皆白,行走还有些吃力。看看我,头白似雪,背有些躬,每天只能睡两个多时辰,早晨起的比鸡还早,白天无神,不能想事情。年过古稀的老人了,还想那么多事做什么?我是世宗皇帝年间生人,世宗皇帝那会是多么精明的君王,现在在哪儿?徐阁老,高阁老,张阁老,都是当年我敬仰的前辈,现在他们在哪儿?江山代有人才出,我们是过时的人了,就不要想太多了。想的太多,伤神伤身啊……”

朱国桢有些不甘心,咬着嘴唇听方从哲说,听到最后,才是有些服气,叹息着道:“看国事至此,忧心忡忡,确实不如老前辈豁达。”

“无非是出了一个和记嘛。”方从哲叫下人收了钓杆,看看竹编的鱼篓子里扑腾着的鲜鱼,笑道:“回头叫人把鲜鱼片了,弄些鲜豆腐,冬笋,口磨,香菇,用铜锅子一锅炖了……”

朱国桢道:“今天就是请我们吃这个涮锅子吧?也好,自打离了京师,故乡中人不解此味,倒也是真的很久没吃了。”

方从哲一笑点头,吩咐下人先拿了鱼回去炮制。

他知道朱国桢过来的用意,近来确实是有相当多的消息传到湖州。

先是林丹汗被擒,然后是张瀚退隐回新平堡,接着就是努尔哈赤被杀的消息传来,一桩桩事都是相当轰动的大事,但除了他们这些曾经的局中人才知道不容易和其中的含意外,普通的人也就是听个热闹罢了。

特别是湖州这里向来富裕,不管是桑蚕丝织业和农林渔都是相当发达的地方,文教倡盛而士子愿意用心在经济实学上的少,对外界的事,也就是士子们关心议论几句,普通百姓,对北方发生的事只当是评书来听。

林丹汗被擒,对方从哲的冲击十分巨大。

萨尔浒一役事实上是神宗亲自主持,但方从哲也是出力极大,当时以他独相多年的首辅身份力捧杨镐上位,结果十几万明军葬送大半,总兵副将以下战死多人,实为大明土木之变以后前所未有的大惨败。

俺答汗盛时虽然有两次侵入京畿的记录,但大明边军和京营兵都没有太大的损失,而打从萨尔浒开始,大明的遮羞布被努尔哈赤一把拽下来,王化贞向林丹汗请求援,后来被人称为笑谈,其实这事也是中枢默许的,不然王化贞哪来的大量钱粮送给林丹汗?

无非就是当时的中枢慌了手脚,病急乱投医,想着察哈尔人盛时能控制四十万牧骑,现在最少也还能控制十几二十万人,如果大战之时得到十几万蒙古人的帮助,其力非小。

这事后来才被公认为是想当然,林丹汗既无担当,也没有决断,直接拿大明当冤大头来耍,王化贞沦为笑柄,但当时主持中枢的方从哲,内心又岂能没有愧疚和遗憾?

而当时看起来势大难制,桀骜不驯依故的林丹汗也被中枢认为是心腹大患,只从近几十年的历史来看也确实是如此。

近四十年来,屡次犯边,超过十万人记录以上的,除了少数是套部土默特人之外,九成都是察哈尔人和其裹挟的诸部所为。

林丹汗现在不针对大明,只是因为双方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蒙古人认为女真人是更大的威胁而已。

方从哲下野回乡,最担心的当然是东事,另外就是心悬北虏,国朝二百年之敌,趁此大明虚弱之机,也不是没有可能闹出更大的动静出来。

就是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和记这个商团团练,当年方从哲在位时根本不曾进入眼帘的大同地方的小势力,怎么就悄然崛起,除了消灭土默特部,臣服漠北三汗部,收容了喀喇沁和内喀尔喀五部,还有巴尔虎蒙古人等部,最后还消灭了最为强大察哈尔部,连林丹汗也没有跑掉,直接被俘,宣告了整个蒙古势力的灭亡。

这样的消息,对方从哲的冲击不可能不大……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为官,历经张居正和张四维申时行等诸多名臣,从翰林为国子监祭酒,再辞官回乡,到叶向高去职后万历执意召为首辅,然后长达七年独相,经历神宗晚年的怠政,六部堂官缺额一半的窘状,这些都是方从哲的亲身经历,然后光宗突然驾崩,天启在一片混乱中即位,接着就是辽东一次接一次的惨败,对方从哲来说,也真是有心无力,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对一个政治家来说,别人可以猜测他的状态,甚至还继续拥戴,只有方从哲自己知道,他既不了解现在的朝局,也对北方的整体大局毫不知情,甚至对和记的崛起来说,在他关注之前也是全然无知,身为最顶层的政治家,这种状态根本不愿谋求复起,甚至连表面上的关注也不愿意叫人知晓了。

“这位是黄太冲。”朱国桢指着自己身后一个长身玉立的青年,笑着道:“方老前辈可知道他是何家子弟?”

“忠臣义士之子啊。”方从哲叹息一声,给了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被前任首辅相国这么夸赞,黄太冲还是一脸倔强模样,眼神里也是只有咄咄逼人的锐利气息,似乎对这个评价并不满意,也似乎是对方从哲的老迈和力不从心感觉不满。

黄宗羲,字太冲,年方十五,是已故东林大佬黄尊素的儿子。

眼下对黄宗羲的评价对方从哲来说只是顺口而已,空洞无益的安慰,东林势败之时,追着迫害东林党人的可就是曾经依附方从哲的齐党和浙党中人,这叫黄宗羲如何能够完全的释然……

“晚生拜见方老先生。”黄宗羲一揖到底,礼数周全而傲气明显。

“听说你打算拜入刘启东的门下?”方从哲的年龄哪会计较一个孺子对自己的态度,况且对方的冷傲也并非由来无因。

倒是有些奇怪,朱国桢把东林党人的后人带来做什么。方从哲与东林党内的温和派大佬关系不错,叶向高等人对他还十分欣赏,但总归并非同党,黄尊素生前与方从哲也毫无交谊可言。

“父仇尚未报。”黄宗羲道:“启东先生有意教授,不过晚生还是想过两年再说。”

“哦。”方从哲点了点头,说道:“随我一起回去再说。”

朱国桢道:“还是上马车吧,这样快些。”

方从哲无可不可,他又不是不愿坐马车,只是用走路来打发闲暇的时光,方府也有一辆四轮大车,用于府里的女眷走亲戚和出门时用,只要坐过了新式的大车,那些妇人们就再也不愿坐旧式的两轮车。方从哲本人倒是一次也没有坐过,此时到了朱国桢的大车之前,看看如镜面一般光滑反光的车身,还有用黄铜制成的车门把手,方从哲不觉点头道:“这车确实制作的精良,嗯,也很奢华。”

“要紧的是功用。”朱国桢年龄比方从哲还长一岁,不过身体反比方从哲要硬朗的多,腰背挺直,声若洪钟。他懂得方从哲的意思,当下不客气的道:“我这车一趟可坐八人还很宽敞,也不颠簸,速度也快。我南人虽以乘船为主,但水程行走可慢的多。现在我出门访友坐这车,要节省一多半时间。族中子弟出门游学,二百里内路程也坐车,并不辛苦。虽这车花了六百两银,还是值得的。”

方从哲道:“我听说杭州有人买了十几辆这车,专门载人客用?”

“和记在北方早就这么做了。”朱国桢道:“州县之间以大车相连,用来做客用,用的是更大的车,一辆可以坐二三十人,每人收的费用都不高,还能杜绝被沿途税卡敲诈……地方税卡林立,盘剥的都是中小商人和旅途过路之人,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

方从哲坐在车座上微微一笑,说道:“从青州到济南,德王和鲁王加上地方上的官吏都设有税卡,那么短的路,七道卡子,这是我年轻时候亲历过的事情。还好当时我是秀才身份出门游历,这才免了不少麻烦。”

“我们江南也有税卡。”朱国桢道:“就是没有亲藩,要好的多。”

江南的富裕不光是鱼米之乡带来的收益,而是蓬勃发展的商业,商业的发展也来自于外部环境,首先是鱼米之乡,在农业收入上先天性的比北方大多数地方要强的多。其次就是几百年下来的传统,读书的人多,中举中进士的多,很多家族从南宋时就开始是官宦世家,到了大明仍然是层出不穷。一代读书成功,其子弟都有良好的教育,几十人中再出一个官员,又能保持住家族的繁荣,结果就是代代相传,江南很多读书世家就是这样形成,从高祖父起就当官,子孙也代代有人当官的家族,实在相当的普通,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江南的府州县城,牌坊几乎随处可见,每条街巷都几乎可能是有阁老坊,相国巷之类的称呼。因为文教之盛,地方富裕,商业也相当发达,那是因为商人几乎都可以攀附到某个大家族,或是直接出身于某个大家族,被官绅家族保护之后,商人才会获得更长足的发展空间。不象在北方,张四维那样的晋商世家毕竟是少数,在发展起来的道路上,真的是斑斑血泪。

由于文教昌盛,官绅生员势力极大,这些人连万历皇帝派下来的税监和矿监都敢直接打死,惶论那些普通的官员,到江南任职的官员,不要说鱼肉乡里,就算是正常为官,也得小心那些官绅生员找自己的麻烦,几百个生员一呼百应闯进官衙的事情,在晚明的江南实在是太常见不过了。

再加上朝廷考虑到江南是核心区域,又有南京在,所以二百多年不曾在江南分封过亲藩,这也是江南始终繁荣和保持住元气的原因之一。

要是和河南一样,苏州常州松江杭州湖州各有亲王和大量的郡王宗室,怕是江南也不要想如现在这般繁荣昌盛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响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难返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八百四十三章 开销第六百九十七 路途第七百六十六章 沙漠第七百二十二章 吼声第四百八十八章 亲供第一千六十三章 规模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恶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债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离开第六百一十五章 执念第六百五十六章 圆阵第八百四十七章 极寒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贪婪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议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访第五章 好人?第一千零四章 皮货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野狗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九百八十九章 新编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乐道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报第一千二十章 群狼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八百二十六章 宝岛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断掌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越溪第六十五章 阵战第三百八十一章 车队第一章 穿越者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四百八十六章 群殴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行第八百九十四章 赶回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旧居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血管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旧日第六百一十章 田间(修正)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四百六十三章 报复第二百五十七 慑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汗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内外第九百一十一章 发作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话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夜行第二十间 蒲州张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冲击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报第一百三十章 遇伏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买卖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运道【大章节】第八百四十三章 开销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回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亲亲第七百七十九章 壮哉第八百一十二章 掠夺第八传百二十八章 传承第三十四章 口外第七百二十一章 可怕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第六百四十五章 杖毙第九十八章 醉里挑灯看剑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配合第九百一十四章 气息第七百六十五章 殿阁第四百八十一章 穿插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察院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御史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头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惫第一百零五章 离开第三百零八章 暴力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第四百五十章 准备第五百四十七章 争吵第九百九十一章 官庄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举第九百七十章 和记第三百二十五章 披甲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六百九十二 求见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驿卒第四百四十章 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