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天数

过一阵子,满脸悲苦之色的皇后从暖阁中慢步走出。

皇后看看信王,说道:“皇上马上要小殓,请信王来主持。”

“是,皇嫂。”

信王答应着,他精神还很激动,甚至站起身时都有些吃力,身体有些在微微颤抖。

一个太监想过来扶信王,却被信王一拂袖挡开了去。

皇兄二十来岁就逝世,信王却一向康健,而且信王知道自己绝不会服丹,身为大明皇族的一份子,信王打算要活的长久一些,此时此刻,人心浮动,信王更不会给人以虚弱的感觉。否则,人心不附。

这太监也有些省悟过来,自己退向一边,脸色有些发红。

这么一来信王反而镇定下来,他走向张皇后身后,小声道:“皇嫂,此后当一切如常!”

“不然。”张皇后不愧她的贤名,轻轻摇头道:“信王敬我,我心中感激。不过内廷之事,以后我不会再过问了,周妃贤德,内廷当以她为主持了。”

这也是应有之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内廷当然也得换主人。如果张皇后有子,则她可以为皇太后,内廷仍以她为主,可惜张皇后无子,以嫂子的身份居住在内廷,只能算半个主人,算是客居的地位了。

这种心理很微妙,饶是张皇后向来支持信王,也很喜欢信王妃,此时此刻,不免又红了眼眶。

刚刚逝去的天子,不管对天下臣民的意义如何,对张皇后来说是丈夫,也是倚靠,就是她的天,现在,她的天离她而去了。

但天家的事不象民间百姓那样,妇人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只管揽着丈夫痛哭就行了。张皇后不必自己动手,但此时此刻信王还不是内廷之主,很多事情得张皇后亲自安排方可。

“给皇上小殓,然后入棺,移至乾清宫正殿。”皇后强忍悲痛,吩咐着道:“敲景阳钟,宣布皇上已经离世,开宫门放勋贵戚里和大臣进来参谒观瞻遗容,明天一早宣群臣再进宫,宣布遗诏,请信王在灵柩之前即皇帝位……”

信王站在已经在脸上蒙了白布的皇兄遗体之前发呆。

在不久之前,皇兄还在和自己说话,殷殷嘱托着自己,时隔不久,已经是天人两隔了。

“皇嫂……”听到叫自己即位的话,信王流泪道:“臣弟不敢。”

“此时不要推托了。”张皇后道:“大位不可空虚,国不可一日无主!今日信王便是储君,明天就继承皇帝位。皇上临终之前不是对你说过,吾弟当为尧舜!”

“是……”适才话说了很多,信王对天启最后的话都没怎么注意听。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信王对皇兄有一些感情,但不代表他能接受天启的治国理念。

笑话,用一个太监来治国,凌驾于满朝文武之上,甚至连皇帝也将权力拱手交出,这算什么?大明天下要是真的沦落至此,将来他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此时的信王当然不敢相信,在历史上他治国十七年,生生将一个庞大的帝国治理到崩溃,自己则逼迫妻妾自尽,然后亲手斩杀女儿,披发遮面,逃入景山上吊自杀,死后也是以发覆面,无脸见人,更不要说去见他的列祖列宗。

“吾一定会治理好大明。”信王终于动容,说道:“尧舜不敢当之,但愿能为太平天子,将来面见皇兄,可以面无愧色。”

“信王一定做的到。”张皇后妙目含泪,信王肯读书,有想法,亲近儒臣,这也是她心目中的帝王之选,相比信王,张皇后也觉得自己的丈夫治国有偏差,实在是太不象话,她苦劝过很多回皇帝都固执已见,而后妃也不能过于干涉政务。现在这样,虽然皇后心痛于丈夫离世,但心中也不无欣慰,信王上位,终于要拨乱反正,大明天下,就要太平中兴了。

……

小殓就是拿九套亡人所者的服饰先后换上,然后还有净面净身等仪式,虽然只是小殓,耗时也是很久。

到下午时,包括各家勋贵在内的文武百官分别从左右掖门入宫抵乾清宫,信王并未受拜,而是避在偏殿之中。

这时宫中已经嚎啕声大作,来拜谒遗容的勋贵和文武百官俱是在痛哭,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人们都得做出万分悲痛的样子,必须得嚎啕大哭,这个时候当然也不会有御史弹劾君前失仪,今上已经成先帝,大明在十年之内失去了三个帝王,真是流年不利,当然人们要知道十几年后就亡国的话,应该感慨这是天数!

不管是万历多活十来年,或是天启多活十来年,大明都可能不会亡国。

人们常议论,如果是朱元璋或某个杰出的帝王代替崇祯,大明会不会能挽回亡国的命运。其实不需要,就天启再多活十几年就可以了。

等小殓结束,将天启尸身移在乾清宫正殿,接下来还有相当多的繁琐的丧仪礼节等着,勋贵群臣次渐退出,宫中也逐渐恢复安静。

信王也从正殿退出,在乾清宫后的一座配殿的正殿端坐。

这时太监和宫人往来不停,所有人都将平时的吉服换下,改为穿着丧服。

至傍晚时,有太监带人送来膳食,信王不置可否,令人摆放在眼前,但从头到尾并没有动一筷子,一直到温热的御膳变冷,信王也是一口未动。

信王不仅不吃饭,也不饮水。

至晚间,张皇后派人来询问原因,信王静静的道:“皇兄骤然崩逝,心中太过哀伤,食不下咽,有劳皇嫂惦记,并无其它原故。”

后来张皇后大约知道了信王的心思,并没有再派人来问饮食之事,却是派了一队太监站在配殿院落之前,持铜拂尘护卫。

天黑后,四周逐次点亮灯笼,起更前后有人要熄灯,信王则令继续张灯,不必熄灭。

这一天一夜,不仅宫中的人忙碌不休,外廷也是一样,遗诏将在明天颁布,到时候信王府的人就能入宫来,并且以天子近侍的身份护卫在信王身边。

信王静静的坐着,等候天明。

可想而知外间会十分忙碌,最忙的肯定是内阁和礼部的官员,官员们也要按制守丧,更换丧服,禁饮酒宴乐,民间也是一样在一个月内禁婚丧嫁娶……皇帝之崩为山陵崩,理应有这样的待遇。

信王目光炯炯,横剑于膝前,两眼直视殿下,殿中一片空旷,只有信王一袭白衣,端坐不动……

少年亲王在明亮的烛火下端坐着,白皙的脸庞毫无表情,但两眼始终炯炯有神,端坐一夜,直到东方既白。

“我大明又有主矣。”几个老太监热泪盈眶,相比天启皇帝,眼前的少年信王似乎真的更成熟稳重,看起来又象是圣君再现的样子。

历经晚年不良于行,足疾严重的万历皇帝,好色无度,死于女色过度的泰昌,还有被文官讥为小蜜蜂的隆庆皇帝,还有木匠皇帝,禀赋很弱,身体一向不好的天启皇帝,再看眼前端坐不动,神色俨然,眼中满是坚毅之色的少年信王,不少年过七十的老太监由衷感慨,这是世宗嘉靖皇帝的样子,这才叫帝王之风。

天明之后,周后等人在宫门开启之时第一时间入宫,信王府的太监也进来了好几十人,都在信王身边围绕伺候,将信王严密保护起来。

周后只带着几块烧饼和一壶清水入宫,信王这时也顾不得什么了,先痛饮一番,清水都打湿了他胸口的衣袍,相当显目。

然后就吃烧饼,饿了大半天加一夜,信王已经是饥肠辘辘。

在信王吃喝的时候,勋贵和大臣们再次入宫,过不多时,就有人请信王到乾清宫正殿。

吃饱喝足的信王端正仪态,以最庄重的神情随诸多太监抵乾清宫。

首辅顾秉谦站在灵柩之前,宣读遗诏。

信王听到以皇五弟继承大统的话,伏地大哭起来。

群臣由是劝进,信王三次推让,群臣坚请,于是信王在灵前即皇帝位,从这一刻起,正式成为大明的皇帝。

内阁拟定的新年号为崇祯,但现在还不能改元,按惯例得把这一年过完,也就是天启七年过完,到了明年一月的时候,正式改元为崇祯。

崇祯,也就是崇尚贞德,追慕美好的德性。

可能是大臣们经过光宗的好色,天启的荒唐,希望新的帝王是一位内圣外王的圣君?

哪怕是阉党,只要是文官,最少在这些事情上都是尽量的拔高自己。

信王对自己的新年号相当满意,他并无不满,至此新主确定,宫中内外将以信王,也就是崇祯皇帝为主了。

……

眼前尽是铁与火肆虐过后的痕迹,大片的无头尸体被积雪掩盖,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尸身暴露在旷野和村落之中,几乎是随处可见。

从十一月准备,十二月动员,天启七年的末尾出兵,到崇祯元年时,一万四千人左右的女真主力,配合一万多剃头投降的朝鲜人渡过鸭绿江,三万余人先拔除朝鲜的六哨边境防兵,将其轻松斩杀干净,然后三万多兵在四更前后渡江,并且在天明之后就攻陷了朝鲜的义州城,杀府尹李莞,判官崔梦亮被砍头,全城居民被屠杀一空,无有人一幸存。

此后八旗兵分路进兵,此次出征是阿敏为主帅,贝勒济尔哈郎,阿济格,岳托,杜度,硕托还有多尔衮都奉命率自己旗下的精锐兵马随行。

由于朝鲜地狭民穷,多为山地从林,百姓穷苦,所以后金兵出动的主力并不为多,只有一万四千人左右,其中还有数千旗丁,战兵只有六七千人。

就是这样的军力配置,朝鲜人也根本挡不住,后金兵攻克义州后开始分兵,阿敏率主力继续向南,一路兵马沿宣川浦口开始往铁山进发。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推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急信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三百五十七章 补课第五百七十九章 迎接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断流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四百零一章 矿场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请罪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编第一千五十四章 头人第一千七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五十三 路线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报知第二百五十四章 关卡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护送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底气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震撼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兄弟第三十三章 兼并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忧虑第一千九十一章 会猎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纯儒第二十一章 跪祠堂第五百六十八章 算帐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荒卷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馆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枭雄第三百九十六章 船货第四百九十四章 顺风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四百七十八 变化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举第六百九十八章 农田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动员第九百一十四章 气息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农兵第五百零六章 招来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将第十八章 杀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同袍第三十三章 兼并第九百四十三章 炮轰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车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头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铁山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六百七十八章 说服第一千二十三章 无谷第一章 穿越者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跳跃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御史第三百零九章 威风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铠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烟火第一千七十三章 门路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势均第九百一十六章 经验第七百七十六 战兵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迁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出发第四百八十三章 中伏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二百四十五章 浮木第九百五十三 守理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欢笑第六百五十八章 重逢第二百二十九 背锅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开封第七百五十九章 巧遇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决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战术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恶第一千六十章 引导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余波第二百零六章 点醒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报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岳托第一百一十九章 鼓动第八百一十四章 检阅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门第二百四十三章 宿营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八百三十七章 盛赞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泥浆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瞩目第四百零一章 矿场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头第一百二十三章 顺义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