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恼怒

这一番话,祖大寿说的很是缓慢,但他相信满桂听的懂。

重修锦州乃至大凌河城,这是孙承宗的心愿。

从大战略来说,锦州扼守辽西走廊,是咽喉要地,兵家必争之所,如果大明只守关门,锦州无甚要紧,但只要守宁远和觉华,锦州就很重要了,有锦州在,宁远可保不失,而大凌河更是守备河西的关键堡垒,只要把大凌河各堡修好,筑兵防守,可以沿河西进北上,把广宁拿回来。

有十三山在,再收复广宁,等于和建虏沿河对峙,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收复辽东的希望,沈阳和辽阳的收复时间遥遥无期,但从整个战略态势来看,对大明就是相当有利了。

当然这只是孙承宗的想法,对将领们来说看到的就是赚钱的机会所在。

正如祖大寿所说,锦州已经被后金一方所毁,如果想要修复就得花费大量物资,拨银只是第一步,底下能报销的费用还很多,修复这一城池,总体费用报个大几十万两,并不算太过出格。

满桂沉默了一会儿,端起酒杯与祖大寿碰了一杯,他道:“我只愿多收家丁,练成强兵,以报督师大人重用信赖之恩。”

祖大寿一本正经的道:“在下也是要多练家丁,以报国恩。”

谈完了正事,祖大寿轻松很多,祖家的收入来源很多,但主要来源是在土地和吃空额和贪污军饷上头,这些事一年有个几万两就算不错了,而收入的大半部份要用来养育家丁,毕竟祖家到目前为止不仅平安无事还越发被朝廷重视,祖家保留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象李成梁晚年时,贪污享乐,李家诸子在李如松死后也只顾享乐,无人顾及军务,李府家丁,烟消云散,结果李如柏打了场败仗,被朝野攻击,落个被迫自杀的下场,如果李家还有几千家丁,朝廷里就算人人喊杀又如何,难道朝廷敢冒着逼反李家的风险真的降罪?

看明白这一点之后,祖大寿增强自家实力的想法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怎样,祖家一定要保持现在的地位,为了这一点,不管是土地还是白银,还有对敢死之士的招募恩养,祖家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在前两年,祖大寿担心建虏来攻,同时也有政治投机的原故,对重修宁远阴奉阳违,后来被迫臣服于孙承宗后,修筑宁远城的大半工程都是祖大寿负责,到这时祖大寿才渐渐明白,朝廷对辽东的策略已经彻底变了!

寥寥无已的土地和丁口,只剩下几座城池的辽西之地,朝廷一年拨给的银两就超过了三百万两!

这么多银子要怎么用?

老孙头用银子无非就是打造兵器,练兵屯田,开垦土地建造房舍,然而花钱的最大头还是筑城!

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祖大寿恨不得抽死自己。

当初居然那么糊涂,抗拒筑城之事,需知筑一城便是要动员数万人乃至十几万人,光是虚报损耗开销这一块,在宁远一城他就赚了几万两,而直接把整箱的拨银带回家,祖大寿也不止干了一回,修筑宁远一城,祖家就最少捞了十万两以上,如果按孙承宗的计划,修筑几十个军堡和若干座重要的城池,祖大寿有把握最少捞到百万两以上,甚至更多。

“适才督师脸上似有不悦之色,”祖大寿与满桂吃喝一轮之后,打听道:“是不是因为车辆征集不顺利?”

“不错。”满桂皱眉道:“原本督师大人一心想和裕升能够帮忙,现在看来有些指望不上。”

祖大寿含笑道:“和裕升也是有实力的大商家,而且以车马物流闻名于世,这事儿怎么会有困难?”

满桂道:“张瀚说是能在半个月内集结一千五百辆马车到宁远,这不是胡说八道么。督师大人甚疑其人,自然也有有些信他不过。”

祖大寿哈哈笑道:“这张瀚确实是大吹牛皮了,一个商行哪有这么多大车,我看他能弄来二三百辆也就很不错了。”

满桂深以为然。

“张瀚的条件是什么?”祖大寿好奇心还没有得到满足,继续询问道。

“他不要额外加银。”满桂道:“督师大人原本担心和裕升为难,影响生意,所以愿酌情补偿一些银两,不料张瀚说无需补偿,只要日后通州大仓到辽东的粮食和相应的物资运送,都雇佣和裕升的车马就可以了。而且最好是明发旨意经内阁,以为定例,就算督师日后回朝,接手的经略或蓟辽总督也不能反翻。”

“他这是要细水长流么。”祖大祖含笑点评了一句,接着又说道:“如果他真能搜罗来那些大车,运个几十万石粮食到十三山,从此十三山不复为朝廷之忧,这个功劳之大,倒是可以答应他的条件。”

满桂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其实孙承宗一接到张瀚的信时还是很高兴的,但一看到张瀚愿意提供的车马数量,孙老头顿时就觉得不靠谱,一般的大车行有几十辆破烂大车就算规模很大,可以做好几个州会的生意,张瀚的车行马车都是精工所制,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而且张瀚名下的车行遍及京师河北山东宣府大同陕北等处,仓促之间又能集结多少?孙承宗认为张瀚在十来天的时间里能集结二三百辆大车就是极限了,以和裕升的运力,一车五十石,一次就能送一万五千石,加上宁远到永平府一带集结一些能拉十几石重量的普通大车,能送两万石粮,也够山上支持好一阵子了。

粮食是有的是,觉华岛就正常有十几万石左右的储粮,笔架山也有大量存粮,加上其余各城,堡的存粮也有很多,加起来几十万石总是有的。

一石一百二十斤,就是说关外随时都有七八千万斤的储粮,加上粗粮豆料,这是天文数字。

对后金来说这都是极大的财富,但对大明来说粮储就是国力的体现,自从张居正梳理过漕运和厘清土地后,嘉靖年间京师和北方一带储粮不足的现象早就解决了,每年都有四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运河直运通州,漕运是朝廷最关注的重中之重,沿河一带部署了大量卫所,承平日久之后这些卫所索性就改为漕兵,他们和南方的卫所改成的漕帮负责运粮,而南方两湖和江南都是粮仓,不论丰年或是欠收,送往北方的粮食从未短少过一斤半两。除了粮食,还有朝廷需要的布匹,丝绸等特产,也是经由运河源源不断的送往北方。

通州的粮储,在万历十年左右抵达一个高峰,储粮从来没有低于千万石,以天启皇帝和朝野间对十三山被困军民的关注,粮食是需要多少可以运多少,加上要尽可能撤出一部份妇孺老弱,孙承宗认为能送上几百万斤粮食,最少可以叫山上熬过一冬,等明春时锦州和附近军堡都修好了,明军对十三山的威胁加大,很有可能建虏自己撤围走了,那就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除了对张瀚承诺的不信任之外,叫孙承宗恼怒的就是张瀚还有几句话。

他建议孙承宗不要把粮仓放在觉华岛,宁远之外的小型军堡也不要储存粮食或其它的军械物资。

宁远,锦州,中左所,到山海关,这些大城不妨放一些军资,但张瀚建议孙阁部还是把大量的物资放在山海关,这样最为保险。

虽然张瀚的书信言词十分恭谨,但潜藏的意思却是叫孙承宗十分愤怒。

很明显,这个青年商人对关宁兵的战斗力没有一丝一毫的信任,张瀚的意思虽然隐晦,但以孙承宗洞若烛火的观察力来说,明显的就只有一个意思:关宁兵不能野战,修筑的各堡和城池只能单独固守,而觉华只是一岛,离岸最近处不到十里,寒冬时海面封冻,骑兵可以长驱直入,无险可守,宁远城的关宁兵再不敢出兵援助,觉华就等若死地矣。

叫孙承宗最愤怒的分析就在于此,在他的战略中,锦州,宁远,觉华,还有沿路各堡,平时守备,战时互为援助,以一城吸引建虏大军,俟援兵四集,则虏骑困兵城下,又需再应对援兵,必定左右为难,陷入困境。

如果按张瀚所说,则现在整个辽西的防御体系等若虚耗军资,数百万两白银形同浪掷,还不如不修宁远,直接放弃山海关外的所有土地,这岂不就是王在晋等人的想法?

在这书信背后,孙承宗不得不推敲,这是不是阉党对辽西战略的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原本老孙头虽然不欣赏张瀚投附魏忠贤的行为,但在当初既然是王心一主动挑衅,张瀚被迫反击情有可原,又有和裕升资助十三山的义举,孙承宗对张瀚始终还是有一些欣赏,不过这一次的书信着实惹怒了老孙头。

如果是私人的事情,不管怎样孙承宗都有涵养包容,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容易对小人物宽容。但如果是涉及到军政大事,特别是整体路线争执的大事,孙承宗的愤怒可不会轻易消弥。可以说孙老头已经足够有涵养了,如果是换了别人,很可能辽西一带的和裕升分号早就被查封了。

“真是自作孽啊。”祖大寿听了满桂的话之后也是由衷感慨起来。

满桂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河边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南下第一千一十六章 台吉第一千三十八章 疲惫第六百五十三章 揭帖第四百一十五章 紧张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银弹第六百五十八章 重逢第三章 三个掌柜第七百九十一章 磐石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觉悟第三百八十五章 巨利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审第五百一十二章 妖书第六百四十五章 杖毙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七百七十九章 壮哉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吉言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驾崩第一百零四章 狱内第七百九十一章 磐石第六十二章 遇袭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排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和议第一百零一章 狭道相逢第九百五十七章 坚持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处置第一千三百章 智慧第四十七章 黄榜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九百七十八章 中队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可汗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发段感言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劲射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九百九十四章 黑洞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四百二十三章 尖哨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急信第三百八十二章 使团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动第四百四十一章 袭击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势均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四百七十三章 人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汗崩第一千二百一十三 法度第四百零一章 矿场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部署第一千六十一章 夜候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击杀上架了,发篇感言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小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窥关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二百六十九章 群盗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六百零一章 船队第七百五十六章 铳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余波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南下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击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约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灯火第四百六十八章 无衣第一百四十九 大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立九场第七百九十章 变招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动第二百一十七章 争水第三百五十五 私门第五百二十六章 印象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共治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担忧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御史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气之争第一千六十五章 争吵第六百二十八章 巡按第一千九十二章 苛刻第一千六十八章 军官第七十五章 会首第一百七十一章 吉言第五百七十一章 请田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铜号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交接第九百三十九章 藩帅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先导第六百四十一章 远虑第一千七百章 扑空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四百一十三 入宫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敌袭第四百零六章 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