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八岁出嫁

“今天还有人在外面跪着吗?”朱由校烦闷地说道。

“是的。”王礼乾回答道。

“你说这些大臣怎么想的?朕此次西巡跟英宗睿皇帝又不同,朕只是去九边看看而已,又不是率军出征。”朱由校说道。

“陛下九边乃凶险之地,陛下的安危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众位大臣也是一片忠心。”王礼乾轻声说道。

“连你也无法理解朕的决定吗?”朱由校说道。

“臣愚昧,请陛下恕罪!”王礼乾跪倒在地说道。

“算了,朕乏了,去坤宁宫走走。”朱由校说道。

……

朱由校改变宫里的规矩之后,后宫妃嫔的女眷们经常能来后宫走动,但实际上妃嫔们的女眷来得很少。只是这段时间,张妍在张国纪要求下经常来后宫走动。

“叩见皇上!”张妍躬身行礼道。

“免礼,宝珠人呢?”朱由校问道。

“皇后去长春宫了。”张妍回答道。

“随朕一起去趟长春宫吧。”朱由校说道。

“诺。”

“你穿这连衣裙很漂亮,这衣服是你姐的吧。”朱由校边走边说道。

“陛下谬赞了。”张妍微红着脸回答道,“这衣服是皇后赏赐的。”

看到张妍的样子,朱由校就知道自己的话说错了,这个时期可不敢随便夸女人,尤其朱由校这个身份。只不过朱由校经常忘记。

“你怎么没有随同宝珠一起去长春宫?”朱由校决定转移话题。

“我来时,皇后已去长春宫了。”张妍回答道。

……

朱由校和张妍边走边聊,两人很快就到了长春宫。

朱由校每次看到肉乎乎的朱淑嫫必定要先亲上几口再说,心中烦闷也立刻消散一空。

“不愧是朕的女儿,越长越漂亮了。”朱由校得意地说道。

“皇上……”李成妃微笑着说道。

“看来有必要在《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女子必须满十八岁才能出嫁。”朱由校突然说道。

明朝的婚姻法极具时代特色,《大明律》从户部独立分出《婚姻门》共十八条,而且还颁布了一些法令。其中在明洪武元年规定,“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但这个时候没有前面的朝代那么严苛了。

朱由校之所以突然想到这个事情,一是为自己的女儿考虑,二是出于保护女子的目的。

还有一个隐藏的目的就是朱由校想如果再从后世穿越过来一个人的话,如果这个人还是个有坚持的人,他一心要娶个十八岁或者二十岁以上女子的话,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这个时间十四岁就可以成亲,而在实际生活中,九成以上的女子在十六岁左右就嫁掉了。如果能挨到十八到二十岁的,那就是这个时代的剩女了。

在明朝盲婚盲嫁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存在剩女的可能,尤其是那种才貌双绝的女子,一满十四岁,女方家的门槛都要踏烂,地都要踩低几寸,如果能挨到十八岁还没嫁,那简直就是大明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如果一心要娶一个才貌双绝的又年满十八岁而又未婚的女子,那真的比连中两次彩票特等奖都难。

如果是放在明朝以前,那真的比连中十次彩票特等奖都难。朱由校经常在想网上传的那个“扯淡碑”的故事,他想是不是因为那个人在穿越之后一直娶不到老婆,一气之下就立了个扯淡碑?

“皇上,你想到哪里去了?”张嫣掩口笑道。

“朕说得真的,就连宗人府的规定朕都要改。”朱由校严肃地说道。

“好,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张嫣笑着说道。

“朕可有妹妹宁德公主,遂平公主,乐安公主三人,尤其是宁德公主朱徽妍现已十四岁,如果不改的话,最多再过两年朱徽妍就要出嫁了。”朱由校说道。

“皇上,你不会真的要改吧?”张嫣诧异地问道。

“真的,朕再在这件事情不会开玩笑的。”朱由校一本正经地说道。

“皇上,妾以为你该问下宁德公主的意见?”张嫣劝说道。

“这是当然。”朱由校说道。

……

朱徽妍是朱常洛的皇五女,前面四个姐姐都夭折了。这跟皇室的婚姻制度和养育规定有莫大的关系,也跟现在的医疗条件有很多大的关系。

“五妹,朕今天让你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的。”朱由校说道。

“但凭皇上吩咐。”朱徽妍说道。

“朕决定让你满十八岁了再出嫁,而且朕准备在你出嫁的时候,不建公主府,而是送你一笔嫁妆,让你居住到夫婿家中,还有你的夫婿由你自己挑选,只要你满意,皇太妃满意,朕就同意。”朱由校说道。

“但凭皇上吩咐,皇妹定当遵从。”朱徽妍轻声说道。但到现在她还没明白皇上的意思。

……

虽然朱徽妍没太明白朱由校的意思,但她的母亲傅懿妃却是直接找上门来了。皇太妃的面子,朱由校可不敢不给。朱由校解释了许久,甚至找了太医证明自己的“女子满十八岁之后,身体才发育完全成熟”的论点。

而且朱由校还强调婚姻中两情相悦的重要性,他举了常德公主和永淳公主等这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至于不赐公主府的事情,朱由校答应折现,折成嫁妆送给朱徽妍。而且朱由校还跟傅懿妃仔细分析了为什么大明优秀的男子都不愿意当驸马,还举了在京师流行的一首民谣《十好笑》的例子,在《十好笑》中第十件就是嘲笑驸马的,“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

朱由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得口干舌燥才勉强让傅懿妃相信朱由校是朱徽妍好。只是现在朱由校的这个决定还在计划之中,还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朝廷大臣的反对?

此时,张国纪再次找上了皇上。这次又是谈论水泥的事情。

自从水泥在《大明帝国报》上投入广告之后,水泥的需求开始成倍的增长,张国纪的作坊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了。

第三章 张嫣第三百一十九章 顾媚的毛纺策略第三百一十一章 顾媚第一百三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条件(求推荐)第四百六十二章 《经济学》第三十章 宋应星第两百四十一章 内阁波动第三百二十一章 第六条新政第两百九十八章 进入鄂尔多斯第五百章 最后一战第三十八章 火耗归公第两百六十六章 彩票开奖第八十三章 舆论引导(求收藏)第三百零九章 真正的原因第三百二十章 阿鲁科尔沁第两百零二章 显微镜第一百九十七章 京师的房价第三百六十五章 士兵移民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谈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两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慈和杀戮第四百零四章 北伐四国的计划第四百六十一章 将未来写下来第六十六章 宫中藏银第两百九十九章 贵族院第两百章 封闭东林书院第一百七十二章 无所出第一百六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零三章 宫女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第四百八十五章 票选太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夺取广岛藩第三百九十五章 挺进库伦第两百九十八章 进入鄂尔多斯第四百三十八章 国债第六十九章 拒收银元(求收藏,求推荐)第四百七十八章 补给船第三十二章 心理学第两百九十一章 第五条新政第八十章 王赛儿第四百九十九章 边界勘定协议第两百三十六章 围点打援第六十五章 经略日本的计划(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季攻势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破盛京第六十四章 市舶司第一百八十八章 孙云球第三百零五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三百一十一章 顾媚第三百零三章 大闹复社会议第七十三章 七出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袭别列佐沃第三百三十八章 衍圣公第两百五十三章 天启奖第两百五十七章 情况突变第一百四十七章 特事特办第一百三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三百六十七章 盒子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请求去冷洲第三百六十二章 炮战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国纪的考虑第一百零四章 海外贸易第四十三章 金山第六十六章 宫中藏银第四百二十五章 处置多尔衮第三百章 西方局势第四百二十三章 俄国人的侵略第四百八十九章第两百三十九章 帝国公益金第两百四十六章 观察细胞第两百六十六章 彩票开奖第一百四十五章 只知东林,不知朝廷第四百二十四章 北伐俄国的计划第两百零三章 巡视辽东第两百六十一章 战后处置第两百五十六章 王府拍卖第四百四十八章 俄国人出兵第两百四十章 李自成第二十八章 新兵招募第七十九章 腹黑(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张二乔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袭别列佐沃第两百七十四章 翼骑兵第四十七章 辣椒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人内阁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条件(求推荐)第两百八十三章 近卫军第七十四章 新币流通(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五章 花楼的服务第九十章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第四百一十四章 争议第两百一十二章 兴和所之战第四十章 吴有性第三百四十五章 缅中承宣布政使司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报》第两百六十三章 吕宋承宣布政使司第三百七十八章 萨摩藩造反第四百四十五章 花楼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