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行钞的计划

“陕西和山西两省的移民已经开始,台湾和琼州两地的发展未来可期,朕有意将两地单列出来,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各位爱卿意下如何?”朱由校问道。

“臣以为两地乃蛮荒之地,无须再设新的藩司。”王绍徽说道。

“臣以为此举甚好,自陛下加大开关之后,台湾一地的发展乃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台湾岁入已经过万两,而琼州虽然变化不大,但一旦提升为藩司,再加上上百万的移民,琼州一地定不会弱于台湾。”魏广微支持道。

“就算完成移民,一地也不过一两百万人口而已,将两地设为藩司,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王绍徽反驳道。

“朕要将两地破格提拔成藩司,一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二是出于战事方面的考虑,台湾和琼州两地,乃咽喉要道,位置极其重要,这两地一旦失守,海外贸易必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一旦他国夺得海洋,帝国危矣。帝国的未来必定属于海洋,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帝国注定是要世界的霸主,天下的共主。”朱由校解释道。

朱由校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大通,众位阁臣也算明白了,朱由校看来是一定要将台湾和琼州两地提升为承宣布政使司的了。

“我们还按老规矩来,投票决定,同意将台湾和琼州破格提升为承宣布政使司的举手。”朱由校见大家都不说话了,也不支持,也不反对,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便决定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

魏广微依然是第一个举手支持的,而林尧俞是第二个举手表示支持,至于其他的三人都没有举手。

朱由校见状,又说道:“那反对的举手。”

这次就只有王绍徽一个举手了。朱由校笑了笑,说道:“算上朕,三比一,那此事就算确定下来了,台湾正式成为台湾承宣布政使司,而琼州府正式成为海南承宣布政使司。”

“陛下,对于两个新设立的藩司,巡抚和三司可有人选?”韩爌问道。

“朕以为周朝瑞可出任海南省巡抚,顾大章可出任台湾省巡抚。”朱由校说道。

“臣附议。”这次王绍徽抢先说道。

“臣附议。”魏广微接着说道。

周朝瑞和顾大章都是东林党人,朝廷中的东林党人接连出任巡抚,使得在朝廷里的东林党势力大为削弱。王绍徽和魏广微两人都与东林党不和,自然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朱由校。

对于朱由校的任命,韩爌知道反对也没有作用,对于是否采取投票,韩爌已经不做任何希望了,朱由校已经手握三票了,他只得问道:“周朝瑞和顾大章出任巡抚之后,中书舍人和礼部郎中由谁来出任?”

“顾大韶可以出任中书舍人,朱童蒙可出任礼部郎中。”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顾大韶是顾大章的孪生弟弟,属于半个东林党人,而朱童蒙因曾得罪东林党人,被逼加入了阉党。朱童蒙最有名的就是那句在自家门板上的题词:“养子强如我,要钱做什么!养子不如我,要钱做什么!”

对于朱由校的安排,在场的大臣都算没有意见了。但朱由校一次要封三个皇贵妃的事情,众人不可能马上就忘记了,乔允升趁机再次说道:“陛下,一次封三名皇贵妃乃亘古未有之事,还望陛下三思。”

“木已成舟之事,何须再议?朕也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岂能说收回就收回,此事无须再议了。”朱由校不耐烦地说道。

“臣只望陛下以后能三思而后行。”乔允升无奈地再次说道。

“朕明白,不会再有下次了。”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并不想老在这件事情纠结,他便转移话题说道:“给事中惠世扬前段日子上奏建议再次行钞,众位爱卿可有何想法?”

惠世扬,东林党人,现在是大理寺少卿。此人毫无民族气节可言,汉奸的代表人物,李自成进京之时,便向李自成投降,满清入关之时,又向满清投降。提起惠世扬这个名字,朱由校心里就很不舒服。如果不是朱由校想发行纸币,这个人的名字他都不想提。

“陛下,臣以为行钞之事还需慎重。”韩爌建议道。

“韩爱卿言之有理,朕以为此事可先在山西试行,行钞之事暂时由天家负责,山西一地钞银并举,缴税只需缴钞即可,日常凡不愿意使用新宝钞者,俱可至帝国银行换取等值的铜钱或者银钱,印钞一事可以交给制钱局负责,而发行一事交由帝国银行负责。”朱由校说道。

明清两代都曾经试图用纸币代替金银铜钱的流通,但是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的无外乎两个:第一个就是发行的纸币无本位金、不兑现,而国家又缺乏统计的手段,市场上到底需要多少货币全靠感觉;第二个就是滥发纸币,国家缺钱就印钱,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大高于商品的价值量,造成了纸币贬值,失去信用。

朱由校吸取以前的教训,从一开始就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短期之内他是想确立银本位的制度,待货币发行成熟之后,逐步转换成金本位的制度。实行本位金的制度,有一个明显好处就是那怕现在无法统计具体的经济数据,国家可以根据白银总量来发行货币,以保证货币不会滥发。

“陛下,以前发行的宝钞该如何处理?”魏广微问道。

“以前的宝钞都已经成废纸了,只能作废,以后行钞的只是帝国新发行的宝钞。”朱由校鄙视地说道。如果把以前变成了废纸的宝钞又拿来用,那这个纸币发行就不用弄了。

“臣明白了。”魏广微遗憾地说道。

第三百零二章 复社大会第一百八十六章 帝国银行一案第一百七十二章 无所出第一章 穿越第十四章 操劳过度第三百四十二章 夺取马来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马户第两百零一章 《专利法律》第三百零二章 复社大会第三百四十六章 东吁亡第三百五十六章 经济危机第三百九十二章 喀尔喀蒙古第三百八十一章 连锁的青楼第一百七十章 历史的讽刺第两百章 封闭东林书院第两百九十四章 皇家海运公司第九十八章 木邦大捷第五十七章 起疑(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市舶司第两百六十七章 帝国女子学校第四百三十五章 皇子历事第一百一十章 关于立储第一百九十九章 生离死别第两百六十五章 移民吕宋第一百一十二章 水泥广告第三百四十六章 东吁亡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第七十章 暴怒(求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赏赐第一百四十七章 特事特办第一百三十二章 林丹汗来袭第九十五章 斩!第两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第四百六十八章 京都骚乱第两百五十三章 天启奖第三百四十一章 马祥麟第四百二十四章 遇刺第两百九十二章 公司第四百四十五章 花楼的服务第四百一十九章 西藏的战略第五百章 最后一战第六十三章 争风吃醋(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 肆虐九州第四百三十二章 夺取广岛藩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娘半老第三百六十二章 炮战第三十九章 设局第四百三十九章 发行国债第一百二十八章 坊津第三百六十一章 合围盛京第一百三十二章 林丹汗来袭第一百一十九章 正品与赝品第四章 应对第二百零四章 宁锦之战第八十二章 国子监第五十三章 脸盲(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八岁出嫁第四百四十七章 牙儿干之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水泥招商会第四百七十一章 满洲国第一百章 颜思齐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季攻势第两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七十章 暴怒(求收藏)第两百八十六章 释放皇太极第两百三十五章 洛阳之战第六十三章 争风吃醋(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海外贸易第两百一十五章 开平卫决战第四百五十一章 库兹涅茨克第四百二十四章 遇刺第九十六章 木邦决战第两百六十九章 辽东用兵之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争议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十娘第两百八十五章 城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巡第三百六十七章 盒子会第九十九章 卖报第六十七章 银子的分配第二十七章 粮食政策第两百五十九章 马尼拉海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夺取多邦第六十二章 连衣裙第两百九十八章 进入鄂尔多斯第二百一十六章 开平卫大捷第五十三章 脸盲(求收藏)第两百六十二章 向西班牙宣战第一百零五章 抽签第二十五章 叶向高辞官第八十四章 同仇敌忾第两百三十三章 兵凶战危第四百八十三章 勃泥第九十八章 木邦大捷第七十章 暴怒(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班师(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卖报第三百零三章 大闹复社会议第一百章 颜思齐第三百四十九章 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