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舆论交锋

跟随马世龙一起出征孟密土司,被马世龙的野蛮打法给震惊了。

“将军神武!有此神器,攻灭东吁指日可待!”孟密土司咽了一口口水说道。

“呵呵,这原本是要用到孟密城的,可惜你等先降。”马世龙不客气地说道。

“天兵神威,我等一直心系天朝,只是迫于东吁的兵威,才不得不暂降于东吁。我等日夜期盼天兵的到来,其心天地可鉴。”孟密土司马上说道。

“陛下,想邀请孟密的大小土司进京觐见,你等可愿意?”马世龙问道。

“得见天颜是我等的荣幸,是几辈子修来福气,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怎么会不愿意呢?只是不知安排在何时?我等好早做准备。”孟密土司高兴地说道。对于能觐见大明天子这样的事情,他们还是很高兴的,只是他们没想到是他们去了之后,全部被朱由校留在了京师,就再也没有能够回到故地了。

“等孙提督那边安排好之后,你等和孟养的大小土司一起进京。”马世龙说道。

“是,我等立刻派人回去准备。”孟密土司说道。

……

马世龙攻破宝井之后,将宝井所有的男丁全部都抓起来修棱堡和挖矿,而女子全部被送到了陇川。只是宝井是矿区,男子多,而女子少。有了大量劳动力的补给,棱堡的修建速度明显加快。

天启六年(1626)六月初五日丑时,灵丘、浑源州等地地震。灵丘连震一月有余,震摇数十次,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居民五千二百余人,往来商贾不计其数,枯井中涌水皆黑。这次地震根据后世推测应该是七级地震,地震一共波及四省六十余府州县,死伤无数,损失难以估量。

对于救灾的事情,朱由校从来都是放在首位,在明末救灾真的直接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稳。救灾的事情都是内阁直接负责的,而朱由校从旁协助,这次朱由校不但令吴有性率领太医院几百人赶赴灾区,而且还令京师都督府协助参与救灾。调动军队参与救灾,无形中加快了救灾的速度,同时也能震慑在灾后出现的一些违法乱纪现象。

相比大地震而言,朱由校的第一条新政推行更是让整个帝国关注。现在不但《大明帝国报》和《大明儒报》在刊登和议论这一条新政,而且民间其他的报纸也在议论这条新政。

《大明帝国报》和《大明儒报》第一次在新政一事展开了交锋,只是这次交锋并不在新政上,而是在帝国银行上。

《大明儒报》一直极力反对朱由校经营帝国银行,只是在这次在新政推出之后,反对的声音更加强烈。从古至今,朱由校是第一个摆在台面从事商业的皇帝,而以前大多都是偷偷进行的。

《帝国报》可是有背景的报纸,只要谁敢发文反对皇帝经营帝国银行。锦衣卫或者东厂马上就会提供一份资料给《帝国报》,资料上就会有此人家族中谁谁在经商,而且此人通过家人经商获得了多大的利益的资料。在明朝,官员表面虽不经商,但暗地里却在扶持家人或者下人去经商,这个事情几乎一查一个准。

通过使用这个阴险的办法,《帝国报》硬是强压了《儒报》一头,几个回合下来就没人敢给《儒报》写文章反对朱由校经营帝国银行。杨涟领导下的督察院按照《帝国报》提供的资料几乎也是一查一个准。而且上了报纸的人,他的事情盖都盖不住。

同时《帝国报》还详细地列举了一份朱由校从内帑拨钱赈灾,给官员发放俸禄,组建新军,出征各地所费钱钞的数据。用数据说话,比任何话语都有说服力,这个举动使得朱由校在民间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也使得朱由校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民心。

但这条新政却是的确确地直接损害了帝国大多数官吏和商人的既得利益。各地官员不敢明里抵抗新政,但暗地里耍手段人却是不少。山东有些县城甚至出现了流民砸抢帝国银行一事。山东是距离京师近,是最早实施新政的地方,也是最早暴露问题的地方。

而山西、河北和陕西三省由于官吏被清洗了一遍,是新政推行最好的地方,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尤其是山西和河北两省,可以说从内阁颁行新政起,就一直大力协助新政的推广。

黄尊素亲眼看到了山西取的成就之后,他完全赞同杨涟的观点,而且在河北藩王的影响也非常小,这就让河北几乎实施了与山西同样的政策,甚至连商税都提高到了十五税一,矿税也学着山西一地在执行。

“杨爱卿,对于山东一地打砸抢帝国银行一事你怎么看?”朱由校问杨涟道。

“表面看起来是流民作乱,可背地里应该有当地衙门的支持。”杨涟回答道。

“袁可立还能用否?”朱由校冷声道。

“袁抚台为四朝元老,为官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力保山东不失,其功之大,足以媲美孙阁老。此事绝对与袁抚台无关。”杨涟回答道。

“着山东巡抚袁可立协助督察院彻查山东砸抢帝国银行一事,同时锦衣卫协助处理。”朱由校下令道。

“诺。”

“如果需要杀一批人才能将新政推行下去,朕不介意就从山东开始杀起。”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山东之事,臣一定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结果。”杨涟赶忙说道。杨涟知道朱由校说要杀人,那是真的会杀人的,朱由校在山西一地杀的官员就比他在河北加山西两省杀的官员还要多。

“朕知道你怎么想的?朕也不想杀人,朕也不是天生就喜欢杀人,这都是逼出来的。如果为了帝国的江山社稷,需要屠得百万人,那朕真不介意来做个屠夫。”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如果真需要杀人,那就让臣来做这把刀吧,陛下将会是一代圣君,必定是会名流千古的。”杨涟回答道。

第两百九十六章 生产过剩第两百二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一百一十四章 凤求凰第两百一十章 学游泳第三十五章 汤若望(求推荐)第两百一十七章 殿试第三百五十六章 经济危机第三百九十章 生产天启枪的机器第二百零四章 宁锦之战第两百二十五章 情况不明第四百八十六章 粮食问题第一百八十八章 孙云球第一百四十八章 提拔胥吏第四百七十八章 补给船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巡第一百五十六章 水泥招商会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五税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伐喀尔喀第两百二十五章 情况不明第两百七十六章 范慧妃的安排第四十八章 新军测试第三百四十四章 阿瓦之战第四百零一章 天下归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南征第三章 张嫣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国纪的考虑第三十五章 汤若望(求推荐)第四十二章 思想管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怀宁公主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厂的改变第两百零六章 玻璃镜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国船长第两百八十七章 辽宁承宣布政使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晋王朱求桂第九章 上朝小结顺便吐槽!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条件(求推荐)第四百七十一章 满洲国第一百零三章 宫女第一百零八章 逃跑失败(求收藏,求推荐)第两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东厂第两百五十七章 情况突变第四百八十一章 税收问题第四十五章 下黑手第四百三十四章 修陵第三百八十二章 攻克岛原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谈第两百零七章 演习第四百五十四章 学习天魔舞第四百四十六章 帝国的蓝海第三百六十章 巨型步兵方阵第两百四十一章 内阁波动第两百一十三章 安置土司第三百五十四章 疯狂的王赛儿第九十九章 卖报第三百零一章 威廉?哈维第三十二章 心理学第四百零七章 斩蝗神第三百五十章 商品房第八十七章 伪造证据第四十四章 矛盾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谈第一百一十章 关于立储第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第四百零九章 斩杀蝗神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十娘第四百七十三章 平北陆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报》第两百九十一章 第五条新政第四百二十五章 处置多尔衮第四百六十六章 夺取本州东北第四十章 吴有性第一百七十四章 鹤丸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牙儿干之战第两百零一章 《专利法律》第三百七十二章 董小宛第一百五十三章 整编军队第六十六章 宫中藏银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城迎战第四百九十五章 禅位第四百九十八章 朱慈炅南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阅兵仪式第三章 张嫣第九十九章 卖报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八十三章 舆论引导(求收藏)第四百四十八章 俄国人出兵第一百二十章 抢购第一百二十九章 坊津决战第四百三十七章 月山富田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兵缴械第三章 张嫣第三百七十七章 火棉第两百一十二章 兴和所之战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破盛京第八十三章 舆论引导(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一章 请旨改变战略第四十九章 不抛弃,不放弃第两百七十章 朱由检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