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生产过剩

“可是这跟生丝和丝绸价格有什么关系?”张嫣好奇地问道。

“当然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生丝和丝绸的价格上涨,意味着利润在增加,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个行业,也会使得帝国的生丝和丝绸产量在持续上涨,而全世界在遭受灾害,他们在遭灾之后,第一个需要的是吃的,而不是丝绸,他们会倾其所有先保证吃饱,对丝绸的需求肯定就会下滑,一进一出,五年之后,生丝和丝绸的价格会暴跌,帝国无数的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一夜之间就会破产,沦为乞丐。这就叫生产过剩。”朱由校解释道。

“虽然妾听不懂,但是陛下既然能看到五年之后的情况,妾相信陛下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张嫣说道。

“说实话,朕一时还真想不到办法来解决这个危机。”朱由校说道。

“禁止百姓将农田转成桑田也不行吗?”张嫣问道。

“这倒是一个办法,还有朕将全面禁止帝国银行给丝绸相关产业的贷款。”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这是目前朱由校仅仅能想到两个办法。

“陛下,烟以后还是要少抽。”张嫣轻声劝说道。

“朕会注意的。”朱由校点点头。

……

朱由校知道禁止百姓将农田转成桑田这件事情要立刻做,稍一迟疑可能就晚了。在嘉靖年间,曾经实行过“改稻为桑”的政策,只是当时是自上而下地强迫百姓实行这个政策,导致民怨沸腾,但是这次却是市场这种无形的手去调控的,朱由校想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陛下,现在生丝和丝绸的价格都在上涨,而且今日的‘改稻为桑’已经不同于嘉靖年间的‘改稻为桑’了,这次是民间百姓自发自愿的,况且丝绸的收益的确能增加国库收入。”郭允厚第一个反对道。

“郭爱卿所言,朕也考虑过,但是爱卿没有发现粮食的价格比生丝和丝绸的价格涨得更快吗?民间常言:吃穿住行,吃是放在第一位的,现在帝国的粮食价格飞涨,就说明帝国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问题,朕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吃的问题,这关系到帝国的安稳,百姓有饭吃没丝绸穿还不会造反,但如果只有丝绸穿却没饭吃,那可是要造反的。”朱由校解释道。

朱由校知道不能从经济学上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根本就没人学过经济学,虽然朱由校连半吊子都谈不上,但却比这个时代的人要知道得多一点,朱由校决定从简单的道理入手解释为什么要禁止“改稻为桑”。

朱由校说得通俗易懂,官员们也大致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现在虽然高产的粮食作物正在推广,但大米和小麦等日常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并没有立竿见影地下跌,而只是终于稳住了价格。

“陛下,臣以为缅挝、台湾、琼州、吕宋四藩司应该在禁令之外,甚至应该鼓励去这四个藩司种植桑田,毕竟这四个藩司正处于开发之中,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徐光启说道。

“徐爱卿的这个建议合情合理,就按徐爱卿所言来处理。”朱由校赞成道。

……

九月底,朝廷正式下旨,除了缅挝、台湾、琼州、吕宋、冷洲五地之外,其余各藩司严禁“改稻为桑”,并着各地衙门严查此事。与此同时,帝国银行开始停止对丝绸相关产业的贷款。

这条圣旨使得台湾和琼州第一次迎来主动移民的高峰期,商人们为了避开这条政策,纷纷主动到台湾和琼州两地开辟新的桑田。这也极大地缓解了持续了几年的“蚕吃人”的局面。

今年草原上再次发生了白灾,“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但内蒙古藩司相对草原上其他地区,今年还能勉强度日,这得益于官方对呢绒巨大的需求,在内蒙古藩司,毛纺织业是今年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产业,也是内蒙古藩司的支柱产业。而其他部落在连年的灾害面前已经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了。

现在整个内蒙古藩司都面临着来自其他蒙古部落的威胁,边境上风声鹤唳,满桂上疏,请求主动出击进入鄂尔多斯。驻扎在鄂尔多斯的济农额璘臣被林丹汗击败以后,鄂尔多斯已经落在林丹汗手里,但林丹汗接连被大明和后金击败以后,加之天灾不断,林丹汗的兵员严重减耗,现在兵力已经不足五万人。

收到满桂的奏章之后,朱由校特意前往大都督府商议此事。

大都督府位于南熏殿建筑群,原南熏殿的物品全部被移至景阳宫,这是朱由校特意安排的,朱由校此举就是为了彰显对武将的重视,大都督府与内阁大堂一西一东并驾齐驱。

“陛下,拿下鄂尔多斯并不难,难的是对鄂尔多斯的治理,现在塞外连年白灾对地方破坏极其严重。”兵部尚书熊明遇说道。

“朕想知道林丹汗现在的动向。”朱由校说道。

“林丹汗的大军现在正在青海劫掠。”熊廷弼回答道。张维贤病重,熊廷弼接任大都督一职,京师都督府都督一职由陈四接任。在历史上,张维贤死于1630年,但在这个时空,由于医疗水平的进步,张维贤已经是多活了一年多了。

“陛下,臣以为无须出兵鄂尔多斯,只需满桂满提督屯兵边塞,林丹汗必定闻风而逃,待明年开春之后,满桂大军便可进入鄂尔多斯,到时候问题就变会得容易解决了。”陈四建议道。

“如果能在明年开春之后,兵不血刃地拿下鄂尔多斯,帝国只需调集一批粮食便可稳定住鄂尔多斯。”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陛下,内蒙古藩司的存粮也不多,如果白灾持续不断,内蒙古藩司自保尚且困难。”孙承宗说道。

“高产农作物今年取得了不错的收成,内阁可以从民间购入土豆、红薯等物运往鄂尔多斯,只要有吃的,就能稳住鄂尔多斯。”朱由校说道。

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巡第两百四十四章 “妖孽”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启历法第三百八十章 肆虐九州第四百四十章 追马城遇险第三百四十一章 马祥麟第两百六十四章 发行彩票第三百九十章 生产天启枪的机器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寿第两百三十四章 公益第六十九章 拒收银元(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九十五章 冷洲第十八章 裙裤(求推荐)第四百四十七章 牙儿干之战第两百九十一章 第五条新政第一百四十章 步兵方阵对骑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三十七章 罢市第两百九十三章 军大衣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五十五章 按规矩办事第一百零五章 抽签第四百零九章 斩杀蝗神第四百一十九章 西藏的战略第四百九十三章 秋明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兵缴械第三百三十四章 张二乔第四百四十章 追马城遇险第五十三章 脸盲(求收藏)第十四章 操劳过度第两百九十八章 进入鄂尔多斯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条件(求推荐)第四百七十三章 平北陆第一百零九章 英雄不死,其志永存!第八十二章 国子监第九十章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第八十三章 舆论引导(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二章 印花税第两百八十一章第三百零三章 大闹复社会议第一百三十五章 迎战第十五章 冲突第三百四十九章 拖第四百九十五章 禅位第两百五十三章 天启奖第两百零三章 巡视辽东第四百五十一章 库兹涅茨克第三百零四章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第两百四十八章 女子学校第一百零九章 英雄不死,其志永存!第两百零三章 巡视辽东第两百三十九章 帝国公益金第四十九章 不抛弃,不放弃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条件(求推荐)第两百零二章 显微镜第两百九十四章 皇家海运公司第四百五十章 托木斯克第四十五章 下黑手第一百零五章 抽签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袜机第四百二十四章 北伐俄国的计划第三百三十四章 张二乔第三百九十五章 挺进库伦第两百三十四章 公益第两百二十八章 叛乱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缅中承宣布政使司第四百五十二章 曼加泽亚之战第四百八十章 招募女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统一东瀛第四百六十三章 《经济学》的反响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家无私事第两百九十三章 军大衣第两百八十四章 炸城墙第三十一章 训话第两百七十三章 严肃的话题第三百五十三章 阿芙蓉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宝钞第两百零七章 演习第四百四十四章 花楼第两百三十八章 洛阳之战落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第一百零七章 逃跑第四百八十二章 统一东瀛第两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七十九章 腹黑(求收藏)第两百四十六章 观察细胞第一百三十章 战场的选择第一百二十六章 金山的事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锁国令第一百二十一章 怀宁公主第三十六章 高产农作物第八十九章 财政预算第四百三十一章 夺取长州藩第三十九章 设局第三百章 西方局势第一百二十一章 怀宁公主第三百九十一章 濑户内海海战第二百二十二章 接见西洋学者第三百七十三章 贩奴第四百二十五章 处置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