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税收问题

连都督并没有立刻安排相亲,而是在和皮军商量之后,将一万女兵以连为单位下放到当地驻军的营地实习半个月。

半个月之后,女兵再重新回来报道。直到女兵重新集结之后,连提督才将此次招募女兵的真实意图告知女兵。但女兵们在下去一趟之后,已经知道了此次招募女兵的真实意图了。

“想必此次下放连队之后,各位已经知道此次招募女兵的真实意图了吧。”连都督毫不避讳地说。

听到连都督的话,下面顿时议论纷纷,连都督的话已经证实了一切了。

“我来之前,皇后曾给我一封懿旨,如有不愿意留下者,随时可以返回,但愿意留下者,就算不愿意嫁人,饷银也会照发,一切照旧。但如果有愿意嫁人者,立刻可在冷洲获得土地和房子……”连都督将张嫣的意思原原本本地给女兵们说了一遍。

……

连都督开完大会,又将队长以上的官员全部召集起来再次开会。等连都督等人离开以后,女兵们都开始议论起来。

“香兰,你准备怎么办?”

“我准备先留下,反正留下也不一定要嫁人,如果现在回去非被我爹打死不可,小玉,你呢?”

“我家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大,出来当兵,每月的饷银足以养活我一家人,我也不回去了。”

“那好,我们一起留下。”香兰高兴地说。

“嗯。”小玉也高兴地点点头。

就在女兵们议论纷纷之时,连都督也在给女兵的军官再次做动员,而动员的内容就是要军官以身作则鼓励女兵嫁给当地的驻军。而且在这次之后,给女兵做思想工作成了最主要的工作。在这个单纯的、皇权至上的时代,有些问题处理起来比想象中的要容易,一万女兵暂时没有一人表示要离开。

朱由校的举措对帝国的边疆稳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朱由校在后世看到过许多闹分裂的情况,大多都是因民族信仰问题而引起的,这也是朱由校一直要大力移民的原因,更是他不惜花费近七百万两白银来处理此事的原因。

“这次招募女兵师,户部告诉朕,前后五年预计共需七百万两银元。你们认为朕为何不惜七百万的来做这个事?要知道七百万两银元足够帝国发动一场灭国之战。”朱由校问三位皇子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朱慈炅抢先答道。

“对,正是这个道理,交趾一地的情况就证明了这句话是对的。近千年来,交趾一地反复无常,就是因汉人始终只占据了极小的一部分,才使得交趾数次脱离中原。”朱由校答道。

“七百万两银元足以对莫卧儿国发动一场灭国之战,但是灭国之后,如何维持长治久安才是最大的问题?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便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只会像前朝一样,不过数十年的时间便四分五裂。”朱慈焾道。

“对,这也是我一直没有越过西藏进入莫卧儿王国的原因。冷洲、西波尔、阿拉斯加等地,人丁稀薄,要做的只是移民,而不用考虑汉人占比的问题,反而是中南半岛等地移民问题比较复杂,这是朕一直默许大军纵兵杀戮的原因。”

“另外对于莫卧儿王朝,朕可能是没有机会对其用兵,至于未来如何处置,得等到你们自己来决定。但在和俄国人一战之后,朕会裁军,军费开支太大,一直是帝国的负担,朕要执行精兵的政策,将帝国的常备军控制在一百万以内,将节省出来军费用于移民。”

“父皇,臣认为六千万两的军费开支并不算多,父皇曾言军费开支在国库收入的一成以内都属于合理的范围,如果父皇要裁军,臣认为不如让准备裁撤的军队去边疆屯田。”朱慈焾建议道。

到现在帝国每年的军费开支在六千万两到八千万两之间,这对于帝国每年近十亿两的财政收入来说,并不算高,但帝国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才使得军费开支一直被诟病。

“慈焾的建议很好,这个事情朕可以考虑。说到国库收入,朕就不得不问一句,帝国每年近十亿两的财政收入相比以前来说,高了数十倍,而且帝国田赋却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帝国现在税收都来源于商税和工业税,而以往帝国税收都来源于田赋,重农抑商才会出现这样的窘况。”朱慈炅道。

“臣听商人曾言,帝国所产丝绸运到巴达维亚,价格就翻了一倍,如果运到西洋,价格已经在五倍之上,这中间有巨额的利润都被商人所得,而百姓每年种田所得却还不及万分之一。”朱慈炫终于能说一句了。

“朕听闻一衣带水的东瀛,一年国库收入也有一两千万两,东瀛比起帝国,无论面积人口,还是工商业都不如帝国,如果换算下来,帝国一年国库收入要达到十五亿到二十亿两银元才是合理的范围。以前说重农抑商,实际上商业的利润都被官僚和商人们拿去了,朝廷连千分之一都没拿到,帝国有难的时候,他们只顾自己,根本不会顾及朝廷的死活,所以工商业要发展,但是该收的税绝不能少,朕在退位之前,会再次加税,将税收加到十税一。”

“父皇在《经济学》一书中假设过上十种税种,为何不去尝试?”朱慈焾好奇地问道。

“你也知道是假设,就表明现在并不适合执行,这里面牵涉到的东西太多,但总有一天会是适合执行的时候,在征税一事上绝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的话,无异于是杀鸡取卵。”朱由校强调道。

……

二月,九州对幕府发动最后一战。此战九州调动了十万大军,由郑成功为统帅,郑芝虎、郑芝豹两人为副帅。而幕府这边以保科正之为统帅,酒井忠胜为副帅领兵七万。

第三百五十三章 阿芙蓉第九十五章 斩!第四百一十九章 西藏的战略第三百八十六章 点石成金第四百章 施粥第二十五章 叶向高辞官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条件(求推荐)第四百二十八章 十税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夺取广岛藩第两百八十七章 辽宁承宣布政使司第两百四十四章 “妖孽”第一百一十二章 水泥广告第五十二章 有点味道第七十一章 审讯第四百四十三章 妃嫔们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九章 拖第四百一十四章 争议第十三章 竞争上岗第三百八十一章 连锁的青楼第一百零九章 英雄不死,其志永存!第一百章 颜思齐第一百三十章 战场的选择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季攻势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启大爆炸第一百六十六章 宁锦大捷(求订阅)第一百九十五章 冷洲第二百二十二章 接见西洋学者第三十章 宋应星第一百六十六章 宁锦大捷(求订阅)第二百二十二章 接见西洋学者第两百八十二章 抢人头第三百九十七章 偷袭硕垒第三百一十章 曲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再见皇太极第两百九十八章 进入鄂尔多斯第九十八章 木邦大捷第六十五章 经略日本的计划(求收藏)第三百五十章 商品房第四十五章 下黑手第二百零四章 宁锦之战第四百九十七章 死亡之路第两百一十八章 血雨腥风第五十八章 海权论(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五税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蓝海战略第五十二章 有点味道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谈第四十九章 不抛弃,不放弃第四百零四章 北伐四国的计划第一百七十八章 困难与固执第两百四十七章 学术讨论会第三十九章 设局第两百零五章 宁锦大捷第四百五十四章 学习天魔舞第四百八十二章 统一东瀛第两百二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条件(求推荐)第两百九十二章 公司第八十七章 伪造证据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易所第三百七十章 经济危机对大明的影响第两百七十九章 血战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娘半老第两百七十九章 血战第七章 标点符号(求收藏,求推荐)第四百四十九章 寻找金矿第四百零四章 北伐四国的计划第三百一十一章 顾媚第四百七十四章 驻扎京都第三百章 西方局势第三百一十五章 得偿所愿第一百五十六章 水泥招商会第一百二十章 抢购第两百四十一章 内阁波动第七十四章 新币流通(求收藏)第三百章 西方局势第一百七十八章 困难与固执第三百九十章 生产天启枪的机器第九十八章 木邦大捷第七十二章 你不吃醋吗?第五十七章 起疑(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四章 决定禅位第三百一十九章 顾媚的毛纺策略第两百五十三章 天启奖第三百七十九章 屠戮熊本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西藏的战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国船长第五十四章 月息两钱第四百九十二章 哥萨克骑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来秀才第六章 规矩第四十八章 新军测试第两百二十九章 赤儿山之战第两百五十六章 王府拍卖第三百七十三章 贩奴第四百零四章 北伐四国的计划第四百零七章 斩蝗神第四百零六章 四国的战报第一百三十四章 租借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