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

第52章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

张异在这件事上,毫不犹豫站在皇帝这边,倒是让朱标愣了一下。

旋即,他脸色涨红。

张异关于孔克坚的评价,比朱元璋还要低!

汉奸,这个词听起来挺有新意,虽然朱标没有听过却也明白字面上的意思。

“弟弟何出此言?”

朱标心中微微有些怒意,但还是想要听听张异的看法。

为什么张异和朱元璋对孔克坚的评价都如此低?

“身为至圣先师的子孙,蒙古人入侵中原,分离南北,他孔克坚但凡有一丝骨气,都不会投靠蒙古人……”

朱标闻言,回:

“弟弟,话也不能这么说,虽然陛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中原处于蒙古人统治下八十年,屈服在蒙古人淫威之下的人又何止孔家?若是以这个标准去衡量当时北方的汉人,是否有失偏颇?”

“别的不说,你们张家……”

朱标沉默不言,似乎并不认同张异的看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从其他人那里学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当能独立思索的时候,他对于如何治天下,也有他的想法。

因为无论是谁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想要治天下都需要士子集团!

张家跟孔家想要比影响力,那是真不配!

可是……

“我大明北伐之时,元帝想迁都,也是被这位衍圣公劝下来的,他这一副忠臣的模样,令人作呕!”

朱标以张异之矛,攻他之盾,本以为张异会哑口无言,谁知张异回答:

“所以我也看不上我的祖宗们呀!我们龙虎山不就被收拾了?”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

且我张家乃是方外之人,不入朝堂,影响不了天下大势,他孔家是什么地位?道门和儒教能比?”

原来,父皇这么了不起?

“历史洪流,正义之师……?”

我张家虽然总领道教八十年,可张家是正一道的领袖,却从来不是道门领袖,灵宝派服我们吗,全真道听我们张家话吗?都没有吧……

张异说到最后,情绪已经不免激动。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文化认同同样如此,华夏北方丢了数百年,关于汉族的民族认同早就已经分崩离析。

任何阻挡这场历史洪流者,皆是罪人,他孔克坚算个什么东西?别说他,就是至圣先师孔子站在我大明北伐军之前,他也是汉奸!”

可是张异一番话,他不但求不到认同,自己也要被说服了。

他并不反对父亲敲打衍圣公,只是觉得朱元璋要进行的手段,太过偏激!

朱标点头。

真诚的力量,最是让人无语!

人家连祖宗都不给面子,你让朱标如何接话?

张异继续说:

“但我们张家和孔家还不一样,首先若论地位,虽然张家和孔家同样被称呼为世家,但张家是道,孔家是儒……

当这些概念在朱标脑海中形成的时候,那个在前朝大势已去,却还舍不得过往荣华而左右摇摆的衍圣公似乎有那么一点可恶了。

他从来没有跳出王朝兴替的角度,去思索这场战争。

历朝历代,哪怕是并不重视儒家的前朝,孔家作为士子的图腾多少都会受到优待。

就如对待衍圣公这件事上,他觉得父皇做得太过,只是因为孝心,他并不会反驳父皇。

朱标从小就被朱元璋当成皇帝培养,时时带在身边,更给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师去指导他。

只是刚刚拥有独立意识的他,在朱元璋那里得不到认可,总不免会想从别处寻来认同。

时代造英雄,既然时代选择了朱元璋,那他就是张异心中的明主。

但如今想起来,他竟然也觉得,孔克坚有点活该。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可以道尽当今圣上的文治武功,驱逐鞑虏为武功,恢复中华为文治!若二者皆成,陛下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会逊色于秦皇汉武!

为什么我对陛下的评价如此高,这并非陛下一人之功,而是时代造英雄!我汉家人从北宋亡开始,南北分裂已经数百年了……

当今圣上,就是顺应时代终结这场悲剧而诞生的明主,他也许有很多缺点,但历史功绩,谁也不能否定!

在陛下的带领之下,我大明的北伐之战,就是承载汉家英烈夙愿正义之师!

“这句话放在其他王朝兴替之时,可以说对,但唯独放在大明伐元,这句话不对!自古得国最正,唯有汉与我大明,我大明开国,最大的意义在哪你知道吗?”

“孔家若只是被动接受蒙古人的封赏,在曲阜当他们的吉祥物,我也不至于给他扣上一个汉奸之名,毕竟异族入主朝廷,大家都是逼不得已,可孔克坚他又不是只当吉祥物这么简单,他还是前朝的高官,当高官就算了,对前朝的忠诚大家心知肚明!”

朱标:……

衍圣公,是至圣先师的子孙,是读书人心目中的图腾。

朱标茫然摇头,张异说:

张异在别人眼中,一直是个熊孩子,也有他自私自利的一面,可是如今见他激动,慷慨陈词,朱标也被震撼了。

身为后世之人,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这场战争的意义。

张异猜出朱标未说的话,道:“大哥一定在想,各为其主对吗?”

没有大明续上汉家传承,也许后世就没有汉族这个概念了。

这数百年中,异族一茬一茬地在北方肆虐,汉人在异族的统治下已经逐渐忘却了先祖的传承,北方的汉家儿郎,许多人已视南人为异族,尤其是蒙古人统治的八十年里,

人分四等,汉人就分了两等,北人不把南人当成同族,同室操戈……

他生命的意义,就是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个徐徐向上的帝国,然后好好的传承下去。

可是朱标还是坚持:

朱标还没开口,张异继续说。

张异为他打开了思路,他的热血,也跟着沸腾起来。

不能比!

儒家从董仲舒罢黜百家之后,就是华夏当之无愧的正统。

“我承认这代衍圣公有那么一点,但陛下的处理方式还是过于偏激,毕竟,他是至圣先师,天下士子也会有怨言……”

“切!”

张异很不礼貌打断了朱标的话:

“大哥你读书读傻了,我敢说朝中那些士子心里也是站在皇上这一边的!”

“啊!”

朱标傻眼了!

(本章完)

第30章 跟阎王抢人,谁说张异是煞星?第37章 张异的报复来了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张正常的祈求第62章 弥合南北,千秋之功第57章 道爷我叫张三丰第1章 一个不该出现的人第43章 饿狗看粮仓,凭什么当忠犬?第20章 你敢诅咒朕断子绝孙?第9章 朕能当好一个皇帝吗?第47章 龙虎山的希望,送信送贼窝第15章 被流放的逆子,他还藏着秘密第25章 终于肯泄露天机了,谁敢幽禁我儿子?第19章 仙人洞府,无字天书第85章 这次不用给常府面子了第80章 爹你傻呀,皇帝在算计你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66章 孔家的选择第88章 三位皇子,知情识趣的徐妙云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应第88章 三位皇子,知情识趣的徐妙云第64章 衍圣公的打算第69章 不知天命,釜底抽薪第72章 张三丰,他就是那个高人?第58章 怨种大哥来京城了第48章 张家的乖和孔家的坏第56章 吃烧鹅的丫头和逛青楼的道士第79章 终究是皇帝想得深远第81章 我脸皮厚,我不尴尬第43章 饿狗看粮仓,凭什么当忠犬?第67章 演着演着,动真情了第27章 试药,孔家和张家第1章 一个不该出现的人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6章 这点赏赐,打发叫花子呢第36章 解梦,甩锅甩回自家人头上第8章 史诗级坑爹,手把手教皇帝对付张家第61章 勾栏听曲,你才七岁呀第81章 我脸皮厚,我不尴尬第73章 想见朱元璋,不你不想第27章 试药,孔家和张家第81章 我脸皮厚,我不尴尬第7章 当着皇帝骂皇帝,张异坑爹第44章 只有我把皇帝当人第81章 我脸皮厚,我不尴尬第42章 朱家的官狗都不当,我就是小人呀第30章 跟阎王抢人,谁说张异是煞星?第27章 试药,孔家和张家第37章 张异的报复来了第80章 爹你傻呀,皇帝在算计你第62章 弥合南北,千秋之功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谣第68章 捧一踩一,老朱出手了(求首订)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张正常的祈求第41章 父子之间最好的状态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杀人第14章 从今日起,我为自己而活第63章 五百年后的技术,第一桶金?第89章 原来我会死,推演自己死因第8章 史诗级坑爹,手把手教皇帝对付张家第10章 爹,我不当天师了第85章 这次不用给常府面子了第82章 谣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2章 天师,天岂有师乎?第7章 当着皇帝骂皇帝,张异坑爹第40章 小处见大道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19章 仙人洞府,无字天书第85章 这次不用给常府面子了第56章 吃烧鹅的丫头和逛青楼的道士第7章 当着皇帝骂皇帝,张异坑爹第81章 我脸皮厚,我不尴尬第46章 有些钱咱们不能赚呀,通过考验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53章 读书人的屁股,教权与政权第50章 龙虎山的出路,胆大包天第47章 龙虎山的希望,送信送贼窝第79章 终究是皇帝想得深远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驾于衍圣公之上第56章 吃烧鹅的丫头和逛青楼的道士第30章 跟阎王抢人,谁说张异是煞星?第43章 饿狗看粮仓,凭什么当忠犬?第80章 爹你傻呀,皇帝在算计你第31章 老朱的小本本,初见常茂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应第10章 爹,我不当天师了第46章 有些钱咱们不能赚呀,通过考验第20章 你敢诅咒朕断子绝孙?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驾于衍圣公之上第56章 吃烧鹅的丫头和逛青楼的道士第70章 丢了亲爹,又赔了儿子第4章 图穷匕见,皇帝好狠呀第82章 谣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57章 道爷我叫张三丰第80章 爹你傻呀,皇帝在算计你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谣第52章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