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弥合南北,千秋之功

第62章 弥合南北,千秋之功

在场除了张宇初,谁都听过张异,或者说是张异梦中老神仙对朱元璋的评价。

千古一帝!

上次朱标询问张异,大明天子如何有资格与秦皇汉武并列?

张异的回答是皇帝有希望拿回幽云十六州,了却汉家先辈455年的遗憾。

此功,当得起千古一帝之名,但老朱并不满意。

一个君王,文治武功都要有,从某种程度上说,文治在皇帝的心中比武功更重要。

老朱是个保守的人,家在他心中占据的地位很重,如今他成为皇帝,大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家。

怎么将家传下去,让子孙过好好日子,才是老朱心中最大的念想。

千古一帝,朱元璋心中当然很想得到这种成就,可如果只是如秦朝一般二世而亡,这种千古一帝要来何用?

朱元璋还没有忘记,张异通过常家丫头的命运,窥见了他两个孙子的际遇。

其中一个幽禁至死,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

所以文治,往往放映一个王朝的兴替,今日皇帝叫张异前来,主要的目的也是问一问这件事。

张异这些话,有些刺痛朱元璋。

“陛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只是弥合南北这四个字,却深深触动朱元璋的心,他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是堂皇大道。

“说起来,那位衍圣公马上就要到了吧?”

张异还真喜欢大哥给他捧哏,接过张宇初的话,道:

终究,还是留下遗憾!

但既然别人没问,张异也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下去。

原因很简单,虽然朱元璋信任他,但张昶却心怀前朝,他的很多提议,就是故意误导朱元璋。

“你是不是从你老祖宗口中,或者那本天书中看到什么?”

说话的人是张宇初,他看着张异和朱元璋一问一答,小孩子的表现欲爆棚。

北伐军一路攻伐,他们在路上遇见的可不仅仅是蒙古人的队伍,还有北方百姓的反抗。

朱元璋的思绪不知道何时从南北弥合转到孔克坚身上。

大明初立,他对于即将统治的江山有许多想法,但落在实处,却依然有些迷茫。

张异知道自己那天说的话,估计瞒不过这位叔叔,干脆承认。

异族数百年的统治,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张异说得有道理,汉人和南人,本应该是汉家人的百姓,却事实上离心离德。

只是张异为他拨开通往未来的迷雾之后,朱元璋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驱逐鞑虏,按照我的理解,陛下唾手可得,今年元大都估计是保不住了,接下来的几年,我大明会一步步收回北方的土地,将那些留在中原的元朝势力一扫而空……,在武功上,当今陛下绝对势不可挡!”

“真的不难吗?”

“等等,什么?这次来京城的是孔克坚?”

“百年失地,可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人心!”

张异看着发呆的朱元璋,却是意味深长的笑,看起来这位黄叔叔是把自己代入皇帝的角色了,但他们还是太小看这件事的难度。

只要有方向就好办,朱元璋心中,已经产生了无数关于弥合南北的想法。

他并不是一个能轻易接受别人的想法的人,甚至因为他阴诡的性格,对于张异这种异人的建议,他本能还有一丝戒备。

“叔叔还真是当今圣上的脑残粉呀!”

“弥合已经分裂了数百年的南北汉人之心,就是洪武皇帝必须做,也是比拿回幽云十六州更难的事!”

事发之后,老朱难得念旧情,还企图劝说他。

这八十年来,别说蒙古人色目人欺负汉人,北人又何尝看得起南人?”

朱元璋在询问的时候,语气也有些激动。

张异暗自吐槽,然后回答:

“其实很简单,还不是那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黄叔叔就算没有听过陛下旧臣张昶,也该看看现在衍圣公现在这副德行……”

“那些北人的高官,也没少说出要屠南人的言论吧?衍圣公和张昶,只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如果说那些高官还因为贪恋前朝给的权势,那陛下北伐之时,反抗北伐军的百姓,又是因为什么?”

但这样的一个人,去年却被老朱给杀了。

“就算在文治上,陛下的经营总体而言不会太差,只是若想完成属于他的历史使命,有点难……”

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南北榜案爆发,洪武皇帝才会意识到自己没有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但对方留下一句: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却是宁愿赴死!

此人的背叛,也算给朱元璋留下一个不小的阴影。

“恢复中华!”

“何为中华?”

张异的观点,其实是未来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

“在陛下收服北方之前,我汉人失去又岂止是四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与此同时失去的,是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虽然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可北方沦陷在异族手中也有数百年,尤其是蒙古人入中原,南北分制之后,汉人也分了两等!

“这似乎就是陛下在做的事,好像也不难呀!”

他在前朝曾官至户部尚书,后朱元璋找招降他,重用他,信任他,他一度成为朱元璋手下参知政事,可以说如果他能活到大明开朝,是妥妥的中书省大员一个。

黄叔叔陷入一种玄妙的思考状态中不搭理人,张异自顾和朱标聊起来。

“南北一心,共拥祖制!”

只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弥补这件事,同年,朱元璋寿终正寝。

是非功过,最为客观!

他想起马皇后对他说过的话,李世民可以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却没有一个君王可以未来为鉴。

他却没有反驳张异,大明北伐的情况身为皇帝的他怎么可能不懂?

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处境虽然是当局者迷,但作为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其实并非看不清历史的趋势,弥合南北,宫中那位其实也在做,只可惜时也命也,这是一个盘根错节,非常复杂的问题。

张异此时才反应过来,脸色微变。

朱元璋注意到这个很新鲜的词汇,这明显不是一个正常的用词,张异在评价朱元璋的时候,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进行评价的!

他转念一想,其实也正常。

朱元璋低头沉思,张昶这个人,是朱元璋一段并不太美好的回忆。

“此事若成,乃是千秋之功!”

朱元璋心神震动,张异这一番话让他有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历史使命?”

“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

面对其他人的质询,张异不动声色。

“历史轨迹产生偏转,还是我记错了?”

某人在心中嘀咕!

(本章完)

第5章 都是送命题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栏听曲第68章 捧一踩一,老朱出手了(求首订)第3章 面见皇帝,天子朱元璋第67章 演着演着,动真情了第61章 勾栏听曲,你才七岁呀第15章 被流放的逆子,他还藏着秘密第9章 朕能当好一个皇帝吗?第3章 面见皇帝,天子朱元璋第6章 这点赏赐,打发叫花子呢第52章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第49章 老张吓死了,天大的机缘第34章 师弟的神通第43章 饿狗看粮仓,凭什么当忠犬?第2章 天师,天岂有师乎?第51章 衍圣公,汉奸也第14章 从今日起,我为自己而活第85章 这次不用给常府面子了第60章 借君王之势,修百世功德第68章 捧一踩一,老朱出手了(求首订)第47章 龙虎山的希望,送信送贼窝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应第81章 我脸皮厚,我不尴尬第63章 五百年后的技术,第一桶金?第22章 常森夭折,预言成真第48章 张家的乖和孔家的坏第65章 熊孩子也会传染,人情冷暖第27章 试药,孔家和张家第32章 小暖男,水里有虫第89章 原来我会死,推演自己死因第62章 弥合南北,千秋之功第64章 衍圣公的打算第49章 老张吓死了,天大的机缘第17章 趁皇帝没反应过来,先捞一笔第50章 龙虎山的出路,胆大包天第74章 科学的种子,十万个为什么第30章 跟阎王抢人,谁说张异是煞星?第19章 仙人洞府,无字天书第23章 朱标:向弟弟求逆天改命之道第85章 这次不用给常府面子了第87章 未来的人都玩这么大吗第34章 师弟的神通第67章 演着演着,动真情了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68章 捧一踩一,老朱出手了(求首订)第11章 皇帝留张异,这孩子交给我吧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68章 捧一踩一,老朱出手了(求首订)第18章 朕的秘密,朱元璋的杀心第4章 图穷匕见,皇帝好狠呀第39章 帮他出气,再见张异第25章 终于肯泄露天机了,谁敢幽禁我儿子?第56章 吃烧鹅的丫头和逛青楼的道士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谣第71章 徐达的疑惑,京城里的高人第42章 朱家的官狗都不当,我就是小人呀第21章 玩不起就滚蛋,朱标的未婚妻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44章 只有我把皇帝当人第82章 谣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5章 都是送命题第84章 故人西辞黄鹤楼,十万水军下扬州第5章 都是送命题第7章 当着皇帝骂皇帝,张异坑爹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驾于衍圣公之上第40章 小处见大道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脸?第50章 龙虎山的出路,胆大包天第50章 龙虎山的出路,胆大包天第27章 试药,孔家和张家第43章 饿狗看粮仓,凭什么当忠犬?第17章 趁皇帝没反应过来,先捞一笔第74章 科学的种子,十万个为什么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17章 趁皇帝没反应过来,先捞一笔第8章 史诗级坑爹,手把手教皇帝对付张家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态度才是关键第18章 朕的秘密,朱元璋的杀心第1章 一个不该出现的人第74章 科学的种子,十万个为什么第8章 史诗级坑爹,手把手教皇帝对付张家第71章 徐达的疑惑,京城里的高人第57章 道爷我叫张三丰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第44章 只有我把皇帝当人第4章 图穷匕见,皇帝好狠呀第7章 当着皇帝骂皇帝,张异坑爹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谣第39章 帮他出气,再见张异第24章 救常遇春,你让我改变历史进程?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杀人第21章 玩不起就滚蛋,朱标的未婚妻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张正常的祈求第25章 终于肯泄露天机了,谁敢幽禁我儿子?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53章 读书人的屁股,教权与政权第30章 跟阎王抢人,谁说张异是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