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辰的激动

为何朱辰提到倭寇,反应会如此之大?

伟大的华夏民族,从来不肆意屠杀他人,这座经历了五千年的大国,一直都是站在世界之巅,从未欺负过他人。

秦朝时,始皇帝将匈奴驱逐河套地区,却未赶尽杀绝。

汉朝时,也没有凭着自身的强大而欺压西域各国的商贸。

唐朝时,万邦来朝,展现出了华夏人愿万世友好的一面。

永乐年间,朱棣更是包容一切西洋各国,哪怕苏门答腊拥有着大量的黄金,有许多海盗想要抢夺,但大明却不争不抢,反而庇护苏门答腊。

这是大国才有的胸怀。

华夏民族不靠偷不靠抢,都是普通百姓辛勤劳作而来,可倭寇自成为邻居以来,便从未停止过侵略。

他们冲进华夏这片美丽的大地,肆意屠杀,奸淫掳掠,搞各种大屠杀,朱辰无法原谅他们的罪行,至少他不能替那些死去的人原谅!

这些倭寇想女人了,便把华夏的女子当做慰安妇,最后再残忍杀害,哪怕是两岁孩子也不放过……

恨!

朱辰恨透了这个没有任何创造精神,只会偷盗抢劫的民族!

以至于朱辰抓着酒杯的手,都有些攥紧了。

朱棣并未发现朱辰的异样,他继续道:“折子已经递上去了,皇帝有所安排。”

朱辰颔首,压下心中一切的情绪,关心道:“北至山东,南抵福建,这么长的海域都有倭寇?”

朱棣点头:“不错,倭寇泛滥,侵犯我大明的百姓村镇,这消息压了两三年,下面的人办事不力,剿了两三年的倭寇,都没把自家海域的倭寇弄干净,实在没办法,才报到中枢来。”

百姓遭到倭寇的侵犯,当地官员为了政绩不敢上报,便自己解决,可两三年下来,这倭寇是越剿越多了,已经蔓延到了山东一带的海口。

百姓死得越来越多,这事儿终于压不住,被锦衣卫发现举报到中枢来了。

此话一出,朱辰咬牙道:“当地官员隐瞒不报,导致更多的百姓惨死,该杀!”

隐瞒了两三年啊。

在这两三年的时间内,又让倭寇有多猖獗?又白白死了多少百姓呢?

这些官员,难道不该杀吗?

朱棣眼神一亮,见朱辰这般决绝,倒也露出笑容:“你也认为该杀?”

“杀,这种人留着无用,不能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还当什么官?”朱辰咬牙切齿。

这脾气,对味!

就冲这句话,朱棣就极其欣赏朱辰。

这话说得不错,不能为百姓谋福祉,百姓凭什么跪你?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那就要负责,没能力就滚下台去。

“我也是这么说,这些官员隐瞒不报,导致百姓受了损失,朝廷白养他们了,可皇帝会杀他们吗?”朱棣在淳淳诱导朱辰。

朱辰微微一愣:“为何不能杀?”

朱棣一笑,喝了一口酒:“想,给我好好想想,为什么不能杀。”

朱辰此时大约是情绪激动,所以愣是想了一会,也没想出来。

朱棣悠悠开口道:“臭小子,你给我听好了,朝廷培养人才不容易,培养出好官员更不容易。”

“而且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待了多年,早已经对当地了如指掌,此时就算派一个清官过去,也不一定能有他们掌控得那么好,甚至还有可能让局面更糟,明白吗?”

平日里,朱棣是不屑于说这些的。

即便是太子爷,朱棣也没有教过这些,太子爷都是看儒学典籍的。

可现在,朱棣却在亲自教导自己的孙子,这代表了什么,早已经不言而喻了。

朱辰也听得认真,朱棣说完后,他便认真开始思考了起来。

“老爷子,你说得也没错,十官九贪,那就不杀,但也要好好敲打他们一番,让他们胆战心惊,用命去赎罪。”朱辰道。

朱棣笑了起来:“孺子可教,杀他们没好处,但吓他们,他们一定会将功折罪。”

顿了顿,朱棣沉声道:“但此事对大明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我大明海口附近的村镇百姓,都靠扑鱼打猎为生,这些倭寇在,他们非但无法扑鱼,还要遭到倭寇的威胁。”

今早,锦衣卫把消息递上来的时候,永乐大帝气炸了。

撮尔小国,竟敢侵犯我大明百姓两三年之久?

这撮尔小国还真是长胆子,长本事了啊。

盛怒之下,朱棣直接吩咐锦衣卫去把倭寇使臣给押来了,现在倭寇使臣应该已经跪在皇宫大殿内,瑟瑟发抖,等着朱棣的决策呢。

永乐年间,乃是大明最强盛的时期,比之汉唐盛世都不为过,此时的大明经过朱元璋,朱棣两父子发展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区区一个倭寇,竟敢侵犯大明,永乐又怎能不怒?

“是啊,我们大明百姓淳朴好善,用自己的双手去勤劳创造,从没有想过侵犯别人,可现在,属于他们的东西,都要被倭寇抢走了!”

“百姓们,甚至连命都被他们夺走了!”

朱辰眼神中迸出愤怒:“是他们破坏了大明百姓的家,害得他们家破人亡。”

见朱辰义愤填膺,朱棣心中顿时又感慨万千。

这个孙子,真是像极了他自己,无论是脾气还是秉性,以及办事风格,都是与他最接近的人。

哪怕是老大老二,也有不知心的时候。

越是这么想,朱棣便越是觉得朱辰才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呵呵,臭小子,那你认为发生这种事,应该怎么解决?”朱棣问道。

朱辰稍微想了下,便立刻道:“杀!杀他个干干净净,我大明朝虽然政治开明,胸怀天下,不欺弱小,可倭寇是狼,给了他好处,还要偷袭我们,那就该清理了。”

是啊。

几百年来,倭寇是养不熟的狼,撕毁条约,说话不算,抢别人的东西,这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民族习惯。

可他们的习惯,不能延伸到大明来。

若是延伸过来,那大明就得动手替它斩了!

永乐年间,大明最强,又岂会怕区区倭寇呢?

第611章 水淹宁城第361章 余学夔的一意孤行第165章 姑姑的伤势有救了第310章 三月初一,册封太孙第415章 大明孙皇后上线。第232章 掌控人间第223章 大侄子我来了第79章 见证朱辰的狠毒第524章 胡荣讲明来意第87章 永乐朝都是臭丘八第81章 韦妃疯狂输出第351章 太孙殿下,对不起第416章 拒绝老爷子好意第十一章 被怼的老爷子第493章 叔侄扭打第523章 去道歉第629章 见保宁公主第255章 会击剑的胡善祥第55章 天下第一的风华第325章 宫变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缘第409章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第487章 平南的勇猛第490章 见到刘家主第131章 有苦你得受着,你惹不起第509章 抓人第232章 掌控人间第82章 天降巨富了第137章 天生神力,力战汉王第187章 没脸见人了第518章 再见孙若微第134章 治愈长公主的良方第373章 百官震惊第627章 金元吉的愤怒第46章 锦衣卫诏狱满员第632章 噩耗第97章 朱棣的烦恼第164章 被呵斥的朱瞻壑第98章 芳心被捅第394章 永乐大帝的威名第217章 升官了第523章 去道歉第474章 明抢第260章 永乐大帝二征蒙古第352章 汉王买粮造反第486章 攻城第539章 走水第190章 宫门下钥第471章 失名义的回复第94章 抄了郭府的家第602章 侦查宁城的情况。第631章 红衣大炮对准李朝宫门第244章 火并第331章 汉王被贬为庶人第608章 君主亲自为大明擂鼓第188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第421章 拉拢兴国公第292章 淮王第522章 真相大白第198章 告御状第56章 使臣的震撼第56章 使臣的震撼第603章 想跟我玩空城计?第374章 魂归来兮第550章 大战起第569章 胡荣的想法第430章 翰林院开团第259章 被吓坏的赵王第439章 下狱第414章 灭你满门第103章 官兵退走第558章 无名氏第244章 火并第472章 孤身赴会第558章 无名氏第612章 战胜第486章 攻城第290章 申斥汉王第79章 见证朱辰的狠毒第575章 见面第145章 宰附属国,反向朝贡第34章 恨不恨爷爷第265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第413章 朱棣妥协第65章 奖励第215章 论罪第341章 再发动靖难第12章 大明风华第328章 淮王一身孤勇,杀入皇宫第97章 朱棣的烦恼第572章 富可敌国啊第418章 兵部尚书投效第27章 来,给你奶奶磕头第386章 平南的守城能力第93章 糟糕,戏演砸了第621章 准备围攻第482章 孙若微离开第69章 拜解缙为师第178章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第284章 惠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