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也能千古留名?

见皇上这么激动,郑和顿时更加激动了。

“千真万确,微臣与殿下待在一起四年,绝不会看走眼的。”郑和道:“我回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少年,与殿下长得一模一样。”

郑和多半是遇上朱辰了……

老爷子心里有数了,颔首道:“嗯,朕知道了。”

就这?就这?

这可是您的大孙子啊,宝贝大孙子,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就完了?

这简直大大出乎了郑和的预料,但郑和却不敢顶嘴,只能生生将这股激动咽了回去。

朱棣看郑和吃瘪的模样,不由扭头轻笑一声,觉得戏弄他很好玩。

“你见到皇太孙了,你觉得他怎么样?”朱棣问道。

郑和乃是从小看着朱辰长大的,他岂会说不好?

此刻,就算朱辰很普通,郑和也绝不会说不好,而是一通吹,把朱辰给吹得天花乱坠。

“我尚未知道他身份时,便觉得他英俊不凡,神武英明,聪明睿智,深谙人心。”

“后来,我知道他是朱家皇室的血脉,我便明白了,也只有朱家血脉,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人才。”

“皇太孙,乃天赐之人,举世无双!”

反正,郑和现在就秉承着一个字,吹!

给我往死里吹!

这些话,吹得可肉麻了,朱棣听着虽然起鸡皮疙瘩,但架不住别人夸他孙子啊,脸上的笑容就没止住过。

一个愿意吹,一个愿意听,可谓凑到一块去了。

“你真觉得皇太孙好?可我怎么看着这小子有点农家气啊。”朱棣故意为难道。

郑和绞尽脑汁,笑道:“沾染百姓烟火气的皇太孙,才能体察民情,成为一代圣君。”

朱棣呵呵一笑,心里乐呵着呢,但却又故意问道:“可我看着太孙脾气有点冲啊。”

郑和呵呵一笑:“正因为他英明神武,所以脾气才冲,像皇上您这样有作为的君王,哪个没点脾气的?”

这话,说得朱棣心里舒服啊。

郑和这人能处,有话他真敢夸。

不仅把太孙夸了,连带他们爷俩也给一起夸了。

再说了,自己孙子,的确是英明神武嘛。

朱棣笑着道:“好,今天朝堂情况你也看了,三兄弟水火不容,你认为该立谁当皇帝?”

郑和沉吟片刻,语气坚定了几分:“太子!”

“为什么?”朱棣问道。

郑和拱手行礼:“选太子,可保两代帝王贤明。”

“皇上您打造了一个永乐盛世,却也需要有人去维持它。”

掏心掏肺的话,郑和告诉朱棣了,他不怕被砍头,他只想送太子和太孙上位。

而且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太子父子俩与他的关系,一定会支持他继续西下西洋的。

“两代帝王贤明。”朱棣颔首,点头道:“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老爷子心里,自有思量。

郑和拱手告辞。

……

待酒宴结束后,郑和便又带着十六国使臣,离开皇宫,前去大明驿站居住。

应天府的驿站,待遇是很好的。

而去驿站的路上,恰巧便要经过朱辰的小院子。

只不过,郑和是不知道的,但他派去打探的人,却及时指着朱辰的小院子:“郑大人,这就是那位少年的住处。”

此话一出,郑和停下了脚步。

他看向了朱辰的小院子。

他本该是住在皇宫的待遇,却住在这样的一个小院子里,这十一年来,皇太孙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哎,太孙啊太孙,这十一年应该很苦吧。”郑和万分感慨,又有些心疼。

他驻足在此,久久的不愿意离开。

他的身后,十六国的使臣纷纷觉得有些疑惑。

“郑大人,为什么不继续向前走了,这里有什么奥秘吗?”

“是啊,郑大人,奥秘在哪里呢?”

“难道,这是大明隐藏奥秘的地方吗?”

那些使臣纷纷发言,郑和却摇了摇头,感慨道:“这并非什么奥秘,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民房,但里面住着的人,却是皇太孙。”

“他是除了皇上,太子之外,最尊贵的朱家血脉。”

“汉王比不上他,赵王也比不上,因为他代表的是儒家正统!”

“这里,将会是第三代帝王的住处。”

朱棣一代,朱高炽一代,到朱瞻基这,就是第三代了。

听到郑和这话,十六国使臣顿时一惊。

第三代帝王?

十六国使臣,连忙毫不犹豫,立刻学着郑和的模样,以他们各国的礼节,对着朱辰的小院子行礼。

而苏门答腊的小渔翁王,在听到这是第三代帝王的住处后,便连忙跪了下来,对着朱辰的小院子邦邦邦就开始磕头。

他知道,他们苏门答腊,必须要依靠大明才能延续,所以这第三代帝王,无论如何都要讨好。

他不仅磕头,还大喊道:“皇太孙万岁,苏门答腊愿意与大明永远交好!还请皇太孙接受我们的诚意。”

这话一喊,又正好撞上了才处理完,通知那些百姓封口不言的纪纲。

纪纲看懵了,忍不住扶额,低骂一声:“猪脑子啊,再喊又是锦衣卫给你擦屁股。”

“西洋人的脑袋,被驴给踢了。”

……

小院内,朱辰正在看书,因为距离科考已经不远了。

但外面突然传来大喊声,朱辰依稀能听到一点,好像是在喊什么皇太孙之类的。

朱辰疑惑,走过去开门。

门一开,郑和已经将苏门答腊国王给拉起来了,而苏门答腊国王见到朱辰后,又连忙就要屈膝,只不过被郑和强行拦住了。

这家伙能处,逮人就跪当小弟啊。

“郑大人,你们……”朱辰认识郑和了。

郑和看见惊动了朱辰,索性也不打算跟着这十六国的使臣回驿站了,干脆吩咐了几句身边的人,让其他人带着使臣们去驿站。

而他自己,则走进了朱辰的小院。

经过和皇爷的沟通,郑和才知道,皇爷早就找到太孙了,只是朱辰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小兄弟,今天是我认错人了,来给你道个歉。”郑和说罢就要拱手。

朱辰笑着道:“没事,郑大人威名远扬,为我大明做了很多事。”

郑和惊讶,笑道:“小兄弟,那你说说,我为大明做了什么?”

或许之前朱辰不知道,但有了奖励后,朱辰可很清晰的。

“第一个攻绩,便是下西洋,向全世界展现大明帝国的文化和强大。”

“仅此一项,便可千古留名了。”

郑和闻言,顿时心中一惊:“我这样的攻绩,能够千古留名?”

郑和万万没有想到,皇太孙竟然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千古留名啊,这是只有永乐大帝才有的待遇吧?

他区区一个太监,何德何能受到皇太孙如此重视?

而且,皇太孙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就代表他很认同下西洋这件事,倘若以后他登基,那便再也没人阻止他郑和下西洋了。

想到这些,郑和呼吸陡然急促起来……

第22章 永乐大帝的心结。第287章 我不是宰相第293章 三女会战第307章 神迹出现第339章 百官下跪第632章 噩耗第390章 被汉王活捉第249章 被入侵了第454章 朱瞻基的手段第399章 胡荣的担忧第627章 金元吉的愤怒第131章 有苦你得受着,你惹不起第133章 长公主咳血第352章 汉王买粮造反第175章 转危为安第18章 引水分流第99章 舍命救君子第450章 洪武大令第303章 吴县全淹第284章 惠妃娘娘第266章 孙儿,爷爷祝你旗开得胜第70章 解缙的劝说第599章 猛攻第53章 汉王的手段第209章 今日,看我镇压人间!第513章 和太子爷的谈话第588章 散开第104章 天不生我朱瞻壑第306章 抢险救洪第43章 太孙殿下万安第351章 太孙殿下,对不起第365章 余学夔的绝望第75章 瞻基,二婶要害你了第34章 恨不恨爷爷第396章 朱高炽的教诲第565章 廷议第469章 爷孙离开第469章 爷孙离开第114章 获得铁矿的快乐第550章 大战起第281章 代价第43章 太孙殿下万安第447章 放人第611章 水淹宁城第153章 将李朝培养成大明马场第73章 老爷子高光时刻第28章 恭迎皇后回应天第81章 韦妃疯狂输出第171章 朱辰名声大噪,震惊天下第43章 太孙殿下万安第627章 金元吉的愤怒第562章 太子仁慈第595章 出发第249章 被入侵了第403章 入朝选妃第441章 老丈人帮忙第500章 朝会第493章 叔侄扭打第149章 汉王无法无天第309章 大国兴亡,匹夫有责第290章 申斥汉王第205章 救徐锦衣第177章 朱氏人前显圣法第433章 进入鸡鸣寺第259章 被吓坏的赵王第95章 一夜暴富第221章 吾皇万岁第352章 汉王买粮造反第192章 赵王出场第174章 长公主薨第621章 准备围攻第46章 锦衣卫诏狱满员第14章 墙角偷听太子爷第569章 胡荣的想法第462章 爷爷的偏爱第22章 永乐大帝的心结。第305章 淮王大义第601章 被射中。第168章 理学泰斗发话第55章 天下第一的风华第325章 宫变第44章 永乐盛世第536章 陷阱第307章 神迹出现第435章 天下兴亡第641章 朱瞻基回国第276章 步入黄泉第28章 恭迎皇后回应天第588章 散开第153章 将李朝培养成大明马场第483章 到达徐州第321章 瓦剌威胁第137章 天生神力,力战汉王第450章 洪武大令第45章 我也能千古留名?第259章 被吓坏的赵王第619章 赵王得知朱瞻基的计谋第456章 郭庆离开第306章 抢险救洪第642章 太孙的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