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胡惟庸开始搞事了

第16章 胡惟庸开始搞事了

第十六章胡惟庸开始搞事了

胡惟庸最开始的时候,其实还有点担心来着。

毕竟别人都在996,自己按时打卡上下班,会不会影响不好。

可后来在礼部呆了几天以后,他便发现,其实大家都觉着这样挺好。

对于礼部一应人等来说,科举是少有操持在礼部手里的,上下都由礼部说了算的大事。

这里面多少功劳?

这里面多少油水?

礼部一应人等巴不得胡惟庸闲着呢。

胡惟庸反正从头到尾没担心过礼部会做不好。

因为他很清楚,礼部干这些事儿早已是熟门熟路了,压根不用其他人帮忙,自己一应人联合各地的学政就能把事情办好。

所以,最后的局面就是,身为主考官的胡惟庸从晒太阳、喝茶变成了如今连糕点、小吃都带来架着小桌子开吃这等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可偏生一应礼部官员,此时却只有看着的份。

毕竟这位爷地位高、资历足不说,还非常识趣,你若是把他惹毛了,估计胡大老爷还没开口呢,你的顶头上司就得拎着你的衣领子给人磕头赔罪了。

所以,胡惟庸这几天摸鱼摸得简直不要太舒服。

甚至,胡惟庸觉着这种自己摸鱼看着旁人走路都得小跑的日子,居然产生了一丝丝快感。

娘咧,这种明目张胆带薪摸鱼的感觉,爽是真的爽啊!

不过,摸鱼的日子终究是有个尽头的。

这不,眼看着科举近在眼前,终于有礼部官员找上胡惟庸了。

倒不是别的,是让他审核一下考题以及派驻各地的考官而已。

没错,各地的考试都是由礼部安排人去各地监考的。

连考题也都是礼部这边准备好,然后带过去的。

故此,提前就得在礼部这儿审核。

而胡惟庸作为名义上的主考官,他不仅得审核,还得签字画押呢。

没他签字,这事儿就办不下去。

胡惟庸自然没想着捣乱,虽然他早准备好了考题,可他那份题可不是为了童生试准备的。

若是用到童生试上,那就有点太不当人了。

毕竟,这就好比把高考题当中最难的一部分,全放到小学考试当中一样,那会让无数家庭跳脚骂娘的。

那就已经不是得罪士子或者沾染些怨气的事儿了,那叫捣乱了。

所以,等到几位副考官拟好试题送到胡惟庸面前,客气的请他点评的时候,他例行公事一般的看了起来。

嗯,经义题、公文、写诗,都是最传统的考试题。

这种考题,并不讲究什么推陈出新,反倒是只求一个稳妥。

其实别看后世人都在骂科举考试何等的黑暗何等的枯燥,可实际上,在整个封建时代,已经没有比科举更好的上升渠道了。

胡惟庸看着手里的考题就明白,经义题,考的是士子对于书本的了解,同时也是考察学生的核心思想以及思维能力。

这里面其实并不是说伱把书背得滚瓜烂熟就行了,或者说,将文言文翻译出来,那种是教书先生的考核内容。

到了科举的门槛,考核的更多的还是能力、心性、思维这些。

而公文写作就不用说了,哪怕后世国考的时候,仍旧有申论这一门呢。 只不过大明时期的公文写作,那是有着严格行文格式及遣词造句要求的。

这同样也是对能力的考核,毕竟一旦殿试通过成为进士的话,那可就一夜之间完成了身份转换,得成为一名官员了。

大明可没有什么官员培训之类的玩意儿,所以,科举就是要逼着这些人还没考上之前先把这些东西给自己学好。

学不好?

学不好那就别来!

所以,看着眼前的试卷,结合记忆当中历次科考的考题,算得上是四平八稳。

对于胡惟庸来说,这基本就对了。

但是,还有点不够。

虽然这些题有了点大明中后期八股那味道了,可难度还是太低了点。

这不行!

虽然胡惟庸版的完整试题,只有进京参加会试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可如今童生试的时候,也得让一众士子们提前尝尝味道,感受一下强度不是。

不给他们来点新鲜的,还以为老子上辈子高考苦读的日子白过了呢。

想到这,胡惟庸放下手中的试卷开口道。

“此题四平八稳无甚过错,各位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胡某并无其他意见!”

这话一出,一众副考官嘴角都咧到耳根去了。

看似评价并不是很高,但偏生这样的评价才是最真实的评价。

毕竟这不是写锦绣文章,非得要是出类拔萃、立意高远、引人注目才行。

能够有个“四平八稳”“为甚过错”的评价,他们足够了。

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升官的时候,这评价就能管用来着。

不过,众人道谢过后,胡惟庸又加了句。

“这样,胡某也加道题吧,放在最后!”

“能把这题写出来的,评卷加一等,可若是没能写出来,也不用降等!”

说完,不给其他人反对的机会,直接在试题后面的空白处,提笔挥毫泼墨一蹴而就。

此时站在胡惟庸职房里的,因为试题保密的原因,可都是本次科考的工作人员。

而他们这些人无疑是对科考最熟悉的,可此时当他们看到胡惟庸写出来的考题时,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胡惟庸。

看着自己写下来的题目,胡惟庸满意的放下的了毛笔。

抬头看着众人那瞠目结舌的模样,胡惟庸故作不知的问道。

“怎么,对胡某这题有意见?”

“无妨,胡某这人不是刚愎自用之辈,虽蒙今上信重得以出任本次恩科主考,但终究这差事不是胡某一个人能办的。”

“诸位都是本次恩科其中的一员,有何意见都可以跟胡某提嘛!”

众人看了看那试卷,再看了看一脸“坦诚”的胡惟庸,简直一口老槽卡在喉咙口差点噎死。

不是,胡大人,您这话说出来,您自己信嘛?

这不摆明了就是告诉我们,您这主考官的位子背后站着的是皇帝嘛?

咋还威胁上了呢?

(本章完)

147.第147章 诸国使臣吓疯了!宴会上的表态411.第411章 亡国之策这么多?424.第424章 女儿奴老父亲不乐意了216.第216章 画风诡异的大明第17章 胡老爷继续回府摆烂202.第202章 即将跑路的胡大老爷425.第425章 老朱要亲自出马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80.第80章 方孝孺和解缙酸了!310.第310章 教坊司是胡大老爷罩着的154.第154章 朱元璋替儿子着急婚事了328.第328章 胡大老爷的新套路352.第352章 忽如其来的人选397.第397章 奇书金瓶梅第41章 满城风雨,再回礼部228.第228章 胡大老爷要视察128.第128章 方孝孺和解缙跃跃欲试364.第364章 卧槽,有大佬出没!373.第373章 锦衣卫指挥使的野望152.第152章 老朱家的大消息第33章 梁甫:胡公,这还是不是你亲儿子了?407.第407章 钱去哪儿了?254.第254章 殿试开始,众人迷茫167.第167章 整个应天府乱成了一锅粥146.第146章 大明火铳队威震诸国366.第366章 香满天的赔礼第22章 朱元璋都懵逼了!这是啥题目?375.第375章 胡大老爷的高风亮节287.第287章 上元县令的试探和讨好第5章 李善长升丞相之位239.第239章 将计就计的胡大老爷再坑人199.第199章 送上门的两本名著299.第299章 胡大老爷的任命闹大了第51章 胡惟庸:看来这拯救大明学子思想的重98.第98章 胡惟庸的叮嘱:要低调啊!382.第382章 沈万三背后的秘密251.第251章 君臣奏对出新招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331.第331章 考生们太难了啊352.第352章 忽如其来的人选277.第277章 工部救灾应急会议313.第313章 还是你们会玩啊247.第247章 解缙的逃难之旅247.第247章 解缙的逃难之旅61.第61章 杨宪再弹劾!胡惟庸献宝!145.第145章 使臣觐见的新花样270.第270章 朱元璋迷上麻将了332.第332章 胡大老爷再次摆烂407.第407章 钱去哪儿了?第12章 管他冬夏与春秋421.第421章 老朱家彻底看上小胡了390.第390章 胡大老爷又想躺平了369.第369章 对于瓦剌 鞑靼的提防163.第163章 胡惟庸的叮嘱215.第215章 赛华佗再传神功第57章 杨宪要搞事了!349.第349章 朱元璋:舒服了197.第197章 牛人写牛书276.第276章 胡大老爷上任工部112.第112章 胡大老爷威名远扬136.第136章 胡大老爷的格局213.第213章 宋濂的良苦用心288.第288章 江南水患解决!胡惟庸终于可以394.第394章 金瓶梅引发的狂潮145.第145章 使臣觐见的新花样第21章 原来是胡大人出的题目啊!那没事了!280.第280章 胡大老爷摆烂也能立功第40章 胡惟庸:逆子,都是因为你!270.第270章 朱元璋迷上麻将了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爷整破防了246.第246章 就你特么叫解缙啊346.第346章 朱元璋:我太难了226.第226章 朱标馋哭了67.第67章 胡大老爷上眼药197.第197章 牛人写牛书214.第214章 方孝儒的报社初见闻345.第345章 马皇后问策胡惟庸319.第319章 胡大老爷主考的威名第15章 一件衣服的学问281.第281章 惟庸是老朱家福将367.第367章 胡大老爷再开课堂320.第320章 方孝儒改主意了!96.第96章 朱棣,你想造反不成?96.第96章 朱棣,你想造反不成?192.第192章 胡大老爷给自己找长工了196.第196章 报纸上市的轰动419.第419章 跳脚的胡大老爷彻底破防了283.第283章 朱元璋人麻了!385.第385章 再次上课的胡大老爷196.第196章 报纸上市的轰动297.第297章 让胡大老爷自己选个职位第52章 府试将近,考生们都麻了!425.第425章 老朱要亲自出马275.第275章 诚惶诚恐的工部276.第276章 胡大老爷上任工部第1章 我,胡惟庸!要辞官归隐!181.第181章 老胡家两代人的传承375.第375章 胡大老爷的高风亮节第13章 你来我往忙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