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197章 牛人写牛书

对于许多人来说,今日里出现的《大明周报》确实是一个解闷、打发时间的好玩意儿。

可对有的人来说,这报纸代表的可就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了。

无他,实在是这报纸上刊登的征稿启事,写得太过诱人了。

要求很简单,只要你是大明百姓。

那么无论你是何身份,都可以把字迹工整的稿子投递到大明周报社来。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杂记,只要质量不错,那么都可以刊登在报纸上。

而说完要求之后,待遇才是最吸引人的。

稿费就不用说了,胡大老爷为了早日从报社解脱,同时也为了收到优秀的稿件。

给出的稿酬真不低了。

当然了,这时候还不叫稿酬,只能文雅一点叫润笔。

不同于后世习惯按照“千字”算价,这时候可没有后世那些大水喉出现。

这年头就没几个习惯写长篇的,能写个几百上千字的都算不错了。

因此,胡大老爷非常善解人意的重新弄了个单位:每百字XX文。

没错,胡大老爷这里,是按照每一百字算一次稿酬的。

管你其他人怎么弄,反正按照胡大老爷的想法,写手嘛,多给几块钱也亏不了本。

当然了,这个稿酬计价方式针对的是时文和话本一类的长篇文来着。

像是诗词歌赋这些,则是直接按照一篇一篇的算价钱的。

如今反正陛下已经批准了,那胡大老爷还能有什么好避讳的。

干呗!

当然了,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把报纸的销量给弄上去。

对于胡大老爷来说,报纸的质量暂时还能稳住,但怎么尽快扩大销量,就是他要琢磨的事儿了。

依照他上辈子大概了解的知识来看,最开始的时候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手里有点闲钱、识字的中产。

这个时候的中产,可跟后世那空有一套房子,天天累得跟狗一样,然后不断还房贷、车贷的白领中产不一样。

这个时代的中产,十有八九都是家里有百亩以上的田地,能保证每年都能收到地租的存在。

而且其中不少人还在应天城里有其他产业。

而这些产业、田亩都是能传家的。

所以,他们这些人就是最开始的客户了。

但……若是想扩大销量的话,把目标光放在他们身上肯定不行。

胡惟庸此时考虑的便是,怎么扩大在普通民众当中的销量。

他所说的普通民众,指的可不是那些一年到头在地里哭哈哈的老百姓。

那些人,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在报纸这等“奢侈品”上消费的。

真有闲钱,他们还不如赶紧给家里添置点东西。

哪怕是一撮盐、一块布,那也比报纸要有用。

毕竟他们都不识字不是吗?

因此,这些人,至少暂时来说,压根没在胡大老爷的目标销售群体当中。

他瞄准的,实际上是那些识字的乡绅以及乡贤。

这些人在大明各地其实是有很多的。

他们有的是辞官回家的,有的是拿到功名以后暂时没去当官的。

还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家庭原因,明明能当官却不去当官的。反正这些人,有两个普遍的特点。

家里有地、在地方上有声望,另外跟官场多多少少有联系。

这些人甭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反正在乡下或者城市里看似平日里只要处理家族的一些事情,其他的啥也不干。

可实际上,这些人不仅兜里扎实得很,在当地的威望也相当高。

绝大多数时候,皇权不下乡这五个字,说的其实就是他们这些乡绅在当地已经形成自治了。

这些人无疑就是胡大老爷最好的销售对象了。

而稍微一琢磨这些人的喜好就能明白。

老男人嘛,一号吹牛逼二号看妹子。

看妹子的事儿,报纸暂时没法做到,可吹牛逼的事儿,报纸可以帮忙啊。

这不,时文板块,既要有那种“嘴替”形式的情绪引导文稿。

同样,也不能少了那种看似高端、用词格外讲究,逼格满满的“专业文”。

这些实际上一方面是在读者心中建立起专业、权威的形象,可另一方面,则是方便读者看了以后去装逼啊。

胡惟庸可太知道后世有多少人拿着自己在网上看的段子以及各种“没啥卵用”的知识吹得一塌糊涂了。

很幼稚?

但特么很爽啊!

而话本版块,那就更好说了。

谁还没个仗剑江湖或者大权在握的梦想来着?

在这个时代,好的话本,绝对比后世那些电视剧或者动漫更加有吸引力。

毕竟,画面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老男人来说,一部好的话本,那绝对是爱不释手的宝物啊。

追更、打赏、评论、转发……

这些简直不要太简单!

也正因为这两个方面胡惟庸下了大力气,因此,对于这两类的稿子,胡惟庸给与的奖励也最高。

甚至高到不少正在参与科举的士子都心动的地步了。

毕竟,名利双收不说,运气好还能名扬天下啊。

机会就摆在面前,管伱之前是什么身份呢,谁扛得住啊!

这不,就连方孝孺和解缙等人都开始心动了。

而在淮安城中,有一人叫罗贯中的读书人,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准备前往应天府。

他打算将他师傅施耐庵所写的话本小说《水浒传》投递到报社连载。

说起施耐庵,这也是位奇人!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水浒传》的作者,可一般人哪里会知道。

他这人在元朝一路考到进士并做官也就算了。

《水浒传》里对于起兵造反这事儿,是不是说得特别真实、特别详细?

呵呵,一方面吧,人施耐庵在元末见识过这等乱象。

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这厮是真真正正的跟张士诚一起起兵造反过啊。

说白了,你当小说看?

丫那是人家自己的自传拿出来改改而已。

而眼下的罗贯中,不过是他培养出来的弟子罢了。

也就是说,实际上四大名著中有两本是这师徒俩写出来的。

这是一件何等牛逼的事情?

374.第374章 锦衣卫的出路和希望95.第95章 朱老四又有幺蛾子了260.第260章 对解缙的顺手安排231.第231章 胡惟庸身份曝光了430.第430章 咬牙切齿的胡大老爷149.第149章 吝啬的大明!诸国惊呆了!第20章 考生们哭了:太难了!第29章 胡惟庸:我胡老爷转职种地了!385.第385章 再次上课的胡大老爷424.第424章 女儿奴老父亲不乐意了261.第261章 殿试彻底完结第6章 胡惟庸:终于不用当丞相了!223.第223章 胡馨月掌权东宫152.第152章 老朱家的大消息158.第158章 莫名其妙成了主角324.第324章 胡大老爷活该天天乐呵274.第274章 老朱觉着胡大老爷太闲了第58章 早朝上的弹劾闹剧60.第60章 收获时刻!土豆成熟了!355.第355章 这位老师有点猛258.第258章 真要打架争状元了啊304.第304章 方孝孺攀附权贵?160.第160章 图穷匕见的朱元璋336.第336章 礼部给朱元璋的惊喜132.第132章 上醉风楼寻宝的胡大老爷364.第364章 卧槽,有大佬出没!第25章 朱元璋:你胡惟庸浓眉大眼的,也好这186.第186章 真要回丞相位了377.第377章 应天城新来的客人第45章 栖霞寺求签187.第187章 朱元璋:老胡是懂咱的第9章 空印案爆发!老朱震怒!第50章 朱元璋:这个陈近南很不错啊!269.第269章 突如其来的朱元璋上门了418.第418章 烦躁的帝后和奇招175.第175章 乡试终于开始了296.第296章 诚意伯刘伯温离世86.第86章 道衍和尚?黑衣宰相是吧?352.第352章 忽如其来的人选276.第276章 胡大老爷上任工部第55章 胡大人,您能不能干点人事啊!137.第137章 朱元璋惊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297.第297章 让胡大老爷自己选个职位第14章 胡惟庸的损招71.第71章 胡惟庸真是太不容易了380.第380章 用错了规则的沈万三318.第318章 不要脸更不要工作的胡某人282.第282章 令人发愁的奖赏269.第269章 突如其来的朱元璋上门了第31章 坑爹的儿子!胡惟庸人傻了!第19章 考生们要骂娘了!谁出的考题啊?316.第316章 官员们私底下闹出事儿了第56章 胡惟庸的名声臭大街了342.第342章 累得变形了的朱元璋345.第345章 马皇后问策胡惟庸92.第92章 朱元璋分封敲打众皇子242.第242章 解缙居然捡便宜了?220.第220章 胡馨月要过门了160.第160章 图穷匕见的朱元璋417.第417章 有些离谱的答案323.第323章 大明版的考公?339.第339章 忽如其来的系统提示第57章 杨宪要搞事了!183.第183章 杨宪李善长争锋397.第397章 奇书金瓶梅110.第110章 胡惟庸和如诗的新方式,荡秋千379.第379章 吃了闭门羹的沈万三192.第192章 胡大老爷给自己找长工了375.第375章 胡大老爷的高风亮节429.第429章 朱元璋暗戳戳搞出的事195.第195章 创刊号定稿第54章 学渣和学霸的区别352.第352章 忽如其来的人选288.第288章 江南水患解决!胡惟庸终于可以303.第303章 胡大老爷想拉人下水343.第343章 大明公考现有的弊端第38章 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288.第288章 江南水患解决!胡惟庸终于可以363.第363章 难得的反派剧情420.第420章 皇家的反转和安排147.第147章 诸国使臣吓疯了!宴会上的表态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杨宪353.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134.第134章 胡大老爷再添外室371.第371章 博学的胡大老爷第46章 凭本事嘴臭的男人第5章 李善长升丞相之位272.第272章 文武百官懵逼了!老朱人呢?362.第362章 不出意外的来意外了338.第338章 令人咋舌的方孝孺202.第202章 即将跑路的胡大老爷161.第161章 亲事终于被老朱折腾成了309.第309章 胡维庸置身事外看热闹148.第148章 朱元璋抠门性子发作了274.第274章 老朱觉着胡大老爷太闲了第14章 胡惟庸的损招401.第401章 熟悉的节奏89.第89章 道衍都懵逼了!有你这么玩的吗?253.第253章 陈近南怎会在此?第39章 胡惟庸:谁还不是个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