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考生们哭了:太难了!

第20章 考生们哭了:太难了!

第二十章考生们哭了:太难了!

考试的时间可是确定了的。

甭管考生再怎么抱怨、再怎么抠脑壳,对于这题,你该写还是得写。

没人会在那儿留空。

傻子都不会!

毕竟随便想点啥写上去,也比空着好啊。

这年头,交白卷的话,那是真会出名的。

那出的名比那些连中三元的还大!

毕竟,谁都会想认识认识,脑子空空就来考试的,到底是个啥人物。

一时间,整个考场都在咬牙切齿的对着最后一道题使劲儿。

不多时,把握着时间的一众考生,哭丧着脸把草稿纸上的答案誊写到了试卷上,仔细检查一遍后,放在一旁静等着墨迹干掉。

而此时考场里所有考生,仿佛情绪同频共振了一般,检查前面试卷的时候面有得色,可看到最后一题时,一脸便秘!

实在是他们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没办法,硬写的啊!

随着一声梆子响,一众考生终于可以走出考场了。

可不同于往年有的趾高气昂有的垂头丧气的出来。

这次,但凡从考场里走出来的考生,就没有一个不是骂骂咧咧的!

“彼其娘之,这叫啥题啊,我特娘的到现在脑子都是嗡嗡的!”

“我也是啊!往日里在下自觉才学尚可,可如今却发现,这遇到不讲理的,在下那点本事有个屁用!”

“段兄,段兄,你乃是我县士子里才学最好的,能否给在下解解惑,那最后一题到底是何意?”

被叫做段兄的,是位留着小胡子的男子,看年纪怕是二十多了。

看这被一圈士子围着的模样,想必平日里在士子之中的威望不低,甚至听到这番话,还有其他士子往前凑呢。

可被叫做段兄的男子,此时却同样一脸的悲愤。

“才学?这是靠才学能解决的?”

“段某不说学富五车,但段某自五岁启蒙伊始便跟着家祖、家父读书、习字至今,看过、背过的书不下百本。”

“可段某敢断言,从未在任何一本书中见过这么一道题!”

看着一众士子,段兄苦着脸一摊手。

“若是诸位兄台当中,有人学问胜过我、文章胜过我,那段某输得心服口服,是段某才学不够。”

“可如今这情况,段某我是真不甘心呐!”

“谁能告诉我那个圈圈到底是哪本典籍哪段话里的?段某出五十两!让段某死个明白!”

不仅仅是这位段兄,还有好些个同样家境不错的士子,也喊出了高价征集线索的话。

实在是一众士子在考场里面被胡惟庸弄出来的这道题给憋惨了。

真就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啊。

大家互相一交流便知道了,都是乱写硬凑上去的。

每一个人能坦然的说自己有把握,甚至能完整的说出最后一题破题、答题思路的都没有。

一位衣衫破旧一看家境就不怎么样的考生,此时已经气得满脸通红、青筋直冒了。

“这到底是谁出的考题啊!”

“这是故意拿出来恶心人的啊!?”

“我勤学苦读、辛辛苦苦好几年,就为了考这么个鬼东西?”

“直娘贼,要是让我知道谁出的这题,我非套他麻袋不可!” 这话若是放在往常,开口闭口骂街、说要套人麻袋什么的,怕是不少人会低声吐槽有辱斯文了。

可此时,一应士子却没有一个觉着这话不对的。

实在是考场内打开试卷看到最后一题时的那一幕,至今仍在不断的冲击着他们的脑海,让他们觉着头皮发麻。

而就在一应士子们站在考场门口疯狂吐槽的时候,对面酒楼里歇息等人的县令们也走了出来。

他们都是送这些士子来考试的。

江南本地文风鼎盛,文教乃是地方官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绩就不说了。

能当县太爷的都不是傻子,眼下稍微在这批士子身上投资一二,将来说不定就能收获一位大佬的人情呢。

毕竟科举可是登天梯啊。

不过,此时走到近前的一应县令们,看着那激动不已的士子们,也是傻眼了。

这是几个意思?

县试而已,这才科举第一关啊,你们就考得怨声载道了,以后那几关,伱们难不成得交白卷?

为首的县令乃是嘉定县的,看着人群之中那位留着小胡子的身影,顿时眼前一亮,直接喊道。

“段林,考得如何?可有把握?”

段林听着这话,眼圈都红了。

抬头看见是老家父母官问话,顿时一阵委屈涌上心头,要不是场合不合适顾忌着颜面,怕是会当场哭出声来。

“县尊,学生这次……栽了啊!”

“啊??”

嘉定县令一听这话,顿时尴尬了。

不是,你才学不是很好嘛?

怎么连你也栽了?

而且,这才刚刚出考场,当着旁人的面就说栽了,这十有八九不是谦虚,而是真的啊。

啧啧,亏自己之前还挺看好这小子的呢。

不过,嘉定县令固然心里腹诽不已,脸上倒是一脸关切的问道。

“怎会如此?”

“不过不要紧,你祖父教导你十来年,直到今年才放你出山,估计也是不想错过这次恩科的机会,让你试试。”

“成了最好,不成也有下一次,无妨!”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段林是真有些憋不住了,眼圈里水汽都弥漫起来了,嘶哑着嗓子道。

“县尊,学生这会儿心里苦啊!”

“学生学了这么些年,如今上了考场居然连破题的思路都没有,太伤人了!”

嘉定县令一听这话,顿时一愣。

不是,你怎么个意思啊,你居然连破题思路都没有?

再一转头看了看周围跟自家父母官交谈的士子,一个个的似乎都垂头丧气、骂骂咧咧,心里立马一个咯噔。

他也是科举过来的,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代表什么。

那便是题目太难,难到一应士子压根想不出来,所以只能哀嚎的程度,才会有这样的场景。

恰好,这时候考场内走出一名兵丁,直接把一张空白考卷往墙上一糊,嘉定县令赶忙走上前去看了看。

而等他看到题目后,也是愣住了!

嗯,没事了!

讲道理,他要是考生,估计骂的更狠。

这种题目,夫子看了都得上吊啊。

(本章完)

347.第347章 胡大老爷的口碑持续降低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161.第161章 亲事终于被老朱折腾成了195.第195章 创刊号定稿186.第186章 真要回丞相位了265.第265章 父子相商废丞相292.第292章 始终在锦衣卫监视范围内的人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450.第450章 老咸鱼都不肯翻身202.第202章 即将跑路的胡大老爷第31章 坑爹的儿子!胡惟庸人傻了!139.第139章 胡惟庸: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尊254.第254章 殿试开始,众人迷茫154.第154章 朱元璋替儿子着急婚事了171.第171章 解大绅青楼寂寞难耐322.第322章 朱元璋:独断专行的感觉美滋滋第51章 胡惟庸:看来这拯救大明学子思想的重390.第390章 胡大老爷又想躺平了第48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213.第213章 宋濂的良苦用心321.第321章 胡大老爷是个正经人第1章 我,胡惟庸!要辞官归隐!254.第254章 殿试开始,众人迷茫281.第281章 惟庸是老朱家福将413.第413章 教坊司蒸蒸日上的业绩390.第390章 胡大老爷又想躺平了239.第239章 将计就计的胡大老爷再坑人428.第428章 一觉醒来公主睡在旁边怎么办?148.第148章 朱元璋抠门性子发作了第21章 原来是胡大人出的题目啊!那没事了!383.第383章 给朱标补补身体第24章 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277.第277章 工部救灾应急会议383.第383章 给朱标补补身体174.第174章 胡大老爷忽悠朱元璋427.第427章 婚礼完成和闹剧292.第292章 始终在锦衣卫监视范围内的人437.第437章 胡少爷陪媳妇儿回娘家175.第175章 乡试终于开始了第24章 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86.第86章 道衍和尚?黑衣宰相是吧?425.第425章 老朱要亲自出马239.第239章 将计就计的胡大老爷再坑人434.第434章 急转直下的局势第43章 胡大老爷又准备忽悠人了62.第62章 朱元璋激动了!你说的是真的吗?253.第253章 陈近南怎会在此?344.第344章 胡惟庸的新招379.第379章 吃了闭门羹的沈万三387.第387章 热身八段锦和长跑84.第84章 朱元璋: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爷整破防了第57章 杨宪要搞事了!215.第215章 赛华佗再传神功413.第413章 教坊司蒸蒸日上的业绩119.第119章 院试的考题,朱元璋听了都说好80.第80章 方孝孺和解缙酸了!第10章 朱元璋要大开杀戒了!393.第393章 金瓶梅的魅力171.第171章 解大绅青楼寂寞难耐336.第336章 礼部给朱元璋的惊喜第22章 朱元璋都懵逼了!这是啥题目?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301.第301章 新奇的日子开始了215.第215章 赛华佗再传神功140.第140章 史上第一太子爷的含金量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254.第254章 殿试开始,众人迷茫422.第422章 迅速敲定的婚事364.第364章 卧槽,有大佬出没!253.第253章 陈近南怎会在此?449.第449章 又暴露出了一项本事97.第97章 彻底被撅回去的朱棣276.第276章 胡大老爷上任工部367.第367章 胡大老爷再开课堂364.第364章 卧槽,有大佬出没!270.第270章 朱元璋迷上麻将了第10章 朱元璋要大开杀戒了!437.第437章 胡少爷陪媳妇儿回娘家273.第273章 染上牌瘾的朱元璋上头了398.第398章 马皇后的醋味131.第131章 胡惟庸:有惊喜啊!129.第129章 胡大老爷抱美看戏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376.第376章 扑朔迷离的任命342.第342章 累得变形了的朱元璋第12章 管他冬夏与春秋166.第166章 终成定居的亲事321.第321章 胡大老爷是个正经人358.第358章 搞人心态的胡大老爷379.第379章 吃了闭门羹的沈万三64.第64章 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168.第168章 即将到来的乡试第27章 县试放榜!众生相!377.第377章 应天城新来的客人82.第82章 卧槽!花魁被人拐跑了!315.第315章 没了念想的官员们83.第83章 金屋藏娇的胡惟庸第25章 朱元璋:你胡惟庸浓眉大眼的,也好这第7章 胡惟庸:接着奏乐,接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