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69章 胡惟庸主动冒头打脸

第69章 胡惟庸主动冒头打脸

第六十九章胡惟庸主动冒头打脸

胡惟庸美滋滋的扛着一袋子金银珠宝、古董字画回到了自家府上。

对于他而言,今日里既然把土豆献上去了,那自然这事儿暂时就跟他无关了。

没动手之前,他可以提建议、说想法。

可真正开始以后,他最好什么都不知道,把嘴闭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不仅仅是某些人的推脱之言。

这话,乃实打实的老成之言。

莫伸手,伸手会被砍。

这对于经年老吏来说,简直是必须牢记在心中的法则。

不做不错,多做多措,这才是官场上最正常的生态。

因此,胡惟庸把土豆往朱元璋面前一放以后,压根就没打算管了。

反正功劳只是多少的问题,那还有什么想的?

与其为了这些事儿东想西想,还不如琢磨琢磨怎么把小日子过得更加舒服一点呢。

比方说,娜娜、春妮儿她们是不是又要开发什么新花样了呀。

厨子是不是琢磨出什么新的菜式了呀。

这些事,可比外边那些风风雨雨有意思太多了。

不过,胡惟庸是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可外边一应学子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而引发这些事情的,则是朱元璋颁下的那道圣旨。

“杨宪身为右丞相德行有亏,操行不够,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弄虚作假、污蔑上官的一应士子,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这道圣旨一经公开,顿时就让朝臣、学子们沸腾了。

对于绝大多数学子来说,他们压根不知道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怎么就有学子“弄虚作假、污蔑上官”了?

这事儿到底是怎么闹到陛下面前的?

好些个消息没那么灵通的学子,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这里间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要知道,在学子们看来,“革除功名、永不录用”可谓是比杀头还要重的罪名。

不说别的,杀头也就是一个人上刑场走一趟罢了。

可若是被革除了功名以后,看似只有自己一个人。

可实际上,他的儿子、孙子都别想着科举了。

这条没写到大明律里面,但却是官场的潜规则。

你父辈、祖辈有了这个惩罚之后,那么按照“官场潜规则”,你就过不了“政审”一关。

甭管你多有才,伱连参考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每次闹出这等大事来的时候,一众学子、士子总会感同身受的赶紧问一问,这又是出了什么幺蛾子惹到了陛下头上。

毕竟一般情况下,压根不会弄出这么“折磨”的惩罚来着。

而有些消息,只要打听,还真就挺容易打听到的。

尤其是压根不需要保密的情况下。

同样还是那个连牌匾都没有的破旧酒楼里,几个之前聚过多次的学子们,一脸惊慌的看向了那位年纪最长、消息最灵通的段兄。

可此时的段兄,哪里还有半点平日里的潇洒模样,此时的他,面如死灰、形容枯槁。

“段兄,你真在那上面签字画押了?”

段兄闻言立马眼眶就红了,再次给自己狠狠灌了一杯廉价水酒后,不甘的吼道。

“我怎能知道,堂堂右相,会连这点事儿都办不好?” “我不就是发了发牢骚吗?”

“难道我说错了?”

“这次府试的题难道你们不觉着难?”

“可结果呢,那位右相说得好好的,只不过让陛下看到我等学子的真知灼见而已。”

“结果……我就成了这等模样!”

“去特娘的!”

“老子本就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如今不仅自己上进之路没了,连子孙的科举之路都断了。”

“我怕是死了都进不了宗祠啊!”

“呜呜呜,我被人害了啊!”

一众学子看着之前还智珠在握的段兄忽然失态的嚎啕大哭,心中也是一片凄凉。

他们之前就知道了段兄附名上书的事儿。

他们也想过,这里间是不是有啥风险。

可依据他们所知的情况来看,段兄那些话按理来说,固然会被陛下骂上几句,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遭此大难啊。

众人对视一眼后,明白了。

归根结底,目标选错了啊。

无论是他们还是杨宪这个右相,都错误的估计了胡惟庸这位看似有些混不吝、有些胡闹的主考官在陛下那里的看重。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不仅仅是这酒楼里的学子,整个大明的学子的抱怨声,似乎都被这封“蛮不讲理”的圣旨给吓到了。

所有人此时都一个想法。

‘算了,算了,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嘛,老老实实读书吧,院试也没多远了!’

不过,他们偃旗息鼓了,可胡惟庸却不乐意了。

咋地?

一群小卡拉米居然就这么怂了?

你们不怨咱胡大老爷的话,那老子还怎么自污?

想到这儿,胡惟庸计上心头,挥毫泼墨的在礼部写出一封《告学子书》,直接让礼部官员刊印了好大一沓,到处张贴了出去。

不得不说,胡惟庸写的可谓是直白而又嚣张。

“《论语·礼记》一则内,有二字十三处,其中唯有‘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这一句为单句。”

“本官忝为本届恩科主考,岂容不学无术之人浑水摸鱼?”

“连《论语·礼记》之中的内容都做不到背诵、分析,尔等有何颜面自称读书人?”

“但凡只要找出本官所设置的题眼,此题挥笔可破!”

“本官不怕告诉你们,在本官看来,与其考完之后忿忿不平埋怨本官的题太难,不如反思反思为何连《论语》之中的名篇都记不住!”

“于本官来说,身为恩科主考,让一应碌碌无为、浑水摸鱼之辈筛选出本届恩科,便是本官的天职!”

好嘛,这番半点不客气的大白话一贴出去,大明上上下下的学子都不说话了。

显然,没有哪个学子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连《论语》都背不下来的蠢货。

而且,顺着胡惟庸的思路一想,似乎……还真不能说这题有问题。

只不过这题绕了个弯子,考的还是学子记忆力和分析能力罢了。

那么……啥也不说了,埋头苦读吧!

(本章完)

152.第152章 老朱家的大消息248.第248章 胡大老爷小课堂准备开课418.第418章 烦躁的帝后和奇招146.第146章 大明火铳队威震诸国298.第298章 胡大老爷要管教坊司?第4章 胡惟庸:这才叫日子啊252.第252章 解缙遭遇回旋镖了350.第350章 被套路的徐达184.第184章 李善长一党群攻杨宪第48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374.第374章 锦衣卫的出路和希望269.第269章 突如其来的朱元璋上门了348.第348章 大明内阁制217.第217章 胡大老爷目的达成第14章 胡惟庸的损招212.第212章 吓得老朱改祖训了267.第267章 无事一身轻的胡大老爷166.第166章 终成定居的亲事188.第188章 有请下一位受害者326.第326章 万事俱备的大明公考384.第384章 对于老朱家的些许安排第47章 胡惟庸:看我来装个大的!356.第356章 狠辣到底的下马威332.第332章 胡大老爷再次摆烂344.第344章 胡惟庸的新招323.第323章 大明版的考公?第33章 梁甫:胡公,这还是不是你亲儿子了?第2章 朱元璋人麻了!156.第156章 这年头就没个老实人了160.第160章 图穷匕见的朱元璋105.第105章 论自我修养412.第412章 帝王欲拜师第26章 各方云动!刘伯温和李善长锐评胡丞相第49章 和方孝孺 解缙相约科举后再聚!299.第299章 胡大老爷的任命闹大了147.第147章 诸国使臣吓疯了!宴会上的表态第25章 朱元璋:你胡惟庸浓眉大眼的,也好这77.第77章 在下应天府韦小宝350.第350章 被套路的徐达375.第375章 胡大老爷的高风亮节242.第242章 解缙居然捡便宜了?432.第432章 婚后的礼物和安排329.第329章 胡大老爷罪大恶极?274.第274章 老朱觉着胡大老爷太闲了168.第168章 即将到来的乡试198.第198章 这破事儿不想干了181.第181章 老胡家两代人的传承215.第215章 赛华佗再传神功429.第429章 朱元璋暗戳戳搞出的事234.第234章 胡大少爷要官儿第55章 胡大人,您能不能干点人事啊!412.第412章 帝王欲拜师404.第404章 突如其来的姻缘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98.第98章 胡惟庸的叮嘱:要低调啊!137.第137章 朱元璋惊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238.第238章 解缙的神奇理论138.第138章 胡惟庸不理解,并且大受震撼231.第231章 胡惟庸身份曝光了353.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171.第171章 解大绅青楼寂寞难耐254.第254章 殿试开始,众人迷茫319.第319章 胡大老爷主考的威名205.第205章 再来几个美女就好了161.第161章 亲事终于被老朱折腾成了167.第167章 整个应天府乱成了一锅粥394.第394章 金瓶梅引发的狂潮106.第106章 胡馨月被退婚还有内情?141.第141章 胡大老爷以理服人87.第87章 道衍的来意154.第154章 朱元璋替儿子着急婚事了81.第81章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311.第311章 李善长最终的结局406.第406章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309.第309章 胡维庸置身事外看热闹72.第72章 今日无事,不如青楼听曲?298.第298章 胡大老爷要管教坊司?393.第393章 金瓶梅的魅力68.第68章 朱元璋的疑心190.第190章 胡大老爷又来奖励了419.第419章 跳脚的胡大老爷彻底破防了247.第247章 解缙的逃难之旅358.第358章 搞人心态的胡大老爷394.第394章 金瓶梅引发的狂潮334.第334章 学子们的小聪明216.第216章 画风诡异的大明382.第382章 沈万三背后的秘密167.第167章 整个应天府乱成了一锅粥191.第191章 胡大老爷又要装逼了121.第121章 院试结果出炉338.第338章 令人咋舌的方孝孺415.第415章 同样为儿女之事发愁的老朱412.第412章 帝王欲拜师157.第157章 东宫宴会初见面429.第429章 朱元璋暗戳戳搞出的事第42章 胡惟庸:朱标这心眼子是真多啊!352.第352章 忽如其来的人选342.第342章 累得变形了的朱元璋214.第214章 方孝儒的报社初见闻141.第141章 胡大老爷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