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空印案爆发!老朱震怒!

第9章 空印案爆发!老朱震怒!

第九章空印案爆发!老朱震怒!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大明初年,固然因为胡惟庸陡然离任李善长异军突起而兴起了一股子动荡,可终究还是归于了平静。

尤其是胡惟庸紧闭府门谁都不接待的搞法,把一帮子暗戳戳的想趁着鹬蚌相争好渔翁得利的野心家给气得牙根直痒痒。

他们比朱元璋更加愤怒。

毕竟在他们看来,胡惟庸胡大丞相你怎么能这么摆烂呢?

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啊,你得支棱起来啊,你得竖起旗帜拉上一帮人跟李善长拼啊!

可……他们最终面对的却是胡府那紧闭的府门。

除了每日里采买蔬菜米面的下人以及偶尔上门的御医外,没人能顺顺利利的进入那座越发低调的府邸。

于是慢慢地,人们无奈之下也就习惯了官场上不再出现胡惟庸这么一个人,甚至连他的名字出现在众人嘴里的机会都愈发少了。

这一转眼,就是大半个月的功夫过去了。

李善长也慢慢地在丞相位上发挥出他长袖善舞的本事来。

他也是经年老臣了,固然权利心重了一点,可不代表他能力不行。

新官上任三把火,好不容易爬上丞相位的李善长,最近这半个月他难得的兢兢业业的在忙活着。

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正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他。

禁宫之中,一身便服的朱元璋此时压根没坐在那把至高无上的龙椅上,反而如同一位老农一般,斜着身子坐在台阶上,一脸淡漠的看着眼前的毛骧。

“毛骧,伱给咱解释解释!”

“怎么那帮子来户部呈送钱粮的官员手里的账册是空白的,却又盖着当地的官印?”

“而且,咱看了看,这种事怕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为何咱之前一直不知道呢?”

毛骧汗都留下来了,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他知道,朱元璋发火了,他要是不能给出个实实在在的说法,他今儿怕是过去了。

“皇爷,这事儿锦衣卫确实发现过,可小的真不知道这事儿有违圣意。”

“当时小的发现此事后,因涉及户部具体事务,故此特意问过户部部堂,此举是否合理。”

“当时户部部堂答曰,各地官员前往户部呈送钱粮销账,路上多有损耗,因此钱册上加盖官印的数字便有些对不上。”

“为此,就必须把账册打回原籍重新书写账册、盖印,再送回户部,方能销账通过。”

“这一来一回,耽误人力物力甚多。”

“故此,各地按照前朝的法子,提前准备好了空白账册并盖好官印,到了户部以后,现场勘验钱粮后,重新填写账册,从而节省人力物力也不用耽误时间。”

“小的闻言觉着挺有道理的,且各地都是如此,故此未曾上报,是小的该死!”

朱元璋听到这儿,眼角不自觉的抽动了两下,太阳穴两边更是青筋直冒。

可偏生他嘴里的话却显得不悲不喜一般。

“前朝?那就是从元朝时候就这么干咯?”

“嗯,他们倒是有心了!”

“这样一来,确实不用驿站来回折腾了,倒也省了不少花销、时间。”

“锦衣卫毕竟不是六部五司衙门出身,不了解这里间的弯弯绕,咱也不好意思怪你。” “不过…毛骧,以后这等你弄不明白的事儿,别自己瞎琢磨,直接报到咱这儿来!”

毛骧头都不敢抬,深深地埋在地上,听闻这话不仅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愈发小心的赶忙答道:“是,皇爷!”

“你退下吧!”

等到毛骧小心翼翼、掂着脚离开后,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腾的站起身一脚踹在了御案上。

原本平淡无波的老脸上,此时更是因为怒火而涨得通红。

“乱臣贼子!贪官污吏!”

“这是把咱当傻子了!?”

“所有人都知道,就咱不知道!”

“长本事了啊!”

“宋利,宣李善长!”

一直站在阴影处如小透明般压根不起眼的宋利,闻言赶忙躬身领命,而后一句多话没有的掂着脚飞快的顺着墙根绕了个圈溜出了殿外。

作为伺候朱元璋多年的老内侍,他太清楚这时的朱皇帝的怒火是何等的惊人了。

而且,朱皇帝本就性子执拗,如今怒火上头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大明除了后宫那位马皇后能勉强劝住以外,其他人上来只有挨揍的份,甚至弄不好横死当场。

索性,还是赶紧跑腿为好。

不多时,脚步匆匆的当朝宰相李善长着急忙慌的赶了过来。

李善长能这么快赶过来,自然是有原因的。

作为宰相,上佐皇帝下督臣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故此,丞相的公房直接就设置在了皇宫之中,只不过算是皇宫外城而已。

这样一来,既体现了丞相的权威、方便各部官员找丞相办事,同样一旦君王有事垂询,也能第一时间找到人。

刚刚李善长就是被宋利在公房里找来的。

如今的他刚刚接任宰相不久,正需要办一件大事来“显显本事”,故此,一听朱元璋急诏,压根都没去问什么事儿,就一路小跑着来了。

朱元璋这会儿可没坐在台阶上了,端坐龙椅之上,隔着御案看着李善长道。

“丞相,咱今日方知,那帮子地方官僚,居然在空白账册上盖着官印来户部销账。”

“此举看似省时省力,可摊开说,不就是利用空白文书舞弊?”

“咱不允许咱的眼皮子底下有这种事儿发生。”

“你是宰相,咱信你,所以,这事儿咱交给你,如何?”

一听朱元璋提到空白账册和盖章的事儿,本就熟悉熟悉衙门里各种套路的李善长便知道说的是什么事儿了。

当即抱拳躬身高声答道:“臣定不负今上所托!”

朱元璋看着毫不犹豫就接下差事的李善长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淡淡的吩咐道:“嗯,辛苦丞相了,就这事儿了,去忙吧!”

“是,臣告退!”

李善长规规矩矩的自殿内走了出来,站在台阶上,望着宫墙外熙熙攘攘的应天城,长长吐了口气。

“是时候,让他们知道本相的手段了!”

(本章完)

96.第96章 朱棣,你想造反不成?221.第221章 胡馨月和朱标大婚94.第94章 朱棣:这姑娘好生特别356.第356章 狠辣到底的下马威第8章 朱元璋:这个胡惟庸,咱看不懂了390.第390章 胡大老爷又想躺平了90.第90章 胡大老爷的谋划209.第209章 太子妃即将入主东宫337.第337章 奇葩的考生206.第206章 这大明没了胡大老爷得散第42章 胡惟庸:朱标这心眼子是真多啊!354.第354章 大本堂的初见374.第374章 锦衣卫的出路和希望134.第134章 胡大老爷再添外室333.第333章 即将到来的下一轮面试第453章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交谈266.第266章 即将踏入陷阱的李善长60.第60章 收获时刻!土豆成熟了!415.第415章 同样为儿女之事发愁的老朱305.第305章 李善长要栽了?第10章 朱元璋要大开杀戒了!198.第198章 这破事儿不想干了143.第143章 被胡惟庸唬住了,使臣们吓傻了87.第87章 道衍的来意353.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第48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378.第378章 沈万三撞枪口上了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102.第102章 胡仁彬改头换面的原因307.第307章 李善长穷途末路第32章 胡惟庸:累了,直接斩立决吧!92.第92章 朱元璋分封敲打众皇子314.第314章 大明再无丞相一职75.第75章 花魁如诗姑娘的规矩第38章 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第18章 县试开始了,考生们懵逼了!74.第74章 哥,别摸了,喝口酒吧186.第186章 真要回丞相位了349.第349章 朱元璋:舒服了319.第319章 胡大老爷主考的威名369.第369章 对于瓦剌 鞑靼的提防第29章 胡惟庸:我胡老爷转职种地了!186.第186章 真要回丞相位了70.第70章 胡仁彬:我有一个梦想279.第279章 胡大老爷带来的惊喜359.第359章 胡大老爷惹出的风风雨雨300.第300章 太子妃胡馨月为胡惟庸鸣不平了268.第268章 胡大老爷的新玩具第456章 胡府主仆想要整人246.第246章 就你特么叫解缙啊第11章 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第58章 早朝上的弹劾闹剧69.第69章 胡惟庸主动冒头打脸247.第247章 解缙的逃难之旅174.第174章 胡大老爷忽悠朱元璋第452章 新式织机生产完毕436.第436章 群情汹涌的应天城126.第126章 醉风楼上新茶了139.第139章 胡惟庸: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尊326.第326章 万事俱备的大明公考398.第398章 马皇后的醋味434.第434章 急转直下的局势281.第281章 惟庸是老朱家福将191.第191章 胡大老爷又要装逼了238.第238章 解缙的神奇理论179.第179章 摆在明面上的解题思路第11章 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101.第101章 胡家子弟亮相了434.第434章 急转直下的局势89.第89章 道衍都懵逼了!有你这么玩的吗?第41章 满城风雨,再回礼部195.第195章 创刊号定稿第6章 胡惟庸:终于不用当丞相了!287.第287章 上元县令的试探和讨好373.第373章 锦衣卫指挥使的野望179.第179章 摆在明面上的解题思路115.第115章 不正经的考题237.第237章 即将来临的会试287.第287章 上元县令的试探和讨好第53章 胡大老爷,您是真该死啊!60.第60章 收获时刻!土豆成熟了!269.第269章 突如其来的朱元璋上门了62.第62章 朱元璋激动了!你说的是真的吗?62.第62章 朱元璋激动了!你说的是真的吗?341.第341章 原来又是胡惟庸的锅334.第334章 学子们的小聪明136.第136章 胡大老爷的格局228.第228章 胡大老爷要视察321.第321章 胡大老爷是个正经人303.第303章 胡大老爷想拉人下水440.第440章 系统奖励198.第198章 这破事儿不想干了第44章 终于把朱标忽悠瘸了!第39章 胡惟庸:谁还不是个影帝了?358.第358章 搞人心态的胡大老爷196.第196章 报纸上市的轰动349.第349章 朱元璋:舒服了261.第261章 殿试彻底完结381.第381章 沈万三的取死之道111.第111章 好一个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