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288:去东瀛当官,就等于是被流放了

第288章 288:去东瀛当官,就等于是被流放了?节

西安府,皇宫。

朱元璋和朱栎父子俩,正在看着面前一副东瀛的地图。

根据前线大军送回来的战报,只要是已经被大明军队攻占的区域,现在都已经被直接标注出来了!

整个东瀛,已经有过半的领土已经落入了大明的掌控之中!

“早几年,咱也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情况!”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东瀛地图,不由感慨道。

攻打东瀛的念头,是在最近这几年才有的么?

不是,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曾经动过要攻打东瀛的念头,只可惜在朝堂上被刘伯温等人给劝诫住了!

一来当时的大明才刚刚建国,百废待兴,重点是要与民同休,恢复国力!

二来也没有那个资本支持大明渡海作战!

有了元朝年间,鞑子渡海攻打东瀛的前车之鉴,当时的大明朝廷对于攻打东瀛全都是反对态度,朱元璋就算是皇帝,也没办法决定,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再说朱元璋早年列出的那些个不征之国,实际上真的是朱元璋不想打么?

而是暂时没那个能力去打,或者那些地方朱元璋也瞧不上,觉得打下来都吃亏!

综合这些因素,才有了所谓的不征之国!

否则以朱元璋的性格,怎么可能停止开疆扩土的脚步?

然而让朱元璋如此坚定想要打下东瀛的根本原因,还是他看到了某些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就是老四朱棣那一脉的历史当中,大明到了中期的时候,西方殖民者开始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明周边的海域,同时也抵达了东瀛!

那个时候,火枪就被这些西方的殖民者带到了东瀛!

西方殖民者早期传入东瀛的火枪,其实就是火绳枪!

其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先点燃枪机后面的火绳,然后在发射时用弯钩推压,借助火绳点燃里面的火药发射弹丸。

一般一个经过训练的射手平均2分钟就能击发一次。

虽然这种枪相较于后期的燧发枪,射程近、精度差,但在亚洲范围内还是超过了其他冷兵器弓弩,而且如果集中和分段使用,其杀伤力都很不错。

东瀛人也会将火枪称之为铁炮!

在东瀛战国时期的大名中,岛津义弘和织田信长都是铁炮的忠实拥趸者!

当时的火枪是从前端塞进火药与子弹后,以火绳枪点燃火药设计的火枪,最大射程为280米,能充分发挥威力的距离则在50米左右。

如果在30米内的范围内,杀死敌军的几率会将近百分之百。

不过,当时火绳枪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

另外,射击五发以后,火药里的硫磺会堵在枪管内侧,无法继续安装子弹。

所以,使用火绳枪的人必须时常清洁枪管。

正因如此,火枪并不适用于连续射击。

此外,火绳枪的这种射击方式,也不适宜在雨天时使用,因为若火绳或火药潮湿,就无法引火射击。

关于这个缺点,虽然在使用将子弹与火药用纸张包在一起的早合,及改良新式火绳枪后获得了改善,不过火枪还是一种难以使用的武器。

火枪之所以能够普及的原因,在于这种武器可以不用考虑个人的资质,只要四肢健全,头脑正常的人,经过短暂修炼后就能立即形成战斗力,在战场上提供强大的杀伤力。

这一点和大明之前一直在用的火铳其实就是一个道理!

使用门槛低,即便是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但依旧还是会大量装备,并且在战场上发挥出不错的效果!

也就是说,在大明初期,在东瀛还未掌握火器技术之前,大明的军队其实是有能力对东瀛在装备上形成碾压的!

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朱栎没有搞出燧发枪,仅仅还是用火铳,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依旧远超东瀛!

但是这样的局面,会在火绳枪传入东瀛之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且后来东瀛入侵朝鲜,还有大明东南沿海的倭患,都明显的暴露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东瀛的火绳枪,给大明的将士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和伤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朱元璋看来,早一点拿下东瀛,那是绝对有必要的事情!

更别说如今大明还拥有了比火绳枪更加犀利的燧发枪了!

“早几年,大明一样能打下东瀛,只不过代价会比现在惨烈的多!”

“所以有些事情,不是不做,而是要等合适的时机再做!”

朱栎闻言,却是微微一笑。

“你个臭小子,该不会又要跟咱说什么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吧?”

“歇歇吧,咱耳朵都要听出茧子来了!”

“你放心,现在大明的摊子已经铺得足够大了,只要把眼下的这些事情做好,接下来该怎么做,那就是你的事情,咱绝对不再管你,反正到时候咱也要把皇位直接传给你了!”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笑骂了一句,随后摆手说道。

“烽儿回信要求我们给他派点当官的过去,你是怎么想的?”

想了想,朱元璋这时又提到了往东瀛派遣官吏的事情!

“如今东瀛大半区域都已经在大明的掌控之中,但因为战乱,也没有维持秩序的官府,导致当地非常的混乱!”

“这种混乱如果不能在前期快速有效的遏制,会对后期大明的管理造成更多更大的麻烦!”

“我以为也应该尽快派遣一批官员前往东瀛,先将已经打下来的土地给管理起来!”

朱栎则是一本正经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他最近这两天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像是朱匣烽他们虽然一路攻略了不少东瀛的城池,但战时制定的一些规矩,其实并不适用于普通的老百姓!

尤其是关于律法和民生这方面,都是朱匣烽他们无法考虑和顾及到的事情!

而这部分就需要有相应的官员来处理才行了!

“话是这么说,但现在满朝文武,有几个愿意去东瀛当官的?”

朱元璋却是摇头苦笑了起来。 九年义务教育也只是刚刚开始施行,都没能在大明完全普及,所以如今的大明朝依旧是各类人才稀缺,不管是官员还是教育方面的人才,缺口都太大了!

而且新打下来的疆土,肯定需要完善律法和管理,更需要教化,那就需要有大量的官吏愿意过去承担起这份责任才行!

而在满朝文武眼中,估摸着让他们去东瀛当官,就等同于是把他们给流放了吧?

“这不是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必须要有人去做的事情!”

“没有人主动的话,那就只能让我们来点名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废物利用,不管是在刑部还是在大理寺,还有不少犯了事情被关押起来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品级不高,但送去东瀛却是刚刚好的,算是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还有锦衣卫手中那些已经被掌控了大把犯罪证据的官员,也可以派这部分有案底的官员过去!”

“如此,至少可以解决东瀛当地大量底层官员不足的问题!”

“另外还可以许诺,给愿意去东瀛上任的官员,在原有基础上连升三级!也可以解决中高层官员人数不足的问题!”

朱栎就把自己这两天已经考虑过的解决方案,直接说了出来。

“恩,你这些想法倒是不错!”

“咱看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不如就按照你刚刚所说的来办吧!”

“这件事情咱就不操心了,伱看着处理!”

朱元璋闻言,很是干脆地直接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了朱栎。

“您就是在这里等着我吧?”

朱栎闻言,不由摇头苦笑,这个老爷子现在麻烦的事情真的是一点都不想操心了,都得自己来才行啊!

而且这种事情也只能他或者朱元璋亲自出面!

朱匣秋还不行,手腕还不够,威望也还不够!

现在朱元璋当甩手掌柜,他这个太子爷是不想操心都不行了!

和朱元璋聊完之后,朱栎就直接把内阁几个大臣召集了起来,开始商量给东瀛派官的事情!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朱元璋和朱栎在讨论,早在朝廷决定攻打东瀛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已经在讨论了!

毕竟这是能够预见到的结果,疆土打下来了,肯定是要派官员过去治理的!

情况和朱栎之前分析的差不多,反正满朝文武八成以上的官员对于去东瀛都抱着打死都不愿意去的态度!

就像是朱栎所言,去东瀛当官,和发配流放又有什么区别呢?

“太子爷,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

“官员们不乐意去东瀛,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待遇问题,到了东瀛之后害怕不适应,毕竟在他们眼里那里就是蛮夷之地!”

“如果朝廷能针对性的在这方面下功夫,并且让他们看到东瀛短期内能够发展起来的可能性,相信还是有不少官员愿意主动前往的!”

李信身为吏部尚书,也是阁老之一,对于这些官员心头所想,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说话的方式还是比较委婉的,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也就是两个字:利益!

只要让这些官员知道自己去了东瀛有利可图,那绝对有人愿意去!

“你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如此就请各位阁老一同商议一个针对于东瀛治理的可行性章程出来!”

“针对东瀛今后的治理,必须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也能让这些官员心头有个比较!”

“如何提升这些官员的待遇,提升多少,给他们什么利益,这些都是要确定下来的事情,光嘴巴说可不行,必须要落实成为条款!”

朱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更干脆地把这个任务直接交给了面前的六个内阁大臣!

李信等人闻言,不由面面相觑,就开始苦笑了起来。

但是朱栎所言,他们也不敢不听,更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差事!

三天之后,朝廷内阁就下发了有关于东瀛治理章程,以及如何派驻官员的计划章程。

计划章程的内容,不光要让在京的官员都知道,还得扩散到整个大明境内,让大明所有的官员都知道!

而满朝文武也因为内阁制定的这套章程而产生了震动!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抗拒!

毕竟,谁也不想被流放去东瀛那种地方!

尤其是这些京官,还有西北范围内的官员们!

毕竟如今的西北之地,不管是西安府还是汉中府,就连周边的区域都十分的繁华,去了东瀛那种战火纷飞的地方,那不就是去吃苦受罪的么?

这就好比后世现代社会,从一线繁华的大城市,突然被流放到了非洲大草原一样!

这样的落差感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但去不去,同样也不是你愿不愿意去就能够决定的!

内阁初步拟定要派遣到东瀛的各级官员,加起来就有360名只多,这还只是第一批而已!

等后续东瀛全境都打下来之后,至少还得派遣三百多人,也就是总计700名左右的官员!

你不主动报名,那就只能各部门认领了!

但凡是朝廷的衙门,都是有推举指标的,由各部门自己推举一批,然后由吏部这边根据考核记录拟定一批!

再加上犯了错被关押的,还有被锦衣卫给盯上的,凑出来360人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大明全国的官员,有品级的算在一起,那也是数以万计的,数万人当中选择三百多人出来,其实比例真的没有多少!

于是乎,几乎所有没有什么太大背景,或者关系不怎么硬的一些官员,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到处开始求爷爷告奶奶,就是为了能够不出现在这360人的名单之上!

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在朱栎的意料当中!

所以朱栎对于这些上了名单,却又不愿意去东瀛的人,又给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

总结起来那就是两个字:塞钱!

破财消灾嘛,总得付出点什么才行对吧?

至于名目,那就是但凡愿意为了朝廷东征而捐献军饷的,可以酌情获得优待,免于到东瀛赴任!

ps:兄弟们,可以卑微的求几张免费的推荐票吗?跪求了!

第248章 248:所有民族都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第75章 75:老九把太子朱匣秋给熬死了?122.第122章 122:朱匣烽这小子居然去逛青楼第224章 224:学会行炁的朱匣烽,继承炁体源217.第217章 217:你方家祖坟占地有五百亩地第330章 330:有样学样,朱匣焌让朱剑堂当工第256章 256:诚武老祖的怒火没人能够承受!第47章 47:道士和和尚最大的不同!第61章 61:纸人傀儡还需要改进啊!212.第212章 212:曹氏手中的棍棒都直接抡出第83章 83:橡胶制作的弹弓弩第276章 276:朱匣烽和朱匣秋争执不下,不欢第223章 223:草原三部族,全都来交保护费了第314章 314:朱元璋也要提前适应帝魂塔的生118.第118章 118:模拟朱匣焌人生,大明第一第101章 101:周贵妃:孩子真的只有四岁?第268章 268:朱栎的海上计划,时机快要成熟第18章 18:用食盐来换野草?第47章 47:道士和和尚最大的不同!124.第124章 124:草原再次分裂,准格尔部崛第32章 32:这精盐只能是老朱家的!第57章 57:什么!汉中还有不死不灭的僵尸寂第294章 294:朱栎登基称帝,来自于后宫的糟第322章 322:朱匣秋拒绝朱栎禅位的理由!第292章 292:南洋诸岛归附,朱匣烽将开启漠121.第121章 121:新皇明祖训,不得立幼帝!第285章 285:战况逐渐焦灼,朱匣烽又有了新第224章 224:学会行炁的朱匣烽,继承炁体源第261章 261:出关,一次性炼制一百颗延寿丹第301章 301:大明直接宣战了,西方教会傻眼177.第177章 177:朱栎都开始同情起老四来了128.第128章 128:朱栎:杀人不一定要亲自动第89章 89:皇帝的位置考虑给老九吧!第96章 96:大明要和准格尔部联姻!130.第130章 130:汉中量产民用火柴,引起全第317章 317:吕氏和朱允炆兄弟俩都想朱标了217.第217章 217:你方家祖坟占地有五百亩地118.第118章 118:模拟朱匣焌人生,大明第一第255章 255:各自行动,朱匣烽直接回漠北去221.第221章 221:皇孙朱匣烨,让李家的地位第283章 283:还没打下来呢,就想着要迁徙百第77章 77:秘书部和皇卫学院!175.第175章 175:朱栎:大明国祚618年,还第91章 91:汉中的发展,让朱棣羡慕的坤儿发第276章 276:朱匣烽和朱匣秋争执不下,不欢133.第133章 133:蜀地一带建造的赶尸客栈!189.第189章 189:没有身份证,就只能桥底下151.第151章 151:生过孩子的李氏,身材愈发第109章 109:老四果然有造反的心思!【略水第37章 37:本王的生母也要来汉中?118.第118章 118:模拟朱匣焌人生,大明第一120.第120章 120:朱元璋震惊:咱大明,竟九163.第163章 163:朱元璋:太子多病,咱想立第3章 03:汉王朱栎的八奇技传承第93章 93: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男人,耶戈律特第251章 251:当代的地痞流氓居然都这么有钱174.第174章 174:蓝玉他们都想把祖坟迁到西第268章 268:朱栎的海上计划,时机快要成熟第249章 249:以大明的国际地位,哪个敢不给118.第118章 118:模拟朱匣焌人生,大明第一190.第190章 190:诚武皇帝是老朱家最神秘的154.第154章 154:陛下,那是西北特产美食,第31章 31:老爷子居然妥协了!119.第119章 119:大明最奇葩的百岁皇帝,朱第70章 70:汉王朱栎的新政改革!第255章 255:各自行动,朱匣烽直接回漠北去第93章 93: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男人,耶戈律特143.第143章 143:后世大明皇榜,你朱元璋只142.第142章 142:得罪汉王就等于踢到铁板了210.第210章 210:这一杯敬你,六百年后的我177.第177章 177:朱栎都开始同情起老四来了第39章 39:汉王居然还喜欢养鸟!第62章 62:护身法器的价值!第10章 10:让朱标无法承受的父爱!第225章 225:朱匣烽的封地,要他亲自去打下第99章 99:你的名字应该叫朱匣烽!第16章 16:要尽快找老九摊牌了!第326章 326:母子谈心,朱匣烽的无奈和妥协第101章 101:周贵妃:孩子真的只有四岁?第277章 277:生在帝王家,哪里真有什么兄弟第314章 314:朱元璋也要提前适应帝魂塔的生162.第162章 162:朱元璋:老九,你想要当皇第259章 259:返回洪武朝,又是恍若隔世的感第231章 231:朱匣烨的异样,他只是个孩子啊第333章 333:于谦如果死在漠北,后果相当严第21章 21:这一次轮到秦王朱樉了!167.第167章 167:要不是他也姓朱,咱现在就第45章 45:大明朝最忙碌的两头驴!第237章 237:朱元璋能预知未来?群臣惊呆了第325章 325:赛加苏图珊要回漠北了!第91章 91:汉中的发展,让朱棣羡慕的坤儿发200.第200章 200:回去之后先把大明的版图给第41章 41:老九也算是用心良苦了!第59章 59:国运祥瑞存在的意义!143.第143章 143:后世大明皇榜,你朱元璋只第328章 328:以太后之礼厚葬赛加苏图珊?第91章 91:汉中的发展,让朱棣羡慕的坤儿发第226章 226:想破罐子破摔,就怕你们没那个第233章 233:现在的朱匣烽,已经第274章 274:太子朱标病逝,新太子为汉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