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苏州之疾

第204章 苏州之疾

“呃……”朱肃有些愕然。

方才魏观说的那些话,话中意思无疑是提醒朱肃,此人在江南士子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京中中枢正出乱子,胡惟庸一案将许多官员牵涉其中,且隐隐有朝整个大明官场、士林辐射的趋势。

甚至有流言称,朱家皇帝出身平民,没什么文化,却极为嫉恨读书人,故而寻了许多莫须有之罪,来寻那些官儿的不是。

四面外敌仍自虎视眈眈,这流言,说不定便是某些反动势力透露出来的。且老朱也与朱肃朱标名言过了,他虽决意取缔胡惟庸及宰相制度,却依旧要以维稳为要,并不是打算如同历史上的四大案那般大开杀戒。

既然如此,朱肃此行行事就不能太过尖锐,此时自己代表着太子与朱氏皇族的态度。既然这高启在江南士子之间威望隆著,那么自己好言拉拢一二,也能让如今人心惶惶的江南士子知晓,皇家并非是敌视文人士子,只是对事不对人而已。瞧那吴王殿下,就对高季迪极为礼遇。

只是没想到,这位“高士”,竟是丝毫不按套路出牌的,朱肃不过一时顺嘴说出了“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的句子,那高启就像听到了什么仙音一般,整个人从位置上跳了起来。

更是直接凑到了朱肃的面前,要他把全诗诵上!

“季迪,不可无礼!”魏观与罗贯中虽也惊叹,却并没有像高启那般惊喜到了忘情的地步。魏观起身将高启拉了回来,向朱肃告罪道:“殿下恕罪,此诗痴只是得了妙句,一时失仪……”

“殿下恕罪!启实在是失礼了。”反应过来的高启亦告罪道。

“只是殿下此句实在高妙,颇有五柳先生之风!启能断言,此诗定然在我华夏千年诗坛有一席之地!”

“何不将全诗在此宴中诵出,也好教我等沾沾光,名留青史?”

他虽然告罪,却依旧念念不忘朱肃的那一句诗,目光仍旧灼灼的看着朱肃。

听到“名留青史”四字,本想再打打圆场劝解一二的魏观、罗贯中两人,竟也鬼使神差的朝朱肃看了过来,便是朱肃身边的常茂,也一脸期盼的看向朱肃。

“惭愧……当真只有这残句……”朱肃硬着头皮推脱道。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鄙薄肉食者,写的是安贫乐道的精神。可朱肃自己如今明面上,就是站在这个大明朝最顶端的“肉食者”之一,这首诗抄出来,岂不满满都是破绽?

“我等还是先莫说诗词,先说说这太湖水患之事吧。”

“本王此来,却是为了替大哥巡赈水患。有此家国重任在肩,实在难有那般的雅兴去填词吟诗……”

为了躲避抄诗,朱肃直接搬出了家国大义。此话一出,纵然是高启,也没法继续逼着朱肃拿诗了。

只是口中仍自不甘,不忘嘱咐朱肃“若是日后得了全诗,定然要记得鸿雁传书一封好教他第一时间能闻得此千古佳作”云云。

“是臣无能。臣身为苏州知府,未能平抑水患,倒叫陛下及太子殿下挂心了。”说到正事,魏观便也严肃了面容,先是朝应天方向一抱拳,惭愧道。

“我来时,闻说太湖水患起起落落,且也见这苏州城尚属繁华。可是水患已经无大碍了?”朱肃问道。

“好教殿下得知,这太湖水患自古皆有。若是单指这水患,其实倒没有什么大碍。”魏观面上苦笑。

“只是这苏州城,倒因这水患,有了三桩难事。这三桩难事,才是臣无奈之下,只得奏请朝廷遣人来苏州之原因。”

“哦?”朱肃来了些兴趣,不由问道:“魏知府且说,是哪三桩难事?”

“这第一桩,便是水患本身。”魏观叹道。

“不止是苏州府城,本府治下诸县,水患皆极为严重。”

“非止太湖周边,如昆山、吴县等地,每年因水患所漂没的耕田、庐舍,不知凡几。”

“尤其是本府治下的昆山县,年年皆遭水患,只要水患一起,几乎整个昆山县便要全部泡在了水中。昆山县内百姓,便只有四散乞讨为生。”

“这时候竟然就如此严重么……”朱肃皱起了眉。“叫花昆山”的名头,他在后世阅览史书之时,也是看到过的。记得还曾看过一本大神所写的小说,主角日天之父便任昆山知县,日天助其父以水泥修筑大坝,来为昆山治水,得到了全县上下的拥戴。

日天哥有水泥,我亦有水泥,他修得大坝,我自然也修得大坝。这第一桩难题,想来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朱肃便接着问道:“第二桩呢?”

“这第二桩,乃是民心。”本还想细细解说一番水患的魏观一愣,只得顺着朱肃的话往下说道。

“好教殿下得知,这苏州城,数年前,正是那张士诚的老巢。”

“此事天下人皆知。可是这又如何?”

“我大明天下,又有何处不是这数年从蒙元及那些乱世军阀手中光复的?”朱肃好奇道。

“殿下且听我细说,若是从蒙元手中取来,其实倒也无妨。”魏观面露苦笑。

“那张士诚胸无大志,亦不算什么明主。可对这苏州城中的百姓,却是极好的。”

“昔日陛下围攻此城时,百姓倾心襄助张士诚守城。等城破之时,陛下极为愤怒,当即便下旨惩戒苏州百姓。以致这苏州城中赋税,比之我大明诸地,都要重上几分……”

魏观一面说,一面偷眼看向朱肃。

“还有这等事?”

老朱还对苏州下过这样的旨意?朱肃一愣之下便明白了魏观的意图。他之所以借水患之事上奏,欲唤太子朱标前来巡视,根本原因就是想让太子对老朱去吹吹风,好废除了苏州加征赋税这一项“苛政”。

这魏观,倒是难得的一个为民着想的父母官。

只是,老朱的决断,却不是朱肃所能置喙的。须知苏州在张士诚在时,便是华夏难得的富庶之地。

那时老朱还要平定天下,要北征蒙元,现在亦要防备蒙元反扑,蒙元留下的这千疮百孔的江山,许多处都需要老朱想法子修修补补。而钱与粮两项,始终是重中之重。对苏州这个富庶之地加征赋税,说不定正是老朱出于钱粮方面考量所下的一个决断。

富处多征,贫处少征,在那时倒也没什么过错。后世征个人所得税还划档次呢!老朱没有直接纵兵去抢、去屠城,在那样的乱世里,已经十分难得了。

只是在朱肃看来,“加征赋税”这一项,还是如后世的个人所得税那样,具体些加到某些富户的身上为好。须知苏州一城虽然富庶,其中却也有穷人。一味在苏州全城加税,确实显得有些太霸道了些。

(本章完)

第337章 朱棣请战第266章 铁骑突出!第547章 繁荣昌盛!第399章 敢情你们只想对付我一个?第956章 苦闷的辽王第1043章 胡氏篡国第727章 小胜一场第359章 老朱的谋算第804章 缓兵之计第752章 立一个不如立三个第102章 酒会论道第779章 冥顽不灵第1111章 奥斯曼落日第1061章 天兵来了第961章 第一口锦盒第571章 经营草原之策第756章 战后安置第632章 哈密围城第909章 圣人冯胜第1023章 威尼斯商人第394章 徐达的打算第583章 帖木儿帝国第150章 小公爷们,接客啦第454章 朱标的成长第1073章 大军攻城第385章 说服山阳万户第116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13章 太子朱标第1077章 胡季犛投降第554章 北元权争第867章 不教而诛第424章 修儒当效王玄策,莫学分宜黄子澄第169章 军演定胜负第806章 火攻计第90章 北京保卫战第723章 牵制第30章 请个假第419章 干脆搞个大新闻第794章 声东击西第510章 本王告诉你,我大明天下无敌第839章 刘伯温遗奏第26章 小冰河第235章 夜宴第838章 荣耀背后第852章 本王有钱第760章 太子难断家务事第426章 热气球升空!第875章 水东宋氏第972章 反制第179章 织机丢失第839章 刘伯温遗奏第775章 剑拔弩张第235章 夜宴第864章 顺势而为第783章 西夷作乱第638章 燕王破阵第847章 养寇自重第654章 赌约第87章 孤家寡人第1章 一本论语,愣是被你解释成抡语了?第394章 徐达的打算第55章 论火器第63章 劝诫朱樉第923章 计划失算第465章 新学遇劫第214章 吊着条命,已是能吏第241章 皮市街血战第286章 三桩事第21章 汝等,可知道建州女真!第1045章 我大明大义凛然第648章 费聚的懊恼第4章 马皇后第708章 决战序幕第815章 番人诡异第102章 酒会论道第832章 谁是匪徒第1033章 抓获当场第205章 历史中没有的匪祸第78章 悲哀的朱棣第135章 老朱的手腕第468章 把这个刺客给本王拿下!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无畏第429章 李善长:臣有良法,可解国库之困第1075章 将计将计就计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521章 皇居炎上!第115章 求诗第275章 谈心朱棣第1016章 黎氏要摇身一变了第55章 论火器第1071章 安南议事团第645章 内应第600章 拔除荆棘第341章 趁机海运第5章 岭北之战第461章 汉高祖 宋太祖,皆不如我蓝玉!第203章 罗贯中与高启第1008章 在下范淮第803章 优柔寡断李景隆第70章 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