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

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

朱肃这是在直问宋濂,既然你说儒学如此重要。可尧舜之时,并无儒学。

因何没有儒学的尧舜时代,比有了儒学的后世更加让孔子推崇呢?

这无疑是想打儒家的脸。

宋濂眉头微皱,思虑片刻,答道:“三代之时,人心未丧。又有贤王在世,自可天下大同。”

“其后周公制礼,天下大治。惜后来礼崩乐坏,天下沦丧。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圣人于此时出世,正是要复古尊礼,于此混沌之间,重拾人心道德,昭示出一条煌煌正路。”

“若无圣人,岂不是要继续礼崩乐坏,人心沦丧?圣人之学为正朔天下人心之学,如若悔弃,衣冠禽兽,孰能辨矣!”

不愧是大儒宋濂,三言两语之间,就将朱肃的诛心之问消弭于无形。还点出了孔子之学是为了正朔人心,意欲摈弃儒教,只会让天下重回混沌。

“原来如此。”朱肃点了点头,也不着急。孔子的论语之中,大多阐述的是孔老夫子所推崇的道德标准、行事准绳、政治思想等等。孔老夫子作为万世师表,其中大多数的观念在最初,其实是毫无问题的。

朱肃本也没想过,要不自量力的对可以称之为万世师表的人进行批判。

他想了想,继续道:“学生还有一问。”

“既然儒学是为正朔人心,使天下大治,那么除却三代以外,何朝何代,才能算得上大治呢?”

宋濂一愣,这个问题,却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他苦思冥想许久,方才叹息道:“天下人心之沦丧,岂是轻易能够挽回的。大同之治,即便贤如夫子,也未能重现。”

“如今想来,或许在汉唐之时,这天下,还能勉强说的上一个‘治’字吧。”

朱肃松了一口气。宋濂客观中正,推崇汉唐为治世,正无愧于其大儒之名。

毕竟大宋之时,文道昌隆,是真真正正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也是无数文人所趋之若鹜、心向往之的一个朝代。

要是问了其他没有底线的文人,说不定便会坚称大宋才最接近所谓的“大治之世”,然后把“弱宋”的黑锅,硬杠在赵家皇帝的头上。

宋之暗弱,九妹等等赵家皇帝虽是祸首,但真论起来,其错又岂是只有皇帝一人?

要是真遇到这样毫不客观的杠精,接下来也没法聊了。

“如此学生就更不能理解了。”听宋濂的回答如自己所料,朱肃接着问道:

“既然儒学一门,为的是使天下大治。数代先贤,皓首穷经,这该要如何才能使天下大治的学问,理当是越辩越明,这天下,也当越来越接近大同之治才对。”

“可为何,距今久远的汉唐之时,反而更接近治世。而在汉唐之后的宋元之时,却是民不聊生,天下板荡?”

“要知道,大宋与大元,皆是尊奉儒学为朝廷官学正朔……同样是以儒学治国,何以汉唐治隆、而宋元反而治衰其甚?”

“这……”宋濂竟是被问得呆住了,一时之间,竟是不知言语。

就连在一旁始终一副旁观态势的刘伯温,也渐渐的皱起眉头,沉思了起来。

“孔夫子一部论语,不过一万六千余字。”朱肃也不等宋濂想出个解释,便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后世诸多所谓的‘大儒’,如董圣,如程朱、对着这仅仅一万六千余字,却能动辄就生生的掰出煌煌百万言、千万言、万万言的道理来。”

“在大本堂时我便时常思之,‘论语’乃是孔夫子教导弟子之言论。既要教授他人,当以简明清晰、使弟子理解吸收为要。”

“夫子当真便会那般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力求所说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要蕴含着程朱所注释的那般玄奥深厚的道理吗?”

“真有那么多的道理,夫子为何不直接明言,而要那些需要被教育的驽钝弟子去猜、去发现?若他们真有这么聪明,还需要夫子做何?”

“一言传诸三人,便要面目全非。那些为论语做注、动辄煌煌千万言的所谓后人大儒,就真的不会会错夫子之意吗?”

“当今学子们所学的这个庞杂繁复的儒学……当真就是孔夫子昔日所言所想,所要传之于天下的,那个儒学吗?”

朱肃语出惊人。

“殿下慎言!”宋濂惊的豁然站起,甚至连几上的茶盏被带的摔落在地,也犹如未闻。额上脸上,更是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细汗。

“程朱……程朱之理学,其深奥玄妙,博大精深,凡俗即便倾尽一生,也难以得窥其中之万一。”

“殿下未知其玄,安可妄言其非?”

宋濂道。只是此时的神情,已经不复先前那般凌厉的斥责之意。

“深奥玄妙,博大精深?”朱肃轻笑。“宋师,我写给方孝孺的那些东西,莫非就不深奥玄妙,博大精深了吗?”

“若论深奥,那些言论,只怕不下于程朱。何以宋师以程朱为儒学正朔,而将那些言语,视作惑众之妖言?”

朱肃写给方孝孺的那些只言片语,那都是能流传到后世的哲学之精华,皆是曾经在某一个时代里,影响过千百万人、造成过轩然大波的思想。

经过历史长河的掏洗,这些思想即便是其中那些十分扯淡的唯心主义,其中亦是有着足够深刻的“哲理”在内,足以供人深挖探究。要不然,又如何能将方孝孺那样的死板才子,给直接忽悠的瘸了?

对错姑且不论,若只说深奥,枯燥晦涩的程朱理学,只怕还及不上这诸多足以流传后世的哲学名句之万一!

“正朔,妖言,正朔,妖言……”博学之如宋濂,一时之间,竟然也被朱肃这一番论断给说的儒心不稳。

是啊,程朱理学确实深奥,可那些从方孝孺口中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也并不在其之下。难道只因为程朱挂靠着儒家,便是正朔?

如若如今被视为儒学正朔的程朱理学,当真是所谓的“正朔”的话,那么为何汉唐之时,天下强盛昌隆。而到了宋元时期,朝廷都奉行以程朱治国,整个天下却是江河日下,越发显得衰颓?

这岂不正说明了,万千学子所尊奉的理学,将天下指引进了一条错误的死胡同?

шшш●тt kan●¢ ○

而且,程朱之言,真的便是孔夫子的意思吗?

如若不是,那么程朱之学,与那些方孝孺所说的歪理邪说,又有何不同?

天下学子多年钻研,皓首穷经,莫非当真都是错的?

(本章完)

第120章 谁敢搅和,我就杀谁!你可明白了,第47章 筹建水师第430章 李善长的打算第957章 人心不足第424章 修儒当效王玄策,莫学分宜黄子澄第498章 倭国 高丽,两面为难第16章 我真的是穿越者第490章 老农民朱元璋第764章 城狐社鼠第1007章 范淮是谁第794章 声东击西第729章 反攻之时第1049章 离心离德第217章 见其生,则不忍见其死第100章 朱樉大婚第633章 哈密王第694章 进驻德里第369章 夺权第871章 贵地诸官第158章 四大案,诛连者甚重啊!第953章 反思第272章 大兵入府第20章 咱要创造一个万世不易的大明!第1099章 风云已起第428章 沐英将归第314章 老四提前看上了于谦第426章 热气球升空!第1050章 “范淮”之死第990章 合围第795章 黄雀在后第716章 狙击小队第365章 巩昌候的觉悟第277章 四哥何不西征?第876章 居中渔利第789章 白莲出海第91章 擎天玉柱于少保第378章 不断汲取养分的朱棣第398章 朝会风云第418章 砸场子第1044章 安南事变第488章 鹰视狼顾第283章 四面合围第610章 远渡重洋第817章 山中部落第280章 火烧盘门第179章 织机丢失第240章 除夕血夜第622章 华夏神与土著神(下)第320章 风暴!第496章 新式火器,问世!第953章 反思第802章 白莲之祸第655章 出海大势第741章 伟大的传统第873章 舍兹夫人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1013章 鸡汤大师朱肃第1042章 戳破窗户纸第1012章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第458章 愣头青蓝玉第715章 前所未见的战术第820章 夜里生事第685章 船炮扬威第273章 以仁德服人第454章 朱标的成长第794章 声东击西第82章 柳树皮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428章 沐英将归第747章 离心离德第1025章 海疆生波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420章 栖霞文会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1027章 赴宴第574章 李善长之志第13章 太子朱标第924章 阵前论罪第1043章 胡氏篡国第361章 夹击第473章 你竟然是铁铉!第699章 新种姓:须弥第68章 悲剧的朱文正第180章 方子泄露第162章 闻说殿下师从轩辕黄帝?第589章 孔府密谈第394章 徐达的打算第732章 万军斩将第229章 御前奏对第990章 合围第155章 与姚广孝的谈话第558章 空军轰炸!第668章 拳头大小,即为真假第1055章 怂恿黎利第112章 就庄第640章 明堆土山,暗挖地穴第351章 明军主帅的脑子莫非是傻的?第986章 迁移箭台第524章 什么叫丧权辱国啊